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暗淡了刀光剑影,忘却了鼓角争鸣……”重访嘉峪关,历史的天空再现……</p><p class="ql-block">10月15日,从额济纳到嘉峪关,四百来公里十四个小时的车程,途中经过东风航天发射基地,隔着车窗目不转睛地寻找那座有着特殊意义的火箭发射塔,金塔胡杨林赏景觅美食,虽说一路收获颇丰但也确实疲惫。晚上近22点到达嘉峪关诺金国际酒店,居然会因为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而难以入眠……</p><p class="ql-block">10月16日,天朗气清,早上起来精神焕发,而十一年前和燕姐晴姐媛妹的嘉峪关之游还历历在目。今日再访,除了嘉峪关关城之外,所见所思皆有与往日的不同。</p><p class="ql-block">十一年前,那是端午后的一个下雨天,当时部分关城在维修中,我们的车可以直接到达景区大门,也不用买门票。进入关城景区,游人寥寥,在绵绵细雨中登上关城城楼,顿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古时候当地也有民间谚语云:“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面是戈壁,后面鬼门关”,可见自然条件之恶劣。可就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比如在“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浓浓思乡意中,表现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旷达。</p><p class="ql-block">当时不禁感慨道:是什么支撑着这些戍边将士的呢?我想,这应该是一种信念 ,一种情怀,一种爱国之心报国之意,还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今日重访嘉峪关,碧空如洗,蓝天如缎,虽说已进深秋,但太阳的威力不输初夏。旅游巴士不能直接到达关城景区大门口,只能停于现在的景区停车场,游人必须步行至游客服务中心,买门票乘景区交通车,到移位于九眼泉湖边上的景区大门口,验票进入后沿着九眼泉湖岸边, 一路眺望远处的嘉峪关城墙,一路让花树陪伴着来到关城大门。</p><p class="ql-block">一样的是赵朴初题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景区标识,一样的是巍峨的城门门额上所刻“嘉峪关”三个大字,还有门楼檐下左宗棠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横扁,气势恢宏,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p><p class="ql-block">与十一年前游人寥寥不同的是今日游人如织,还有几支由当地中小学组织的研学参观队伍。而将要进入大门左侧的一块巨大的题字碑是我们十一年前所未见到的,这块石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尊毛泽东书法刻石,内容是清代林则徐在他58岁时被贬谪新疆伊犁,途经嘉峪关,不禁心潮澎拜,赋诗记录了当时的即景所感,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现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p><p class="ql-block">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p><p class="ql-block">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p><p class="ql-block">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十个字,写尽了嘉峪关的雄奇险峻,雄伟壮观,气象不凡。</p><p class="ql-block">在诗人的笔下,这座险要的雄关,划分出了西天的界限,远远望去,只见苍茫的旷野中,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诗人行程万里,在此停留,眼前那雄伟的关隘,深深地吸引着这位被贬谪的远方客人。</p><p class="ql-block">登上城楼,回头远望,城阁高耸,与秦地(今陕西)的树木遥相连接。长城高悬盘曲于山上,就连云彩也漂浮其底下,好像被压低了一样。而远处的天山险峻异常,群峰矗立,仿佛巨人们肩并肩地站立着。远处的戈壁滩又是那样浩瀚,无边无际。回望来时的路,崤山和函谷关又显得非常渺小,似乎就是一个小泥丸,而屹立于此的嘉峪关却是那样高大险要。</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林则徐曾经是大清王朝的栋梁之材,屡建奇功却无端被贬,可他的这首《出嘉峪关感赋》,竟然无一字提起他当时的悲凉心境,实在令人叹服和崇敬!</p><p class="ql-block">跟随着如织的游人进入真正的景区大门,走过第一雄关关亭,绕过角楼下,途径文昌阁、戏台,观瓮城,上炮台,俯瞰游击将军府,站在气宇轩昂的嘉峪关关城楼上举目四望,东西还是那片戈壁,南北万里群山,祁连山巍峨屹立,数百年来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伴着嘉峪关度过了六百多年的风霜雨雪。</p><p class="ql-block">那是风雨飘摇的六百年啊!</p><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关口,因建在嘉峪山上而得名,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年长九岁,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而明代以前,这里就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何以知之?我们可以从李白的“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里知道;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里知道;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知道……</p><p class="ql-block">还有汉代的《匈奴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告诉我们,当年年轻的军事天才霍去病征战西域,驱逐匈奴,让匈奴这个民族从此一蹶不振,打通河西走廊,战场就在今天的嘉峪关;唐代边塞诗人王瀚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又让我们明白,当年的铁马金戈,早已淹没于茫茫戈壁,留给后人的是这不倒的雄关——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嘉峪关 ,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他正以矫健的雄姿,前进在稳步发展的康庄大道上。</p><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大门,在前面的一片空地上 ,有几峰骆驼在那儿悠闲地走动,此时,我仿佛听见了古丝绸之路上清脆悦耳的驼铃声……</p><p class="ql-block">毛阿敏演唱的《历史的天空》又在我耳畔响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11年前,旅游大巴的停车场就在附近,游人一下车就可以直接进入景区。而现在,要从至少有两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乘坐景区交通车到九眼泉湖旁的检票口,再步行十几分钟才能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题字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前左侧毛泽东书法石刻~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引起了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此处必打卡。</p> <p class="ql-block">能猜得出楼檐下那“天下第一雄关”是谁题写的吗?</p> <p class="ql-block">游学的队伍排队“入关”。</p> <p class="ql-block">第一雄关关亭。</p> <p class="ql-block">关亭外远眺。</p> <p class="ql-block">角楼前怀古思悠。</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关城里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巍巍关城楼。</p> <p class="ql-block">碧空下,炮台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两个摄影师在认真工作。</p> <p class="ql-block">在如织的游人中难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俯瞰游击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屹立不倒的雄关——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嘉峪关、张掖,还有兰州, 再见!期待下次仍然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