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扶輪力量——《慶賀母校扶輪中學106年華誕暨慶祝第40个教师节專輯》之《禮贊恩師篇总集》</p> <p class="ql-block">本专辑《礼赞母校恩师总集》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峥嵘岁月,选登校友纪念恩师文章及教师执教时期旧照。第二部分重逢欢聚,选登学生毕业后师生相聚场景,包括照片及纪念文章。表达对1960年代天津扶轮中学恩师的缅怀及礼赞。</p>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扶轮》五章</b></p><p class="ql-block">何杭生/文</p><p class="ql-block"><b>【题记】</b>多想返回到五十年前的石楼。再沐浴校园的阳光,聆听、静思恩师的教诲;再咀嚼回味真实的自己。那是一段长达七年的磨砾,久违的一段精神洗礼。一生受益无穷的甘泉,一抹抹擦不去的五色记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章 缘起 初恋分校</b></p><p class="ql-block">那是从小学跨入初中的第一年</p><p class="ql-block">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年</p><p class="ql-block">怀揣着“金榜题名般的荣耀”</p><p class="ql-block">考入天津铁路中学</p><p class="ql-block">走进了扶轮分校</p><p class="ql-block">校园坐落在北站调纬路八马路的东端,距铁道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好大呀,全是废弃的大厂房、仓库、高烟囱……,哪里像校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迎接我们的是您</p><p class="ql-block">年级组长兼政治老师刘培震</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年级集会</p><p class="ql-block">站在凹凸不平的场地上,您向我们挥手</p><p class="ql-block">发出了动员令</p><p class="ql-block">“新同学们:让我们学习延安抗大精神</p><p class="ql-block">继承铁中优良传统,师生团结,将脚下的土地铺成砖地</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您一挥手,多像党代表洪常青</p><p class="ql-block">高大的身影、迷人的帅男气质,至今令我神往</p><p class="ql-block">当时三年困难时期还未结束</p><p class="ql-block">自力更生,艰苦创业——</p><p class="ql-block">既是党的路线、优良传统,也是扶轮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一场为时一个月的“建校创业战役”打响了</p><p class="ql-block">那是个边学习边劳动的秋季</p><p class="ql-block">十三岁的少年,刚刚步入中学</p><p class="ql-block">课余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p><p class="ql-block">平整土地、搬砖、铺砖,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乐观的号子响起</p><p class="ql-block">“今天铺砖,明天铺砖,天天铺砖不分班,臂骨痛,腰骨酸,铺砖为了建校园!</p><p class="ql-block">老师铺砖,学生铺砖,老老小小都铺砖,你出汗,我出汗,艰苦创业我心甘!”</p><p class="ql-block">——向国庆12周年献礼!一条条美丽的砖路铺成了,年级组长刘老师代表分校全体师生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介绍经验</p><p class="ql-block">开门红!这段创业经历意义非常</p><p class="ql-block">铺砖,建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现今的学生想都不要想,做八輩子梦都梦不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校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也是浪漫的</p><p class="ql-block">住校生每天要晚自习——是没有老师盯着或辅导,名副其实的自习</p><p class="ql-block">秋去冬来,某天,下晚自习时</p><p class="ql-block">我惊喜地发现</p><p class="ql-block">一列新型双层客车正缓缓从眼前驶过</p><p class="ql-block">车中美丽的双排白炽灯光与教室的灯光遥对</p><p class="ql-block">满天繁星也在跳着、闪着</p><p class="ql-block">——冬夜的分校校园美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校的学习生活是无拘无束的,甚至有时是恶作剧的</p><p class="ql-block">放学后,可以在大仓库里美美的打几拍乒乓球</p><p class="ql-block">在那个挨饿的年代,我本住市内</p><p class="ql-block">却自找苦吃选择了住校</p><p class="ql-block">幸好每星期回一次家,尚能带回满满一书包干粮接济一下</p><p class="ql-block">大多数外地生却饿的受不了,稀汤寡水的食堂晚饭刚进肚没多久,便熬不住了</p><p class="ql-block">于是,睡觉前,集体偷校园藏冬的“萝卜战役”打响了</p><p class="ql-block">明明是偷,还美其名曰“反正迟早也是给我们吃!”</p><p class="ql-block">有同学发明了“生吃不如烤着吃!” </p><p class="ql-block">不就是充饥吗?还挺讲究</p><p class="ql-block">更“得意”的是,这场“萝卜战役”几乎持续了半个学期,他人却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岁月流逝,恶作剧早已收场,秘密终公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请原谅,接受</p><p class="ql-block">淘气少年迟到的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淘气些,竟有同学爬上高几十米的废弃烟囱,刺激玩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校的一年,虽然生活清苦,却是我学习生涯中最开心快乐的一年</p><p class="ql-block">记忆中我们不但从未受过老师们的训斥,而且受宠于老师们的</p><p class="ql-block">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爱的滋润</p><p class="ql-block">怎能忘,班主任兼数学徐修美老师选任我为科代表,从此</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上了数学,以至从事教师后与数学结下“半生缘”</p><p class="ql-block">还记得</p><p class="ql-block">政治老师刘培震板书字又大又漂亮</p><p class="ql-block">您尊重学生,“表扬为主,用学生之优点克服缺点”是您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娇小可亲的生物冯萱春老师,疼爱我们这群青涩的少年,似儿女一样</p><p class="ql-block">教我们制作蝴蝶标本,美丽心田</p><p class="ql-block">在美术老师董清溪不断鼓励下,启蒙田均清同学从写生起步,培养艺术兴趣,逐步成长为一代名画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该去校本部上初中二年级了</p><p class="ql-block">感恩,敬爱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难舍,那陪伴我们的大大的厂房、仓库、高高的烟囱</p><p class="ql-block">留恋,那小小的一砖一石</p><p class="ql-block">——拜上天赐予我们的一块原野、乐土</p><p class="ql-block">又刻着新一代扶轮少年的荣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章 戒律 木铎长鸣</b></p><p class="ql-block"><b>——晨起,被掏被窩</b></p><p class="ql-block">与分校的自由度对比,在校本部就大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住校生的紧张生活</p><p class="ql-block">从每天起床开始,十分钟整理内务,晨操,跑步</p><p class="ql-block">某冬天清晨,全宿舍的人合起来赖床,想侥幸一回</p><p class="ql-block">沒曾想,政教张运意主任(女)有如神兵天降</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屋半大小子</p><p class="ql-block">一个个被她,一把掏了被窩</p><p class="ql-block">沒等我们反应过来,被子被迅速掀开</p><p class="ql-block">无须语言!无须辩解</p><p class="ql-block">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只好乖乖儿的,赶去操场</p><p class="ql-block">——良好的习惯養成,不能全靠自觉</p><p class="ql-block">可以赖床,但必须付出代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熄灯之后</b></p><p class="ql-block">晚上,就寝纪律规定10:00熄灯,之后安靜就睡</p><p class="ql-block">纪律归纪律</p><p class="ql-block">而此時生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聊着聊着,有人自然聊到师们</p><p class="ql-block">“今儿早上又看见陈胖子【注】,在吃小灶了……”,不知谁沒事儿找事儿</p><p class="ql-block">“噓……”,不好了!有人在紧急用口哨提示</p><p class="ql-block">“我--陈--胖--子--,怎--么--你--啦--?”</p><p class="ql-block">一个听起來熟悉的男低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拖着腔问道</p><p class="ql-block">顺着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找过去</p><p class="ql-block">漆黑的宿舍</p><p class="ql-block">那被人刚刚狠吸过一口的烟头,正冒着红火</p><p class="ql-block">像黑夜里一只狼眼睛似的</p><p class="ql-block">“完了,完了!”我心里暗暗对自己说</p><p class="ql-block">接着,是几分钟的寂靜……</p><p class="ql-block">——戒尺,握于己手</p><p class="ql-block">木铎,还归本人执掌</p><p class="ql-block">修行,且行且修且悟</p><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强不息,何远而不届</p><p class="ql-block">【注】地理陈玉鑫老师,兼管理住校生,以严格著称,体胖,同学们背地里善称其“陈胖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章 崇拜 “福”科名师</b></p><p class="ql-block"><b>——地理老师陈玉鑫</b></p><p class="ql-block">在宿舍怕他怕得的要死</p><p class="ql-block">上课却盼他爱他要命</p><p class="ql-block">无须看地图册</p><p class="ql-block">只須目不转睛地</p><p class="ql-block">盯住他那又胖又短的手</p><p class="ql-block">微微将袖子一卷,捏起粉笔头儿,舞动手腕</p><p class="ql-block">一秒,二秒</p><p class="ql-block">一块原本陌生的国土,连同地形、地貌、重要城市、交通、资源物产等</p><p class="ql-block">便美丽的降落在黑板上</p><p class="ql-block">无须整顿什么课堂纪律</p><p class="ql-block">再不爱听讲的学生此刻,也屏住了呼吸,收起了顽心</p><p class="ql-block">除了钦佩,就是欣赏</p><p class="ql-block">如此的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可是我们心中无人替代之“巫山福云”</p><p class="ql-block">神,一尊男神</p><p class="ql-block">佛,唯一的弥勒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历史老师李开境</b></p><p class="ql-block">您的课,我们会提前坐好靜靜的等候</p><p class="ql-block">因为,您有腿疾</p><p class="ql-block">每节课拄着拐都会提前來到课堂</p><p class="ql-block">无须看书,无须记笔记</p><p class="ql-block">口若悬河,如行云流水</p><p class="ql-block">将上下五千年天地乾坤一线穿合</p><p class="ql-block">那些袁阔成、刘兰芳等大师们,都离我们太远太远</p><p class="ql-block">而,幸运的是,您距我们却如此的近,近</p><p class="ql-block">才五十多年,您的名字怎能忘记</p><p class="ql-block">“开境”——开人之心境,启人之智慧</p><p class="ql-block">“读史使人明智”</p><p class="ql-block">还好,我的中学時代,遇到了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厉害了,我的扶轮!