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干休一所六十年(续三十四)老红军罗仁全的故事(之五)

张文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九死一生万般苦,只为主义真(之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回忆父亲罗仁全)</b></p><p class="ql-block"><b>原创:罗江平(罗仁全之子)</b></p><p class="ql-block"><b>文字:罗江平,在水一方,秋水</b></p><p class="ql-block"><b>制作:在水一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罗仁全将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四篇 抗战峰火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峰火余生百练钢,高歌抗日纪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闻铁马金戈勇,似见英雄斗志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沃神州书壮伟,泉滋大地泪苍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篇篇铭刻征程迹,字字鸣钟警示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1. 抗大学习及窑洞脱险</b></p><p class="ql-block"><b> 红军西征失败后,组织营救父亲回到了延安。经过短期的身体上的休养和政治上的甄别、厘清后,刘伯承同志代表组织找父亲谈话,关心了父亲的身体恢复情况后讲到:“仁全同志,当初是我点将让你去四方面军工作的,对你的政治立场和战场指挥能力我们是清楚的,组织是相信你的!” 之后肯定了父亲在西路军的工作和对党的忠诚,希望继续努力为党的事业多做工作。父亲听了这番话后非常激动,眼泪止不住地喷湧而出,感觉像一个失散了的孩子回到温暖的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b></p><p class="ql-block"><b> 谈话后,组织安排父亲到红军大学学习,任干部营营长(学员都是营、团职干部)。1937年7月,中国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父亲任抗大总校第五大队大队长兼军事教员。</b></p><p class="ql-block"><b> 父亲从小没读过书,虽然参加红军后是一边打仗一边学习,但对很多问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来到抗大后,除了队务管理和准备军事课程外,父亲把全部时间、精力放在对知识的吸收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b></p><p class="ql-block"><b> 在抗大期间,父亲非常有幸地聆听了毛主席讲演的《实践论》和《予盾论》,以及其它中央首长讲的课程。学习中对所学到的课程父亲都认真做了笔记,共记录了7本笔记,并将这些资料视为珍宝,爱不释手。</b></p><p class="ql-block"><b> 通过两年的学习,父亲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思想灵魂受到了洗涤,由衷地感受到:只有思想强大才能使人真正强大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在抗大学习期间,抗日战争正在艰苦地进行,各种前方战斗的消息不断传来,父亲终于按捺不住求战的渴望,向上级递交了去前线的申请。半个月后组织批准了父亲的申请。抗大总教育长罗瑞卿找父亲谈话时说:“申请就是申请,还说什么不批准就要自己跑到前线去的屁话,还有点组织纪律性没有,你想要挟组织啊?” 说完笑着拍了拍父亲的肩膀:“了解你的心情,前方需要你,快去准备一下吧,这回你随队去山东冀鲁豫军区报道,仗有得你打。”</b></p><p class="ql-block"><b> 谈完话后,父亲兴冲冲地赶回窑洞准备行装,同屋的战友正坐在土坑上说话,听说父亲要上前线打鬼子都羡慕的不行。他们四人住一间窑洞,建在半山坡上,父亲的位置在最里面,相互涚了一些离别的话语后父亲开始整理行装。由于几天来连降大雨,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整个窑洞塌了下来,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压在父亲身上喘不过气来,眼前一片漆黑,被压的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清醒过来,感到头顶墙角处一有一点空隙可以呼吸,就挣扎着往墙角爬去,又隐约看见窑洞上方露出一絲光亮,父亲感到了生的希望就拼命扒开身上的泥土,向上钻过去。</b></p><p class="ql-block"><b> 罗瑞卿等同志听说窑洞塌了,立即召集几十个人赶过来救援,正在大家紧张的挖土救人时,父亲的从窑洞一角钻了出来,有人喊道“看啊,还有活着的,钻出来了!” 大家手忙脚乱的把父亲拽了出来,抬到平地上擦掉了脸上和身上的泥土,父亲慢慢地坐了起来,罗瑞卿高兴地说“这个老罗就是命大。”