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卡拉牧区示意图。 萨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孟菲斯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的都城。萨卡拉墓区长约6公里,宽约1.5公里。这里有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国王乔赛尔的梯形金字塔,以及3到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和众多不同时期的贵族墓地、动物木乃伊。作为古埃及人打造文化记忆的圣地,萨卡拉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宗教实践和仪式庆典的轨迹。自2018年来,埃及本土考古队在萨卡拉不断有重大发现,如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最完整的木乃伊作坊、萨卡拉地区目前所见唯一的猫神庙遗址,以及数十座地下墓室中上于个完整的彩绘木棺。同时首次发现了蛇、蜣螂、幼狮的木乃伊。萨卡拉成为近年来举世瞩目的考古遗址,并于2020年被列为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古埃及人供奉神圣动物,是将其视为神庙的神圣象征。制作动物木乃伊的时尚还有一个来历:26王朝(前664-前525年)时盛行在神庙中放置还愿用的动物石像和铜像;由于雕像制作非常昂贵,而动物木乃伊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成为了替代品。<div><b>彩绘木制方尖碑。</b>木、颜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作为古埃及最知名的纪念物之一,方尖碑通常以石材建造。这件展品更可能是做成方尖碑形状的仪式用品,上面以绿色颜料绘制了头顶纸草的伊西斯女神形象。伊西斯脚下是象征神庙围墙的图案,表明女神正站在神庙之巅。一旁的文字大意为:伊西斯,神之母,吾乃汝之姊妹,汝所爱之人。<br></div><div><b>伊西斯/奥赛里斯/奈芙西斯/荷鲁斯。</b><br></div><div><b>猫木乃伊及其木棺。</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根据学者推测,孟菲斯的神庙应该有专门的神圣动物养殖场,因为如此数量的动物木乃伊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像阿匹斯神牛那样经过精心挑选,而是来自一套成熟的动物木乃伊制作"产业链"。<br></div><div><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萨卡拉等古遗址。<br></div> <b>卡拉神圣动物墓区示意图。</b><div><b>秃鹫形态的穆特女神木雕。</b>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在古埃及语中"穆特"意为"母亲"。作为至高神阿蒙的妻子,穆特是诸神之母,也是诸神的王后,她的一种形态是秃鹫,也以头戴秃鹫头饰的女性形象出现。穆特的崇拜中心位于上埃及的底比斯,但在孟菲斯地区,特别是赫利奥波利斯和吉萨,也发现了穆特神庙的遗迹。<br></div><div><b>巴斯泰特神庙遗址。</b></div><div><b>镀金面具与动物木乃伊。</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 <b>女性形象石板。</b>石灰岩,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b>容器模型(石灰岩)/器皿模型(石灰岩、玄武岩、水晶)。</b>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b>木锤。木犁。</b>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b>木柄铜镜(青铜、木)/木梳(木)。</b>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b>玻璃香水瓶。</b>白玻璃、绿玻璃,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玻璃是古代西亚的重要发明之一,最早使用玻璃的古代国家很可能是由胡里人建立的米坦尼帝国。古埃及在新王国时期开启了建立帝国的进程,并最终击败米坦尼,将疆域扩展到西亚两河流域。米坦尼的玻璃制造技术从此传入埃及。这两件玻璃瓶生产于后期埃及时期,被制成小巧纤细的容器,用于盛放珍贵的香水。<br><b>柱头形眼妆罐(木)/带搅拌棒的眼妆罐(雪花石膏)。</b>新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 <b>双猫碑。</b>新王国时期,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现藏于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赞颂这"大猫",为日神亲吻大地,愿伟大安详的神安然复归,使我洞悉造物之暗。照亮我,让我看见您的美,归向我,美丽而宽仁的神,您若能复归,我即得平宁。致口口的灵魂(ka)。生命、财富和健康。<div><b>猫木雕。</b>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X光透视下的动物木乃伊。</b><br></div><div><b>猫木乃伊。</b>木乃伊,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虽然萨卡拉并非猫神最早和最重要的崇拜中心,但到了公元前一千纪后半期,萨卡拉猫神庙的重要性已不亚于布巴斯提斯的猫神庙。