人文荟萃,名师云集,学科发展均衡,主科优秀,副科不副,此乃吾平生之福幸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章 感恩 母校沐浴</b></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纯朴和火热的年代</p><p class="ql-block">勒紧腰带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p><p class="ql-block">迎来“贯彻八字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及</p><p class="ql-block">“学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p><p class="ql-block">国民经济恢复生气</p><p class="ql-block">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日,石楼口,操场上</p><p class="ql-block">聆听“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嘱托</p><p class="ql-block">北站,凱旋礼堂</p><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英雄讲飞车抗日故事</p><p class="ql-block">“学习雷锋好榜样”“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唱响时代的强音,用行动实现理想</p><p class="ql-block">学工,在校办工厂印油车间</p><p class="ql-block">学农,在南仓校办农场、东郊赤土、西郊周里庄、北郊宜兴阜、霸县</p><p class="ql-block">春播夏耘秋收冬藏</p><p class="ql-block">那些日子里,扶轮的面貌日新月异,成绩卓越,蜚声京津冀华北</p><p class="ql-block">捷报传至中南海</p><p class="ql-block">——民兵代表徐凤芝老师受到毛主席接见并荣获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p><p class="ql-block">——政治李锡华老师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p><p class="ql-block">——教学</p><p class="ql-block">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体育</p><p class="ql-block">田径运动会稳居市、区第一名</p><p class="ql-block">学校并代表天津市参加河北省华北地区比赛获第一名</p><p class="ql-block">学校体育工作获天津市红旗单位称号</p><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p><p class="ql-block">由韩淑兰、王本权老师精心辅导,刘玉文等同学参加市赛“俄语小快板Леночка”“俄语剧刘胡兰”分获市一、二等奖,曾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学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经验被《天津日报》多次刊登,并发社论</p><p class="ql-block">——教育部领导亲临学校视察</p><p class="ql-block">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嘱托、鞭策和希望</p><p class="ql-block">学习邢燕子侯雋董加耕事迹,听党的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湧现出</p><p class="ql-block">——“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姐妹</p><p class="ql-block">——初二時,与班上光荣赴疆的纪敏、吴双喜同学留影话别(附:照片)</p><p class="ql-block">——初三毕业時,欢送班上郭贤发、李建华、赵靜媛、蒲喜莲、王恩清、黄瑞龙、梁其同学奔赴文安县黄甫农场</p> <p class="ql-block">圖為1963年初二年級時,歡送團員紀敏光榮赴新疆支邊,班上全體九名團員、李桓老師、校團總支書記付金華老師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李桓老師、鄭學琴、紀敏、傅金華老師</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崔秀榮、鞠連榮、陳書儉</p><p class="ql-block">後排左起:何杭生、張燕龍、項雲昇、邢效年</p> <p class="ql-block">大海一粟,随潮而涌,我在其中</p><p class="ql-block">未满15周岁加入了共青团,恩师李桓是我的介绍人,领路人</p><p class="ql-block">您个子虽不高,但腰板挺直,步履稳健,行事刚直不阿,语出</p><p class="ql-block">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您教诲“满招损,谦受益”“虚怀若谷”“言必信,行必果”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者事竟成”等朴素古训,并请陈玉鑫老师书写后,装挂在教室四壁以督促我们践行。老师的良苦用心,影响我做人处事,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到了高中,在团总支书记付金华的培养下</p><p class="ql-block">我的组织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每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会雷打不动</p><p class="ql-block">“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我做起,成为修养强身的武器</p><p class="ql-block">在恩师王万金的鼓励下,我参加了校射击队</p><p class="ql-block">都知道,当时老师的胃已被切除了3/4,</p><p class="ql-block">仍挑起体育课并负责全校的军体活动重担</p><p class="ql-block">最引以为荣的是,那一年“十一”,海河广场</p><p class="ql-block">作为校“钢铁民兵营”的一员,我昂首持枪正步于国庆游行受阅方队之中</p><p class="ql-block">忘不了</p><p class="ql-block">——行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的初三班主任张书春老师</p><p class="ql-block">——说话和风细语,时常身着飘逸的黑裙子,举止优雅的高一班主任孔昭苏老师</p><p class="ql-block">——每次来上课都端正的捧着一大摞参考书,严于律己,对学生既严格又关心全面成长的高二班主任张丕安老师</p><p class="ql-block">——经常带病仍坚持给我们上课的初二俄语张桂荣老师和初三化学李淑兰老师</p><p class="ql-block">——课上</p><p class="ql-block">几何郭兆瑜老师讲课有条不紊,作图一招一式,解题思路清晰,分析丝丝入扣 </p><p class="ql-block">林壁羡老师俨然是一位幽默的魔术大师,只用一捧小小的粉笔头</p><p class="ql-block">便将排列组合这个数学难点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物理籍英志老师缜密严谨和温文尔雅的教风,令我们钦佩</p><p class="ql-block">化学孙桐茂老师伶俐的口齿和敏捷清晰的实验演示,令我们叹服</p><p class="ql-block">渊博通才的王世修老师与学生亲昵别具一格,提问时直呼其名,弄得有些女生开始还羞涩的接受不了</p><p class="ql-block">白净帅气的生物张金鼎老师用半汉语半俄语授课,55年了还记得“排泄выделение”</p><p class="ql-block">端庄大气的语文管健老师每每朗读、赏析课文时,无不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p><p class="ql-block">——课下,放下架子的音乐时学玉老师与我们同桌就餐,在宿舍交心亦师亦友,无话不谈</p><p class="ql-block">——清晨或黄昏,双杠上,当年的壮小伙儿韩祖武老师一串“前摆上-支撑摆动-接手倒立-接前空翻下”,如“鱼跃龙门”在杠上翻滚——爱好的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课外活动</p><p class="ql-block">体育组吕佐夫、王万金、孙立泉、李荣华、蔡仲廉、程乃莉老师全体出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亲自示范和组织学生“开心时刻”</p><p class="ql-block">篮、排球赛场上,蔡仲廉、李荣华、董有珊老师领衔的教工队正与学生队激战犹酣</p><p class="ql-block">——上课妙语连珠,犹如鼓动性极强的演说家,课外用心浇注出</p><p class="ql-block">“十一姐妹花朵”,教育“挖苦”犯错学生毫不留情,致使有的学生一时不理解的政治李锡华老师</p><p class="ql-block">经常给我们做专题讲座的政治石锋、孙雪晴老师</p><p class="ql-block">外语功底深厚、快人快语、穿着时尚又不失高雅的王亚丽老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曾记得</p><p class="ql-block">——新年,班里联欢,化学老师梁佩城唱“老司机”,浑厚的男低音,风趣的表演,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北站外,轧钢三厂礼堂</p><p class="ql-block">铁中“金嗓子”、高三秦凤英大姐一曲“北京金山上”之后</p><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表演则更俱风味</p><p class="ql-block">韩淑兰老师连唱了歌剧刘胡兰插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及“万岁,阿尔及尼亚”两首中外歌曲~歌惊四座</p><p class="ql-block">紧接着,赵祚平、徐修美老师二重唱“逛新城”,将师生鱼水之情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正是:敦敦石楼,浓浓师恩。音容笑貌,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成才报国,指日飞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章 涅槃 浴火重生</b></p><p class="ql-block">从1966年初夏</p><p class="ql-block">“北大一张大字报”始</p><p class="ql-block">断送了我的中学学程</p><p class="ql-block">断送了老三届登上大学殿堂之梦</p><p class="ql-block">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p><p class="ql-block">课堂关闭了</p><p class="ql-block">代之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造反有理”</p><p class="ql-block">昨天,还是我们的恩师,</p><p class="ql-block">一夜之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p><p class="ql-block">被批斗、揪斗、剃头、羞辱,……,甚至被逼自杀</p><p class="ql-block"> “老子英雄儿好汉,……”出身职员的我</p><p class="ql-block">被关在了“红卫兵”的门外</p><p class="ql-block">好在,我想的开,数月之后戴上自认的红袖章</p><p class="ql-block">与七同学步行“韶山~安源~井冈山”——三赴韶山冲瞻仰毛泽东故居,安源下矿井劳动月余,走红军上井冈山之路,星火燎原</p><p class="ql-block">1967年“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残酷升级</p><p class="ql-block">美丽的石楼成为被浩劫的城池</p><p class="ql-block">一时间,乌云密布,阴风惨惨</p><p class="ql-block">优质的实验室、图书馆,完整的档案资料……,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驱动下</p><p class="ql-block">文明被野蛮,人格被玷污,尊严被扫地的年代</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所谓的“红卫兵”“造反派”</p><p class="ql-block">其眼睛被蒙蔽,心灵被伤害,灵魂被愚弄的年代</p><p class="ql-block">难道石楼就此飘摇?扶轮精神不在?</p><p class="ql-block">不,绝不!扶轮在呼喊,在战斗</p><p class="ql-block">不屈不饶,昂首迎接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尽管历尽风雨,蹉跎,坎坷,蹂躏</p><p class="ql-block">扶轮,你前进的步伐从来也没有停止过</p><p class="ql-block">石楼,你依然熠熠如初,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往昔扶轮的“扶持、护佑、亲善、爱心”的宗旨、传统、精神没有变</p><p class="ql-block">机缘巧合,到涌泉相报师恩的年岁,我又踏上了</p><p class="ql-block">铁路教育这“滚滚之轮”;这一踏就是一生</p><p class="ql-block">天遂人愿,能将扶轮精神薪火相传于我的学生,以此慰己之心</p><p class="ql-block">铁轮滚滚世纪腾,哺育代代扶轮人。