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名楼,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楼”。<div>众所周知,四大名楼中,前三者古已有之,而阅江楼,从前则是有记无楼。</div><div>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div> 现在南京的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北的狮子山上。狮子山濒临长江,海拔78.4米。山虽不高,却因有了朱元璋而名声大振。<div>南京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div> 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狮子山,包括周边的一些景点,称为阅江楼风景区,位于南京城北的建宁路与城河路之间。</p> 上狮子山,登阅江楼,还是从卢龙胜境前的照壁那里走入。 走过照壁,一条道路直通景区。 售票处。 <p class="ql-block">狮子山在半山腰有登山的自动扶梯。</p> 这部扶梯分为三段,每一段约为13米左右,连接处有平缓的过渡区,总长约40米左右。 狮子山也就70多米高,进入景区,用扶梯提升40多米的高度,对于不宜爬山的老年人来说,是轻松不少。 自动扶梯上到山上,就见一座重檐四方亭。 这座亭子名为“孙中山观江亭”,亭匾为启功所书。亭柱上一副楹联“登楼阅世抚今追昔,望江怀古鉴往知来”,是李瑞环所撰写。 走进观江亭,小憩一会。 此亭虽是现代钢混结构,却也斗拱结构装饰彩绘如同古建筑风格。 亭子的藻井,图案意味深长。 在亭中已望见阅江楼。 向北面眺望,南京长江大桥在淡雾中露出挺拔的雄姿。 狮子山顶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 这是一座很大的碑亭,以歇山顶及面阔三间,加汉白玉的平台,显出碑亭的非同寻常。 碑亭中,置放着一道汉白玉石碑,十分精细地镌刻着《阅江楼记》。 介绍说,这是全国之最的汉白玉巨碑《阅江楼记》。碑南面刻着朱元璋写的《阅江楼记》1198字,北面刻着明代大学士宋濂写的《阅江楼记》588字。 与碑亭连接的是“明史金陵碑廊”。 碑廊也随着山体起伏,可边欣赏碑刻也看风景。 前面是阅江楼建筑群,感觉气势恢宏。阅江楼楼高52米,狮子山高78米,此楼总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楼。 来到阅江楼正面,见楼高踞于平台上,能够看到最高层檐下的匾“阅江楼”。 还没登上阅江楼的平台,就先看到左边一座重檐的四方亭子。 亭子的正面,没见亭名的匾,有一副对联:东迎紫峰千年瑞气,北望金龙万里雄风。 亭子的藻井全部彩绘,色彩鲜艳图案清晰。 再来看阅江楼,这里是上楼的一个台阶,四周有回廊。<div>阅江楼是仿古式样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些钢混斗拱榫卯结构却也做得惟妙惟肖似木质般。</div> <p class="ql-block">走在台阶前,迎面的正门关闭,两侧柱子上一副对联:吴楚名楼今则四,水天明月古来双。这里比较确切的将阅江楼列为吴楚名楼亦即江南名楼之中。</p> 这里是阅江楼的翼楼,我们就是从这个门进入了阅江楼。<div>这里门前廊柱上,也有一副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 千秋佳地,痴色痴声痴梦痴情 几辈痴人”。此联出自朱元璋题南京秦淮河风月亭。<br></div> 先看看外观,阅江楼的平面不是一个矩形,当然也就不是正方形,而是因为有了翼楼,成了L形。 阅江楼很高,平台不大,没有广角无法拍到全景,只是主楼进入了镜头。 先到回廊上看看,在这里可以四周眺望金陵城景色。 平台上游客越来越多,在那里观景。 刚才走过的孙中山观江亭、碑亭等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 走进阅江楼的翼楼,一幅大型国画描绘了阅江楼山水风光。 翼楼的藻井与梁柱结构。南京出过十姓二十六位帝王,阅江楼的建筑都是按照皇帝宫殿的规格建造装饰。 翼楼有扶梯可通向主楼的二楼。这里看到的是那幅阅江楼国画后背,一些领导人来阅江楼的照片题词。 在二层的楼面上,看这幅巨大的瓷壁画——郑和下西洋瓷画。这是中国最大的瓷画,高12.8米,宽8米。<div><br></div><div>画面反映了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br></div> 瓷壁画中,郑和下西洋的龙江始发画面。画中旗帜上有“龙江关”、“龙江始发”等字。<div>龙江关,就是现在南京的下关。</div> 瓷壁画的郑和下西洋船队等画面。 瓷壁画中,宝船厂的造船画面。 明朝时期,南京有宝船厂,位于南京下关中保村范围,专为郑和下西洋建造船只。2003年在原来的宝船厂位置,建成宝船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网搜图片) 大厅中仰视各层栏杆。 二楼通向三楼的木结构楼梯,体现出古建筑风格。 三层的藻井。这里的藻井呈立体状多面体结构,图案设计繁复。 再走到四层,也就是顶层了。中央是一套红木明式家具的会议桌椅。 其实这桌子上雕刻有100只形态各异的狮子,称为百狮台,配上12张红木椅子,是“千狮之山”——狮子山的镇山之宝。 顶层的藻井,也是阅江楼的一个特色部分,藻井的中央有一条雕刻的龙,称为蟠龙,因此这个藻井就叫蟠龙藻井。 这条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24K黄金的金箔制作。