<h3>篇一:东水关</h3> <h3>用时:40分钟,字数:1164</h3> <p class="ql-block"> 东水关,旧称上水门,大明京城重要水关,为秦淮河入城口,兼具军事防御、水运贸易、防洪排涝等功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十里秦淮的起点,“秦淮胜境”的牌坊下,就看见两幅对联,中柱上是明太祖朱元璋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的,上联为“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主要围绕“地”这个字来写,是形容十里秦淮是个好地方,有好水好山还有好风好月。而下联为“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主要围绕“人”这个字来写,是形容来到这里的人就被这里的优美的音乐,好看的美女,如痴如梦的情景所吸引的状况。两侧的外柱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岳晨曦撰,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的,“鼓棹以歌,莫负十里秦淮三春好景;引觞而醉,宜珍一轮明月万斛清辉。”棹的意思是船桨,船桨分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棹指的的大船桨,楫是小船桨,还有一种橹,现在很少见了,一般是在船尾划的,有点像撑杆子,但主要运用的是鱼摇尾巴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秦淮河的十里繁华还源于秦始皇东巡的传说,传说秦始皇东游至南京,发现这里500年后会有王气,便凿山引淮河已泄王气,便有了秦淮河。起于六朝,孙权在南京定都后,这里是东吴的驻军之地,由于士兵们穿着乌衣,这种服装在古代指士兵的服装,因此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为乌衣营。</span>咸康三年337年,王导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王导和谢安等豪门大族的宅第所在地,这些家族的子弟为了显示身份的尊贵,常穿着乌衣,因此得名,称为乌衣巷。到了北宋,兴儒夫子庙,景祐元年1034,移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子,后来大明繁盛夜秦淮,明初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学宫贡院,天下文枢;秦淮盛景,中外闻名。这就是秦淮河的发展历程,主要都是以学习为主体。</p><p class="ql-block"> 秦淮是古都金陵的起源,有“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美称。如今的秦淮河风光依旧,这里的桨声灯影依然明亮,如今已成为南京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地标,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魅力与多姿。作为十里秦淮的门户——东水关,如今也仍然起着调节水位的作用。东水关的水闸叫做“拉板闸”,是最普通的闸门,你只需要从上面拉起石板,水就可以自然流出流进,如果有船只进入,就先开上闸门,再关闭上闸门,然后开下闸门,再放船进入,如果遇到大量船只排队的时候,就应该先让城外的船只先进,城内的船只后出,以保证物资的新鲜。</p><p class="ql-block"> 在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如今东水关虽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东水关是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东水关的一大作用就是保持内秦淮河的水位高于外秦淮河。站在东水关遗址城墙的最高处,鸟瞰水关全景,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东水关雄伟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远眺南京城今日的繁华与东水关磅礴的气势也算是相映成趣吧!</p> <h3>篇二:东水关遗址公园</h3> <h3>用时:50分钟,字数:985</h3> <p class="ql-block"> 东水关遗址公园,这里是“十里秦淮”的起点,“秦淮胜境”牌坊上对联为朱元璋撰写,历史悠久,现存“古桥、古河、古闸、古城”等遗迹。</p><p class="ql-block"> 南京,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都,承载着无数故事和传奇。而在南京明城墙的辉煌壮丽中,有一处宝藏,它便是东水关。今天,让我们跟随这四古的遗迹探索这座明代京城水关,揭开它独特的历史面纱,探讨它为南京城带来的宝贵贡献。</p><p class="ql-block"> 东水关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同时也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是古代南京保存的一座最大的水关。东水关原名上水门,这座位于南京明城墙的明代京城水关,与西水关相映成趣。它不仅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唯一入口,更是南京城墙中一道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古桥为九龙桥,因桥两边各有九对龙头而得名,这九对龙头其实是九龙桥的排水口。古河为秦淮河,秦淮河在秦代就有它的足迹,是秦始皇凿山引淮河水以泄金陵王气而得名为秦淮河。古闸为东水关,如今还能正常运行,水关上还装饰着让我们南京人骄傲的“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灯牌,这指的就是秦淮河了,秦淮河就像一根绳子,而沿河的东水关,吴敬梓故居,夫子庙,江南贡院……就像一颗颗珍珠穿在这条秦淮河的项链上。秦淮河水在此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流淌,成为护城河,另一股则穿关入城,滋养着城内的十里秦淮。古城为通济门,东水关当年上的通济门是南京城最大的城门,即是南京城的正大门,也是一座水陆两用的城门,规模宏大,可惜在南京拆城门运动的时候,已经把通济门拆除了,现在只剩下东水关傍边的城墙了。</p><p class="ql-block"> 东水关的建筑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这座水关由砖石构成,共分为三层,这些藏兵洞也被称为“偃月洞”。在古代,上两层被用来守卫城池,储存物资,而最下面一层则用于调节内秦淮河水位以及防洪,同时中间的铁栅栏则用于防止敌军从水路进行偷袭。东水关之所以如此复杂而巧妙的结构,是因为它将水关建筑与城墙建筑融为一体,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可谓鲜为人知,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东水关不仅仅是一座功能性建筑,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明代京城水关之一,它见证了南京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南京城的记忆。每一块砖石,每一个洞,都饱含着古代建筑智慧和匠心独具的工艺。走进东水关,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能够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