</p><p class="ql-block">耳旁师嘱时响起,驰骋天下拼一生。</p><p class="ql-block">忠信仁勇先贤训,成才报国后辈循。</p><p class="ql-block">石楼内外寻旧迹,人去魂在史册铭。</p><p class="ql-block">于校七载,历数育吾之恩师逾百名,时过半个世纪,其中不少恩师已作古</p><p class="ql-block">斯人已去!余师年龄最小者亦近耄耋之年——</p><p class="ql-block">幸:芳华洗尽留春晖,敬天厚地寸草心!</p><p class="ql-block">慰:惟师魂永存,师爱难舍,石楼不朽,扶轮永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恩师录》(注:经本人回忆,同学们补充的恩师名单已单独编排在本书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张运意、刘培震、李桓、韩淑兰、时学玉、徐修美等恩师及冯琪校友提供珍贵资料并对文章的指正,感谢扶轮中学校史办姚瑞珂老师鼎力相助、提供珍贵资料。还要感谢初中王恩清等64届初三6班同学、高中朱桂琴等67届高二1班同学、孙可田、刘大宏、陈志军等校友提供珍贵资料。时间久远,记忆零碎,肯定有谬误遗漏,请各位谅涵!</p><p class="ql-block">2018.2.7</p><p class="ql-block">作者:1967届高二1班学生</p> <p class="ql-block">1966届高中毕业生郝贵生文章中歌颂了政治老师刘良臣老师对其一生成长的影响及至今保持的师生友谊。文章比较长,但读来感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与刘良臣老师</b></p><p class="ql-block"><b>郝贵生/文</b></p><p class="ql-block">早在2016年1966届高中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之时,母校负责校史的姚老师讲话中就要求毕业生写回忆录,纪念2018年母校校庆100周年。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写好这篇文章。有四个原因:一是我们这一届因文革在校生活学习了八年,是铁一中100年来所有毕业生年头最长的一届,另外客观讲也是对自己成长最重要影响的八年。二是我感到,我中学的学习生活,实际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教育对我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我对那段学习生活还印象极其深刻。三是某位已经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回到他50年代末期就读的天津市某重点中学讲他的中学学习生活时,只谈母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对他的影响,丝毫不谈那时学校浓厚的政治氛围及对他的教育影响。我认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应该全面谈那时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浓厚的政治氛围的影响。四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铁一中在整个天津市的教育包括全国的中学教育中是具有鲜明特点的教育。我应该在这篇回忆录中把铁一中典型的教育特征写出来。</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距校庆百年还有一年时间,我就以《回忆铁一中八年的学习生活》为题写好了这篇文章。文中第三部分标题是"政治课也是一门科学",主要讲中学政治课对我的影响。文章特别提到对我影响较大的教初二"社会发展史"的刘良臣老师。今年,原《扶轮情怀》编委会还要编一本类似书籍,要求我再写一篇文章。于是我决定把这一部分内容展开,以"我与刘良臣老师"为题再写母校政治课教育对我人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我1960年9月考入天津铁中(后更名为天津铁路一中)。当时初一年级有六个班,我在初一2班。中学开设课程比小学多多了。每门课程都有课代表,政治课也不例外。那时年级还有一个班联组织实际就是年级学生会。每班有一名成员。我也不记得什么原因了,我就成为2班的代表。记得1班是金性雅同学,2班是我,3班是赵金兰同学,4班是张秀兰同学,5班是张银香同学,6班是曹秀荣同学。班联成员也都是各班的政治课代表。我这一辈子不知何故就和"政治"这门课结了缘,其实我虽不休政治课,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那时的政治课老师也是年级组长。经常召集我们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研究政治课教学,也研究组织年级的各项活动。初一年级组长是刘培震老师。初二年级组长就是刘良臣老师。刘老师家不在天津,所以他住学校的单身宿舍。我记得他住在宿舍楼的一个小单间,也就六七平米大。他经常召集班联成员到他的宿舍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研究工作。我那时就觉得刘老师特别平易近人,我们几个班联成员也特别愿意与刘老师交流思想。当时刘良臣老师教"社会发展史"。回顾刘老师的课程,其最大特点就是把政治课讲成了一门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内在逻辑性极强的一门科学,它不因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印象极其深刻的最主要原因。"这里再具体讲几句刘老师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我的影响。主要有三个观点:第一是劳动观点。"社会发展史"第一课就讲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那时我才知道,我们最熟悉的"劳动"现象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中所起的极其巨大和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成为对我以后参加各种劳动特别是上山下乡后的劳动生活认识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第二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即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本质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我这时才知道,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第三是阶级斗争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具体表现就是阶级斗争,人类在阶级社会中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社会发展的动力。我记得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谈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时讲的一句话"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第一次就是从刘老师的这门课程中知道的。当时不可能对这句话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毕竟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有了初步认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就为我理解、认识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1963年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争论、九评、五一六通知、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等党的重大文件提供了较为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二就是这门课程的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对我的影响。社会发展史是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够讲出其逻辑性和科学性。我感到刘良臣老师做到了。我记得学代数、几何课程时,其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性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当听刘老师讲"社会发展史"课程时,似乎也有这种感觉,一环扣一环,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同时刘老师又通过大量的实例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50多年过去了,与当时听过刘老师课程的同学聊天,几乎都对刘老师课程有这种感觉。由于种种原因,我后来也做了政治老师。我也按照刘老师的讲课特点,努力把每一门具体的政治课程也讲出其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而且在我写的所有的科学论文和著作中,也都体现出这种特点来。</p><p class="ql-block">刘老师因夫妻两地分居,1964年调到太原铁路中学。1966年6月文革开始,8月全国开始了大串联。11月初我和我班的赵丰年、李继骞以及初三小朋友班几位同学从天津出发,步行串联到延安。在太原我们休整了两天,当时就想到了刘良臣老师,我们没有具体地址,于是我们三人就打听太原铁中,还真找到了。我们到学校传达室打听刘老师是否在这里工作,门卫告诉我们是。我们三人太高兴了,想到很快能够见到我们敬仰可亲的老师了。但门卫同志又说,学校的多数师生也都外出串联去了,刘老师现也不在太原。我们很快从兴奋转入失望。没有办法,我们只得离开了太原铁中,但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找机会看望刘老师。</p><p class="ql-block">转眼20年过去了,1987年春节,因为爱人姐姐家住太原,我们夫妻俩带孩子到太原探亲。于是,腊月28,我又找到太原铁中。传达室一打听,门卫同志还真认识刘老师,但门卫告诉我,刘老师几年前已调离太原铁中,到太原铁路医院任党委书记了。于是我继续问,如何去铁路医院,他家住哪里?门卫大爷赶紧说,他家就住附近。我非常高兴,按照门卫大爷指出的地址找到了刘老师家。敲门后,开门的正是刘老师,我一眼认出来。忙喊:"刘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从天津来的。"显然,刘老师绝对没有想到,他的学生会到太原看望他。刘老师离开天津时,还不到30岁,现在已经50多岁了,但模样基本没有变。我当时才15岁,身体瘦小。如今已经近40岁了,模样变化较大。当然刘老师没有马上认出我来。我告诉他,我是郝贵生。他马上想起来了,忙把我让进屋,坐在沙发上。我特别兴奋,20多年后,终于再次见到了敬慕已久的老师。我们互相问候分别后的工作、学习、身体的情况。我于是把我高中毕业后搞文革、1968年下乡、1972年选调上学,1975年毕业留校,从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等经历,简明扼要地告诉了刘老师,同时刘老师还问起曹秀荣、谢宝有、金性雅等同学的状况,我都一一告知。也问起刘培震等铁一中其他老师近况,我将我所知道的情况也告知了他。同时我也把我1966年步行串联时与其他两位同学到太原铁中找他之事告诉了他。他说,不知道这事。他特别感谢我,两次从千里之外的天津到太原看望他。我说这是应该的,我特别应该感谢刘老师,一是因为初中二年级我们结下的深厚师生情,二是因为我大学毕业后也从事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而刘老师毕竟是我从事这项工作的第一位真正的启蒙教师。这就在一般师生情基础上又加上了一层情感。我能不感谢刘老师吗?我们又围绕教育、社会等其它问题聊了很久很久。那时我们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那年分别后,多年没再联系。</p><p class="ql-block">我每年春节几乎都要到刘培震老师家拜年,自然有时提起刘良臣老师。记得我退休前一两年到刘培震老师家再次提起刘良臣老师时,就问起是否有刘良臣老师的电话。刘培震老师说有。我赶紧记下来,回家后,我就给刘老师打了电话,还真打通了。以后我每年都要给刘老师电话拜年,一说就是很长时间。我还把我大学出的几本书寄给了刘老师。铁一中我同届的原初三5后高三4班的董四代同学与我同在天津师范大学工作,也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研究,又住在同一座高层。我俩经常见面,不仅谈教学研究,还经常谈中学时代的生活,自然也谈起过刘良臣老师,他也特别赞扬刘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人品。谈及"社会发展史"课程对他的影响,我们俩的感受太相同了。我告诉他我有刘老师的电话,他马上要了去。后听他说,也给刘老师去了电话。因为"四代"的名字较为特殊,电话中说起他是"董四代"时,刘良臣老师甚至还记得这个名字和他的模样。可能过了五六年,我再给刘良臣老师打电话,这个号码已成为空号。我问刘培震老师,他也打不通了,以至于2016年五一前我再到太原探亲,就没有找到刘老师。也正是那年七八月份,刘培震老师给我来电话,他已经得知刘良臣老师的新电话号码。我与刘良臣老师又开始了新的联系。我说,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太原再看望刘老师,也希望刘老师在身体允许的话再来天津,我一定把当时班联等几个同学召集起来,热情接待刘老师。我初中班的段金华同学得知我有刘老师手机号后,也要去给刘老师打了电话。</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扶轮情怀》一书出版了,我第一时间就给刘良臣老师寄了去。他看到铁一中校友们写的铁一中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我写的那篇文章后,很激动,又使他回忆起石头楼前的铁一中的教学生活和师生情。他给我打电话,叙述了他的读后感,也特别感谢我给他寄去的这份厚礼。我也告诉他,我很可能10月中旬要到太原去。他非常高兴,希望我们再次相聚。