考古发掘显示萨卡拉的猫木乃伊发现地曾经是猫神的圣地,在新王国时曾作为贵族墓地,到埃及晚期又成了奉献给巴斯泰特的猫木乃伊的埋葬之处。<br></div><div><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对猫神圣地"反复利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萨卡拉这块古老圣地的不断复兴;通过兴修陵寝、重建猫神信仰,萨卡拉地区的古代传统不断被后世拾起。这种看似循环往复的运动,恰是埃及这一古老文明在历次冲突与危机之下,尝试重寻自身文明本质、赓续传统文脉的重要举措。<br></div> <div><b>均出土于萨卡拉考古遗址。</b></div><b>帯有人名的戒指。</b>费昂斯,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b>圣甲虫戒指。</b>宝石,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b>带有人名的戒指。</b>铁,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br><b>圣甲虫(宝石)/圣甲虫(费昂斯)/紫水晶圣甲虫戒指(紫水晶)。</b>新王国时期。<br><b>男性石雕(上半部)。</b>玄武岩,后期埃及。<br><b>穆特拥抱荷鲁斯小雕像(局部)。人面挂饰/象形文字滚印。</b>费昂斯,后期埃及。<br><b>小雕像。</b>费昂斯,后期埃及。这对雕像是以侏儒形象呈现的普塔神,也被称作"帕塔克"或"普塔-帕塔克"。两件雕像皆附底座、形制较小,应该曾被用作护身符。"普塔-帕塔克"的称谓最早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埃及学家沿用了希罗多德的说法,将此类侏儒形态的普塔神如此命名,以区别于其他形态的普塔神。有学者认为,普塔以此形象出现,是由于侏儒通常被视作技艺精湛、善于创造的工匠,象征了普塔在孟菲斯神论中创世神的地位。帕塔克的形象也具有孩童之意,因此蕴含了保佑生育、顺产的内涵。<div><b>金字塔锥。</b>是古埃及金字塔的顶石或方尖碑的最顶端。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它被称作"奔奔特",象征神话中的原始山丘"奔奔石",表明其神圣地位。古王国时期它们通常由闪长岩、花岗岩或一种精细的石灰石制成,然后在上面覆盖金或银。到了金字塔时代晚期则以花岗岩为主要材质,并刻有文字和符号。新王国以降,一些贵族墓中也出现了放置于墓室顶端的金字塔锥,相比早期的用途,此时的金字塔锥发挥的更多是象征意义。<br></div> <b>彩绘木制金字塔锥。</b>木、顔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金字塔锥以红、绿、白相间的横纹作装饰,四面各绘有一位木乃伊形态的神,分别是塞赫迈特、阿努比斯、拉神和阿蒙神,一旁附有标注其身份的銘文。<br> <b>狮形浇祭供桌。</b>方解石-雪花石膏(石灰华),第3王朝(前2686-前2613年),1860年于萨卡拉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供桌发现于萨卡拉的梯形金字塔旁的一处地下墓穴中,其外观与制作木乃伊使用的石床一致。这种石床表面略倾斜,未端带有水槽,方便引流防腐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和清洗遗体用的水。供桌前端为两头狮子的形象,成对的狮子象征着地平线,而太阳神每日从地平线升起,石床的形状因此具有了复活的含义。但萨卡拉发现的这张石床的实际尺寸远远小于真实的木乃伊防腐床,因而很大可能是浇祭使用的供桌或防腐床的模型。<br><b>彩绘鸭形化妆盒。</b>木、颜料,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埃及国家博物馆。这是一只针尾鸭造型的化妆盒,翅膀部分是盒盖,可向外旋转,露出下面的储物空间。鸭子等水禽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捕猎和圈养鸭子的画面是古埃及艺术中重要的装饰主题之一,因此鸭子形状的容器也象征着来世生活的丰裕和平安。<br><b>牛犊形化妆盒(木、颜料)/梳子残片(角)。</b>新王国时期,埃及国家博物馆。 <b>神圣动物崇拜中心。</b>在古埃及后期,国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导致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动物崇拜因而风靡一时。对应特定神灵的动物,如朱鹭、狒狒、猫、鹰乃至鳄鱼被成批饲养和宰杀,制成木乃伊售卖给大众,作为献给神的供奉或还愿物。动物木乃伊最终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某些动物有着"标准化"的姿势,如猴子多呈蹲坐状。蛇木乃伊有时呈盘绕状,也有棍状。牛木乃伊则采用斯芬克斯式的姿势。鸟类木乃伊更是多姿多样:朱鹭呈坐态,头部或扭曲至腹部或紧贴背部;鹰隼木乃伊则星站立姿态,有些乍看形似站立着的人类,在早期发掘中甚至被误认为人类幼儿。崇拜动物所代表的力量是一种古代风俗,许多动物曾是各原始部族的图腾。埃及统一后,部分地方神成了国神,大多数神祇都人格化了,有些神只保留着动物的头。<br><b>萨卡拉出土蜣螂木乃伊。</b><br><b>圣甲虫。</b>费昂斯、金,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圣甲虫即蜣螂,在古埃及,圣甲虫被认为代表着初生的太阳。圣甲虫的象形文字含义为"显现",象征太阳神及整个宇宙秩序的新生。由于具有创造和重生的寓意,圣甲虫护身符是古埃及最流行的一种护身符。