令人惋惜的是,父亲的室友因窒息时间过长牺牲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2. 湖西干校办学</b></p><p class="ql-block"><b> 告别延安后,父亲来到冀鲁豫军区,任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当时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苏振华与父亲谈话时说“ 欢迎你呀老罗!现在抗日战争打得很艰苦, 咱们目前什么都缺,可算起来,最缺的还是人才啊!所以准备在湖西地区办一所抗大分校。这次办学校任务很艰巨,条件差,没有经验,形势也很复杂,又没有可靠安全的根据地来安心办学,随时都要防止敌伪的袭击,难度很大。考虑你是从'红大'和'抗大'过来的,熟悉抗大教学的形式,而且在抗大总校干过队长兼军事教员,管理和教学都有经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相信你能挑起这副担子来。”看着父亲皱着眉头沉吟不语,苏振华又说“虽然我们财力物力有困难,但你提出的想法我们尽全力支持。” 父亲考虑了一下提了两条,一是要选有文化素质高、有过实战经验的教员,二是申请拔付一批枪支彈药,把学员武装起来,在学中战、战中学。这样父亲来到湖西干校。</b></p><p class="ql-block"><b> 在湖西干校的日子里,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威胁最大的是日、伪随时可能的突袭和扫荡。为便于转移,决定干校不宜过大,按班、排、连编制,200人为基准,白天按课程上课之外,还要进行紧急集合、急行军或战术及格斗训练,晚上设置了三层警戒哨,并要求学员们衣不解带,抱枪而眠,随时准备战斗。这样的学习虽然很艰苦,但学员们受到了实战锻炼,学校很快走上正轨,向部队和地方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骨干人才。</b></p><p class="ql-block"><b> 学校设在抗日游击区,转移、搬迁是家常饭,也免不了经常与敌人短兵相接。一次接到军区通知,敌人将分三路向我军进行“扫荡”,命父亲转移到豫北、鲁西地区。接到通知后天己黑,侦察员报告说这次敌人可能就是冲着干校来的,中路的六百多敌伪军一路急行插进很快,已经离学校不到二十里的距离。父亲果断进行布署,全校师生紧急集合,要求学员做好战斗准备,所有用具都肩扛手抬,悄无声息,行进有序。一夜的急行军父亲和所有学员己在八十多里之外,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第二天遇到亲自带部队来接应的杨得志司令员,看到秩序井然,接踵行进的队伍,杨司令员高兴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好,好,全体毫发无伤,这比什么都宝贵,你个老罗真是了不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3. 抗日战场</b></p><p class="ql-block"><b> 离开湖西干校后,父亲先后担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教导四旅十团团长、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和独立一旅副旅长、第六军分区及运东军分区司令员。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基本都是在山东的鲁西、鲁中和豫北地区活动,先后参加了上百次战斗。</b></p><p class="ql-block"><b> 在十团时,在当地党组织的工作下准备接收一支国民党溃退下来,留在豫北打游击的队伍,大约有200多人。改编前他们提出要和八路军首长见面,在和地方党组织研究后,父亲带着一个排就赶过去了。</b></p><p class="ql-block"><b> 双方见面后,对方已在一座打麦场上列队等候。这时父亲发现他们是有所准备的,只见靠近一家住户院子的墙旁摆了两张桌子,上面各插了三支小手指般粗的香,烟雾缭绕,显然是想比试一下,给父亲一个下马威,也为他们改编争点讨价还价的筹码,气氛顿时紧张起来。</b></p><p class="ql-block"><b> 父亲见到这种情况后心里很平静,与他们晓之以理,讲明抗日大义,不计前嫌和抗日不分先后的道理,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打鬼子。他们带队的是个营长,对父亲傲慢地说:“听说长官是红军出身,身经百战,现在就给我们露一手,让我们开开眼界。” 说完摆摆手指了一下桌子,双手抱拳,退后了两步。父亲扫视了一圈,看到不少人怀着期待的眼光,也有人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面对这种局面父亲冷静地思考了一下,感到只有针锋相对,打击他们少数人的嚣张气焰,才能更好地改造这支队伍。便严肃地对这位营长说:“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打鬼子的,不是来表演的!更不搞江湖比武的那一套!不过既然来了,也别扫大家的兴,来,我们一起来!” 说完出手一让和那位营长一起走过去。</b></p><p class="ql-block"><b> 在距香案约十五步远的距离,父亲说道:“既然是你提出的规矩,还是你先打吧。” 那位营长看到父亲正气凛然的态度心里有些紧张,端起枪来瞄了好一会,打了三枪打灭了一支香头,队伍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看到父亲不动声色的样子,他的气熖顿时消了下去,喏喏地说:“还是请长官来吧。”