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孟河名医丁仲英</p><p class="ql-block"> 丁仲英:(1886—1978)字元彦,常州孟河人。是上海孟河名医丁甘仁的次子,继承渊源的家学,擅长内妇外各科。民国期间,曾任全国中医考试委员、中央国医馆上海分馆馆长,后任上海市政府医官、国医公会常务委员。丁仲英于1927年在《喉痧症治概要》跋中说:“吾乡多医家,利济之功,亘大江南北,世称孟河医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费、马、丁、巢四家。孟河医派的医家、弟子源于孟河,又陆续向外发展,逐渐遍布江苏镇江、丹阳、常熟、苏州、无锡以及上海等地中医药学术界,其影响波及全国,其中一部分成为后来的中医药学术的名家及中医药学术教育家,是中医药学术事业继承和发展的骨干力量。</p> <p class="ql-block"> 1917年在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正式招生上课,丁仲英协助其父亲丁甘仁,于1921年创办了上海广益中医南院,地址在上海南市方斜路。后来,丁甘仁又创办了广益中医北院,丁甘仁亲自任南北两院的院长,并主持院务,督率同仁。当年,上海广益南北中医院,既赠医施中药于贫苦民众,又临症授徒于莘莘学子,他创新办学开创了中医授徒的先例与新模式,还创立了广益中医院,专门作为中医专门学校临症教学的基地,也成为了上海中医学会会员的一个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上海近代名医丁仲英、谢利恒(1880—1950)、余继鸿(1881—1927)、曹颖甫(1866—1938)、秦伯未(1901—1970)、程门雪(1902—1972)等,经常在一起探讨与分析一些病人的疑难案例,他曾多次主持过上海中医药学术界的学术讨论。丁门创办医院的宗旨:一是将在校学生都能有一个实习学习的基地,二是优惠一些贫困的病人,使每位到广益南北中医院就医的病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医治。</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间,丁仲英在上海创办了面向普通大众的一份《健康报》的周报,他为上海的大众在卫生医疗等知识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1929年,上海《健康报》因为经济的原因,而被迫停办之后,不久他又创办了《中医周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丁仲英还曾负责过民国时期的中医事业,《光华医学杂志》的重要代言人与出版发行等事宜。</p> <p class="ql-block"> 1929年在丁仲英、谢观、陈存仁、张赞臣等为首的孟河医派领导下,上海中医界组织代表去南京请愿,后来,成功地阻止了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废止中医的闹剧,随后,还争取出台的《中医条例》为中医药学术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0年,丁仲英又负责创办了华隆中医院及华隆中医分院作为实习医院。该院开设有病床供患者住院留医用,并且特别强调:“本院聘请医校毕业名师授徒之医师为住院医生,每日诊察一次。”这是目前所见到有关近代中医院校,毕业生任病房住院医师查房制度的最早文献记录。1935年创办《光华医药杂志》,为中医药学术交流建立了学术平台。为大力宣传中医药学术,丁仲英先后担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市国医分馆馆长、上海中医学院董事会主席董事、中国医学院常务董事等职。</p> <p class="ql-block"> 一次,北方名医施今墨因战乱落难来沪拜访丁仲英,丁仲英因初见其人而不知施今墨的底细,又见其施今墨衣着寒酸误以为是一名贫寒的文人,就以红包相送,而施今墨见状就恼怒着拂袖而走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丁仲英急忙派人去四处寻找,直追到了施今墨的寓处道了歉,才解除了这个误会。后来,施今墨还担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的实习教授,传授过许多学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丁仲英成了全国中医药学术界的一名领军人物。在1937年他又被当选为国大代表之一(中医药学术界)。1949年,丁仲英就离开上海去香港发展了,1953年时,他又移民到美国的旧金山市。丁仲英作为一名中医药(学)术界的著名学者,在他安顿好他的小家庭后,不但经常出现在中医药(学)术界,还经常出现在一些艺术圈中,并与著名大画师张大千(1899—1983)、汪亚尘(1894—1983)等结为了好友。</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40年代末,丁仲英正式迁居到了香港,继续以中医药(学)为业,从事中医疗的活动。4年后就去美国定居旧金山,并开设了中医药的诊所,为旅美华侨及当地美国病人诊治,将常州孟河医派的丁门医术传播至美国,其口碑极佳。那时,丁仲英一家居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所公寓里,虽然身居海外,但他一刻也未忘记“岐黄”。特别是移居美国后,仍然以高超的中医药学术的医技,屡起沉疴,曾救助海内外无数的病人20多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这个看起来个子虽然不太高的丁仲英,不但身材结实还十分粗壮。他就像其他的丁门男性一样,走起路来步伐较沉重,说起来话时,一般都是慢条斯理地说,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中医药学术的大家。丁仲英平时举止庄重,不太会喜形于色,但他天生热情好客,并富有爱心性,平时,在他的脸上,总让人能看到他带着一些的微笑。根据他的一个传承弟子叙述时说,丁仲英的这种平和态度,这也是丁仲英寻找长寿的秘诀之一。</p><p class="ql-block">1978年,丁仲英因中风而逝世了,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要转载请您注明作者姓名,否则属于侵犯作者著作权,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