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欣赏

河东田夫文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四届全国美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获奖作品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幅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十四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美术创作的较高水平和发展趋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题性突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届全国美展国画作品整体上主题意识强烈,画家们积极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等主题,通过作品表达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体现了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担当。</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技法创新多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家们在继承传统国画技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融合了多种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如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等与国画相结合,丰富了国画的艺术表现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反映时代精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品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和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色土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沈晓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幅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国画在表现形式和主题表达上的创新探索。从积极方面看,画家大胆地将现代人物形象以接近真人比例的方式呈现,在人物造型的塑造上展现出了较高的技艺水平,既借鉴了传统的宿墨方法用于面部细微的塑造,又在人物整体轮廓的表现上有一气呵成之感,体现出对造型的深刻理解和对笔墨的良好控制。在色彩运用上,以淡淡的中黄或土黄来表现“金色土地”的意象,使作品思想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精神内涵,突破了传统国画在色彩表达上的局限,为中国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表现方式。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画面在构图上稍显杂乱,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和叙事性不够清晰,在艺术表达上存在一定的争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休戚与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罗玉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工笔画获得金奖,说明其在工笔技法的运用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工笔画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细腻表现,这幅作品可能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场景的营造以及画面的整体构图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画家的用心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同时,作品的主题“休戚与共”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深度,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李传珍、吴筱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以农民工为题材,体现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深入观察。画家通过多年对农民工题材的创作,形成了具有连贯性的艺术表达,从早期的作品到《暖》,展现了中国城市发展中农民工形象的巨大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在绘画技法上,能够以真切、感人的方式描绘出农民工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温度和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筑梦》创作感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李玉旺</span></p><p class="ql-block"> 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一直是我多年来艺术创作的主要落脚点,绘画归根究底是研究现实与人生的艺术。如何以现实为基底进行艺术创作,如何塑造让人共鸣的艺术形象,如何平衡虚构与现实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创作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不管在艺术的任何领域,“现实主义”都不是新鲜话题,甚至是老生常谈。但如何能真正做好“现实主义”,又一直是创作者面临的“难题”。中国绘画需要现实主义,所以会向生活“借力”,但绘画艺术又非简单的视觉复制,需要新的美学形式与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才会呈现出鲜活动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建筑工人这一群体一直是我想选择的创作题材,早在《使命》创作之前就萌生过此念头。但那时迟迟未动笔,一则感觉时机未成熟,二则对于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也并未达到理想状态。2019年,《使命》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受到关注,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肯定,也是创作道路上的巨大鼓舞。十三届全国美展后,这一创作想法愈加强烈,这五年期间,我多次往返于建筑工地与画室之间,试图更贴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我更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使命将他们的形象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在这期间,对于创作素材与资料的整理收集从未间断,草图也多次反复推敲修改,经过五年的不断打磨与创作,才有了今天呈现给观众的《筑梦》。</p><p class="ql-block"> 首先《筑梦》我要呈现给观众的是浓重、有分量,贴近生活的本质,这也是我这幅作品的主要基调。作品采取丰碑式构图,以工笔重彩的设色手法体现普通建筑工人的形象。不同于常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与纤巧艳丽,我主要采取了灰色调,同时强调冷暖对比,使人物造型充满张力、厚重感和力量感,画面线条松弛又不乏深入刻画的同时,又蕴含韵律与写意性,更贴合所要表现的主题。画面为一幅三组,看似是一个场景但不在一个空间,之所以这样去营造,也是为了使画面更加具有当代形式感。画面中间人物眼含笑意,姿态挺拔,神情松弛中蕴含着勤劳和力量,彰显了新时代下建设者的阳光与自信。画面左边三人一组,中心人物笑容灿烂,稍显羞涩,与其它人相比略显消瘦的身形与佩戴的眼镜,也是为了表现出新一代建设者的知识与力量。身后两位工人搭其肩膀,肢体上的亲密感让整组人物关系更加和谐。画面最右边的人物,我采取了不同处理方式,他以侧背影的姿态对着观者,我将塑造重心放在其手臂与腿部力量感的刻画上,暖色的光象征着希望,既增加了“在场”的感受性,也为整组画面增加了一份言未犹尽的象征性。同时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中,我也试图通过面部的表达去传递人物背后的生活经历,这些饱含生活起伏的人生经历,我也以人物表情的细节刻画将其融入到作品之中。</p><p class="ql-block"> 《筑梦》我想传达的不仅是构建梦想,更是新时代之下普通大众赋予生活的美好希冀。筑梦里有正如你我般万万千千的普通人,虽生而平凡,却心中有梦,虽被社会赋予不同身份,却同为不断奔跑的逐梦人。点滴星辰终将汇成浩瀚星河,正是每一位“筑梦人”的存在,才不断为我们国家注入新鲜活|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进。我也坚信,每个驰而不息的“平凡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中国梦,亦能在这些实现的梦想中,不断地往前推进,再推进,并最终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