</p><p class="ql-block">10月12日,应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邀请,我赴银川为宁夏大学部分本科生及马研会同学做了"大学生学习观念变革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永远的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及其理论现实意义"等几个讲座。15日离开银川到太原。16日我就又去探望刘老师了。因我们事先已约好,我打车到他所在的双塔寺街。这条街当时正翻修,的士无法进去,他一定要到街口迎我。我说,按照地址我一定能够找到,他还是到街口迎我了。一下的士,我远远就望见那熟悉的身影正四处张望,忙赶上前去,喊了声"刘老师"。他听到喊声一回头,就看见了我。我俩手紧紧握在一起。弹指一挥间,距离1987年又过去31年了。刘老师虽然苍老了一些,但模样基本没变,仍然显得很精神。到了刘老师家,也再次见到了师母。刘老师家住高层,三居室,方厅很大,老两口独自居住。子女住得也不远,常来家探望老人。虽然近几年电话中聊的问题很多,见面后仍然话题不断。特别详细谈了《扶轮情怀》一书的感受,他也让我转达对《扶轮情怀》编委会全体同学的感谢,他也让我校庆日转达对刘培震等其他老师的问候。在他家,我们照了合影,并发到初中班群和高中班群以及曹秀荣、金性雅等同学微信中。曹秀荣回电说:"刘老师还是那么帅气文气!"中午,刘老师夫妇俩热情款待了我,我除了再次感谢刘老师对我一生的教育影响之外,也互相祝愿多保重身体。刘老师身体非常好,虽然八十四五了,基本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平时血压高些。我说,您比我身体好多了,我有糖尿病、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脚踝部还动过手术。刘老师特别赞扬我退休后还在研究马列毛主席著作和为党的事业奔波奋斗的精神,同时也希望我不要过于劳累,工作上适可而止。我记住了刘老师的话。</p><p class="ql-block">我这里再次感谢刘良臣老师,也再次祝福刘良臣老师健康长寿,合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1964届高中毕业生孙政顺文章中怀念了恩师班主任冯朝俊老师不但在教学上严谨,而且在填报考大学志愿时给予的精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1965届高中毕业生田平平回忆起俄语教师王亚丽老师对她的鼓励和爱护,师爱如母。还回忆起1965年高考时老师们像家长送自己的孩子上战场一样陪考,其中贺德馨老师在窗外着脚,高举着水杯,从窗外一杯杯递水给同学的情景,54年了永远不会抹去!</p> <p class="ql-block">董四代:1966届高三4班毕业生。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1973年被推荐到天津师范学院读书上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87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为副教授,1997年评为教授,曾担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还出版过报告文学、小说和诗集,其中著作《传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又受聘于福建武夷学院。</p><p class="ql-block">今选登董四代学长生前赠百岁董清溪老师诗作。</p> <p class="ql-block">1966届初三4班学生张树林五十年后终于找到恩师徐修美,翻出来上学时的老照片及见到老师在上海的照片,浮想联翩,诗四首歌之咏之。</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树林保存的老照片。时间是1965年秋,初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徐老师上课时的场景,男生侯世国同学,女生卢燕同学(后改名卢玉敏),在黑板答题左为张树林同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7届高二2班毕业生李忠惠,退休前任天津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党校、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十二五”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全国管理类专业硕士联考中文写作辅导专家。现虽已年届七六高龄,仍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倾其所能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职业生涯与母校紧密相联,在校学习五年经历了五位语文老师的滋养,请看全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职业生涯与母校的语文老师</b></p><p class="ql-block"><b>李忠惠/文</b></p><p class="ql-block">无论人生的路有多远,学子的身后,总有老师注视的目光。生活在知识的丰富中多彩,岁月在老师辛勤的汗水中盛满。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是力量的耕耘者,这世界因老师而精彩,这土地因老师而灿烂。</p><p class="ql-block">我叫李忠惠,是铁一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在母校扶轮中学百年诞辰之际,也满70周岁了。虽年届古稀,但退而不休,仍在教育一线教授中文写作,并深受学生好评。之所以如此,是与母校的语文老师分不开的。我于1961年考入当时的铁中初中部,分在初一4班,班主任董树文老师教我们语文。读小学时,我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自然等学科,对语文毫无兴趣,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自从董老师教我语文课后,我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了。董老师的古代文学造诣很深,讲成语和文言文时,掰开揉碎,能讲出很多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令我羡慕不已。我问董老师,您怎么知道得这么多?董老师告诉我,就是多读书。书是人类知识的海洋。进而说,你们也要多读书,除了读课本,还要读课外书。我出身于普通铁路职工家庭,家里没有什么书,于是到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书摊蹭书看。慢慢自己的知识也丰富起来。</p><p class="ql-block">初二时,教我们语文的是管老师。当年的管老师年轻漂亮,用现在的话说,颜值高,讲课风趣,很受学生欢迎。我小时有口吃的毛病,从来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怕别人笑话。管老师讲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经常叫学生在课堂读课文,我也不能例外。管老师第一次叫我在课堂上读课文,我很紧张,不免有些口吃。有的同学偷偷发出笑声,管老师马上制止了笑话我的同学,让我坐下,并表扬了我的优点,我受到很大鼓舞。从此,我在课下发奋练习朗读课文,觉得能流利朗读了,上课时就主动举手朗读,管老师也特意多叫我读,时间一长,不仅改掉我口吃的毛病,还培养了我的朗读兴趣,为我以后担任语文老师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初三,班主任卫国老师教语文。卫老师影响我最深的是,不仅要多读书,而且在读书时要作读书笔记。卫老师说,如果只读书,不作笔记,就如同进入深山宝库却空手而归。我在卫国老师的教诲下,逐渐学会了作读书笔记,有时是摘抄,有时是写心得体会……过后,拿出这些笔记翻阅,觉得真好,比看书还好。</p><p class="ql-block">1964年,经过中考,我升入铁中高中部,那一年,铁中改为铁一中,我分配在高一2班,班主任邢慧英老师担任语文课。那时,邢老师刚刚从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对教育教学充满了热情。除了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我们写作。这时,我以前作的读书笔记发挥了作用,成为我课余写作的素材。在邢老师的帮助下,我写了些散文,还写了些诗歌、对口词、三句半……有些作品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p><p class="ql-block">高二时,教语文的是年岁较长的李清真老师。李老师古文基础深厚,教学严谨,注重训诂考证,我受益匪浅。可惜的是高二还没学完,就停课闹革命了….</p><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17日,铁一中100名校友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我分配在29团1连,后调到16连。在连队除干农活外,还写黑板报,基于母校培养教育的基础,还给团部广播站写报道稿。听到广播站的广播,最后一句都是作者﹣﹣李忠惠,我心里美滋滋的。1973年,我又调到9连学校,根据我的才能和表现,学校分配我教高中语文。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自己从未受过师范教育,也没经过岗前培训,就凭着高中未毕业的学历,就当了高中语文老师。这事只能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怎么教,我只能模仿母校语文老师的教法,摸索教学。言行上体现老师教导的道理,工作中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人生中永远记住老师的恩情。由于我教学得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好评,我于1975年,被推荐到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上大学。</p><p class="ql-block">1978年,大学毕业了。由于扶轮中学语文老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加上又有两年高中语文的教学经验,我留校任教,继续我的语文教师职业生涯,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整整40年。40年来,工作地点虽调动多处,从牡丹江﹣河北省﹣天津市,但语文教师的岗位却一直未改变。1990年代,我碰巧与邢慧英老师在同一所学校的高考补习班任教。这真是30年前,我想成为您,因为您照明了我的人生;30年后,我成为了您,与您一起照亮更多人的人生。</p><p class="ql-block">2018年,古稀之年的我退而不休,仍在为参加全国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辅导中文写作。"侃侃而谈,字字珠玉;兢兢业业,诲人不倦;面面俱到,丝丝入扣。"这是听课学生与同行的评价。其实,自己的教学能得到认可,得益于母校扶轮中学语文老师为我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及秉承恩师的"时刻牵念莘莘学子"的情怀。初心不改、师恩永记,我还要继续兢兢业业传道授业,清清白白为师做人,堂堂正正书写人生。</p><p class="ql-block">2018年2月6日</p> <p class="ql-block">1967届高中毕业生郭红峰文章中怀念了高中语文王鸿宗老师慈母般和蔼可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瘦小的身躯,漂亮的大波浪卷发,深厚的文学功底,</span>讲课绘声绘色,漂亮的板书,……音容笑貌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1968届高中毕业生杨慧珠虽然学的是俄语,无缘当面向廖大亮老师求教,但却回忆了廖大亮老师在学校期间的种种往事,写道:“廖老师出身印尼华人望族,是富家子弟,他本可以在印尼过一种悠哉游哉的公子哥生活。但他出于爱国,选择到祖国上大学,毕业后并留在祖国工作,被分配到天津铁路一中,由此,在天津谱写了一段生活乐章。来到天津铁路一中不久,就开始了文革。在运动中,廖老师学会了坚持、隐忍,强大了自己。生命中总有坎坷之路,廖老师却平稳走过,笑对人生。廖师大亮!您的学生佩服您,爱戴您,您是中华好儿男!一片丹心照碧海,您生命的华彩乐章里您扶轮学生的深情伴唱!”</p> <p class="ql-block">杨慧珠还在《感恩母校》文中深深地怀念起初二班主任张文煜老师教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初三班主任卫国老师教授《松树的风格》,给其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种子、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1966届初中毕业生马德磐的文章《一段跨世纪的回忆》对其在母校五年的生活整体性回忆和提炼。文中回忆了初一班主任冯萱春老师、初二班主任王桂荣老师、韩淑兰等诸多老师。</p> <p class="ql-block">1966届初三毕业生张玉惠的文章详尽地回忆了其母校读书时的三位班主任:语文董树文老师、几何王茂华老师、语文卫国老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卫国老师对其于校内及毕业后的哺育和关爱,尤现浓浓师生情,拳拳慈父心。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扶轮三位班主任</b></p><p class="ql-block"><b>张玉惠/文</b></p><p class="ql-block">旧日的时光,遥远的记忆。笑着、哭着、痛着,编织着青春的故事。短暂的校园生活,师生情、同学情,永远抹不去的对班主任的眷眷深情。</p><p class="ql-block">1961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铁中,接到通知后,整个暑假我都盼望着早日踏进铁中的大门。当年大姐已在铁中念高一,我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我急不可耐了,总想掀开铁中这神秘的面纱。于是,她放下暑假作业说道:"你知道铁中的标志建筑么?"我摇着头,"是那两座灰白色的石楼,铁中学校好,老师好,班主任更好。"说到这,她降低了音调:"告诉你个秘密,班主任都由学校最好的老师担任。"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的班主任:"既严厉又温柔,还是个美女呦……"她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入神十分,希望我也会迎来一位美丽的女班主任。