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花园今安在

熊刚

<p class="ql-block">天气渐凉,到处弥漫着秋的气息。窗外,草木葳蕤,桂花飘香。一栋中西合璧建筑,掩映在林荫中。几株粗壮的黄葛树,苍老古朴,悬根露爪,虬曲的枝干擎着浓郁如盖的枝叶,伸向天空。这里是原万县地区行署大院,清代著名的李家花园,也是近现代万州风云际会之地。这个地方有厚重的历史故事,也有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一)</b></p> <p class="ql-block">万州,滨江临水,依山而建,以和平广场为界,分上下半城。由于父母所在单位在二马路,我家居住在环城路下半城。万州的上半城以高笋塘为中心,是地委、行署、军分区和一些医院、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因为幺姨家住地委,我得以经常来到上半城高笋塘一带玩耍。</p><p class="ql-block">眼中的高笋塘,就是一幅风景画。石栏杆围着长有浮萍的水塘,不时能看见鱼儿在塘中游来游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塘边垂柳轻拂,</span>周边低矮的房屋沿公路排开。延伸出去的太白路、孙家书房路沿街房屋后,都是大片的农田菜地。西侧不远的斜坡上,能看见一大型院落被几栋青砖瓦房围裹。白色墙体大门外有岗亭,常有小轿车进出。这个院落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颇有些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1979年,我到上半城的万二中读高中。此后两年,日复一日,在晨曦中,我每天都爬和平广场、鸽子沟大梯道,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来到高笋塘,在塘边的石栏杆上歇歇气,小坐一会。望着前方不远处大院门厅飘扬的国旗和门楣上的国徽,我才知道这个院落是行署大院。</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还是保守,像万二中这样的重点学校,男女同学间不说话,不往来。大家都埋头学习,一门心思都在准备升学考试。我们班有一名后来被同学们称为“美梅”的同学,却给大家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她文静秀丽,学业优秀,出身干部家庭,家住行署大院,身上全无骄娇之气,担任班上生活委员,国家补助的粮票、学校组织观看的学生电影票,都经她手分发给我们,同学们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热情和做事的细致。大一寒假,在返回家乡的轮船上,我们相遇。我鼓起勇气,主动跟她打招呼,这才开始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尔后,我约几名男同学,去她家做客,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行署大院。此后,我们保持着纯真的同学友情。</p> <p class="ql-block">1986年后,我跟行署大院熟悉起来。妻子家就在行署大院中型会议室楼上。在她家阳台上,可以俯瞰大院全貌。两年的恋爱生活是美好的。夜晚,我俩坐在大院花坛边上,观繁星点点,听风吟虫鸣;漫步林荫小道上,憧憬未来,畅谈理想,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清新美好。我一篇理论文章首发国内学术期刊头条,增加了她对我的好感;她歌声甜美,温婉好听,一曲《舒伯特小夜曲》,恬淡静美,让我沉醉,彼此温润在浪漫夜色中心生共鸣。婚后,我在吊岩坪单位分得一套两间一厨新房,但因交通和生活不便,我们得以在行署家属院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借居度过了几年时光。每天早晨,我都会从家属院连通行署大院的一道小门穿过,赶往高笋塘等待单位的上班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二)</b></p> <p class="ql-block">2012年,我到万州区文旅委工作,我才得以对行署大院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清代光绪年间的私宅大院,虽铅华洗净,不再有过去的规模与气势,却是万州近现代百年历史的实物见证,值得我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说到李家花园,还得从高笋塘说起。北宋年间,高笋塘叫“鲁池”,由南浦太守鲁有开主持开凿聚水,池塘“池广百亩”,绕塘建有三座凉亭。续任南浦太守束庄扩建鲁池,在一旁一块丈余见方的青石上凿成曲型石渠,引水环注。这里山形秀美,林木葱茏,亭榭楼台环绕其间,与流觞曲水的流杯池相邻,合称为“鲁池流杯”。</p><p class="ql-block">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途经万州,游历高笋塘一带,即兴写成《西山题记》旷世之作,对鲁池波光潋滟、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的美景给予了赞美。清代时期,因野茭笋长于池中,人们称这里为“茭笋塘”,久而久之,这种称为演变为高笋塘。</p> <p class="ql-block">林泉胜地的万州,园林风景自成一体。大户人家建造的宜居三合院、四合院民宿院落,注重寻求天地阴阳交融,将山水自然环境融入院落空间,丰富活泼,体现“自然、平衡、和谐”风水理念。清代光绪年间,在高笋塘一带,就有李家花园、王家花园、杜家花园、左家花园等院落。</p><p class="ql-block">李家花园由经售食盐发家致富的富绅李伯皋的祖先,请当时的易学大师在高笋塘西侧高地寻得风水宝地后修建。李家花园典雅气派,花坛密布,名木古树,郁郁葱葱,遍植桂花、茶花、芙蓉花、黄桷树和竹类,尤以茉莉与菊花种类较多。园内开凿有一口水井,井台高约0.3 米,为灰黑色青石垒砌,井口呈圆形,内径约0.8 米,为典型川东民居古井,取名“寻龙井”。