<br><b>18王朝门纳墓壁画。</b><br><b>彩绘阿努比斯木雕。</b>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的丧葬神之一,其形象源自游荡于墓地附近、食腐的犬科动物,古埃及人将其神圣化,把破坏的力量转化为保护的力量,因此阿努比斯也被尊称为"圣地之主""防腐者""圣山上的神"。考古学家在萨卡拉北部发现了祭祀阿努比斯的遗址,2015年这一遗址曾出土近八百万具犬木乃伊。<br><b>鹰神木雕。</b>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鸟类在古埃及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与鸟类有关的符号至少有四十多个。鹰隼是最受古埃及人崇拜的鸟类之一,被视为宇宙力量的化身,日月是其双眼,星辰是其羽毛上的斑点。因此从早王朝开始,鹰隼就被视为国王和王权的象征。埃及曾存在多位鹰隼神,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大部分都被地位最高的荷鲁斯神同化了。在萨卡拉所在的孟菲斯地区,人们崇拜的鹰隼神是索卡尔。索卡尔是一位冥神,因此其形象多见于墓葬中。从古王国到后期埃及,索卡尔神的节日一直盛行于孟菲斯地区。 这两件藏品均是普塔-索卡尔神(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的彩绘木雕。作为孟菲斯神论中的创世神,普塔拥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第三中间期中晚期(约前1069年-前664年)。索卡尔则是孟菲斯地区的隼鹰神,早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前,索卡尔神就已经与普塔神融合,成为"普塔-索卡尔神"。到了中王国时期这三大神祇最终合而为一,成为"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掌管墓葬与来世。普塔-索卡尔神的形象是一只趴伏于神龛上的鹰形木乃伊。神龛四周则刻画了"荷鲁斯四子"的形象-肝脏的保护者、长有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因此这种神龛可能也用来存放木乃伊的内脏。<br><b>彩绘神龛上的鹰神像。</b>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神龛被刻画为传统神殿的样态,上方有一尊头顶翎毛的鹰神雕像。神龛四面各绘有一位木乃伊形态的神,分别为荷鲁斯的四子:肝脏的保护者-人首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肠子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荷鲁斯四子手中还都持有象征公平、公正的准绳。 <b>彩绘神龛上的鹰神像。</b><br><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对猫神圣地"反复利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萨卡拉这块古老圣地的不断复兴。通过兴修陵寝、重建猫神信仰,萨卡拉地区的古代传统不断被后世拾起。这种看似循环往复的运动,恰是埃及这一古老文明在历次冲突与危机之下,尝试重寻自身文明本质、赓续传统文脉的重要举措。<br><b>牛犊卧像。</b>粘合材料、木、石膏、亚麻布,托勒密埃及时期(前332-前30年),1962年2月由埃及探险学会于拉迪姆发掘出土,埃及国家博物馆。牛是古埃及最早的神圣动物之一。公牛代表强大的力量,母牛则往往象征创造与丰产,并与天空、银河有关。许多神的头部都有牛角装饰,有些神则以牛作为化身。在丧葬信仰中人们认为牛和其他动物一样,会在来世陪伴死者,并在死者前往神的领域途中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保护。在所有神圣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孟菲斯的神牛阿匹斯。每一代阿匹斯神牛只有一头,它们被视为普塔之子,活着时被豢养在普塔神庙南边的特定区域,拥有自己的母牛"后宫",在死后被制成木乃伊,埋葬于萨卡拉的塞拉皮雍地下墓穴。而祭司们会根据特定的外貌来选择下一任神牛。阿匹斯象征王权,也象征公牛强盛的生命力,在国王的赛德节中,阿匹斯神牛会与国王一起奔跑,象征国王的生命力与神牛一样强大。 彩绘神龛上的鹰神像。 <b>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b>木、颜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蓝色假发,面部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铭文,为奥赛里斯的名字、头衔以及相应祷文,胸前描绘了六位木乃伊形态的神祇,左右两侧分别是伊西斯和哈托尔,中间为荷鲁斯四子。 <b>猫神祭司的生活。</b>埃及祭司分为多个层级,工作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因为无论神庙、墓地还是先王们的祭祀场所都需要专门的"服务人员"。同一个人可以身兼多个神灵的祭司,也有的高官同时兼任大祭司的职位。祭司大致有以下几种:<br>瓦布祭司:意为"洁净之人",是神庙中的基层祭司,负责运送供品,在神庙的每日供奉中担任辅助工作,以及在节日时肩扛圣船参加庆典游行。<br>诵经祭司:有读写能力,主要工作是在仪式中念诵祷文和咒语,因此在葬仪和神庙祭仪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br>"神之父":负责神庙的食物和其他供应,以及清点神庙财物。