</p><p class="ql-block">新学期开学那天,我们来到调纬路六马路分校。我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中有十几位小学同班同学,我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祝贺我们又能做同学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安静地等待班主任的到来。这时一位男老师走了进来,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老师还礼后自我介绍:"我叫董树文,从现在开始,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环视一下其他同学,看起来,大家像我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接受一位男老师做班主任。但是,他讲起话来的声音好像一个"男中音",这还算不叫人厌烦,而且有些亲切感。</p><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着班主任董树文老师在操场上参加了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述了铁中的校史,并介绍铁中无数优秀的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校长鼓励我们新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听着校长激昂奋进的演讲,我大脑迸发出少年浪漫的憧憬:一定要升入高中、考进大学。毕业时要给铁中留下浓墨重彩。</p><p class="ql-block">开学典礼后,我戴上校徽,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于是得意地围着校园跑了两圈。直到上课铃响后我才跑进教室,气喘吁吁地坐到座位上。董老师见我满头大汗,不但没有批评我,而是走到我面前轻轻地说:"擦擦汗上课了。"我紧张地掏出手绢,随便擦了两下坐正了,等着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们都异样地看着我。董老师没讲话,转身走向了讲台,同学们拿出了语文书……下课后,董老师坐在我面前,笑着问我:"你喜欢运动吗?""不!不!不!"我急促地回答,"就想到处看看……您为什么不批评我呢?"我反问董老师。他站起来微笑着倾下身子小声说:"学生是有自尊的,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很好。"我诧异地看着董老师离去的背影,这一难忘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这就是我在扶轮的第一任班主任。</p><p class="ql-block">我每每回想起那一代老师,他们堪称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老师,对母校,尽管已到古稀之年仍念念不忘的缘由。由于那一代老师的立德铸魂教育,我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尊重"。老师们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准则….</p><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升入初二,来到了吕纬路铁中校本部。最初,走进初二4班教室的又是一位男老师,他沉稳慈祥,他是既当班主任,又教几何的王茂华老师。他那引人入胜的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引导我们打开思路去寻找多种方法走出迷宫,找出解答轨迹。我最喜欢简单快捷的证明方法。一次,王老师出题,我抬头看了几眼,就低下头边玩橡皮,边思索着答案。老师见我没看黑板,便把我叫起:"把这道题做一下。"我站起来走向黑板,很快几步写出了正确答案。老师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我,然后让我坐回座位。自此,我的作业、考试的几何证明题很少出错,从而我悟出一个道理,凡是解不开的几何题、代数题,都要努力思考、奋力进取。这道道不易解的几何题升华为人生定律:"勤奋乐思,奋进向上"。这是第二任班主任王茂华老师给我的人生启迪。</p><p class="ql-block">初三学年开始了,我心目中最好的班主任﹣﹣卫国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全班同学用敬畏的目光看着他。他治学严谨,又像慈父和蔼可亲。在他的语文课上,每逢新课,朗读是我的最爱。可卫老师从来不叫我,每当学习新课时,总是固定叫几位同学朗读。于是,我便在课下不做朗读作业了。我是住校生,晚自习写完作业后就发疯地玩。一次,新课预习朗读作业一页没看,而那次,卫老师却突然叫我站起来朗读。我磕磕绊绊地读完后,卫老师严肃地说:"让同学们课前阅读,不仅是练习朗诵,而且是让你们对课文内容及生字加深记忆并牢牢记住,这是你们到老都不会忘记的知识。"这也是卫国老师留给我的终生</p><p class="ql-block">记忆。</p><p class="ql-block">卫老师颇费苦心地培养了我们朗读的好习惯。参加工作后,我在单位成为了播音员。退休后我多次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吟诗及征文比赛,这完全得益于卫老师的培养。</p><p class="ql-block">卫国老师不仅是我的初三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更是我人生成长的恩师,他不离不初三毕业考试后,由于一些原因,我没能参加升学考试,这并非我学习成绩不佳。卫老师与校方争取无果。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绝望地走出了办公室,卫老师用手帕擦了擦我脸上的泪水,安慰说:"别难过,人生总有些遗憾,就随它去,走出铁中,会有更多的学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校门,背后琅琅的读书声飘过来,我的心已被撕碎,回头看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心中仅有的一线继续读书的期望寄托在他身上。短暂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我茫然地向前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学校后边的新开河,我沿着河岸走着、哭着、喊着,绝望的泪水不停地流着……坐在河边,我的心像翻腾的河水,我摘下了校徽用力地扔进了河里,我就这样告别了铁中。我曾深爱的学校,这就是入校时我憧憬的"浓墨重彩"吗?回不去的,留不下的,只能把它珍藏在心底。</p><p class="ql-block">弃地带领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p><p class="ql-block">校等着你。"他拍着我的肩说,"放心吧,我会帮你继续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离开学校的一个多月中,我期盼卫国老师不会食言。可是,升学考试已结束,一切都成了泡影。国庆节放假那几天,卫老师突然走进我家,告诉我他走了几个学校,但都因为我未参加升学考试,不能录取。现在只有读"半日制高中",课程是与全日制高中一样的。课程紧,老师只管教学,其他全靠自己主动学习。我不加思索地说:"卫老师,只要有书读,我就去,您对我真好,谢谢您!"卫老师低头说:"铁一中没留下你,是我的遗憾。"从那时起,卫老师又成了我新的班主任。他为我找到了高一全部的教科书及讲义,并经常到我家,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有什么问题及时给我辅导。</p><p class="ql-block">从此,我半工半读地上起了业余高中,艰苦的读书生活又开始了。参加工作后,我经常请假去上课,领导发现后找我谈话:"知道你父亲工资高,你不需要学徒工这点工资。"我马上讲明了我是在上半日制高中,希望领导能帮我圆我的"高中梦"。领导听后非常支持我,马上给我亮了"绿灯"。为了方便我上课,又把我调到化验室定向学习。当时我是中央代培学徒工,这就更加方便我去上课了。后来单位又保送我到科技进修学院攻读电化学、物理化学。全脱产一年半,加外出实习半年。这两年我如鱼得水地上学读书,卫老师也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一次,他来我家,看我正在写高二升学作文《老师你好》,我用真情描写了我对母校深深的怀念,对老师万分的尊重和感恩。我看着卫老师含泪读完我的作文,并在作文后加上了批语:"对不起,我的学生!"他强做微笑地对我说:"如果在学校读书时,你能使出现在一半的学习劲头,你就能在全年级考第一。"那时候,总觉得不学习,已没有退路。天助我也!是卫国老师给了我动力,我必须学!</p><p class="ql-block">后来,因为文革的原因,我实习后未能正式调进化验室。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我又攻读了《会计学》《统计学》《机械制图》。可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波及了我就读的三个学校,它们都陆续关停解散。我又一次沦为"失学生"。在我迷茫之时,卫老师经常到单位鼓励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读书,充实自己,心无旁骛地学习。"那时的卫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是慈父。</p><p class="ql-block">记得最后一次卫老师给我送书和学习材料时,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到车站接他。只见,他手提一大包书和各种练习册,吃力地走下车,我忙上前去接过他手中的书。他脸色灰暗,消瘦了很多。我问他是否身体不好,他没有回答。我们谈了很长时间。我提着重重的一包书,这不仅是书,更是老师对学生一颗抚爱的心和成才的期盼。老师讲他撑不住了,粗心的我未意识到他已病重,我没能关照他一天,亦未见到他最后一面。后来我想,老师是要把自己最好的形象留给学生作为永久的回忆。他临别时不像是告别,倒像是诀别。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诀别的背影,我的班主任,从此离开了他的学生,走进了天堂……</p><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16日</p> <p class="ql-block">1966届高中毕业生刘亚元《教诲深深》文章,回忆了语文李蓉清、邢慧英老师,数学傅家振、金德珠老师,物理籍英志、胡汉昌老师,英语王世修老师,历史张丕安老师;重点回忆了周仲金老师手把手训练校摩托车队的过程,直至其参加摩托车表演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许久校长</p> <p class="ql-block">刘心鲁校长</p> <p class="ql-block">刘全屏校长</p> <p class="ql-block">董清溪老师</p> <p class="ql-block">王万金老师</p> <p class="ql-block">杨振清老师</p> <p class="ql-block">李开境老师1954年</p> <p class="ql-block">1954届高中全班同学欢送日籍同学左佐木治子(前2排左3)合影,二排左4李开境老师。</p> <p class="ql-block">董清溪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张运意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陈玉鑫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怀素君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冯萱春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张丕安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杜玉娟老师1955年</p> <p class="ql-block">史地生教研室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董清溪、张运意、陈玉鑫</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怀素君、李端、高金、冯萱春</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雅琴、张丕安、杜玉娟</p><p class="ql-block">1955年</p> <p class="ql-block">董清溪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陈玉鑫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张运意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淮素君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冯萱春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张丕安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杜玉娟老师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董清溪老师、张运意老师、陈玉鑫老师、淮素君老师、高金老师、李端老师、张雅琴老师、张丕安老师、杜玉娟老师(史地生教研室老师合影大约1956年)</p> <p class="ql-block">张运意主任1959年</p> <p class="ql-block">徐凤芝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姚淑娴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梁佩城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郭兆瑜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吕佐夫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孙满玉副书记1959年</p> <p class="ql-block">淮素君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王予生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王本权老师1959年</p> <p class="ql-block">1959届初三2班学生毕业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0年5 月1日在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给天津铁路中学钢铁民兵团赠一支五六式全自动步枪、100发子弹。