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口子湖的回忆点滴</p><p class="ql-block"> 淮安市区的几个公园,应该说钵池山公园是比较大的。单单水体面积就有83.54万平方米,整个公园用地面积有124.725万平方米,在公园西边紧邻翔宇大道边一块草地上,矗立一块巨石,上面有个圆圆的“江苏水利风景区”标志,上面刻写着“大口子湖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每次坐着牛车下乡,是必须路过大囗子的,因为外婆家离大口子不远。一条通向城里的路把大口子湖又隔了一个小口子,那时候是一条硬土路,东西横在大囗子河边,路北边是小口子,水虽然不深,但一大片河面足以把郊区与乡下隔了开来,小口子西面和北面是东郊大队的地,小口子东面就是新建大队了,在小口子东面有一片坟地,都是附近村民家里人去世埋的。我那时候胆子小,晚上是不敢走这条路的,但若是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出礼”时,吃过晚饭走这条路回家,望着月光下的大口子和小口子河面,波光粼粼的闪烁,偶尔会看到一、两只小鸟被惊贴着河面飞,我吓得抱紧爸爸的腿,妈妈会说声:“不害怕呢”。</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外婆家乡下没有自來水,他们喝的水是从大囗子开渠引过來的水,附近东郊、新建、机场的村民都是喝大口子水,我到乡下外婆家也是喝大口子河引过来的水。我的两个叔叔曾经去我外婆家“出礼”,叔叔说吃到碗里的烫都有泥沙。我记得外婆家喝的水,都是在屋后边小河里弄回家的,明矾打过的大口子水,在水缸里一眼看到底的,外婆不准我喝生的冷水,用锅烧开了才给我喝。童年的我到外婆家后面小河边玩耍,拽着河边的柳树会把脚伸进河里,那一眼望到底的清水里小鱼,被惊得游向四面八方,乐得我双脚拍打水面,玩得格外开心。至今都记得外婆家后面那一望清澈见底的小渠,水清见鱼、见底,烧开后喝到嘴里有股甘甜而柔柔的感觉。可惜今天没有这般清水了,那里的房子拆了,那里的树被埋了,那里的人已经都住进高楼住宅小区了。</p><p class="ql-block"> 从我生下來那天起,就见证了大口子河的变迁。应该说是伴着这个内湖大口子水成长的,也曾经喝过大口子湖水长大。那时候的钵池山公园内湖大口子水,在岸边向对面看上去,好大一片子水,向水下望去,岸边清晰见底的水碧波荡漾,说水质晶莹剔透一点也不为过。那时候钵池山内湖大口子比今天大,今天的公园假山都是后来填了大口子才堆起來的。小时候外婆告诉我,大口子历尽百年就没有干涸过,那是因为大口子河底有一条通向东海的河道,压着一条不听话的龙,东海龙王命令他在大口子河里守着一方水土,造福周边村民风调雨顺,谁知这条龙被压的久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夏秋交接时候,那天狂风爆雨下了一个整天,有人看见一条龙从大囗子河中间猛地跳出来,伴着雷声和闪电,从河里跳出向东飞去了。外婆说龙回东海了,说现在的水质一天天不好了,连龙都不想蹲在这里。我记得那次传说龙飞向东海时,周围人都看见大口子中间一股龙卷风,河面中间升起一柱高高的水流,然后是一阵龙卷风,把周边向东一片的房子刮得东倒西歪,也就是龙向东飞去路过的地方。我外婆恰好在大口子河东面,家里夏天乘凉的棚子、锅屋都被刮倒了,事后我和爸爸下乡来看了一下,所幸外婆家没有伤人,周围确实有人被倒下的危房砸伤了。</p> <p class="ql-block"> 一条通向城里的路,把大口子湖隔成一个小口子。紧邻大口子湖畔有个叫“鱼虾村”的生产队,房子紧挨着房子,门对着门,村里仅有三人宽的路,只够平板车走。大多数人家都有木船,是当时淮安市区东郊的一个“鱼虾村”,因为他们每天捉鱼逮虾,在大口子西边小码头经常有鱼贩子来收购鱼虾。外婆家有个亲戚就嫁到了这个“鱼虾村”,她姓汪,是随外婆娘家姓的,从我家沿着东长街向东走到头就到了。妈妈曾经带我到这个亲戚家玩过,几条木头板凳,院子里挂满了晾晒的网,还有几条大鱼,一条土狗“汪、汪、汪”的叫了几声,后来摇着尾巴离开了,这个亲戚放下织网的手和妈妈聊天。亲戚家有个比我大一点的男孩,带我到他家船上去玩。我记得大口子岸边停了许多木船,一条条船靠着大口子岸边河弯里停在一起,都是宽有两人坐得下、几米长的小木船,船头放网、船尾划浆,船仓放着逮来的鱼虾,我和亲戚家孩子並排躺在船仓里玩耍。</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有时候路过大口子时,可以看到不少逮鱼的木船在大口子河面上,用木棍敲着船板吆喝撵鱼进网,那场面甚是壮观和热闹,还有鱼鹰下水捉鱼跑到船上,一条条鱼从鱼鹰嘴里拿下来。到了傍晚和早晨,还能看到村里人在路边卖鱼卖虾,附近人赶来买鱼,一幅“鱼虾村”的景像呈现在眼前。那时候的大口子,不仅养活了这一个“鱼虾村”,而且滋润了大口子周围的人,因为那时候的大口子,水清、水纯,没有污染。</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钵池山公园依托钵池山的历史传说,大口子湖的水面为自然条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为基本主题;风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筑为基调,水上以现代设施为基调,包括钵池山、湖心岛、荷池、道教建筑群、小瀛洲钵塔、人造森林等景观。史书上记载的钵池山,在明清时期曾是江淮一处名胜。明永乐十三年(1415),古淮河山阳湾南面开辟了清江浦运河以通漕运,其后水积山前,汇为山子湖,山子湖周环约十余里,南近里运河板闸边的钞关官署,中有爱莲亭,往北至钵池山南景会寺,“云影波光,千倾一碧”,湖光山色、亭阁辉映,是江淮一处名胜,古人雅士常乘烟雨茫茫,泛舟湖上,望钵池烟云、金牛高冈,瞻山子湖堤春柳、庆成西门,比之杭州西子湖,不遑多让。可见历史上的大口子比今天的钵池山内湖大口子要大得多了,那时候“烟雨茫茫,泛舟湖上”, 给我们今天留下了这个宝贵的公园和大囗子风景,多少年来造福于周边,养活了勤劳勇敢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