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蒋小•教研】以“说”促教,“课”从研来——蒋堂小学数学组“一校一作品”活动

小狸

<p class="ql-block">  向光而行行致远,遇教则研研有思。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24年10月28日,蒋堂小学数学组开展“平均数”一课说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黄未老师创设了选射击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境,出示1号成绩,提问“从这一组数据中,你可以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接着出示2号成绩,抛出“选一个人的话,你会选择谁?选一队的话,你又会选择哪一队?”继而呈现3、4、5、6号队员的成绩,但是甲队的6号队员迟到了。“现在你会选择哪一队,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深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了平均数产生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陈新璐老师深入对比研究新旧课标和不同版本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两组个数不同的数据引入平均数的学习,从认知冲突中产生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唤醒数据意识。再通过一步步的设问、追问,引导学生探索出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来找到能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数——平均数,并深入地探讨平均数的内涵和特性,发展数据意识。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再设计巩固练习和课后实践作业,内化数据意识。</p> <p class="ql-block">  章燕老师以投壶的情境引出小梧4次投壶情况统计表。“如果想用一个数来表示小梧的投壶水平,你准备用哪个数?”本情境的设计从定性到定量,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当一组数据都相同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水平,也可以用一个数,可以是每次都一样的数,也可以是总数;小桐投壶的设计是在发现总数不能代表时,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尽相同的数到底哪个数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平均数的出现做铺垫,引发需求。</p> <p class="ql-block">  傅智莉老师创设“体育老师为了制定垫气排球的体测线”这一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出示四(2)班同学进行十秒体测的情况表格,“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把10秒内垫几个气排球定为及格线?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哪个数字作为代表能表示学生的水平,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在探究中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余颖灵老师探索新知环节,设计了四次套圈比赛。根据比赛结果老师提出“个人水平和整体水平一样吗?小刚套中了7个,7是小刚的个人水平。那男生队的整体水平可以用()表示呢?”通过四次比赛,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说课展示后,数学组的雷黎、叶兰芳、朱雅丽、钟美月、丰梅娟老师分别对五位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p> <p class="ql-block">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教研活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阶梯,更是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信老师们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并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继续钻研教材,提升解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p>

平均数

老师

学生

水平

投壶

教研

数学组

情境

数据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