</p> <p class="ql-block">万州开埠后,李家在“寻龙井”旁修建了一栋风格独特,中西贯通的独栋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建筑为欧州园林别墅风格,共二层,通高9米,砖石结构,四坡屋顶,设回字形双层叠柱式外廊,栏杆为花瓶样式,3个宽阔立柱式拱券门并列,格外引人瞩目。墙为白石灰抹面,木窗、楼梯、楼板均为赤褐色油漆涂面,上下二层室内为木板吊顶。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建筑技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明进步。</p> <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变迁,后来,李家花园宅院园林逐渐凋蔽。民国时期,李家花园先后成为四川省省长行署、川鄂边防司令部、万县警备司令部、四川省第九区专员督察公署、第九区保安司令部、万县防空指挥部等军事行政机关的驻地。由此完成了从私家园林到近代万州政治军事中枢机关的演变。1925年,军阀杨森来万州后,把司令部设在李家花园的独栋建筑中,这就是“杨森公馆”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万县地区行署、地级万县市和万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1997年,在行署大院临高笋塘一面,25层高的政府大楼拔地而起。2007年3月,城市发展过江推进,区政府南迁江南新区,行署大院最后易主为三峡水利大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三)</b></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激荡的大革命时期,李家花园成为朱德、刘伯承、陈毅三位元帅点燃万州革命星火的汇聚之地,这里留下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足迹。</p><p class="ql-block">1926年8月,朱德、陈毅受党组织委派,先后来到万州,他们的任务是策动杨森投入国民革命阵营。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号商轮在云阳江面浪沉杨森部载运军饷的木船3艘,淹死官兵和船民76人。朱德、陈毅建议杨森扣留该公司船只,要求“惩祸首、赔损失”。8月30日,英国太古公司“万通”“万县”两轮由重庆驶抵万州,杨森派兵予以扣留。9月4日,朱德、陈毅组织数万群众在西较场集会,声讨英帝国主义的罪行,陈毅起草《万县雪耻会宣言》。</p><p class="ql-block">9月5日下午4时许,英舰“嘉禾”“威警”号和“柯克捷夫”号在万州江面强行靠帮跳舷夺船,打死打伤我守船官兵。守军当即给予还击,打退了英军的进攻。5时许,英军3艘军舰竟调转大炮,炮击城区历时近3个小时,造成军民死伤数以千计,民房商店被毁千余家。这就是万县“九五”惨案。</p><p class="ql-block">“九五”惨案后,朱德、陈毅迅速赶赴李家花园杨森司令部商议,促使杨森通电全国,陈述真相。9月6日,朱德、陈毅组织召开了各界群众抗英大会。9月8日,陈毅赶至重庆,向中共重庆地执委书记杨闇公汇报惨案的详细经过,请求声援。在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纷纷成立万县惨案后援会,组织示威游行,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反帝抗英运动。</p> <p class="ql-block">9月下旬,朱德从武汉再次来到万州,他的办公地点就在李家花园。他创办第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秘密发展党员。11月上旬,刘伯承受党组织派遣到达万州,与朱德商讨军事斗争事宜。12月初,在中共重庆地执委领导下,刘伯承任总指挥,分别发动了泸州、顺庆起义。12月中旬,起义失败后,朱德派员迎接刘伯承到万州。杨闇公也从重庆赶来万州召开地执委军委会,决定刘伯承赴泸州领导泸州起义,调派地执委候补委员李嘉仲赴万州,建立中共万县李嘉仲支部,成为万州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从此,万州成为下川东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由于战略地位特殊,万州和重庆一样,也成日军重点空袭对象。为防御日机轰炸,李家花园先后成为万县防空委员会、民国万县防空指挥部、万县区防空指挥部的驻地,在政策制定、机构组建、防空设施、疏散民众、宣传教化等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防空体系,成为战时重要军事指挥枢纽机关。</p><p class="ql-block">当年,万州的防空预警,简单实用,逐渐完善。日机来袭,城周天子城、白虎头、翠屏山等瞭望哨发出烟火警报,北山观挂出红灯笼。1945年9月的《万州日报》曾这样记载:“两架敌机放一炮挂红球仍宜疏散,一架敌机放一炮挂绿球其余照常”。另外,万州先后在西山公园、电报路小学、杨家街口等地修建地下避难室,又在太白岩、马仑岩等地开凿防空洞,在天生城、狮子寨等地还修建了高射炮、高射机枪阵地。</p><p class="ql-block">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万州军民遭受危而不忘的苦难。长达6年的防空袭斗争,有效保护了战时物资转运和后方军事工业力量,鼓舞了民众的抗战决心。</p> <p class="ql-block">历史铸就空间,空间承载文化。从办公室移步近在咫尺的杨森公馆,只见园内古树枝繁叶茂,爬山虎在伴有几分凉意的秋风中摇摆着身姿,青绿湿润的苔藓生长在岁月斑驳青石上,阳光透过绿荫发出五彩光斑投射在白墙灰瓦厅堂。在红尘闹市中李家花园的这份宁静与古朴,实在是一种低调中的绿色奢侈。</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历史空间,触摸城市记忆,感受文化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