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烟台东炮台

知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烟台市东炮台景区位于市中心滨海北路,景区三面临海,岸线蜿蜒、水质清澈、礁石奇异、风光旖旎。曾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可与地中海沿岸相媲美的海域”。它西与烟台山呼应,北与芝罘岛遥望,东可看崆峒岛,可见玉岱山,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景观资源。景区因在海拔25米岿岱山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末炮台而得名。清末著名新派人物马建忠的题额“雄风海表”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形容海防固如金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炮台”三个金光大字是1992年5月由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烟台男儿迟浩田所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炮台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曾是明朝海防的重要据点。当年创办北洋水师的洋务大臣李鸿章曾经说过“渤海大势,京师以天津为门户,天津以旅顺、烟台为锁钥”,并说山东沿海修炮台,尤以烟台最重要。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出资100万两白银,由德国技师督造,于1891年开始建烟台东炮台。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全部为精刻石头砌成。从一处破损墙角石头裸漏出的铁条可以看出,石头与石头之间为铁件连接,就像今天钢筋混凝土一样牢固。所有门洞、房顶均为石头劵成,门口石壁厚约八十公分,看来这是当时最坚固的防空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垛口炮是中世纪到工业时代那段时间内发射黑火药的火炮,是早期比较原始的火炮,其杀伤力不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克虏伯巨炮由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全炮重量为44吨,膛线84条,炮长13.96米,口径210毫米,大炮管长11.2米,射程十公里(射击仰角在5度~30度),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可以旋转360°,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火炮。1894年炮台竣工后安装3门210mm口径主炮,2门120mm口径副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兵营与地下指挥所、弹药仓库相连,有地下暗通可直接通向顶部的炮台,内部各营房既连成一体,又有防护铁门分隔,形成独立的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一展室共分左中右三个小展厅。右侧展厅摆放的旗均以 2:1的比例缩制的当年李鸿章检阅部队的开路旗,分别是马上帅字旗、五色旗、全红色号旗和红色白月号旗。墙壁中间是李鸿章来烟时的莱、青道台随员15位,其中有一位叫“爱纳文”的英国军医。说明李鸿章非常重视西方文化。东炮台也是李鸿章引进西方军事工业从事洋务运动最典型的实物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间展厅,摆放着东炮台的实景沙盘,是1891年炮台初建时的场景缩影,炮台上分置着3门主炮、2门副炮,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墙壁两侧挂的是烟台海防大阅章程,即李鸿章来烟校阅时的行程安排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展室分为12个小展厅和2个弹药库。第一展厅——弹药库,展示的是弹药的弹壳和模型。其中摆在房间地中间的是一个从炮台海域出土的晚清时使用的水雷,别看它锈迹斑斑,可是个真家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展厅,展示的是两个人物塑像,左侧是海军提督萨镇冰;右侧是作家冰心(谢婉莹)的父亲——烟台海军学堂的第一任校长谢葆璋。墙壁中间的大照片为烟台海军学堂的原始照片。烟台海军学堂位于东炮台西南一公里处,占地90余亩,创建于1903年,毁于1928年的一场大火,烟台海军学堂是我国近代培养航海人才的专科学校,自创办至南迁,共有18届约500余名学生在此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展厅存有四件在东炮台出土的文物,右侧摆放的是当时建立东炮台时所设立的 “官界志石”、“清除堂碑”;中间的一件是“排水石板”;左侧一件是 1938年日军占领东炮台的标记,上面刻有“大日本海军用地”。这一展厅内墙壁上挂有两幅照片和两张奏折,西面墙壁照片上的这几位就是清政府 派往欧洲学习考察的大臣,其中就有萨镇冰和载泡、东面墙壁上的照片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时拍摄的,那位白胡子的老人就是李鸿章,在此他背上了卖国的骂名,他右边坐的人是庆亲王一一奕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四展厅——副将办公处,这里的室内摆设是根据当时的原貌布置的。拱形石窗的“肃威”两 个字是由海军提督萨镇冰题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五展厅——炮台总指挥中心。眼前的这组雕塑是当时李鸿章来校阅时,统领持手板向其禀报的情形。拱形石窗上醒目的四个鎏金篆字“众志成城”,表达的是将士们万众一心、扼守海口的决心。细心的游客可以在 拱形石窗的右下角发现一个石孔,这个石孔其实就是传递军事密函用的。这间房子的进深间里,即其后面一间是一个议事厅,等你参观议事厅的时候就明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六展厅——统领办公处,统领是炮台的最高行政长官,拱形石窗上题有 “镇海” 二字,据说是由戚继光后人题写的。</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七展厅——会客处,是统领接待客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八展厅——休闲室,它是将士们下棋、聊天、休憩的场所,墙的正中题有李鸿章的“精气神 三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九展厅为统领起居室,与休闲厅仅隔一条小小的通道。起居室非常简朴,“致远”二字用笔酣畅,意气风发,也是李鸿章所题写,取自于宁静致远。统领所用的床为典型的清代大红木床,此床是根据炮台统领身高量身定做,又因军纪严明不允许带家眷,所以是一张单人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弹药库有一组铜像,再现了当年清军搬运弹药时的情形。墙上的示意图描述的是炮弹的运送方式,地上摆放的滑轮已有百年历史。抬头向上看,这些铁钩其实是码垛用的,这样一来,弹药箱就可以整齐的堆满弹药库。两侧的小门是通往主炮台的通道,墙壁上的照片多是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文献资料。西弹药库正中是两个清兵擦拭炮弹的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894年5月就在东炮台建成的当年,甲午战争爆发,烟台东炮台的官兵原以为,作为北洋水师的地方守备力量,凭借炮台的210mm巨炮,足以击退日本海军的小股部队。然而第二年,清朝在海陆两条战线的惨败,让烟台直接成为了战争的最前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参观完东炮台,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我辈当自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熟知的文学泰斗冰心(谢婉莹)从1903——1911年,曾在烟台生活过八年。她的父亲谢葆璋时任烟台海军学堂校长。童年的生活构成冰心创作的源泉。冰心说:“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她与烟台乡亲结下深厚的友谊,阔别烟台后,这些年冰心来过三次。冰心写过:我与父亲偎坐在东炮台的练兵场上。父亲说:“那些港口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炮台西侧是月亮湾,因地形像月牙而得名。1989年安放的月亮老人雕像是由196片、2mm厚的不锈钢组成,直径4.06米、重1.2吨,成为月亮湾标志性建筑。从此很多年轻人争相来次许愿,祈求美好姻缘一线牵。烟台的新郎新娘结婚的当天都会来这里与月亮老人合影。把同心锁锁到栏杆上,让月亮老人来见证他们完美的爱情。</span></p> <p class="ql-block">  东炮台东侧不远就是栈桥,是一条400米沿伸到大海里的小桥,小桥的尽头是一个用钢骨架玻璃钢外壳建的望海亭。栈桥仿佛是在水一方般清纯江南少女。又像是位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静静的透出超尘脱俗的品质;她没有雕梁画栋的大气;更没有粉饰装点的绚丽;但却是淡淡的、幽幽的,像一位淡雅清纯的出水芙蓉般少女。</p><p class="ql-block"> 烟台海边行,让我大开眼界而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246篇,加精749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22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642篇,今日头条发布714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6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自2023年11月开始连续10个月获得《美篇精选创作者》荣誉证书,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8、9月连续两次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