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秘境”里的古村麒上(037)

王彦(拒私聊)

<p class="ql-block">麒上村,坐落于松阳县板桥畲族乡,距离县城约32公里,车程约1小时,村落海拔约500米。村民以蔡姓为主。据民国时期麒上与半岭、淡竹村合谱的宗谱记载,道人蔡伯八从武义宣平外岭脚迁至松阳三都乡淡竹村。乾隆年间,淡竹村蔡氏10世孙蔡国记及蔡国龙分别外迁,蔡国记迁至板桥乡东坑的半岭自然村,蔡国龙则带着两个儿子蔡永亮和蔡永时迁居麒上,至今已有约230年的历史。或许因为合谱的缘故,族谱中未留下麒上村中贤达的先人故事。2016年,麒上村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位于浙江省畲族人口聚居地之一的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东南部,大毛科少数民族村的东北部,原名箸上,地处高山,海拔500米以上,时常有麂獐出没,故得名。后因村庄对面的山形似卧趴的麒麟,遂改名为麒上。</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是深藏在大山中的古朴畲村。自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就有蓝、雷、钟等姓的畲民在此落户。畲民至今仍保留使用畲族语言和婚丧嫁娶习俗,形成了麒上村独特的畲族文化。尽管现代思想对畲族文化习俗产生了冲击,但由于畲族由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其民族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p> <p class="ql-block">畲族村民的家大多建在村子的最高处,有的甚至单门独户自成一个自然村。据说,在解放前,这些畲民被称为“畲客人”,他们居住的房子多为树皮搭成的“畲客寮”。畲汉混居的村子里,畲民因人口不占优势,常受委屈,因此自觉居住在僻静之处,并自发聚居。畲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用畲语沟通,文字则用汉字。因民族发展初期未掌握汉字,许多畲族文学以山歌或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畲族民间口头文学。</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的黄土老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灰相间的砖瓦,黄泥厚墙,绿草掩映的篱笆,宛如一幅延绵的画卷,书写着它的昨日今生。八卦池的流水从石阶流过,淡淡的花香萦绕在身边。整个村落隐藏在层峦叠嶂之中,云蒸霞蔚,变化莫测,宛如仙境。大观台上可观云海,村边花海环绕,依然保持着灵动的样子,闭上眼睛,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这个山水诗画的云雾山村,多少人遇见它,便想留下,体验这淡淡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至今保存着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房屋建筑,建筑布局精巧,基本以一字三间结构和四合院为主,外观立面和梁架结构等都基本保存了原有的传统风貌。古民居内部的雕花及牛腿等整体及细部保存完好,构架坚固,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东有一片原始林,40多株树龄在150年以上的南方红豆杉、乌梅、苦槠、枫树等常绿乔木,或独立挺拔,力争向上,或傍依斜出,曲折遒劲,一树一姿,妙趣天成。村后连篇舒畅的油茶树,让人无不惊叹。一山一景,景随目移,良多意趣。尤其是夏日雨后,云蒸霞蔚,龙腾虎跃,变幻莫测,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的茶园梯田,青翠欲滴,茶香满园。云海与茶园相得益彰,透过茶园看云海,云海显得更加洁白平静。在云海的作用下,茶的品质更佳。</p> <p class="ql-block">虽然麒上的云海不如黄山云海变化莫测,也比不上泰山日出云海的壮观,更难复制庐山那种滚滚云流翻山而过、直泻深谷、似流水瀑布、气势磅礴的“瀑布云”。但麒上的云海自有江南的韵味,如小家碧玉一般,温婉清丽,随性可爱。</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的畲族对歌亭、油茶古道、石头娘娘、洞公社庙、古井、池塘等历史遗存依旧。山峻、云齐、水秀、庙古、村纯,是村里的特色。云雾、梯田、茶山、冬雪、诗画般的田韵畲村,吸引了无数外乡人。</p> <p class="ql-block">村落里的阵阵炊烟,是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更是一道优美而靓丽的乡村风景。它无声地诉说着畲乡人家的喜乐哀愁,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炊烟袅袅,是房顶上升起的游云,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更是村落呼吸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少数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不是节假日,从他们的着装上看,很难分辨哪个是畲民哪个是汉民。每年的三月三,逐渐成为畲族村民们最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承载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气息,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畲族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麒上村的天空湛蓝如宝石,白云如雪,与翠绿的山峦和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召唤着人们有缘千里来相会。</p> <p class="ql-block">古村落,看似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步伐相背,但如果连我们都忘记了根本,谁还会替我们记住呢?我们都在大踏步快跑前进,生怕比别人慢一步。渐渐凋亡的古村目送着我们远去的背影,沉默不语。我想:我们应该留住古村,留住我们文化的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