</p><p class="ql-block">图为徐凤芝老师持赠枪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许之祯老师196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冯宝忠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石锋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李清真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孙满玉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刘全屏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赵旭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张运意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李容清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贺德馨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张丕安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张立涌老师1960年</p> <p class="ql-block">1959年度理工二班毕业留念。1960年7月。</p> <p class="ql-block">张丕安老师1960—61年</p> <p class="ql-block">周仲金老师1960—61年</p> <p class="ql-block">刘培震老师1960—61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60—61年</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1960—61年</p> <p class="ql-block">1960届高三2班学生沈焕骥回母校看望老师时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丕安老师、周仲金老师、</span>刘培震老师、李锡华老师、张雅琴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196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王桂荣老师196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林润老师196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董有珊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郭文茂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段继世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董树文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胡汉昌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徐修美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王瑞华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赵祚平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刘志贤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许之祯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李桓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傅金华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张士茹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周洪珍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曹若荣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邢慧英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张桂荣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徐凤芝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李国荣老师1961年</p> <p class="ql-block">1961年教工团支部</p><p class="ql-block">前左起:李国荣 徐凤芝 张桂荣 邢慧英 曹若荣 周洪珍 张士茹</p><p class="ql-block">中左起:付金华 李桓 许之祯 刘志贤 赵祚平 王瑞华 徐修美</p><p class="ql-block">后左起:胡汉昌 董树文 李锡华 段继世 郭文茂 董有珊</p> <p class="ql-block">张致庸老师1962年</p> <p class="ql-block">徐凤芝老师1962年</p> <p class="ql-block">朱宝珊老师1962年</p> <p class="ql-block">1962年教工团支部</p><p class="ql-block">前左起:李桓 曹若荣 张士茹 邢慧英 周洪珍</p><p class="ql-block">中左起:徐修美 杨修珍 李淑兰 韩淑兰 胡汉昌</p><p class="ql-block">后左起:金德珠 刘志贤 田文杰 范广文 郭文茂 董有珊</p> <p class="ql-block">刘心鲁校长、傅金华团总支书记、李锡华老师、张丕安老师欢送“十一姐妹”。1963年。</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距今整整60年一個甲子跨世紀的珍貴照片,“天津鐵路一中榮獲64年市田徑運動會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一行字赫赫醒目。前排獎旗兩側分別坐著體育前輩德高望重的呂佐夫老師和孫立泉老師,體育“票友”教物理的贺德新老师及劉心魯校長。后兩排站立的是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學生運動員:姚達、胡秉全、王成志、謝鴻冀、常俊田、單國強、董鸿等同學。</p> <p class="ql-block">1964年路局领导视察学校,前左1赵旭副校长,前右1刘心鲁校长,后中刘全屏书记。</p> <p class="ql-block">左起:胡汉昌、余四志新、张士茹、侯桂林、韩淑兰、王秀菊。</p><p class="ql-block">大约1965年。</p> <p class="ql-block">1965届初三5班学生合影</p><p class="ql-block">其中第二排校领导及老师:</p><p class="ql-block">贺德馨、刘志广、李锡华、朱茂、贾庆镕、刘全屏、韩祖武、吳桂春、林润、郭兆瑜</p> <p class="ql-block">贺德馨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韩祖武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卫国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卫国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刘培震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吕佐夫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范广文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贾庆镕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刘全屏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赵旭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朱茂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朱茂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刘志广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吳桂春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钱幼觉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郭兆瑜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林润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王茂华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田文杰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1965届初三三班毕业留念65.6</p> <p class="ql-block">李清真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蔡忠廉老师1965年</p> <p class="ql-block">1967届高二2班部分同学合影,第二排中为班主任李清真,第三排右1为副班主任蔡忠廉老师。摄于1965年。</p> <p class="ql-block">韩祖武老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师范学院,分配到天津铁路中学任教,1990年代末调入天津铁三中任教,至退休。在教授外语讲台三十多年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与世界语结缘,奋斗追梦三十多年,在英语、俄语的教学基础上又担当起世界语的教学任务。曾任天津世界语协会会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铁路世界语协会会长、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会员、国际铁路世界语协会会员、国际教师协会国际水平考试委员会授权委员、国际世界语协会驻中国教育和铁路专业代表。大力宣传和推广世界语,热心国内外世界语运动,每年举办世界语学习班,培养青年世界语学者。曾访问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瑞士、法国、罗马尼亚、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参加世界语会议。从事俄语、英语、世界语教学研究三十余年。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崔氏教学法等国际先进教学法,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不同年龄学生教学,效果显著。编写了《中考试题分析与强化训练》《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南北铁路大动脉》《北京铁路西客站》《天津古长城》等论文和译作五十多篇,刊登在荷兰、丹麦等国外刊物上。</p><p class="ql-block">图为韩祖武老师参加国际世界语各种交流活动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望着一张张恩师的旧照,曾经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落差,有的斑驳模糊,有的失真厉害,但难掩惊喜,旧照岂怨瑕疵!回顾六十年前的一位位恩师——当时,有的已成巨匠、有的正当打之年,有的初出茅庐……</p><p class="ql-block">如陈玉鑫老师——我的文章里写的“一位又怕又爱的地理老师,我的偶像,“神”</p><p class="ql-block">朱宝珊老师——高二时的几何老师,也是工作后1990年代回铁一中学习计算机培训班的老师</p><p class="ql-block">王万金老师——曾经推荐我几个课外活动小组</p><p class="ql-block">周仲金老师——我熟悉喜欢的食堂管理员、摩托车队教练</p><p class="ql-block">梁佩城老师——我的化学老师,</p><p class="ql-block">联欢会上班里“老司机”唱得诙谐有趣</p><p class="ql-block">冯萱春老师和张雅琴老师——初一刚进校抚摸着我的头,一下子能叫出来我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钱幼觉老师——一位新上讲台的老师,板书很糟糕;但很努力,青涩地可爱</p><p class="ql-block">这些熟悉的老师旧照都是第一次看到,可谓弥足珍贵,抓紧收藏在美篇里。</p><p class="ql-block">——笔者感言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第二部分重逢欢聚 <p class="ql-block">王世修老师1988年</p> <p class="ql-block">傅嘉振老师1988年</p> <p class="ql-block">1988年母校70年校庆1961届高中毕业生与傅嘉振、王世修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61年入校时进铁中,我便听说数学傅嘉振老师、林壁羡老师和物理贺德馨老师是学校理科老师当中的翘楚。65年我高二时有幸受林壁羡老师教的排列组合,他用几个粉笔头就把课讲的深入浅出,把学生都听神了!傅老师和贺老师专把高三高考关,上世纪5、60年代,为什么天津铁中的高考成绩这么好,能居全市前列,与他们的优质教学和丰富的高考把关经验,不无关系。