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良策马①,傅说骑箕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王良策马:出自《史记·天官书》。这是古代人对天象变化的一种说法。古代天文学家将银河中的四颗星称为“天马四”,紧邻天马四星的星星叫作“王良”;紧邻王良星的一颗星叫作“策”。当策星的位置移动到天马四或王良星旁边的时候,就形成了“王良策马”的星象,古人认为这预示着将要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②傅说骑箕:出自《史记·天官书》。传说天上处在箕宿和尾宿之间的星座,是曾担任商王武丁的宰相傅说死后变成的,其所处位置,被古人称为“骑箕”。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伏羲画卦①,宣父删诗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伏羲画卦:典出《周易·系辞》。传说伏羲从天地自然的变化中领悟出八种卦象,称为“八卦”。 ②宣父删诗:典出《史记·孔子世家》。传说古代流传到孔子时代的诗多达三千多篇,孔子(即宣父)从中选择符合儒家道义的三百多首,编成了《诗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高逢白帝①,禹梦玄彝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高逢白帝:典出《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在还没有当皇帝时,有一次趁着酒醉,将一条拦路的大蛇斩杀。后有人在刘邦斩杀大蛇的地方看到一老妇哭泣,得知老妇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如今被赤帝之子斩杀了。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刘邦是赤帝之子在人间的化身。②禹梦玄彝:典出《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传说大禹登临衡山的时候得到神仙的指点,最终找到了治水的方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寅陈七策①,光进五规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寅陈七策:宋代进士胡寅向高宗上书,建议罢除议和、修战备等七项策略。 ②光进五规:指司马光向宋仁宗进谏,提出了“保业、惜时、远谋、谨微、务实”等五项新规。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鲁恭三异①,杨震四知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鲁恭三异:典出《后汉书·鲁恭传》。鲁恭做中牟县令的时候,河南发生蝗灾,只有中牟县幸免于难。于是皇帝派使臣查看,发现中牟县不但没有蝗虫,而且这里的野鸡也敢亲近人,孩童也懂得仁爱。通过这三件异事,朝廷对鲁恭的德行深表赞赏。 ②杨震四知:典出《后汉书·杨震传》。杨震路过昌邑县的时候,王密感其曾经对自己的举荐,于是趁着夜晚送给杨震钱财,杨震拒而不受。王密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不会有人知晓,可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公瑜嫁婢①,处道还姬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公瑜嫁婢:典出《括异志·众里发运》。宋人钟离瑾做县令时买了一个婢女做自己女儿的陪嫁女,但当他得知此女是前任县令的女儿后,便用与自己女儿同样规格的嫁妆出嫁婢女。 ②处道还姬:典出《本事诗》。隋灭陈后,陈朝乐昌公主被赐予杨素。随后,杨素得知公主的丈夫来京寻访公主,大度地让两人团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允诛董卓①,玠杀王夔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允诛董卓:典出《后汉书·王允传》。东汉末年,董卓成为汉王室的大患,身为司徒的王允设计拉拢吕布,杀死了董卓。 ②玠杀王夔:典出《宋史·余玠传》。南宋王夔残害蜀地百姓,余玠到四川赴任时假意邀王夔议事,乘机罢免他的兵权,将其斩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石虔矫捷①,朱亥雄奇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石虔(qián)矫捷:典出《晋书·桓石虔传》。桓石虔曾随父狩猎,在一只猛虎中箭倒地后,桓石虔上前拔箭,不料猛虎突然跳起,可是桓石虔比猛虎跳得还高,在随虎落下后拔出了虎身上的箭羽,可谓矫捷无比。 ②朱亥雄奇:典出《列士传》。侠客朱亥代表信陵君出使秦国,因触怒秦王被投入虎圈。他盯着猛虎以致猛虎不敢攻击,秦王赏识朱亥的胆识,将其送回了魏国。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平叔傅粉①,弘治凝脂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平叔傅粉:典出《世说新语·容止》。三国时,魏人何晏皮肤白皙,魏明帝猜疑他用了脂粉,于是夏天赐他热汤面,何晏当场吃后满头大汗,擦拭之后皮肤更加白皙。 ②弘治凝脂:典出《晋书·杜乂(yì)传》。晋朝人杜乂皮肤如脂,被王羲之赞叹为“面若凝脂,眼如点漆,神仙中人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伯俞泣杖①,墨翟悲丝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伯俞泣杖:典出《说苑·建本》。汉代孝子韩伯俞犯了错就会遭母亲责打,但从不为疼痛而哭泣。直到有一天,他感到母亲责打的力度变轻,心感母亲已变得衰老而心痛哭泣。 ②墨翟悲丝:典出《墨子·所染》。墨子从染丝中悟出的道理,即人的思想是非常容易被外界影响和侵染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能文曹植①,善辩张仪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能文曹植:典出《三国志·魏书》。曹植文采斐然,十多岁时就能写出好文章,当曹操疑惑他是抄袭别人作品时,曹植要求当面考验以证明自己的文采和品行。 ②善辩张仪:典出《史记·张仪列传》。张仪为秦国游说六国,凭借巧辩之功做了秦国和魏国的国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温公警枕①,董子下帷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温公警枕:典出《范太史集司马温公布衾铭记》。