他们也参加神庙的每日供奉仪式。<br>"神之仆":通常为高级祭司,他们掌管神庙每日供奉所用物资,拥有财权。<br>古埃及人相信,神圣动物是神灵的灵魂"巴"在世上的化身,因此能将人的愿望传达给神灵。<br><b>牛犊卧像。</b><br><b>木盒中的猫木乃伊。</b>木乃伊、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在其漫长历史的最后几百年中,古埃及人将大量的"神圣动物"制成木乃伊并埋葬,作为献给神的还愿物,包括猫、鳄鱼、狒狒、狗、鹰等,其中猫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尊崇。猫木乃伊被置于棺木中或猫神像内部,其中一些还像人的木乃伊那样被加以装饰。这些"神圣动物"并非神本身,当时的古埃及人将它们视为神与人之间的信使,因此将猫做成木乃伊献祭在古埃及晚期成为了猫神崇拜的主要方式。<div><b>猫神与猫神庙。</b>Bubasteion是希腊文名字,特指萨卡拉墓区入口处的猫神巴斯泰特祭祀区。据考证新王国时期这里就有一座猫神庙,目前只有部分围墙保存下来,这是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猫神庙遗址。在古埃及巴斯泰特有三个重要的崇拜中心。除萨卡拉外,另两个分别为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Bubastis)和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Speos Artemidos)。在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自公元前500年以后开始大量埋葬猫木乃伊。与别处不同的是萨卡拉的猫木乃伊是埋在千年之前的新王国时期的古墓里。古墓中的猫木乃伊与其他动物木乃伊混杂埋葬,这是动物木乃伊的常规掩埋方式。巴斯泰特集狮子与猫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险与温和两面。和其他母狮女神一样,巴斯泰特被看作太阳神"拉"的女儿、"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与月亮相关的"月之眼"。在巴斯泰特节日庆典中,神像会被请出神庙,乘舟南下,再转而复归。古埃及人有在新年时互赠猫咪护身符和幼猫的习惯,巴斯泰特的名字也被刻在新年使用的水瓶上,人们相信她的力量能带来丰饶,并在年末的五天"凶日"时起到驱邪的作用。<br></div> <b>猫坐像。</b>青铜,后期埃及,埃及国家博物馆。<div><b>猫坐像。</b>木,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根据古典作家希罗多德记载,巴斯泰特神庙宏大壮观,周围有女神的圣湖围绕,而信徒会在节庆期间宴饮奏乐,乘游船在尼罗河上狂欢,还会在神庙里向巴斯泰特女神供奉小雕像和猫木乃伊,以期获得庇佑。这种崇拜在托勒密时期达到顶峰。<br></div><div><b>猫木乃伊。</b>木乃伊,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在巴斯泰特的三个主要崇拜中心,即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中部埃及的斯皮乌斯.阿提米多斯、以及萨卡拉的巴斯泰特祭祀区,几乎每个大型神圣动物墓地都容纳了数十万只猫木乃伊。<br></div><div><b>X光透视下的动物木乃伊。</b><br></div> <div><b>彩绘盖板。</b>粘合材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自第2王朝(前2890-前2686年)开始,古埃及就已出现名为巴斯泰特的女神,即后来广为人知的"猫女神"。但她最初可能是一位狮女神,是下埃及的女战神,象征凶暴、勇猛和武力。随着古埃及统一国家的形成,巴斯泰特与同样司掌武力的上埃及狮子女神塞赫迈特融合。成为具有二元属性的女神,暴怒好战时化身狮首人身的塞赫迈特,温柔愉悦时则化身巴斯泰特,以猫首人身或直接以猫的形象示人。自第三中间期(前1069-前664年)以来,巴斯泰特被尊崇为与欢乐、生育及保护家庭和孩童有关的女神。</div><div><b>塞赫迈特护身符。</b>费昂斯,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巴斯泰特持叉铃像。</b>青铜,后期埃及,埃及国家博物馆。<br></div><div><b>狮头雕像。</b>石灰岩,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狮子是古埃及常见的神圣动物。母狮往往象征着塞赫迈特作为战神的强大力量,而公狮更多见于墓室或神庙壁画,如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中就有许多国王猎狮图。<br><b>猫头雕像。</b>青铜,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猫神节巡游/X光透视下的猫坐像。</b><br></div><div><b>不帶基座的猫木雕</b>。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大约在公元前37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开始驯养小型猫科动物,特别是体型轻盈,性情也较平和的非洲野猫。作为最早尝试驯养猫的民族之一,古埃及人也率先在艺术创作中描绘了猫的形象。<br></div><div><b>塞赫迈特头像。</b>玄武岩,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猫坐像。</b>青铜,后期埃及,埃及围家博物馆。