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富不过三代”指的是:一个家族一旦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这条定则被传历史久远,很少有人撕破这条定则的魔咒。</h1><h1>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h1><h1><br></h1><h1> “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h1><h1> 上世纪山西民营企业界领头雁李海仓,担任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位列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身兼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副会长、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运城市工商联会长等职务,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三年被评为“山西省功勋企业家。李海仓先生的创业之路充满传奇色彩,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农村,竟由40万元起家,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拥有42.8亿元资产的大型钢铁公司。堪称山西历史上最有钱的杰出人才,然而李海仓被枪杀后,其子李兆会22岁继承百亿家产,5000万娶明星车晓,其后仅用15年的时间就把海鑫集团弄破产。据说因拖欠债务成了老赖……也难怪很多人觉得他是败家子。且败家的速度惊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富不过三代而全盘败在第二代的典型案例。</h1><h1> 从古到今,有大量的事例足以说明“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我们想,现实生活中,温室中的植物一旦进入大自然中,普遍表现出来适应性能偏差,抗击风险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而经受寒风暴雪历练的高山雪莲反而生命力特别旺盛,为什么古人讲寒门出贵子,这里面更体现的是苦尽甘来的哲理。</h1><h1>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第一代,无论做官还是经商,他们处在打江山时期,每走一步路都很艰辛,他们知道省吃俭用,为人处世,每一次取得成功的不易和重要,等到家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官位得到了升迁,就成了富户和当官人。可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现实中,往往是子女躺在父母创造的人脉和财富平台里,在自己几乎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取得了收获和成功,所以很多富二代、官二代并没有秉承父辈的勤劳美德,往往是贪图享乐而变成了败家子。他们会把父辈辛苦攒下的钱败光,把长辈创造积累的人脉逐渐丧失。每一个成功者背后最大的致命伤就是对下一代的溺爱,财富有资本让自己的孩子享受荣华富贵,自己辛苦了,总想让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辛苦,于是全方位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温室环境,尽情享福,殊不知这是一步步把孩子推向了只求索取,不求奉献的危险境地,出现了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不愿苦求学,贪图享乐虚度年华,其实道理都很明白,孩子从小要经历一定的困难,尤其要经受一定的磨炼,才能变得吃苦耐劳。而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却不知劳动致富,不会付出辛苦和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让孩子滑向了败家子的危险境地。步入社会只有享受的能力,没有创业的本领,沦为了社会上无所事事的二流之辈。倘若富人和官人从小就认真教育孩子,让孩子和普通人一样成长,教会他们经商和做人做事之道,让他们长大之后继承家族产业和步入官场,就可以促进家业的繁荣兴旺,甚至会代代相传。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出现了很大的误差,甚至和理想背道而驰。</h1><h1> 国人喜欢给予子女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送他们出国学习、游玩,并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少富人的子女在国外的花费高得惊人。资料显示,在海外的普通留学生一年生活费1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阔少”留学生都超过100万元,有些在美国留学的“阔少”一年花费甚至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他们的生活让美国邻居看了傻眼。不少富商教育下一代的意识淡薄,使财富继承者大多缺少打理财富的能力。有人这样描述富二、三代人:钱是大把大把地花,酒是大碗大碗地喝,唯独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h1><h1><br></h1><h1><br></h1><h1> <b>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创造“富过三代”的样板。</b></h1><h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部分人迈不过“富不过三代”宿命,但历朝历代的一些精英,通过运行自成体系的家规家法,已富过三代甚至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其中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呢?</span></h1><h1> 山西晋中祁县的乔家是清代时期最有名的晋商,乔家严厉的家风铸就了乔家的显赫与经久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乔家的第七代子孙乔燕和就说,虽然自己是乔家人,但从没感觉到有什么不一样,反而从小到感觉大束缚与规矩都多于同龄的孩子,或许平时的生活水平会相对好一些,但是对于他们的管教与要求也一定会更严格。为了杜绝使家族破败的隐患,乔家立下规矩是:不准沾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酗酒,不准男女同游,这些规矩都是为了塑造正派门风而立下的。虽说立规容易,守规难,但乔家子孙自觉严守家规,使得乔家一派兴盛。一直到今天,乔家已经传承到了第九代,乔家后人们已经沦为了普通人,大都是工薪阶级,但没有改变的是严格的家教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家族中的晚辈也大都在北京读书工作。</h1><h1> ★重视做人教育</h1><h1>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无论家庭、家族、民族、国家,无论其兴旺抑或持续兴旺,其根本在于人。所以,凡有远见卓识者,皆重视做人的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子女教育时说,99%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做人是一门大学问,但最根本的是做人要有志气。志气、志向是人生进步和成功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做人要重视道德品质教育。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仁爱之心。曾国藩在其遗嘱中写道:“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h1><h1> ★重视勤劳节俭教育</h1><h1> 亚当·斯密说:“一个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人,即使具有节俭天性,也是很难做到的。”曾国藩的家族何以数代不仅没有衰落,而且代代都有才俊?就在于他倡导了勤俭的良好家风。他曾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他强调节俭,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h1><h1> ★重视艰苦奋斗精神培养</h1><h1> 西哲有言:“伟大源自苦难。”没有吃过苦的人,好比是温室的花朵,一旦面临外界的凄风苦雨,就会萎靡不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不英雄。苏联教育家马尔库沙说:“昂贵的玩具、阔气的穿戴——这是通向严重后果的最初阶梯。”有人调查过某地的50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是“奢门”。过去讲“侯门多荡子”,现在可是“奢门出败子”。</h1><h1> ★注重能力培养</h1><h1> 俗话说:“娇子不如杀子”,对子女的过分娇养只会使他们丧失自立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最终害了他们。培养后代的理财能力,是为了使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珍惜已有的财富。犹太人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父母当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钞,告诉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等观念,以此进行理财教育。</h1><h1>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h1><h1> 一个人的财富是自己生命时光的凝结,能主动捐出自己财富,是在善良心态的感召下的举动。这种善良情感的萌生和巩固,对后代的成长和成功是极有益处的。财富拥有者参与慈善活动虽然减少了日后的遗产,但对子孙后代只有好处,不会有害处。</h1><h1> 先贤林则徐说得好,“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h1>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