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目:背诵,对于创作者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文字:胡世宗讲话全文</p><p class="ql-block">摄影:发布会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工具:oppo手机</p><p class="ql-block">音乐:钢琴纯音乐</p><p class="ql-block">天气:细雨蒙蒙</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柳笛</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10月18日</p> <p class="ql-block">胡世宗很高兴来到抚顺,来为辽宁散文精选·抚顺卷的出版而祝贺,更为汤士安热情邀请我来抚顺与文友们见面而感动。汤士安是我敬重的一位老兄,他的为人,他的作品,都是我景仰和尊敬的。</p> <p class="ql-block">我有印象的记忆,还是1979年,在辽宁省一次文代会上,与汤士安兄认真地见过面,交谈过。松涛转达了士安的盛情地邀请。士安兄亲自打电话,他笑说,大家盼你来,盼的眼睛都红了呀!我和黄文兴、李国选两位文友冒雨从沈阳赶来,都是来庆贺的,都是来沾抚顺出新书这个喜气儿的。</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抚顺是沈阳城之外我来过最多的一座城市。这里有闻名全国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这里有松涛等太多的文友,他们与我有亲密的联系。我若数数,能数几十位。我没有发言准备,我不准备对散文精选抚顺卷说什么话。这里有松涛的大文,有钱振中写我熟悉的林声先生的文章,有汤士安兄写家乡哈尔滨回忆的情真意切的佳作,有李国选、吴连友我的老友的大作……</p> <p class="ql-block">我今天想给大家汇报的是:今年11月5日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一百周岁诞辰,在这个喜庆的日子前夕,恰好我在9月21日赴京出席国庆75周年《战士与祖国》军旅诗歌朗诵会,当天下午我就去拜望了贺敬之老师。我曾多次拜访贺敬之老师和柯岩大姐。敬之老师曾对我说过,有空儿就来坐坐,但不要专程来,到北京办事或开会,能来就来说说话。一百周岁的敬之老师没有拄拐,他从卧室走出来,我赶忙迎上前,敬了一个军礼,并与老师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现代诗歌泰斗——贺敬之</p> <p class="ql-block">老师眯缝着笑眼,握着我的手,看着我的脸,轻声说了一句:“胡世宗!”我给老师带去了今年8月我新出的两种书,一个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延伸,我们的路》,一个是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我撰诗、著名画家孟庆江绘画的连环画《刘胡兰》。我一册一册展示给老师看。我翻到“留言”辑第1页第1条上标有“贺敬之”名字的留言,我和贺茂之一起读出敬之老师八年前给我这首诗表扬和称赞的话。我说这是您看到报纸上我这首诗给我打电话时说的话。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我带去的还有一本沈阳市档案馆印的《胡世宗捐赠珍藏字画》彩色小册子,封面上“胡世宗”三个字就是贺敬之题写的,是从《胡世宗日记》封面上挪下来的。我展示给老师看,还翻到了这个彩色小册子里的一个对开页,一页是贺敬之为我的《厚爱》书题写书名的两个大字,另一页是二十年前即2004年敬之老师用毛笔给我写的整页的一封信。茂之指给老师看。接着,我说到当年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给我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在老师身边,大声地背诵了这首长诗开头的一节:“假如现在啊/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假如让我啊/再一次开始/开始我生命的航程……”“生,一千回/生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活,一万年,/活在/伟大毛泽东的事业中!”我发现这时老师颇感欣慰,他细心地听着,时不时用他的声音加入我的背诵。特别是我背诵:“……仿佛已经/十分遥远/十分遥远了,/——那已过去了的/过去了的/许多情景……”那一长节时,贺敬之几乎是全部一字不落地与我合诵着,已经百年的他,记忆怎么还是这样好,对自己的诗句怎么记得那么牢固啊?</p> <p class="ql-block">我和茂之都为此感到颇为惊喜!接着,我背诵了《桂林山水歌》:“山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是青山绿水中……”我大声、超大声地背着这首诗,老师微笑着轻声与我合诵。此情此景令我特别感动。我想到我和老伴在桂林山水间旅游时,我一路背诵着敬之老师这首诗。见景生情,美妙诗句随之涌出。包括在游览船上午餐饮三花酒,我随口而出:“三花酒兑一滴漓江水,/祖国啊,对你的爱情百年醉!”