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晋自驾行之运城(二)

梅子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上午,看过襄汾城隍庙后,到达运城福胜寺。</p><p class="ql-block">‍ 福胜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北17千米光村。福胜寺,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大修福胜寺。</p> <p class="ql-block">  福胜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占地面积5598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洞、藏经阁。弥驼殿及藏经阁下部密洞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山门为木制牌楼式建筑形制。7层斗拱托起巍峨檐角。钟鼓楼分列东西,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顶建筑风格,四周为拱券式门洞,有木制牌楼、东西厢房等建筑形成一个天井式的小院落。</p> <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福胜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福胜寺的主要建筑弥陀殿座落在5米高的厚重台基之上,整个弥陀殿五间见方,四周围廊,重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四椽袱与后乳袱在金柱上搭交,是元代建筑较明显的形制。</p> <p class="ql-block">    弥陀殿内存有元代彩塑,正中为弥陀佛,左右分别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站像,主佛像的背面元代彩色悬塑渡海观音。四周有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皆为建殿时原作。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于主佛像两侧补塑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菩萨、童子与罗汉像。后殿七间,二层,下层为三佛洞,上层为藏经阁。 洞内塑三世佛(释迦、燃灯、弥陀)及胁侍菩萨,均为明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福胜寺寺内存有塑像三十二尊,分布在弥陀殿与后大殿,因后大殿自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之间,开始便被封闭保护,只能看到弥陀殿中的二十三尊,其中,除四大天王与十六罗汉为明代补塑之外,其余均为元代珍品。弥陀殿佛台上塑“西方三圣”,中央阿弥陀佛结珈跌坐,前隅两侧分别有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站立胁侍。紧挨着他们的是十六罗汉造像。1992年,一场盗窃案让十位罗汉丢失了头颅,只剩下六尊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最美菩萨”渡海观音藏于此,《黑神话·悟空》塑像原型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渡海观音像,简直美得让人窒息。观音菩萨侧首回眸,眼神中透露出深情与悲悯,俯视着脚下的信众。她的身姿微微前倾,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宽大的衣裙在和煦的海风中轻轻飘拂。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若有所思,萌态可掬。</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渡海观音悬塑背景采用高浮雕手法,塑造菩萨后面海水和祥云时采用了由远及近、渐渐放大的视觉效果,水波既有翻转的起伏,还衬托出了人物的动感,给人一种飘然而至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之中。这种塑造手法在古代雕塑艺术中较为少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堪称古代雕塑之杰作。</p><p class="ql-block">‍ 陀殿内的悬塑群“善财童子拜观音”雕塑手法精湛,不仅是研究元代雕塑艺术以及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处理构图手法的重要标本,</p><p class="ql-block">对研究晋南地区元代佛教传播及本土化历史</p><p class="ql-block">也有着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张渡海观音的近照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福胜寺是我们“跟着悟空游山西”系列的黑神话游戏取景地的第十一站。</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龙兴寺</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位于新绛县龙兴镇四府街社区,龙兴路北端高阜上。坐北向南,南北长128.6米,东西宽37.4米,占地面积4809.64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新绛龙兴寺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中轴对称布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108级台阶、碧落碑、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龙兴宝塔及宋金古墓。其中尤以碧落碑、大雄宝殿内的宋金泥彩塑和多次腾烟的神秘宝塔最为出名。大雄宝殿内存元代彩塑7尊,碧落碑为国家一级文物书法珍品。</p><p class="ql-block">‍ 名闻遐迩的唐代“碧落碑”,小篆俊秀,书写特异,笔法工整,布局严峻,后人难以认读,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塔坐北朝南,紧邻大殿之后,唐建,原高八级,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塌坍予以重修,外皮包以青砖,且增至13级,高42.4米。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4.3米,为楼阁式砖塔。此塔为绛州古城的独特标志,故亦称“绛州宝塔”。</p> <p class="ql-block">  龙兴塔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宝塔腾烟这一奇观至今令人迷惑不解。据新绛县志记载,龙兴宝塔曾六次腾烟:光绪元年、1937年、1971年、1976年、1993年。据1941年《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记载,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曾“塔顶腾烟,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1971年中秋节,每天近黄昏时分,塔顶升起团缕青烟,盘塔顶环绕,持续约半小时自行消失,距塔三、四百米皆可清晰目睹,重复十余天才止,围观者日不下千人。据新绛县博物馆记载,1993年8月21日至28日连续8天每天近黄昏时分,宝塔又腾烟,持续时间不一,究其原因还有待科学考证。