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延安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地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问世,不仅揭示了总书记的青春岁月,也让许多老知青心潮澎湃,渴望一探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我们与总书记同属一个时代,四人的平均年龄恰好和他相同。他15岁便下乡,在农村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最小17岁才开始这段经历,相比之下,总书记的早熟与坚韧令人钦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15日,我们终于踏上了去梁家河的征程。延安至延川的路况良好,一个多小时便抵达了文安驿镇。从镇上往东南方向一拐,便是梁家河旅游服务中心。除了我们要去的梁家河知青旧居,附近还有文安驿古镇景区、石家沟乡愁体验园、路遥故居等,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路旁还建有清华大学附中学校,这老区的孩子真是有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家河出名后,游客络绎不绝,当地在沟口设立了接待服务中心。游客在此购买10元乘车券,经过安检后,统一乘坐电瓶车进入村里。前往梁家河的公路平整干净,两侧是成排的杨树与柏树,10多分钟便到了梁家河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家河村隶属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距镇上5公里,距县城18公里,村域面积2112亩。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座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农耕村落。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蜿蜒流过,两岸依山而建的窑洞错落有致。北宋时就有梁姓人家依河居住,后来又有石、王、张、吕等姓氏家族迁入。梁家河村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剪纸、布堆画等民间艺术世代传承。现建有知青窑洞、村史馆、铁业社、民间艺术馆等景观景点和旧址。特别是以挖掘、保护、展示、传承、弘扬知青历史文化为内容,集真实性、独特性、艺术性、体验性于一体,实现了传承红色基因和开展乡村的触合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梁家河村,里面铺有柏油路,路边设有标牌,可以陡步进行参观游览。第一个景点就是“知青井”。过去村里人吃水难,通常靠河边挖渗水坑取水。1973年冬天,习近平带领村民奋战半个月,打出一口深水井,至今还是村里的饮用水源。下过乡的都知道,农村打深井可是个技术活。我们下乡在辽南平原,当地水层较浅,但打深井得需要专业的打井队,在这黄土高坡上打井的难度可想而知,难怪村民在此立了刻有“饮水思源”大字的石头。此情此景,让我们立刻心生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知青井”往上面走,路过一个梯形的泥土空场地,堆着草垛和谷堆,很像过去农村秋季丰收的场景。再往上是个小广场,有一排商铺卖各种特产,分布有村卫生室和自助餐厅,还有漂亮的塑胶篮球场和儿童滑梯,供村民锻炼身体和儿童游戏。虽然是偏僻的山沟沟,村里修了柏油路,住上砖瓦房,用上互联网,给人展现出的是一种新农村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邻的就是村委会,与众不同的是院内建有村史馆,这是2012年在小学旧址改造而成的。这个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振兴农村的奋斗史实。作为一名老知青,我由衷感谢老区的党组织,珍重知青在农村的青春和奉献,保存了这么多重要的历史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北京有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延川县落户插队。1969年1月,梁家河村迎来了15名北京八一中学的知青,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耕田种地,一起拦河打坝,逐渐成为村里的壮劳力。这15名知青中,有个才15岁的男孩,谁也想不到他就是后来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15岁的年龄,我想在全国几千万知青中也是最小的。相比之下,他下乡的时间比我们早、年龄比我们小、离家比我们远,条件比我们差,困难比我们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北京繁华的首都,来到陕北偏僻的山沟,面对巨大的反差和各种困难,他谦虚好学,埋头苦干,很快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融入了当地生活,与乡亲们打成了一片,成为知青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家河是个贫困的小山村,但延安老区的党组织和乡亲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来自北京的知青。他们拿出了最好的粮食,安排知青干最轻的农活,像自己的娃娃一样疼爱着他们,更从政治上关怀知青们的成长。习近平1972年冬天入了团,1974年1月又入了党。从记工员、农机员、赤脚医生一路干起,后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的领头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的习近平,办事公道,务实肯干。一是带头建了4座大坝,连同后来治沟造地,现已形成300多亩的水土保持示范园;二是修了沼气池,1975年省里召开现场会,习近平介绍了经验;三是摸索扩大蔬菜种植,让群众春秋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四是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五是挖了一口水井,解决了全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受到群众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972年开始,村里的知青陆续通过招工等回到了北京,但一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习近平舍不得离开,几次放弃回城的机会,直到1975年10月被组织推荐选拔到清华大学上学,这才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乡亲们得知他要走,自发地前来送别,用各种方式表达心情。习近平哭了,许多村民也哭了。大家不愿道别,习近平也迈不动步子,他当即表示说:“我不回北京读书了,一辈子也不离开梁家河,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最后,十几个年轻人硬是挤上一辆拖拉机,把他送到延川县县城,有的又把他送到了延安。回到北京后习近平曾饱含深情的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家河村里有3处知青旧居,记录了习近平在陕北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到了农村后,5名男生、4名女生被分在上队,习近平等6名男生被分到下队。最初习近平他们住进村民刘金莲家。后来因刘家人口多、住的紧张,便搬到了沟对面村民吕侯生家。再后来,村里为知青修建了6孔石窑洞,习近平和知青们都搬了进去,一直住到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梁家河的知青旧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这里保存着1969年至1975年间知青们生活过的窑洞、用过的农具和劳动工具,以及他们留下的照片和信件等珍贵资料。2014年6月,梁家河知青旧址(沼气、大坝、三处居住点)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一直用梁家河村保持着联系,始终牵挂着梁家河村及其父老乡亲们,4次复信向梁家河村父老乡亲问好。2015年2月13日,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回到了他奉献青春的梁家河村,受到全村男女老少的热烈欢迎。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下乡梁家河的这段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是午后三四点,村里各处场院、遗址,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散客,也有一些旅游团队。四台豪华的大巴整齐的排列在山下,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应该是某党校集体学习参观的人员。在这里,或驻足观看,或围坐听介绍,或相互间交流,每个人都在这片土地上寻找着心中的答案,流露出来的是种祟敬的心情。梁家河已成为历史与奋斗精神的传承地,红色记忆与自然风光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有幸来到梁家河,走进总书记的知青岁月,让我们对知青下乡有了更深的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才能大放光彩。经不了风吹雨打的是花朵,耐得住千锤百炼的才是黄金。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鼓励青年人到大风大浪中接受锻炼和考验,提倡知识分子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只有深入百姓,认识社会,深扎为人民服务的根子,才能承担历史重任、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梁家河出来后,我们驱车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穿越吕梁山,跨过吴堡黄河大桥,进入山西境内。天边的夕阳将黄河映照得一片通红,仿佛延安梁家河的红色记忆染红了我们的心灵。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对那段知青岁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