只因“文革”,我无缘当面受傅、贺两位老师教,实为终生遗憾!</p><p class="ql-block">再说照片,一个甲子六十年过来了,之前我从64年我校田径队荣获市第一名照片中看到过贺德馨老师,但傅老师的照片还是这次我做美篇时,经徐凤芝老师辨认发现的,尽管照片陈旧,但老师微胖的面孔、谦谦君子般的风度还是熟悉的,他就是傅嘉振老师。我们的骄傲!</p><p class="ql-block">——笔者感言二</p> <p class="ql-block">刘培震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籍英志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王万金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李锡华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张丕安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傅嘉振老师1996年</p> <p class="ql-block">毕业四十年回母校学生与教师合影。1996年。</p> <p class="ql-block">1964届初三6班与恩师班主任李桓老师留影(1996年)</p> <p class="ql-block">王亚丽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杨宝仁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孙立泉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廖大亮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董树文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韩祖武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定居香港的廖大亮老师回津与同事、学生合影。前排左起廖大亮老师、孙立泉老师、杨宝仁老师,后排左起:66届初三1班学生冯秀云、董树文老师、韩祖武老师。2014年。</p> <p class="ql-block">上图:时任陕西省长的郑嗣林到北京开会专程来津看望张雅琴老师。1993年。</p><p class="ql-block">下图:原68届初一2班学生看望张雅琴老师。2016年。</p> <p class="ql-block">张雅琴老师休闲照</p> <p class="ql-block">定居上海的学生与刘培震老师看望张雅琴老师。</p> <p class="ql-block">原67届高二2班等学生与朱宝珊老师留影。(大约1990年代左右)</p> <p class="ql-block">原68届高一1班学生看望孔昭苏老师。2008年。</p> <p class="ql-block">1968届高一1班与郭兆瑜老师、刘长安老师、蔡忠廉老师合影。(2006年春节)</p> <p class="ql-block">原64届学生许宝玲 李淑琴 刘锦 刘桂荣 田君颖 朱贵琴 方淑珍看望郭兆瑜老师。</p> <p class="ql-block">原66届初三2班入学60年,与余四志新老师、朱茂老师、刘培震老师、韩祖武老师、王瑞华老师、刘志贤老师合影。2013年。</p> <p class="ql-block">刘培震老师与各届学生们留影。</p><p class="ql-block">上左图:冯琪、何杭生代表《扶轮情怀》编委会看望刘培震老师并赠书。(2018年)</p><p class="ql-block">上右图:原1959届初三8班同学与刘培震老师小聚。(2013年)</p><p class="ql-block">中图:孙海 何杭生 朱贵琴 于淑云 刘大宏代表《扶轮情怀》编委会看望刘培震老师。</p><p class="ql-block">下图:1968屆初一2班同學探望劉培震老師</p><p class="ql-block">左起:李蓮芬 張其涵 齊曉燕 劉培震老師 宋南湘 趙麗琴 趙堃 楊艷喬</p> <p class="ql-block">原1964届初三5班学生看望班主任管健老师。2014.5</p> <p class="ql-block">原1964届初三4班与管健老师、王瑞华老师欢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学生董四代、苗楚平、孙海等看望百岁董清溪老师。2014.8.18</p> <p class="ql-block">原63届初三6班学生看望张丕安老师。2019年。</p> <p class="ql-block">张文煜老师和韩祖武老师于百年校庆时相聚。</p> <p class="ql-block">先是学生后是老师的刘志贤老师于与当年的同学相聚于百年校庆日。</p> <p class="ql-block">李桓老师既是扶轮中学的学生,又是老师,2018年10月特意从青岛赶回学校参加百年校庆。</p><p class="ql-block">图为1964届初三6班学生与班主任李桓老师留影。</p> <p class="ql-block">百年校庆师生团聚</p><p class="ql-block">左起:何杭生 蔡忠廉老师 程乃莉老师 韩淑兰老师 李桓老师 范宝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7届初二4班学生与</span>余四志新老师百年校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春节前夕,于淑云、刘锦、冯琪、孙海、刘大宏代表《扶轮情怀》编委会看望刘志广老师并赠书。</p> <p class="ql-block">2018年春,《扶轮情怀》编者看望张运意主任和老伴李海澄,</p> <p class="ql-block">2018年初冬,《扶轮情怀》编委会及同学再次看望张运意主任和老伴李海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师生情二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何杭生/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握手</b></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9日,我与孙海等学友一行9人探望了50年未相见的恩师张运意主任。老人早就在大厅等候着,我第一个冲上去握住恩师的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昨天</b></p><p class="ql-block"><b>美丽的团泊湖,康宁津园</b></p><p class="ql-block"><b>正清明风和日丽,百花盛开时</b></p><p class="ql-block"><b>4号楼,咖啡厅前</b></p><p class="ql-block"><b>一位耄耋老人</b></p><p class="ql-block"><b>犹如熠熠的扶轮石楼</b></p><p class="ql-block"><b>早早地在等候孩子们</b></p><p class="ql-block"><b>我,不由得一股爱涌上心头</b></p><p class="ql-block"><b>顾不得自己半残的古稀之腿</b></p><p class="ql-block"><b>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握住老人的手</b></p><p class="ql-block"><b>曾经,扶轮的两千多天日子里</b></p><p class="ql-block"><b>我的百名恩师中</b></p><p class="ql-block"><b>论严格,您数一数二</b></p><p class="ql-block"><b>唯一的一次被扒被窝,永铭心间</b></p><p class="ql-block"><b>每天课间操后的训戒,如此心甜</b></p><p class="ql-block"><b>为什么从未有过逆反</b></p><p class="ql-block"><b>只因被您伟大的爱感染</b></p><p class="ql-block"><b>您不是我的班主任,却胜似班主任</b></p><p class="ql-block"><b>对,您是我们的校主任</b></p><p class="ql-block"><b>您的学生千千万万</b></p><p class="ql-block"><b>慈爱,宽厚,激励,榜样永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握着老师的手,跨世纪的握手</b></p><p class="ql-block"><b>您的手,原来如此温暖润柔</b></p><p class="ql-block"><b>您的手,原来如此结实有力</b></p><p class="ql-block"><b>您的手,原来如此宽厚</b></p><p class="ql-block"><b>一切,源于您心灵的美丽</b></p><p class="ql-block"><b>源于您的爱</b></p><p class="ql-block"><b>快60年了,您的模样丝毫没有改变</b></p><p class="ql-block"><b>只觉得笑容比教学生时更多了几分灿烂</b></p><p class="ql-block"><b>可能由于东方人的习惯</b></p><p class="ql-block"><b>我们师生从未握过手</b></p><p class="ql-block"><b>更别说拥抱亲吻</b></p><p class="ql-block"><b>就是老祖宗的鞠躬礼,亦丢失不在</b></p><p class="ql-block"><b>昨天,沉浸在惊喜高兴享受里</b></p><p class="ql-block"><b>只顾着一次又一次握着您的手</b></p><p class="ql-block"><b>今天,让我们再补上</b></p><p class="ql-block"><b>敬爱的老师,我们给您深深地鞠躬了</b></p><p class="ql-block"><b>敬爱的老师,请再原谅我们一次</b></p><p class="ql-block">2018.4.10</p> <p class="ql-block">2024年“五一”期间,徐凤芝老师与学生孙海、田均清、何杭生及曾经分局教育办公室与张主任同事的团委书记张永红(中图左)一行去养老院看望张运意主任。</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廖大亮老师自香港来津回母校参观与原高二4班学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8.5.28欢迎廖老师自香港来津师生聚会。</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左海娥、于淑云、廖老师夫人林老师、廖大亮老师、韩祖武老师?冯秀云、李玉婕、李素荣</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冯琪、孙海、刘大宏、陈子正、田均清、何杭生、宗福全、马运通</p> <p class="ql-block">2018.8.23欢迎廖大亮老师第二次返津与师生聚会。</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陈子正、何杭生?廖大亮老师、韩祖武老师、于淑云、刘大宏</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左海娥、李忠惠、田均清、孙海、宗福全、李素荣、崔志清</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25日《扶轮百年》编委会同学及部分校友在九福饭店欢迎廖大亮老师与其他老师合影 。</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朱贵琴 李琛 阮红彪 杜德库 时学玉老师 刘长安老师 廖大亮老师 王亚丽老师 于淑云 刘锦 王才恩</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孙海 崔振清 田均清 张一舟(著名画家)刘大宏 陈子正 宗福全 马运通 何杭生 李忠惠 冯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9年五一廖大亮老师与师生聚会“全盛福”餐厅,午餐后赴长虹公园小游,学生们与廖老师惜别。</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廖大亮老师、韩祖武老师、李忠惠、孙海、田均清、于淑云、杜德库、翟永勤、刘顺、朱贵琴、刘锦、孙政民、刘拯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欢迎廖大亮老师返津与编委会活动长虹公园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陈志军 朱贵琴 王才恩 孙海 廖大亮老师 韩祖武老师 于淑云 刘锦 李忠惠 孙政民</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范雪光 刘顺 何杭生 杜德库 刘拯民 翟永勤 冯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师生情二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何杭生/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归来了,熟悉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28日,在冯秀云学妹等校友的精心组织下,大家高兴地见到了阔别50年的廖大亮恩师(携夫人林老师)和韩祖武恩师。