</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第三站,新绛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新绛天主教堂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该教堂是中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与上海、广州、青岛教堂并称中国四大哥特式教堂。现辖运城市13个县、市、区的天主教徒。</p> <p class="ql-block">  1935年,梵蒂冈教廷宣布成立新绛教区,是天主教在山西的8个教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在此建造了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其建筑规模在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中属于较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教堂建筑雄伟壮观,以尖顶为特色,两侧钟楼高约43米,内部长52米,宽28米。尤其是教堂内部为巨型拱形建筑无一立柱,代之为九道巨型拱券,设计大胆,独具匠心,造型美观,是研究中西方古建筑的形制、结构以及演变发展的重要实例,同时它对研究晋南宗教文化有着重要实物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因我们到达时教堂关闭,只能参观外观,无法进入教堂里面。</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绛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p><p class="ql-block">‍ 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p> <p class="ql-block">  号称“晋国三城”的古绛州,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从春秋以来,一直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历代帝王将帅在这里活动频繁,文人墨客多有赋诗歌咏。</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彭真故居。</p><p class="ql-block">‍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彭真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经过岁月的沉淀,窑洞年久失修,在2011年重新修缮。</p> <p class="ql-block">  彭真原名傅懋恭,1902年生于侯马市垤上村,并在这里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彭真生前曾三次回到故居,并在这里向乡亲们发表了讲话。 彭真故居是革命的象征,现有院落一处,占地约300平方米,有西窑三孔,北房三间。1986年,侯马市对故居进行了加固修缮,恢复了当年的历史面貌。故居中陈列着当年彭真同志用过的桌椅、农具和彭真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  路过宰相村,中国宰相村指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该家族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以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裴柏村现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裴氏祠堂建于唐贞观三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裴氏碑廊,保存有很高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古碑数十通。裴氏墓冢坐落在裴柏村东五公里风光秀丽的凤凰垣。</p><p class="ql-block">‍ 裴氏是中国历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司马温公祠。</p><p class="ql-block">‍ 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司马光,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为宋代宰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著有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p> <p class="ql-block">  司马温公祠,位于S232省道大(同)运(城)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晁村北峨嵋岭上,墓前峰岭回环;祠后涑水萦绕、流逝有趣、诗情画意、风光怡人。</p><p class="ql-block">‍ 墓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墓地、祠堂、余庆禅院三大部分,墓地占面积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先祖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气象肃穆雄浑。祠堂创建于宋,迎面是五间“杏花碑”亭,陈列司马光生平故事。余庆禅院内供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并配有书院、菩萨等,景区内的碑楼及众多石碑、石碑均被历代金石家视为珍品。</p><p class="ql-block">‍ 祠前是一个颇有现代气息的广场,中间一座高大的司马光铜像似在凝视着前方的峨嵋岭,前面左右两侧分别是司马光砸缸和司马光疾书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运城盐湖。</p><p class="ql-block">‍ 运城盐湖位于盐湖湖中心区域,属于国家4A级景区,古为盐贩之泽,有过盐邑、苦城、潞村、圣惠镇、凤凰城等称谓,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p> <p class="ql-block">  运城盐湖是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地质研究表明,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其盐是水卤经日光暴晒而成,色白味正,杂质少,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9月21日上午游览运城第八站,解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6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祖庙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局,分前殿和后宫两个部分,前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崇圣祠、追风伯祠、胡公祠、木坊、碑亭、钟楼、官库等附属建筑。代表性建筑为春秋楼。</p> <p class="ql-block">  关公文化的忠义、诚信精神,成为增加社会稳定的基石:“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关公的信仰价值在于,其行为构成了统治者所提倡的伦理价值的楷模:忠孝节义,神勇武威,为国捐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关公文化以“忠、义、仁、勇”为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崇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释道的伦理道德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性。