</p> <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当时我是一个连队战士,已经当上了班长。我在报刊上发表诗文较多,有点小名气,被选为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到北京来开会。11月23日晚上,大会之外,我和十几位参加大会的部队作者被人民日报的一个客车拉着到了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报社三楼文艺部做客,记得当时的主要编辑是傅真和贺敬之,另外四位都是女编辑,一共六位编辑热情地接待我们。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久仰的贺敬之老师,当时我22岁,贺敬之41岁。这样的近距离,我见到了我崇敬的偶像,见到了写出《雷锋之歌》《回延安》等许多名篇的大诗人。我盯盯地看着他,他当时并未谈诗创作,讲的主要是部队的小戏《烧煤问题》《一百个放心》的成绩,我那时虽然很崇敬贺敬之,却对他了解不多,很是孤陋寡闻,我那时不知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和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任职。在老师身边,我和茂之还一起说到《西去列车的窗口》:“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这时,我见敬之老师心情和兴致均好,便俯他耳边背诵了老师当年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写的一首诗,发表在1959年《人民日报》上:“请安静啊,请安静,你们狂喜欢跳的宇宙群星;静下来啊,静下来,你这波涛惊起的晴空大海……”这是这首抒情诗的开头。</p> <p class="ql-block">我背诵出了这样一首诗,老师颇感意外。因为在他后来出版的多部诗集中,都未曾选入这首诗,因中国和世界时局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把这首诗突显出来。但当时16岁的我看到报纸上这首诗便抄了下来,也深深地记住了。我发觉老师内心是激动的,是满意的,是兴奋的。他很愿意、很高兴我大声背诵他的诗作。此时,我是他的知音,更是他虔诚的学生。接着我说到1975年,我到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做实习编辑。我报到后用的办公桌,竟然是贺敬之用过的。桌子左角上的铁丝文件筐里,装的全是贺敬之批过的稿子和信件。我惊喜地发现了,却没能机智地把这些有贺敬之字迹的纸页保存下来!如果保留到今天,该多么有意义啊!</p> <p class="ql-block">就像1976年我从不能刊用的要销毁的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报社来稿中发现并保留了著名作家写来的稿子一样。而这个年月,敬之老师正在“首钢”下放劳动呢。早在1972年冬,我应人民日报文艺部之邀来北京改写一篇评论稿子,所住总参四所就在煤渣胡同附近,离贺敬之住处仅几步之遥。那一年的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他的《放歌集》,书店早就售光。我很想得到一本,就给他写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心情。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派人把书送到了我住的房间,还附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在干校留守,因爱人患病,这几天才回城里照料。十分忙乱,不能面谈,表示抱歉。信的后面说:“《放歌集》一册奉上,请批评指正。”他写信用的不是《人民日报》或中国作协、中国戏协的稿纸,而是1971年8月北京市电车公司印刷厂出品的在当时最常见的400字红格稿纸。</p> <p class="ql-block">这信,这书,成了我珍贵的收藏。后来,我们有多次相见的机缘,如1979年1月中国作协委托诗刊社召开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1982年,我们沈阳军区话剧团排演了《彭大将军》,进京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演出,我曾请在中宣部任副部长职的敬之老师和柯岩大姐百忙中抽空看了戏,还上台跟演职人员见面讲了话。1999年9月,敬之到辽宁朝阳地区考察,要经沈阳回京,他打电话给刘文玉,并请文玉告诉我,在沈阳的那两天里,我们陪他看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邮局百年文史馆,看了怪坡,还会见了沈阳的诗友。我曾带着老伴或海泉多次到敬之老师家做客。敬之曾向我和海泉说到当年他20岁到21岁跨年时怎样写出歌剧《白毛女》那难忘的经历。我说到我有幸与老师相识、相知,并有《厚爱》《雷锋,我们需要你》,长诗《我们的军旗》,特别是十七卷《胡世宗日记》,都是请老师题写的书名。老师跟我们说到村里那时很贫穷,落后,房屋都很简陋,但村子附近就有一个西洋的教堂,建得很好。这个影像给了他很深的记忆。接着,老师说到在延安也有一个教堂,教堂里的神父很威严。他吃饭时用刀叉,尽管吃的不是面包和香肠,而是中国当地农民吃的东西。可他不会用筷子,只用自己带来的刀叉。老师回忆起曾在那个教堂里上延安抗大和鲁艺的课。