这座楼内外共用去11公斤24K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p class="ql-block">虽然金龙是用整根樟木雕刻而成,但是仔细看,已经发现龙的四周装饰部位已经有裂缝出现,这些也是用木材雕刻制作的,但是估计木材干燥工艺处理不够,才这么十几年的时间,就开裂了。</p><p class="ql-block">看到过很多古建筑,都几百年了,木结构部分还是十分完好,没有这种开裂现象。</p> 顶层还有一座整幅的屏风,上面画有江南四大名楼。<div>屏风看似玻璃制作,反光厉害。其实这是国内最大的双面乱针绣作品,是苏绣艺术的经典之作。</div> 室内看过后,走到阅江楼的外面回廊上,向东北远处可眺望长江大桥金陵船厂,近处狮子山下即是卢龙湖。 向西北望去,西去的太阳光洒在江面上,对岸景色隐约显出。时隔十年,现在的南京空气质量肯定好多了。 明带宋濂的《阅江楼记》中描写着:<div>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div><div>现在的阅江楼正是实现了这样的意境。</div> 再向西边俯瞰,一条曲折的城墙在山下的树林中蜿蜒舒展开,这是南京明城墙的一部分。城墙外的一个古建筑群,是静海寺。 静海寺是明朝的十大律寺之一,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德,同时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活株而敕建。赐额“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div>静海寺也是《南京条约》的议约地。</div> 静海寺旁边是天妃宫。 狮子山下的建宁路上,在城墙之间有一道城门——仪凤门,显得十分壮观。南京有好多座城门楼还屹立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也是金陵之一大景观。 再转向阅江楼的朝南方向远眺城区的建筑。 东南方向,最远处依稀能辨别出南京的最高建筑紫峰大厦,而近处在绿树丛中的是去南门的石牌坊。 阅江楼的主楼也不是正方形的,而是十字形的,顶层的回廊围了一圈,视野很开阔,是观景金陵城的绝佳处。 向下俯瞰,就是阅江楼前南面的门楼。 目光回到了东北面的楼前,古建筑风格的观景亭、碑亭,在后面大片现代建筑的村托下,更显得古朴庄重。 观景结束,回到一楼,看到这里的玻璃柜中有一艘古帆船的模型,这就是郑和下西洋时出航的宝船之一。 阅江楼南面的广场上,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 这是可以称为南门的门楼,门楼的朝北一面没有墙。 门楼柱上有一副楹联“起兵濠上 先存捧日之志,定鼎江南 遂作擎天之柱”。此联有“洪武御制”款,该是朱元璋所撰写,落款为常志成所书。 门楼前有一座铜鼎——阅江楼鼎。<br>这是全国最大的仿商朝司母戊鼎,重4吨,铜鼎的基座上刻有“狮子山阅江楼鼎”。<br> 阅江楼鼎与国家博物馆的镇国之宝司母戊鼎的比较,外形相似,但饰纹不同,尺度当然也不同。 铜鼎上的铭文,全部篆文,有兴趣的可以去辨认。且将已辨认的铭文写于如下。其中个别文字可能有误,最后有2个古字实在辨认不出,就用2个问号。 洪武七年春 明太祖朱元璋诏建楼于狮子山 锡嘉名为阅江楼 自撰阅江楼记二千余字 又令诸职事同题作文 以大学士宋濂之阅江楼记为最佳 后选古文观止 选录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 然楼终未建成也 致有记无楼已逾六百年 迄今逢盛世之年止 始斯楼拔地而起 将为古都金陵增一标志建筑 为亿万民众献一游观胜景 为人类文化续一千秋佳话 故铸鼎镌文鼎铭也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声授所撰后学??补记亚篆 公元二十一世纪元年元旦 走到铜鼎的南面看,其它三面都没有铭文。 在平台上适当位置仰视阅江楼主楼,可以看到全貌。看这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 向楼的最高处眺望,檐下有匾“阅江楼”,是尉天池所书。 尉天池(1936.4-),安徽省砀山县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转到了阅江楼的西侧,看到顶层上方的屋檐上,也有一块匾,书有“俯颂吴楚”,此匾看不出书写者落款。 门楼的侧面,南面有一个屋檐相连。 走到门楼南面,可看清这里的建筑风格,下面的屋檐就是上门楼台阶两侧的房间前的走廊上的结构。这样看去似三重檐,显出此建筑的设计特殊之处。 门楼上有“政通人和”的匾,由武中奇所书。一股楹联“狮梦醒来顶天立,龙吟远去搏海飞”。 在平台及台阶的栏杆上,看到顶部的石狮子雕刻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看了好多,居然没发现一个是相同的。 以前只知道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子是没有相同的,如今是否也可说阅江楼的石狮子也是没有相同的呢? 千余尊神态各异的小石狮,很难找到一样的。 有兴趣的游人可能会去仔细数数究竟有几只。 看过了各种石狮子,再眺望金陵城,已呈现出蓝天,远处的高楼也比较清晰。 门楼前平台下北墙上,镶嵌着一幅高2米宽8米题为“狮岭阅江”的青铜浮雕,画面是朱元璋率领文物百官登临狮子山阅观长江的场景。<div>这幅浮雕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div> 门楼前有台阶向下去即可下山。 下面的石牌坊上,有“江南第一楼”的大字,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书。 上山时走的自动扶梯一线,十分省力,下去就不走回头路,从这里的台阶下山,还可去看看明城墙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