</b></p><p class="ql-block"><b> 说到射击,这是一位军人的基本要素,父亲从参军那天起就揣摩着怎样才能打得快、打得准,酷爱射击,出枪要快、射击要准,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多留一分活的希望,加上抗大期间接受的正规训练,这时父亲信心满满地往后又退了五步,掏出缴获的德国造的“勃朗宁” 来,这款手枪在当时并不多见,亮出枪来,立即引起一片感叹声。父亲屏住呼吸,用点式射击“叭、叭、叭” 三声清脆的响声过后,三只香头应声掉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欢呼声。</b></p><p class="ql-block"><b> 这时父亲兴起,又取过随行的战士背上插着的大刀,一招一式地挥舞起来,风声呼呼作响,连续一套刀法打下来,气定神闲,不喘粗气。彻底震服了对方,也鼓舞了我方的士气,使这支部队顺利改编。</b></p> <p class="ql-block"><b>  说起这支勃朗宁,是父亲最钟爱的,而它也曾救过父亲的命。在担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时,那是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父亲去十团检查秋季作战的战备情况。军分区所在地离十团驻地仅有几里地,因此父亲没带警卫员,独自一人顺着小路岀发了。当时正值秋季,道路两边长滿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当行进至一半路程时,左侧是一条小河沟,右侧是一片玉米地,父亲发现河沟的沟沿上坐着七、八个农民打扮的人在闲聊,神态却左顾右盼,右侧路旁也有三、四个同样装扮的人手里拿着锄头或站或蹲着。这一反常引起了父亲的警觉:现在还不到秋收时节怎么会有这些人聚在一起?看似农民装束但衣服为什么这么整洁?看面孔也没有熟悉的老乡,并以年轻人居多。父亲突然想起军区保卫部的同志曾经汇报,在缴获的敌伪资料中,对我方领导人员的姓名、特点、行动规律掌握得非常详细,并制定了不同的抓捕方案。一霎间父亲掏出手枪来并扣开了保险,这时离这群人已十几米开外,他们看到父亲识破了他们,便一拥而上向父亲扑来,道路右侧拿着锄头的人抡起锄头就向父亲砸过来,父亲退后两步,抄起枪来就是两枪,这两人应声倒地。父亲感到敌人人多,不可力敌,一转身就顺着来路快速往回跑(当时感觉可能玉米地里也有敌人接应),大约跑了几十米远,赶到一处拐弯处就一个侧翻滚钻进了玉米地。这时后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由于父亲地形熟悉,从青纱帐里左穿右插安全回到了军分区。事后回想起起来父亲感到万幸,如果敌人从两边设伏,前后堵截,父亲脱险就要困难得多。</b></p><p class="ql-block"><b> 事后查清,这是以吴化文为头子的伪军策划的暗杀活动。这起事件引起组织的警觉,制定和采取了多种警戒措施,之后,敌人的阴谋再也没有得逞。</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罗仁全将军简介:</b></p><p class="ql-block"><b> 罗仁全,江西省吉水县人,1911年生。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游击队战士、班长,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五军团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七十三团参谋长、团长。</b></p><p class="ql-block"><b> 他参加了红军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和长征。</b></p><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大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四旅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一分区一团团长。</b></p><p class="ql-block"><b>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参谋长、六分区独立旅副旅长、六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b></p><p class="ql-block"><b> 他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b></p><p class="ql-block"><b>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b></p><p class="ql-block"><b> 1964年1月因身体原因离职修养(副兵团职待遇)。</b></p><p class="ql-block"><b> 1993年6月4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2岁。</b></p><p class="ql-block"><b>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