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记浮梁陈研究会一行带领合肥“庐圆堂”陈氏宗亲们来瓦屑坝、浮梁、祁西等地寻亲活动

陈增强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秋色景宁,其乐融融,金秋十月又是一个追思的季节,颍川陈氏浮梁盐仓岭派迁居安徽合肥的移民后裔怀着思乡之情、寻根之意,来到鄱阳湖畔瓦屑坝寻根问祖。</p> <p class="ql-block">  瓦屑坝是明代江南最大的移民集散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实行“计口授田”和移民垦荒措施,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长达四百多年的大迁徙中,曾有几百万江西移民按“四口迁一,六口迁二,八口迁三”的移民定律,背井离乡,从瓦屑坝走向鄂豫皖,被史家称为“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与山西“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据《明史·食货志》及《中国移民史》载,明洪武年间,仅是江西一省,移民总数就达234.3万人。</p> <p class="ql-block">  感谢浮梁县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监事陈忠孝宗亲和上饶市理事会理事长陈世明宗亲在鄱阳县简朴寨农家菜馆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宗亲一行来到瓦屑坝联宗服务站。醒目的欢迎标语“浮梁陈氏研究会上饶市理事会热烈欢迎合肥庐圆堂陈氏宗亲代表团来瓦屑坝寻根问祖”赫然映入眼帘,字里行间包含了满满的思乡之情,凝结了众多游子思念故园,寻根问祖的深切情感,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  瓦屑坝联宗服务站胡站长和陈站长为我们宗亲一行举行了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鄱阳瓦屑坝根亲祭祀习俗”。鞠躬礼仪、敬祝香火、拜竭家谱等祭祀先祖活动。来到祭祖堂,只见那殿堂建得高大、雄伟,殿内肃穆、庄严,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常年香火缭绕不断,这是供天下游子回来祭拜祖先的神圣地方,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瓦屑坝码头,看着眼前枯水期间一望无际的鄱阳湖大草原,心里忽然有些酸楚。抬头仰望牌坊和遗址碑墓,想起六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被迫离开家乡的场景,不禁潸然泪下。哪个人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故乡,离开自己的家园呢?可是面对朝廷一道无情的圣旨,他们既无奈又无法抗拒,只得含悲离别亲人远走他乡。 </p><p class="ql-block"> 拱门上的“根存故里”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仿佛是在提醒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站在石拱门前,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心中涌起了对祖先深深的敬意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  浩瀚的鄱阳湖泊,如今是广阔的草地,翠绿的草地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清新宜人,远处的鄱阳湖蜿蜒流淌,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开阔而平静的湿地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长满青草的土地上,一条弯曲的小路穿过,远处的小湖泊或池塘边停泊着若干辆白色的汽车,整个场景交相辉映,和谐共生。宗亲们沿着湖畔小路慢慢走,细细看,把心中寻根的情思撒向这片土地,站在这片草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先辈们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讲述着那些关于迁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今天来自两省五个地级市宗亲代表陪同合肥宗亲一同寻根来到瓦屑坝古迹旁,祭拜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祖先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他们将全族人的福运赠予游子,才得以在异乡扎根、繁衍、代代平安,想到这里我们感恩先人,带着微笑大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虽则古码头石碑牌坊孤寂落寞地矗立在空旷的鄱阳湖畔,但此刻古码头那份勇敢、坚毅、不怕困难、生生不息繁衍的情怀甚是坚定,我们要把它传给我们英烈陈的子孙,愿我们子孙后代无论在哪儿,都要挺直腰板,刚强、正直去做事、为人,要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幸福,把英烈陈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下午三点多,瓦屑坝之行寻根拜祖在一通合影留念后随之结束,让时间为我们作证,不忘故乡情,带着祖先对我们的眷恋深情,幸福生活在他乡,这即是祖先留与我们的福与爱,也是瓦屑坝给我们的殷实庇护,我们会在远方祈祷所有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再见了,瓦屑坝!</p> <p class="ql-block">  晚上,浮梁县盐仓岭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法人代表陈金海、会长陈建忠在浮梁县城江南小镇餐馆设宴,各地市理事会宗亲代表欢聚一堂,推杯换盏,共商族是,甚是一片欢乐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27号),深秋时节的天气说变就变,昨天还是艳阳高照,宛如夏天,今天就骤然风起,如同冬天。按照既定部署,宗亲一行第一站前往毛滩英烈陈氏始祖忠唐英烈侯彦文公墓园祭拜。</p> <p class="ql-block">  祭拜完毕,随即驱车前往祁门县坑口宗籍老家,特别是要带领宗亲瞻仰陈氏总祠务本堂和重建后的会源堂。</p> <p class="ql-block">  常务理事陈俊宗亲带领一行20人游览集红色教育基地和礼仪乡约为一体大美文堂村,并设午宴招待宗亲一行。</p> <p class="ql-block">  在陈建忠和陈寿辉两位名誉会长的引领下,又一次来到陈姓集聚地桃源,并拜望国家级徽州祠祭非遗文化传承人陈敦和宗亲,在本家向导精心地解说下,大家再一次提升了对桃源五祠的认知高度。</p> <p class="ql-block">  国必有史,家必有谱,世系为本,文化是魂,难说再见,此次寻根问祖活动在大家不辞劳苦中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