党的六大有一次会议就是在这个教堂里开的。那个时候,老师就想到,要很好地尊重宗教信仰,要善待宗教人士。他说,这些信教的人都很虔诚。老师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比信教的人更虔诚,我们的信仰一定要更坚定。此时的老师眯缝着眼睛,目光十分锐利。</p> <p class="ql-block">听了老师这番话,我和茂之对视了一下,并小声交流,像贺敬之这样的老前辈,老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无悔,他们的政治信仰是那样的坚定不移,值得我们尊重,敬佩和学习。出了院门,我们车经长安街,我看到天安门广场为庆祝建国75周年的全新装饰。恰好在天安门与纪念碑中间,我们的车因前边长长车队遇红灯而停下来。尹师傅摇下车窗,让我拍照了清晰的天安门城楼上的红旗和广场上硕大的美丽的花篮。此时,贺敬之写于1959年9月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年颂歌》里的诗句,令我脱口而出:“东风!/红旗!/朝霞似锦……/大道!/青天!/鲜花如云……”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我都背诵过。比如到希腊访问,在雅典卫城,我就背诵魏巍写的《登雅典卫城》。我想向文友们汇报的是,读书,写日记,背诵,这三条是我从事文学创作养成的几个好的习惯。我讲我去拜望百岁贺敬之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背诵很重要。打个比喻,背诵是什么呢?如果说阅读,是看一桌子精美的菜肴,那么背诵就是吃到肚子里一块牛肉,吃到肚子里这块牛肉要比阅读顶用多少倍呀!</p> <p class="ql-block">胡世宗先生194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诗人</p><p class="ql-block">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十六军政治部文化处干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干事、副处长、处长及创作室副主任等,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问世著作如下;</p><p class="ql-block">诗集《北国兵歌》《鸟儿们的歌》《雕像》《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沉马》《永存的雪雕》《放歌新世纪》《胡世宗诗选》,散文集《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铁血洪流》《漫漫红军长征路》《丝绸之路》《关于酒的絮语》(合作)《红军走过的地方》《美文经纬·胡世宗卷》,长篇纪实文学《坚贞不屈的赵一曼》,诗评论集《关于诗的书简》,电视剧剧本《冬天也是春》和著名的《军歌嘹亮》,电视专题片撰稿《体坛尖兵叶乔波》《今日高玉宝》(均已录制播出)等。部分诗歌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国新文学大系》等选本。</p><p class="ql-block">获得奖项如下;</p><p class="ql-block">第10部诗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白山出版社出版,</span>被列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黑土地军事文学丛书----诗歌卷”,</p><p class="ql-block">《当代诗人剪影》获辽宁省1979年-1989年散文创作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神秘之旅》获辽宁省1980年-1990年报告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报告文学集《最后十九小时》获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新作品奖一等奖,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获1996年中央电视台军旅音乐电视大赛银奖、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歌曲征集评选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刘玉娟,笔名柳笛,1951年生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会会员、市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90年代初始于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作品见于省、市级报刊;诗歌、散文、随笔作品刊发于《中国诗歌》《满族文学》《中华老年文学》《辽海散文》《宁夏红枸杞》《抚顺作家、抚顺文艺》等文学刊物;作品被收入《抚顺散文选》《抚顺散文家》《辽海散文大系.抚顺卷》等书籍中。著有散文集《心有千千结》、《柳笛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