雕像装饰寥寥,却捕捉到了埃及猫的神态和特征:它蹲坐在地,背部挺直,前爪并立身前,尾巴绕于身侧,展现出高贵却驯服的灵动气质,这种经典造型与古埃及文字中表示"猫"的象形符号如出一辙。<br></div> <div><b>巴斯泰特立像。</b>青铜,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化身为家猫形象的巴斯泰特女神更多象征母性、家庭和守护家宅的力量,并开始兼具音乐、舞蹈等众多埃及女神所拥有的职能。这件青铜像具象地展现了这种特质:猫首人身的女神站姿威严,身着繁复的裙袍,手中常持有古埃及重要的乐器和仪式用具叉铃,以及装饰着日轮与神首的盾形护符。<br></div><div><b>塞赫迈特女神坐像护身符。</b>费昂斯,后期埃及,埃及国家博物馆。<br></div><div>古埃及人相信,神圣动物是神灵的灵魂"巴"在世上的化具,因此能将人的愿望传达给神灵。<br></div> <b>缺口圆环(多种石材)。纸草编织筐(紙草)。</b>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b>容器模型(石灰岩)/器皿模型(石灰岩、玄武岩、水晶)。</b>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带有鸟图案的模具(雪花石膏)/木制挂钩(木)。黑陶瓶(黑陶)。</b>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 <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人形棺是中王国晚期以来最为常见的棺椁形制,这件萨卡拉地区新近出土的"绿脸"棺即其中之一。死者脸部呈现的绿色象征着传说中死而复活的奥赛里斯,同时也代表泛滥的尼罗河,是将神话元素以具象化的方式予以展现。除了绿色皮肤和假胡须外,死者还佩戴了尼美斯头巾和宽项圈,均是有意将其刻画为奥赛里斯神,象征其死后成神的身份。<div>人们到布巴斯提斯城集会时,经过的情况是这样的:男女循水路而来,每条船都坐着许多人,一些妇女手中打着响板,一些男子则全程吹奏笛子。其他乘客,无论男女,都歌唱鼓掌...在布巴斯提斯,他们用丰富的祭品来庆祝节日。单这一个节日所消耗的酒,比一年其余时间所消耗的总和更多。参加集会的人数,即使不算小孩,单是成年男女,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便有七十万人。(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br></div> <div><b>陶瓶/彩绘陶瓶。</b>陶,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陶瓶红底单耳,器身满布几何纹饰,黑色的菱形线条两两交织,所交之处加绘白色点状图案,整体繁复而有序,代表了古埃及人对日常用器的审美趣味,亦是其秩序观的体现。<br></div><b>塞浦路斯式陶瓶(陶)。油灯(费昂斯)。</b>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b>壶。</b>陶,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壶。黑陶,罗马埃及时期(前30-395),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 <b>最早的木乃伊面具出现在中王国早期。</b>面具上刻画的并非死者本人的肖像,而是代表"脸"这个词的象形文字符号。无论死者去世时年龄有多大,面具上的"脸"都是年轻的,充满生机的,这样的面具覆盖在木乃伊皱缩的脸上,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复活后恢复青春的期望。这组展品显示出,在传统的木乃伊面具中,人物的面部通常为正面,没有过多的个性化表达,而采用了一种程式化的、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div><b>木乃伊面具。</b>粘合材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 <div><b>奥赛里斯立像。</b>青铜,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b>卡诺匹克罐上的人头形盖。</b>雪花石膏,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年),萨卡拉考古遗址。目前已知最早的卡诺匹克罐出土于古王国时期的遗迹,顶盖为扁平状。中王国时期精心雕琢的人头状顶盖代替了扁平状顶盖。从第19王朝到新王国末期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进一步精细化,并被赋予了明确的象征含义,这时的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分别为人头、狒狒头、豺头和鹰隼头。这件雪花石膏制作的卡诺匹克罐顶盖为人头,表明他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br></div><div><b>何努比斯像(石灰岩)。伊西斯护身符(2,费昂斯)。</b>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div> <div>考古学家在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区(猫神庙)附近不断发现新的窖藏墓。历代猫神信徒利用古代墓穴安置自己的棺椁,并随葬了大量的小神像。新近出士的近干具彩绘木棺是迄今为止埃及发现的最大窖藏,从未被盗或被破坏。这些木棺数量庞大、保存完整、样式丰富,为埃及棺椁类型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人形棺,因封存在地下深处,颜色保存完好,图像和铭文个性鲜明,与众不同。