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25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心理团训室</p><p class="ql-block">主题:做自己情绪的掌舵人</p><p class="ql-block">主持人:闫继红</p>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帮助老师们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弹性,增强心理素质,用更加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于2024年10月25日下午,开展了主题为“ 做情绪的掌舵人----‘21天不抱怨’紫手环活动”教师团训活动。</p> 破冰分组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按性别、年龄组成了新的体验小组。</p> 热身活动“泡泡糖” <p class="ql-block"> 在欢快的音乐中,老师们以组为单位,边走边拍手边转圈圈。主持人说“泡泡糖”,老师们问“粘哪里!”当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身体部位时,队员们依据口令迅速将身体的这个部位粘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 瞧!每位老师都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合作游戏中,欢声笑语如银铃般不绝于耳,释放内心情绪、压力的同时,教师们之间的信任与亲密感也在不断加强。</p> 思维大比拼 <p class="ql-block"> 逆向思维其实就是换个角度想问题,换角度思考不仅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解决心理困扰等有关的情绪问题。</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带领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四个现实问题的呈现与互动,让老师们感受到“换角度想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新体验。</p> <p class="ql-block"> 带着这样的体验,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空间”。</p> 心灵空间 <p class="ql-block"> (一)老师们两人一组分享:</p> <p class="ql-block"> 大家自由组合、互相诉说、反复体会一个个都化身情绪的觉察者。</p> <p class="ql-block"> (二)认识情绪ABC理论</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借助情绪ABC理论,帮助大家一起找到情绪产生的真正原因。人们往往认为是事件A是导致情绪C的直接原因,其实并不是,它只是个诱发性事件。实际上,真正引起不良情绪C的直接原因是B,也可以说: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看法是导致情绪C主要原因。当我们拨开情绪的谜团,才能有效解开情绪的心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运用情绪ABC理论,再次觉察体验。</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带着理解,带着感受再次体验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实现了情绪的微妙转变。张丽亚老师从“对咨访孩子行为没有明显改变”的无力到“允许一切发生”的释然和轻松;张梦璐老师从繁忙工作带来的焦虑到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孙媛丽老师从网络中断工作后的着急到体会暂时放松的快乐。这一切都归功于想法的转变,它能阻断抱怨,阻断负面情绪的卷入。</p> 情绪“拆弹专家” <p class="ql-block"> 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真真实实存在的。它左右着我们每天的心情和生活,该怎么办呢?于是老师们围聚一团,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交流,快跟着镜头来看一看情绪的“拆弹专家”都有哪些减少抱怨的小妙招。老师们以组为单位,分享减少抱怨的小妙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各组代表纷纷呈现自己的讨论结果:不要把自己希望的,想要的,当成了对方必须要做的,避免使用必须、应该,一定的词汇。我们可以多使用“我可以……”“也许”“可能”等;不把一件小事没达成期望,就扩展到所有事情;要及时觉察自己,减少自己在生活中的投射等。</p> 发起“21天不抱怨”紫手环活动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先播放视频,介绍紫手环活动和具体实施步骤。参与者需将紫色手环戴在手腕上,每发现自己有抱怨或负面思考时,便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腕,以此作为自我提醒,目标是连续21天保持手环在同一手腕上,寓意形成一个新的积极思维习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鼓励老师们可以用记录表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定期的自我奖励。</p> <p class="ql-block"> 最后,每位老师都将自己提前准备的手环或手链带在手上,打算从第二天开始尝试挑战!俗话说得好“想得好,活得美”,我们的想法就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样貌。</p> <p class="ql-block"> 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情绪的掌舵人,做一个清爽、快活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