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好久好久,没能见到您的容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好久好久,没能听到您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印象中,您个子不高,但很魁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声音不算美,但中听,动听,有底气——爷们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54年前,值祖国恢复振兴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从印尼归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在当时扶轮清一色俄语教师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扛起了引领英语学科这杆大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曾记得,宿舍楼里,您与您的"三家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四人店"——大碗地喝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盆地吃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时间,被您教过的,未被您教过的学子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打心眼里拜服您的英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更拜服您的前卫、时尚、正直、爽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0年后,迫于"文革"中的无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与不甘您又悄悄地隐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老师,您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要知道,自1968年9月您亲自将我们送到了广阔天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到哪里去寻觅您,一别50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归来了!归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又听到熟悉的声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快80岁的老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魁梧依旧,没有一点驼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的声音依旧,干脆,随性,开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中听,动听——爷们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从扶轮校史馆观后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感动,感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为扶轮的光辉历史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为教出的优秀学子自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惋惜,为校史中的断代惋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酒席上您一遍又一遍地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冯校,冯校(冯琪),拜托,拜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把扶轮校史补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来您一隐香港便是30多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好年华时,您被英殖民主义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剥夺了行教的权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委屈您从扛大个苦力干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隐,换来的是大彻大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30多年的隐,您心系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天也没有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隐,源于大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爱,方大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曾为香港的回归而兴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也为如今她的青年一代而担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坦诚又一针见血地指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她的问题,归根在后代人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酒席上您快人快语,豪气丝毫不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2.5度的红酒,连饮数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脸不红,走路不用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怪不得师母在身旁好从容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因为她最了解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怪不得您的公司命名为"爱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当孙海学子介绍《扶轮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一书的话音未落,您说:"我,无名氏,捐一万!"——掷地有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怪不得您的周边邻里港人孩子们都亲妮地称您" uncle "-﹣大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不,我把它译成﹣-"爷们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当年,您并没有教过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但从心底钦佩您的豪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50年后,答案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您喝的是红酒,但是我仿佛看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是您拥有的这颗永远不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透明的,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祝福您" uncle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祝福您" teacher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18.5.29</b></p> <p class="ql-block">时学玉老师</p><p class="ql-block">于2019.425“九福”餐厅聚会</p> <p class="ql-block">王亚丽老师于2019.425“九福”餐厅聚会</p> <p class="ql-block">韩祖武老师于2019.425“九福”餐厅聚会</p> <p class="ql-block">刘长安老师于2019.425“九福”餐厅聚会</p> <p class="ql-block">左图、右上图:蔡忠廉老师、程乃莉老师、王亚丽老师、时学玉老师参加2023年10月校庆活动相聚留影。</p><p class="ql-block">右下图:2018年李忠惠、左海娥、赵文治、何杭生看望蔡忠廉老师和程乃莉老师并赠《扶轮情怀》书,摄下两位老师场景。</p> <p class="ql-block">2021.5.9母亲节之际,扶轮学子聚会贺徐凤芝老师乔迁之喜。</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孙海 原民政局陈振华主任 谢宝友 于淑云 徐凤芝老师 宋秀兰 邢敏 张其涵 冯琪</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何杭生 刘顺 田均清 范金铮 刘克勤 李忠惠 刘大宏 耿锡圆</p> <p class="ql-block">徐修美老师近照</p> <p class="ql-block">李金鳌老师近照2024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夏,韩淑兰老师从青岛来津看望李金鳌老师(左1)留影。</p> <p class="ql-block">原1964届初三2班学生书法家范金铮书《教师赋》分别敬赠徐凤芝、刘长安恩师。</p> <p class="ql-block">原1964届初三2班学生书法家范金铮书《教师赋》向刘锦(张雅琴老师女儿)敬赠,表达对张雅琴老师的缅怀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原1961级初一6班学生画家田均清向当年的班主任徐修美老师敬赠画像。</p> <p class="ql-block">原1967届高二2班学生画家田均清向徐凤芝老师敬赠画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恩师录</b></p><p class="ql-block">1960~1968年当时的天津铁中(后为铁一中)教职员工计141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校领导】</b>(含中层)</p><p class="ql-block">许久、刘心鲁、宋玉良、刘全屏、孙满玉、赵旭、贾庆镕、沈仲桐、刘希易、王宗舜、张运意、傅金华、杨振清、徐凤芝、王世培、李鸿鹗、冯宝忠、张嘉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b>(含实验员)</p><p class="ql-block"><b>语文:</b>伊铁尧、李清真、王鸿宗、王予生、李容清、朱茂、卫国、闫慕贞、燕淑玉、吴桂春、侯桂林、董有珊、董树文、邢慧英、张文煜、李桓、管健、朱佩瑄、刘锡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政治:</b>石锋、孙雪晴、李锡华、刘培震、刘良臣、杨鸿祥、王素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外语</b>:郭文茂、王世修、王亚丽、吕海生、韩祖武、余四志新、廖大亮、王瑞华、韩淑兰、王本权、田文杰、张士茹、张桂荣、刘志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数学</b>:张炳中、傅家振、林壁羡、刘允文、冯朝俊、朱宝珊、林润、张书春、孔昭苏、郭兆瑜、王桂荣、许之祯、金德珠、王茂华、段继世、徐修美、王秀菊、赵淑媛、孟宪涛、杨仲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理化</b>:贺德新、籍英志、李文祥、李金鳌、刘志广、赵祚平、胡汉昌、梁佩城、孙桐茂、张立涌、李淑兰、李文华、范广文、丁俊华、周洪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史地生</b>:李开境、张丕安、淮素君、钱幼觉、陈玉鑫、董清溪、张雅琴、冯萱春、张金鼎、华文翰、刘长安、李国荣、杜玉娟、陈益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体育</b>:吕佐夫、王万金、孙立泉、李荣华、蔡忠廉、程乃莉、张桂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音乐</b>:张致庸、时学玉、蔡永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他教职员工】</b></p><p class="ql-block">杨修珍、李田、于英琪、孙长泰、郭凤岐、倪振亚、曹若荣、杨成德、李金惠、孟昭秋、杨宝仁、赵春光、张承福、周仲金、刘廷奎、穆亨利、曹秀明、余振生、曹相鸿、郑德浩、王子玉、王英、田福、邵维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戊戌金秋,值母校百年华诞,扶轮老三届学子敬录(选自《扶轮情怀》书“恩师永志”)</p><p class="ql-block">注:经徐凤芝老师回忆补充15名教工.,共141名。</p> <p class="ql-block">秋天是收获的季节。</p><p class="ql-block">在缅怀、感恩扶轮恩师的金秋九、十两个月的日子里,边重温回忆,边搜集整理这一段跨世纪、长达六十多年的扶轮教师教书育人史,共编辑美篇14集,其中包括选登文章46 篇;照片700余幅,其中首发多幅;补充恩师15人。</p><p class="ql-block">这秋天的收获,首先因有《扶轮情怀》《扶轮百年》两书为底本,文章及图片多数由两书选登,在此感谢编委会及各位作者;其次要感谢徐凤芝老师、韩淑兰老师、廖大亮老师、韩祖武老师、时学玉老师、王亚丽老师、徐修美老师,刘锦、李忠惠、冯秀云校友提供宝贵资料信息,反复勘误;感谢刘拯民、刘克勤、姚念慈、李哲等校友提供校景新、旧照,感谢冯琪、谢永刚、闫启旺等摄影师校友;感谢原铁一中邹汝廉校长的鼎力支持。</p><p class="ql-block">这秋天的收获,还要感谢以廖大亮老师为代表的师生“补上扶轮断代史”的心声,“耳边师嘱时想起”,师嘱不敢怠慢!“同志仍需努力”!</p><p class="ql-block">用扶轮精神谱写、讴歌扶轮人,扶轮精神是吾最大动力即力量!此乃吾一以贯之信条。</p><p class="ql-block">“用生命影响生命”(泰戈尔),吾等学子借恩师一束光走出了黑暗;感恩、反哺于恩师理所应当。怀恩报效的扶轮精神与泰戈尔对生命、善良、爱的思想不二。</p><p class="ql-block">时间久远,肯定有遗漏或谬误,敬请老师和校友随时指正。更衷心期待有同仁为伴继续走完这段路程。</p><p class="ql-block">勉为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谨以此篇并先发13篇专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缅怀和礼赞1960—1968年全体恩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制:扶轮中学1967届高二1班何杭生2024.10.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