木棺面部颜色有绿色、金色、红色、蓝色、黄色、黑色等等。为何不同人会选择不同颜色,目前还是未解之谜。<br></div><b>男性立像(上半部)。</b>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b>萨布提俑。</b>石灰岩,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萨布提俑。</b>板岩,新王国期(前1550-前1069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萨布提俑。</b>木,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萨布提俑。</b>费昂斯,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彩绘人形棺。</b>木、顔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人形棺以红、金、黑三色为主色调,描绘出死者理想化的形象和穿越冥世时所需的咒语。死者头顶绘有奈芙西斯女神,女神垂下的双翼围绕着脸部,象征庇护和祝福。人形棺中央是展开双翼的天空女神努特,她手持象征正义的羽毛和驱散邪恶的叉铃,努特下方为四列铭文,铭文两侧是守护死者内脏的荷鲁斯四子,基座上则绘有阿努比斯立像和代表奥赛里斯的杰德柱。<br></div> <b>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b>木、颜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普塔-索卡尔神也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普塔是孟菲斯神论中的创世神;索卡尔则是孟菲斯地区的鹰神,最初可能是工匠保护神,但很快便与墓葬传统相联系,频繁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因此又与奥赛里斯产生联系。到了中王国时期三神合而为一。其形象如展品所示:头上有两根舒展的鸵乌翎,翎下是由两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阳圆盘,身体呈木乃伊形态。<div><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与通体涂为黄底的惯用手法不同,本件棺椁的下半部借用了木材本身的颜色,并直接在其上书写铭文。这种手法显然与棺椁主人的喜好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也影响了文字的保存状况。</div>铭文大意:杰迪蒙伊乌方赫之女,由"房屋的女主人"、正直的伊西斯梅赫所生的,帕伊梅丽特.薇扎伊西斯之言;向你致敬。正义之主,远离邪恶,永生于生命之中,直至永恒。你为我开启了土地。我在你的形象中转化,我在这魔法中强大。请从这双玛阿特之地中的鳄鱼手中拯救我。愿你赐予我嘴,使我能够用它说话。 <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在人形棺和墓葬壁画中,男性的肤色通常为棕红色。与此相对,女性的肤色往往显得更白,这也是古埃及人的诸多独特表现手法之一;既是对现实状况的反映,也是超现实的抽象与程式化。死者的宽项圈分为五层,极为繁复华丽。宽项圈的最后一层以绽放的莲花和待放的莲花花苞交替出现。莲花是上埃及的象征之一,也被认为广泛存在于来世空间,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无疑也寄托着对故去之人获得永生的祝福。<div><b>一具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出土年轻女性木乃伊的x射线图像。</b><br></div><div><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棺面基调一改传统的黄色,以蓝为底,且在宽项圈与头部之间加入了数层横纹装饰。横领与宽项圈间绘有张开双翼的秃鹭女神。在整件胸饰之下,玛阿特女神张开双臂,挺身跪坐,两手各握一根真理羽毛。<br>棺面铭文大意:国生给予布西里斯之主、伟大的神、阿拜多斯之主奥赛里斯的祭品。愿他给予墓地里的美好安葬。受尊崇者、正直之身。<br></div><div><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从拉美西斯时代开始,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人形棺盛行一时。这仲黄地木棺装饰繁顼、细致,也与古埃及人独特的太阳神崇拜密切相关。在整件棺椁的下半部分,工匠绘制了数位神抵的立像。第一列分別是努特、阿努比斯、索卡尔和荷鲁斯;第二列为图特、阿努比斯、伊西斯、神化的国王和奈特;第三列是拉神、盖布,奥赛里斯、哈托尔和普塔;第四列有四位神抵。在诸神的形象之下,是一对倒置的阿努比斯像,基座部分则装饰了生命符号与杰德柱。</div> <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在这件朴素的黑底棺上,死者的黑色头巾与黑色棺体融为一体,棕红色脸庞上没有配饰假胡须,整件棺椁中最重要的装饰仅为中央的三行铭文和头巾下摆间隐约可见的部分宽项圈。然而,即便是这最关键的三行铭文也破损严重,许多符号已难辨识。<div><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无论从棺木制作水平还是文字书写方法来看,这件木棺都与其他木棺存在一定差距,这很可能与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有关。棺椁以黄色为底,中间有三行象形文字铭文,两侧绘有木乃伊形态的荷鲁斯四子图像。