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时我家住在老村子的谷家北院里,在北厢房杨叔家隔断的走廊上露出厦柱旁的角落边上,他家总摆放着一个长、高、宽各30厘米方体石杵臼。这石臼是杨爷爷让村里的石匠用西山上的红砂石人工打凿成的。臼的四面刻有回形纹图案。石臼正上方是用凿子凿空成直径约半球形的一凹槽,深约25厘米。球形凹槽上部直径约28厘米。臼里常放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半球形石杵。半球形石杵的截面正中一凿方口上紧紧插上一根5厘米粗的栗木棍。1992年8月我家搬迁新房以前,住在大院的几户人家常向杨叔家借他家的那一方石杵臼来舂盐巴辣子草果等作料。</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红梅大队部就在我们院子隔着名叫“中厂”的村巷西另一谷家院子里,也就是在我家房屋后那大院里。那时附近村子的社员常来大队供销社买盐巴红糖布匹手电等日常用品。当时全县供销社售卖的盐巴多是凝结成直径约40公分的硬梆梆的圆柱状食盐。这种盐巴买回家还得用杵臼舂细才能食用。还没读书的我常和附近小伴去那大队上玩。我们常从大队东大门跑进大队玩,有时看售货员张大爷扯尺量布裁剪称盐称糖,有时同售货员杨姨家的小红玩游戏,有时瞧杨医生给社员抓药看病,有时看大队民兵集训…在大队玩时一听见设在大队北厢房一高台上的座基电话“钉铃铃”声响,几人常躲在接话人员身后或耳朵贴在窗外偷听人家接电话。当人家发现后就会把我们轰出院外玩……大队附近人家要去供销社买盐或打几斤酱油或酸醋的,多让自家四五岁孩子拿上几角钱和一大陶瓷碗或玻璃瓶去买。 故有老人在大龄青年前说:“你看看 ,你不结婚?人家有你大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母亲正忙着做午饭,家里的盐罐里空了。她递给我三角五分钱,让我拿着大瓷碗去供销社买2斤盐巴和1盒火柴回来。我小跑着一溜烟就来到大队上,那个时段设在南厢房的供销社店前来买日常用品的人较少。我走到售盐处,张大爷正忙着卖给一社员一对五号电池和量给一妇女几尺布。售货员张林叔正用锯子锯下一段完整的圆柱形盐巴,要称给一位女社员。我听见买盐巴的妇女对张叔说:“我家下午要拿着去我娘家做坚柱客,请你剪给我一段红纸条。”张叔从一彩纸条中剪下了一段能包扎盐巴的红纸条递给她。他忙完后,低头看见刚露出一个头手举着一个陶瓷碗的我,问我要买什么?我向他说:“张叔叔,我要买2斤盐巴和一盒火柴。”他在卖盐的案板上,用大勺舀些碎小盐块秤给我,并从另一货架上拿了一盒火柴递给我。他算了2斤盐3角钱,1盒火柴4分钱,收下我递给他的三角五分钱,可他身边没一分硬币可找。他就从货架售糖处递给了我一颗水果糖。我赶紧撕去水果糖上包裹着的糖纸把白晶晶的果糖含在嘴里慢慢咽。这样做回到家里两个妹妹就不好意思再来找我要糖吃了。我嘴里含着水果糖、双手端着盐巴碗、裤包揣着火柴放开步子慢走回家。</p><p class="ql-block"> 那天称回的盐巴还是小硬块,忙不过来的母亲让我先把盐巴端到杨叔家借那方石杵臼舂。我们多把这石杵臼叫盐臼。杨奶奶见我用大陶瓷端着盐巴来借杵臼舂盐巴。她笑着说:“小六,能干了!小小的就能帮妈妈舂盐巴了。”说后杨奶奶把那方杵臼移到走廓正中,先用干苗笤把石臼石杵的接触面扫干净,再把一斤左右的盐块放入臼窝里,然后手拿石杵上下捣舂。原来杨奶奶先示范给我怎样舂盐巴。她让我接过木柄的石杵,学着她的动作上下舂块盐。杨奶奶看我会上下会捣舂了,夸奖了我几句后又进她家灶房里继续做饭去了。我呢使劲用力舂,累得全身直冒汗,一直舂到臼里的所有块盐舂成细末才停。刚舂好一窝,母亲趁煮菜的空档把那空盐罐拿来,用那锑勺把臼里舂好的细盐搲到瓶子状敝口开的盐罐里。母亲让我接着再舂了一窝盐,她又用勺把舂好的细盐末装到盐罐里,再用一个土碗盖在罐口上并把盐臼打扫干净移回原位,然后跟杨奶奶打了个招呼,才把盐罐抱回到自家厨房灶台旁的案板上。</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最爱吃母亲冬天腌的腌菜与酱豆等咸菜了。要做腌菜酱豆了,我的母亲得先把那晒干的辣子放到借来的杨叔家的杵臼臼窝用杵臼一窝一窝地舂,直到把辣子舂成细末,才把辣子面用木勺搲到辣子罐里用土碗盖口封存保存,然后到做腌菜酱豆腌豆腐时用。村里通电后,那方石杵臼,还是大院子的人家必不可缺少的加工作料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在我的童年青年记忆里,院子里的各家都去借杨叔家的石杵臼把炒过的干草果粬米、晒干的红椒茴香籽等作料分别用这个杵臼样舂细用小罐子或罐头瓶分类装好,为过节或平时做菜用;在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时常用那石杵臼舂炒花生、炒黄豆,舂细后用来包元霄、裹糍粑、放在糯米饭上吃。这一方石杵臼给同院子的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