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百年老厂话沧桑</u></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参观华新水泥遗址博物馆侧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皮文龙</span></p><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趁着华新水泥遗址博物馆举办“世界食品博览会”之机,我与老伴、还有马老师,一起参观了华新水泥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站在华新水泥旧址门外,远远望去,这里锣鼓喧天,人流如织。空中彩带,迎风飘扬。步入正门内,抬头仰望,远远的就被草地上“远东第一”几个巨大的立体字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环顾馆内,一边是修旧如旧、保持着原有样貌的水泥厂,陈列着各类水泥生产设施设备等工业文物,另一边是顺势改造,极具国潮风格的创意园区和现代休闲空间。顺着台阶而上,就能望见一列名为“上游1421”字样的黑色小火车头陈列此地,那斑驳的黑色油漆、还有那醒目的红色车轮,仿佛是在向游人述说着自己曾经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到艺术展馆二楼,这里共展出了精心创作的国画、油画、素描30幅。大厅中间,有一幅立马图。那匹形体健壮的大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站在艺术展厅外向东南方向望去,只见这里一栋栋黑灰色的厂房、一件件绣迹斑斑的大型设备、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回转窑以及各种具有年代感的涂鸦墙、巨幅宣传画赫然在目,更让我心生好奇,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顺着林荫小道,我们缓步前行,不久,就来到了粗磨车间。步入门内,望去,两根粗大且锈迹斑斑的管道横卧两侧,中间玻璃地面下的各种管道清晰可见。入口左侧墙上“百年华新”四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步入大厅内,只见车间空旷而高大,右边墙面上,井然有序的张贴着华新100余年发展历程(1907—至今)的文字介绍和珍贵图片,在墙灯的影映下,光彩夺目。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华新水泥旧址,占地近600亩,包括7.39万平方米原厂设施,84处文物单元,现有遗存设备332台套,非标件535件。按功能规划分为文博、文创、文商三大片区。其中,文博片区约174亩,含36处文物建筑;文创片区211.7亩,含48处文物建筑,业态定位为潮流夜经济街区、城市夜读空间;文商片区约152.7亩,为开放式商业街区。华新水泥厂旧址,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从最初的艰难启航,在摸索中砥砺前行,到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始终坚守品质与创新,展现了华新人的坚毅与奋进,是中国水泥行业教科书,是中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一楼,我们沿着楼梯缓步来到二楼湿法水泥制造生产工艺流水线现场,只见这里各种水泥机械设备星罗棋布,复杂的设备结构图、工作原理图、生产工艺流程路径,让人眼花缭乱,空气中仿佛夹杂着一股浓浓的水泥气息。</p> <p class="ql-block"> 华新水泥,百年荣光。历经沧桑,一枝独秀。这里,保存了完整的厂区环境、工艺布局、生产线设施、标语构筑物等遗址,是国内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址,填补了我国近代水泥工业遗产保护中的空白,尤其是1.2.3号“湿法”水泥回转窑,为研究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也为世界水泥发展史中有关“湿法”水泥制造工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这里,已然为传承文化脉络,突出活化利用,蜕变成为华新1907文化公园,完成历史空间向城市空间的转型,为百年老厂践行绿色发展提供了具体示范。</p><p class="ql-block"> 重温传奇,谱写新篇。穿行在这座具有厚重的历史痕迹的水泥旧址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设备,见证了华新水泥厂的辉煌历史和企业文化,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曾经的企业精神与辉煌,既完美的演绎着华新水泥的实业魅力,又极大的丰富了民族工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