从符号的书写风格来看,工匠可能有意模仿古体,有着复古的倾向,但文字内容却存在多处谬误。<br></div> <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木棺以金色为主色调,除了些许红色外,几乎不使用其他颜色,风格上与新王国中后期盛行的"单色墓"技法如出一辙。铭文大意:国王给予德普的领导者、伟大的神、天空和墓地之主(…奥赛里斯),愿他给予…啤酒、牛肉、禽肉,一切美好的、纯洁的、永恒的供品,一位神灵赖以生存的供品,为了舍赤查迪的卡。伟大的神,天空之主哈比;伟大的神,天空之主艾姆谢特;伟大的神,天空之主克贝克塞努弗;伟大的神,天空之主多姆泰夫。<div><b>彩绘人形棺。</b>木、颜料,后期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这件木棺是利比亚时代以来"朴素棺"的典型代表。土黄色打底的木棺上,死者佩戴着深蓝色头巾,其上并无条纹装饰。木棺主体只在中部有一行竖写的献祭铭文,此外不作更多装饰。死者的宽项围也几乎省去,只剩下几道蓝、红、绿交替的横纹略作表现。铭文大意:帕蒂奥赛里斯之子、由正直的帕图门所生的,奥赛里斯安赫霍普之言;天空之主努特以她的名字"天空之湖"在你面前。她使你作为众神的追随者而存在。在你的名下,你没有敌人。</div><div><b>复古之都。</b>古埃及人有着悠久的"朝圣"传统。古老的宗教中心既是他们前往朝拜、参加宗教仪式的目的地,也是他们选择墓地或者建造神庙之处,因此古墓常被再次利用。萨卡拉就是这样的圣地,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萨卡拉的造墓活动没有停歇,出现过三次高峰,分别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新王国后期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后、以及26王朝到希腊罗马时期,而每次造墓高峰的出现都是出于回归传统的复古之举。古埃及人将定都孟菲斯作为其历史的开端。它是一个圣地,也是一段回忆,更是在这二者基础上一段真实的思想史。作为古埃及人打造文化记忆的圣地,孟菲斯的核心墓区萨卡拉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宗教实践和仪式庆典的轨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给人们带来相同的希望。<br></div> <div><b>写有僧侣体文字的魔法砖。</b>泥,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在古埃及泥砖很少被用作书写材料,但它却是魔法咒语的常见载体。古埃及人的所谓"魔法",有的与他们的神圣信仰互为表里,如通过《亡灵书》中的指引说出祷文,前往来世等;有的则源自一些更朴素的民间传统。魔法是知识的重要传播途径,早期的医学和天文学知识正是通过魔法才得到传承。当然其中也含有不少超自然的巫术内容。<br></div><div><b>哈托尔叉铃残片。</b>费昂斯,后期埃及(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叉铃是哈托尔崇拜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用于舞蹈或仪式唱诵,在神像的巡游中,女祭司也使用叉铃来演奏音乐。叉铃的声音由上半部分的金属片发出,在古埃及人眼中,这种声音能使神灵感到愉悦,也能召唤死者前来加入欢庆的行列,同时也能驱逐邪恶,带来神的祝福和庇佑。</div><div><b>假门与供桌。</b>石灰岩,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 <b>刻有人名的容器盖。</b>雪花石膏,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b>开口仪式工具。</b>石灰岩,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这种鱼尾形状的刀是开口仪式的主要工具。在仪式过程中,人们会将木乃伊的棺椁立起,由祭司用这种工具触碰木乃伊的嘴,然后燃香、祭奠,再献上牲畜、衣服、油和食物等供品。古埃及人相信,通过开口仪式,死者才能重新获得五感,恢复独立的生存能力,从而享受来世的永生和生者的供奉。除了鱼尾刀之外,开口仪式的工具还包括盛放液体的器皿,这些器皿用于承装死者复活后所需的牛奶、泡碱水和清水,器皿的模型通常作为随葬品放置于墓中。这件容器盖正属于此类物品,上面还刻有墓主的名字:奈比。<br></div><div><b>圆顶石碑。</b>石灰岩,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这块出土于萨卡拉的圆顶石灰岩石碑为古王国第3王朝乔赛尔时期的遗物,石碑主人是国王的女儿奈布缇霍特普.荷瑞特和因特卡伊两位公主,二者的名字均被刻写在了碑上,一旁还附有头衔:"看见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的人"。这几行象形文字围绕在国王乔赛尔的荷鲁斯名周围,构成了石碑的核心内容。在其右侧边缘,工匠还雕刻了象征力量的"瓦斯"符号和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乔赛尔是最早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国王。在其统治期间埃及的建筑工艺出现了巨大革新。乔赛尔对上、下埃及的治理也为古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奠定基础,开创了延续千余年的"金字塔时代"。</div><div><b>假门与供桌。</b>石灰岩,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从古王国开始埃及人就会在墓中建造假门和供桌。