</p> <p class="ql-block">天下关帝庙成千上万,只有解州关帝庙被称为“关帝之祖”、“武庙之冠”,除了建在关公故里,还少不了其闻名中外的几个“之最”:</p><p class="ql-block">‍1.建筑年代最早,始建于隋代初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帝庙宇。</p><p class="ql-block">‍2.面积最大,关帝庙占地22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宇。</p><p class="ql-block">‍3.规制最高,正庙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布局,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完全承袭了我国宫廷建筑中特有的中轴对称式风格,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泰安岱庙比肩。</p><p class="ql-block">‍4.建于明宣德年间的四龙壁,栩栩如生,国内唯一。</p><p class="ql-block">‍5.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春秋楼“倒悬藻井”、“悬梁吊井”,是全国唯一的菊花藻井。</p><p class="ql-block">‍6.崇宁殿四周26根蟠龙石柱,造型罕见,数量为全国之最。</p><p class="ql-block">‍7.遍布故宫同款御题,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御笔“神勇”,咸丰御笔“万世人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四龙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其影壁壁心所嵌黄绿色琉璃四龙图是其精华所在。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二巨龙升腾于海面作戏珠状,其间满布富贵牡丹花;侧面各雕一游龙,飞翔于流云之间,形体矫健。海水之中游鱼竞波,海面之上百舸争流,场景壮观。</p> <p class="ql-block">  雉门,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东面是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侧是甲胄之士通行的“武纬门”。雉门上嵌竖匾,书“关帝庙”三金字。雉门后的台阶上是戏台。</p> <p class="ql-block">  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北有反映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原名“八卦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的中心位置。‌</p><p class="ql-block">‍ 御书楼的设计十分精美,前檐抱厦一间,单檐庑殿顶;后檐抱厦三间,单檐卷棚顶。楼内雕有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此得名“八卦楼”。</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在1703年西巡时祭拜关帝,并亲笔题写“义炳乾坤”,随后乾隆帝在1762年为纪念这一事件,将楼名改为“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  崇宁殿,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p><p class="ql-block">‍ 崇宁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名。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p><p class="ql-block">‍ 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p><p class="ql-block">‍ 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间悬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檐下有咸丰皇帝所写“万世人极”匾,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p> <p class="ql-block">  在关帝庙我们领到了黑神话游戏的通关文碟,还盖章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  气肃千秋坊,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进寝宫,过花圃,有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东侧有印楼,内有“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相传为关羽手笔。</p> <p class="ql-block">  春秋楼,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因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修。</p><p class="ql-block">‍ 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剔透有致。楼顶为彩色琉璃覆盖;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传说是象征上山西108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对北斗七星,谓之三绝。</p> <p class="ql-block">  第九站,常平关帝家庙。</p><p class="ql-block">‍ 常平关帝家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始建于隋朝初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关羽是山西解州常平村人,这里是关公从出生到避祸出走前一直生活的地方。关羽遇难后,家乡人感慕他的英武和盛德,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祠堂奉祀他。</p> <p class="ql-block">  常平关帝家庙的建筑布局沿袭了“前朝后宫”的制度,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仪门、献殿、崇宁殿、娘娘殿、圣祖殿,东西两侧配以钟楼、鼓楼、木牌坊、廊房、官厅、官库、太子殿。庙前有“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石雕牌坊上刻有“关王故里”。</p> <p class="ql-block">  常平关帝家庙不仅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奉祀关羽的场所。庙内供奉着关公始祖及关公父、祖、曾祖父母的神像,与关帝祖庙、关帝祖陵并称“三关”。这里保存了全国其他武庙不具备的纪念关羽父母的“井塔”和古代泥塑艺术“极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