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的九月廿一到廿五,是老家上方镇的物资交流会。据说确定这个时段举办物资交流会,与历史上的娘娘庙会有关。</p><p class="ql-block"> 上方娘娘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一批福建移民迁至衢州上方定居后,他们带来了天后娘娘的信仰,并在顺治至道光年间建起了天后宫。上方的天后宫我从未见过,但在衢州市区和衢江边的樟树潭村,分别建有保存完好天后宫。衢江边的天后宫,是省级文保,还是我在区文广局任职时修葺的。</p><p class="ql-block"> 天后娘娘,即妈祖,是福建地区广泛信仰的海神,她体察民情,为民造福,深受百姓爱戴。因此,每年农历九月廿三,娘娘生日这天,福建百姓都会为她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上方娘娘庙会,后人只知道这段时间要举办物资交流会,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段举办。</p> <p class="ql-block"> 四面八方的商家,把参加物资交流会当成一次销售货物的良机。每年从隔壁杜泽镇九月初九“重阳会”开始,就轮流到各个集镇“赶会”,一直到冬至节气才差不多结束,也是挺辛苦的。妻弟当年做过服装生意,我也帮他赶过会,每天吃住都在摊位上,赚点钱真是不易。</p><p class="ql-block"> 物资交流会在老家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家里住在集镇的人有的忙了,要准备饭菜,铺好床被,迎接客人。亲朋好友都会在这个时候过来走一走,顺便采购一些家里必备用品。</p><p class="ql-block"> 交流会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衣服、美食必不可少。一家人过年的衣服、鞋帽,也在交流会上备齐。小孩“赶会”无非是弄点吃吃、弄点玩玩。</p><p class="ql-block"> 山杂货的销量也是挺大的,像饭甑、锅盖、桔梯、竹编品等商品,农村里都用的上 ,这些物品平时不好采购,在物资交流会上就可以尽情选择。</p><p class="ql-block"> 早先的交流会上还有低俗的文艺演出,甚至扒手也不放过机会,所以镇政府要组织一批人,戴上标有“执勤”字样的红袖箍,现场维持秩序、抵制低俗节目、抓扒手、处理买卖纠纷,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老家的物资交流会,是在1978年我念初中时开始恢复的。那时候学校里还会放半天假,让同学们去交流会上撒欢。虽然口袋里没几个钱,但在人群中摩肩接踵,看看热闹,也是蛮开心的。</p><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在上方中学上学时,因为学校住房紧张 ,我和同村的一位同学,住到了学校隔壁的姑父家。当时姑父姑姑还没结婚,姑父家的经济条件也一般,他母亲也就是亲家奶奶,一有好吃的,就会叫我们到家吃饭。姑父兄弟姐妹10个,亲家爷爷早逝,亲家奶奶既当爸又当妈,把这些孩子抚养大,困难可想而知。但那年的物资交流会,奶奶给了我们一人一块钱、一斤粮票,当时我们的眼睛都瞪大了,非常激动。那个年代学校食堂每餐的菜金也就几分钱,一块钱,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啊!后来我到外地工作,奶奶什么时候过世,家里也没告诉我。我从没给她买过东西,更没给过她一分钱,这成了我人生的憾事。</p><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们全家到集镇“赶会”,父母带我们兄妹三人在集镇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那时照相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只有到照相馆才可以。之后也没注意再去合影这件事,没想到弟弟因为意外,在他21岁那年走了,这张照片成了我们兄妹唯一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在老家,适逢物资交流会的最后一天,母亲说她已经隔了一年没去“赶会”,我也好多年没赶过会,于是决定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下午陪着母亲来到集镇,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街上服装、山货、美食摊位不少,小孩游乐场生意不错,但总体感觉现在的物资交流会已没有往年的人气,人流量大不如从前。</p><p class="ql-block"> 母亲买了两件内衣,花了30块钱。</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7日 农历九月廿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