假门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建筑,不能真实开合,只是被雕刻为门的样式,为灵魂提供往来于冥界和现世的通道,死者通过假门来到祠堂中享用供品并聆听祭司的祷文,因此假门在祭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供桌是古埃及墓葬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其图像也出现于墓葬壁画或假门上。生者将食物和奠酒摆放于供桌上,为死者的"卡"提供重生所需的能量。<br></div><div><b>彩绘石碑。</b>石灰岩,后期埃及(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div><b>女性站像。</b>石灰岩,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br></div>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礼制严密,等级森严。在雕像的制作中,往往通过形象大小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这也是礼制的体现,后来成为了古埃及艺术的准则之一。雕像体现的等级差异不仅见于国王、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也见于家庭内部。这组群像的主体为一位典型的古埃及男性:他头戴短假发,胸前饰有宽项翻,皮肤用相对较深的红色表达,区别于女性的较白肤色。雕像主人左手放于膝上,右手弯曲于胸前,手中曾持有物品,现已不存。在他的座椅两侧是其妻儿的形象,现已残损。这种一家三口以不同的大小予以展现的家庭群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古王国造像。<div><b>男性坐像(2,石灰岩)/女性站像(木)/男性站像(木)。女性站像(石灰岩)。男性头像(石灰岩)。女性坐像(木)。</b>古王国时期(前2686-前2160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 <b>男性坐像及妻儿像(石灰岩)。男性站像(木)。</b>古王国时期,萨卡拉考古遗址。<div><b>萨卡拉巴斯特神庙遗址北侧正在发掘中的岩墓。</b></div><div>13:21分此部分内容参观结束。</div> 14:22分看了一下"消失的法老-沉浸式探索体验",未进入只看了介绍。 "消失的法老"营造出非凡的沉浸式体验,让您真正置身吉萨遗址的宏伟与壮阔。踏上这次虚拟旅程,跨越地理和历史中都无法企及的区域,进入不向游客开放的墓室,游走在数千年前的历史之中。我很高兴能参与"消失的法老"项目,携手诸多才华横溢的Emissive3D艺术家,与全球敬业的埃及学家们共同合作。团队精心研究了历史和建筑修复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在项目中贡献关于该遗址和古埃及历史最佳的学识所知。在埃及学和考古学术的准确性之上,我们希望能为所有人提供独特的机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亲身体验法老在世时的古埃及。祝您拥有一次愉快的体验之旅!<div><b>莫娜。</b>导游莫娜)Mona)的名字取自古埃及万神殿的主神之一阿蒙(Amon)的变位词。<br></div><div><b>安克海夫/赫米乌奴。</b>大臣安克海夫(胡夫国王同父异母的兄弟,胡夫金字塔工程总监)和大臣赫米乌奴(胡夫金字塔总建筑师)的形象,是根据在他们各自的陵墓中发现的半身像创造的。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证明了当时工匠令人难以置信的精湛技艺。<br><b>巴斯特女神。</b>在胡夫金字塔的时代,对巴斯特女神的崇拜已经在尼罗河三角洲盛行。她脚下的柱子看似一枚纸莎草纸形状的花朵。它的形象灵感来自阿布西尔的萨胡拉金字塔墓葬群中发现的图案。<br><b>胡夫的地平线。</b>古埃及人赋予大金字塔的名字。<br><b>金字塔。</b>整个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地方之一是金字塔内部的空间。通过我们的呈现,我们想避免给人留下胡夫金字塔"空无一物"的印象!借助虚拟现实,您可以在大约250万立方米的石块(相当于近70座凯旋门)中间穿行,从全新的视角欣赏这座非凡而独特的建筑。<br></div><div><b>尼罗河。</b>在胡夫时代,尼罗河从吉萨高原不远处流过,每年的洪水淹没该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河床向东移动了大约8公里,今天的尼罗河流经现代开罗的中心。在1960年代一座大型水坝在埃及南部的阿斯旺被建遗而成,尼罗河从此远离胡夫金字塔的周围。<br><b>太阳船。</b>您所乘坐的"太阳船"真实存在!它于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脚下被发现,直到2021年才在埃及博物馆展出。现在,这艘船刚刚被搬到离那不远处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馆。<br></div><div><b>献祭。</b>在古埃及人的信仰中,确保逝者在死后能够获得他们生前最喜爱的食物至关重要。祭葬庙中的供品桌上摆满了吉萨墓葬群浮雕中描述的菜肴。<br><b>饰品。</b>您在古埃及"穿越"期间,已近距离参与了胡夫葬礼的准备工作。葬礼现场的皇室成员所穿着的华丽服饰和珠宝还原自胡夫国王的母亲Hetepheres女王墓中发现的物品。<br></div> <b>模拟得到太阳船。猫品店。穿越场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