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下午,痖弦女儿们主办的“我们的诗人父亲追思会”在本拿比科士兰墓园礼拜堂隆重举行。痖公生前好友、教会信友、艺文界人士及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加华笔会、诗词学会、加华作协、漂木协会等文学社团的作家诗人们纷纷到场,大家怀着沉痛与崇敬之情,拜别我们的文坛领袖。</p><p class="ql-block"> 追思会按基督教仪式举行,气氛肃穆而亲切。流程包括圣经诗篇诵读(开篇即是痖公的朗诵录音)、痖弦作品朗诵(任京生、艾伦、胡守芳、汪文勤分别朗诵并追思)、赞美诗演唱、记录片《如歌的行板》中痖公朗诵片段欣赏,一组俩女儿陪伴诗人父亲走过人生最后岁月那些欢乐瞬间的图片,让人笑里含泪,为“英雄暮年”感伤。痖公两位女儿小米小豆及女婿分别分享了与诗人父亲家常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听来不胜感慨欷歔,痖公对女儿们的影响始终如影相随,无论是文学的博大精深还是为人的宽厚仁慈。</p><p class="ql-block"> 痖公的骨灰罈安放在会场前台一丛洁白的鲜花中,一旁是痖公那张经典照片——在碧海蓝天和白雪皑皑的群山映衬下,痖公目光深邃遥望远方,笑容温暖而慈祥。追思会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环节是到场的所有来宾一一走近前台,向痖公做最后告别。</span></p><p class="ql-block"> 待我向痖公鞠躬做最后告别时早已泪水潸然。痖公说过,他的诗写的都是乡愁。“我的灵魂必须归家”,今日远行,您是否已回到魂牵梦绕的南阳故乡?是否已回到因轻离别而抱憾终生的母亲身边。“七月的砧声远了”,您留下的暖暖诗篇,将永远温暖华文诗坛。</p><p class="ql-block"> 拜别痖公后,我向痖公女儿小米小豆转达了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刘慧琴、林婷婷、林楠因病无法到场拜别,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回国和</span>居住外地无法到场的学会委员、华章编委、笔会成员对痖公的缅怀与惜别之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加华笔会共20余位成员,包括荣誉会长、名誉会长、副会长、理事、会员和文友到场送别痖公,表达对笔会顾问的崇敬与惜别。</span>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华章》编委)和加华笔会分别敬献了花圈,挽联分别是“诗篇留芳,风范永存”和“诗名不朽,风范永存”,我们都祝愿痖公的诗儒风范永存世间。刚才又看到文友分享的一张现场照片,联合报系董事长王文杉也向痖公敬献了花圈,挽联是“诗坛祭酒,文坛伯乐”,对痖公在文学界的地位与贡献给予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将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痖公主编的《众笔汇华章》第二卷经过近一年的筹划、编辑,那天由慧琴和婷婷老师完成了最后审阅,即将付梓,大家打算待样书到手就带去见痖公,不料中午时分就传来痖公仙逝的噩耗,华章同仁们陷入万分哀痛之中。</p><p class="ql-block"> 痖弦先生是华语现代诗巨擘,他的诗作和诗歌理念,开启了华语现代诗的新时代,对世界华文百年新诗的发展影响深远。痖公也是著名编辑家,从《创世纪》诗刊到《联合报》副刊,痖弦先生担任总编辑四十余年,开创了文学刊物与文学副刊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痖公还是文坛伯乐,在他的提携和鼓励下,很多文学新人成长为重要作家。</p><p class="ql-block"> 痖公退休移居温哥华后,倡导海外华文文坛“一盘棋,一家亲”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带领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委员们,在《世界日报》创办了文学副刊《华章》。</p><p class="ql-block"> 痖公是加华笔会资深顾问,一直热心支持加华笔会的文学活动,到场参与笔会的诗歌讲座、诗歌朗诵、征文等活动,并给予热情鼓励和指导,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与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谨以那天写的一首小词送别大诗人痖公:</p><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缅怀痖公</p><p class="ql-block"> 萧瑟秋风起,嘹唳雁声悲。菲莎河水呜咽,寒雨湿人衣。忽报诗儒驾鹤,华语文坛失色,吾辈失恩师。黤霭平芜满,何处寄哀思。</p><p class="ql-block"> 忆畴昔,创世纪,展虹霓。深渊一卷,梓里明月逐云归。谁教天鹅上岸,联副华章相顾,脉脉立春晖。仙去清歌在,余韵绕天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仙去清歌在,余韵绕天涯</b></p><p class="ql-block">——听小米讲痖公的安老院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前听闻痖公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安老院度过,晚餐时,就向小米提起这个话题,于是小米分享了痖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span>安老院生活的一些片段。女儿们为痖公安排的安老院是一家有医疗有护理有餐饮有娱乐设施的高端养老院,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十分健全。</p><p class="ql-block"> 痖公所居房间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窗外有花木扶疏景致,清晨拉开窗帘,可听啾啾鸟语,可观苒苒岚烟。踱出门外,公共客厅有鹤发童颜的同龄人谈天说地,指点江山。痖公很喜欢这个新住所,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安老院离家只有10分钟车程距离,俩女儿每天午后3点左右即准时报到,边打开电脑工作,边陪伴照顾父亲,直到晚上9点左右,痖公入睡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护士们都很喜欢痖公,经常围着痖公聊天开玩笑。她们很爱夸人,看到痖公自己站起来,她们会故做惊喜地大声夸赞“good job!”,痖公就笑咪咪地点头,回头用中文跟小米说:“什么good job啊,我什么也没做!”“我做过的good job,她们都不知道。”小米讲到这里,一桌听众哈哈大笑,赞痖公既清醒又幽默,诗人的幽默。</p><p class="ql-block"> 在女儿们的精心安排照顾下,痖公在安老院的生活一直很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10月上旬的一天,痖公就餐时,有细小食物颗粒不慎呛入气管,闯了大祸,引起肺部感染。其间有过短暂发烧,并无其它不适症状。不久,痖公就在睡梦中面容安详地离开人世,走完诗人与大师非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痖公说过:“人走了,但留下的文字、理念、作品是不会消亡的”。所以痖公仍然与我们同在。</p><p class="ql-block"> 注:照片多借自文友摄影,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