司马光睡觉的时候枕在一块圆木上,一翻身就会滚落惊醒,然后继续读书。 ②董子下帷:典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教书时习惯放下帷帐,防止自己分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会书张旭①,善画王维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释】 ①会书张旭:典出《新唐书·文艺传》。唐代书法家张旭擅长草书,醉后写字更加狂放精妙,人称“草圣”。 ②善画王维:典出《新唐书·文艺传》。王维善画山水,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兄无慧①,济叔不痴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周兄无慧:典出《左传·成公十八年》。春秋时期,晋厉公被杀后,按照祖制应该将周子的兄长立为国君,但因其智力低下,最终大臣们选择了周子。 ②济叔不痴:典出《晋书·王湛传》。王湛平时略显愚笨,他的侄子王济看不起他。后来,叔侄二人讨论《易经》和比试骑术,王湛的能力和智慧才让王济深为叹服。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杜畿国士①,郭泰人师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杜畿(jī)国士:典出《傅子》。三国曹魏时期官员杜畿做官前曾与身为侍中的耿纪把酒夜谈,被住在耿纪隔壁的荀彧听到,荀彧斥责耿纪家中有人才而不推荐给朝廷,之后更是亲自向曹操举荐杜畿。 ②郭泰人师:典出《资治通鉴·汉纪》。东汉名士郭泰学术造诣颇高,且道德高尚,以至于一个叫魏昭的人主动要求给他当仆人,并说:“学问之师易,德行之师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伊川传《易》①,觉范论《诗》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注释】 ①伊川传《易》:典出《宋史·程颐传》。程颐(伊川人)将《易经》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新的视角进行注解,著成《伊川易传》。 ②觉范论《诗》:典出《冷斋夜话》。南宋僧人惠洪(字觉范)与其弟超然都擅长谈论《诗经》,惠洪在疑问如何了解自然情趣的时候,超然以“萧何了解韩信”来作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董昭救蚁①,毛宝放龟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释】 ①董昭救蚁:典出《搜神记》。董昭在江上漂浮的稻草上救</span>下 一只蚂蚁,后来梦见化作人形的蚁王向自己致谢。当董昭入狱的时候,蚁王在牢狱中挖了一条通道帮助董昭逃出。 ②毛宝放龟:典出《搜神后记》。东晋武将毛宝的部下养大一只白龟后放生,后来晋军兵败,部下跳江后感觉到有东西托住自己,上岸后发现托住自己的正是曾经放生的白龟。这个部下没有留下姓名,于是后人就将这个故事归在毛宝的身上。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乘风宗悫①,立雪杨时②。 </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乘风宗悫(què):典出《宋书·宗悫传》。南宋名将宗悫年少时曾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这让他的叔父很震惊。 ②立雪杨时:典出《宋史·杨时传》。杨时寒冬时节拜会恩师程颐,恰逢程颐午休,杨时不敢打扰恩师,便在门外等候。结果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有一尺多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阮籍青眼①,马良白眉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阮籍青眼:典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常用青白眼看人,同样是去凭吊,嵇喜受到白眼,而弟弟嵇康则受到青眼。 ②马良白眉:典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年轻时眉毛里掺杂白色的毛,所以在评价马良兄弟五人时,人们总说:“白眉毛那个最有出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韩子《孤愤》①,梁鸿《五噫》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释】</span>①韩子《孤愤》:典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子屡次劝谏不被采纳,悲愤地书写了《孤愤》。 ②梁鸿《五噫》: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东汉隐士梁鸿路过洛阳时,见宫殿华丽而感叹民生疾苦,作《五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钱昆嗜蟹①,崔谌乞麋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释】 ①钱昆嗜蟹:典出《归田录》。北宋钱昆爱吃螃蟹,以至于要求去有螃蟹且没有通判监视的地方做官。 ②崔谌(chén)乞麋:典出《北齐书·李绘传》。南北朝时期,崔谌依仗弟弟的权势向李绘索要麋鹿的角和鹡鸰的羽毛,遭到李绘的回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隐之卖犬①,井伯烹雌②。</span></p><p class="ql-block">【注释】 ①隐之卖犬:典出《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家里非常贫穷,女儿出嫁的时候只能将看门的爱犬卖掉,给女儿换嫁妆。 ②井伯烹雌:典出《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百里奚与妻子分别时,劈了家中的门闩,煮了家中的老母鸡。之后百里奚成了秦国大夫,他的妻子也流落秦国,恰巧去他家做了洗衣妇。妻子认出百里奚后,用歌声唤起他的回忆,二人得以相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枚皋敏捷①,司马淹迟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枚皋敏捷:典出《西京杂记》。西汉文学家枚皋才思敏捷但不够精细,学者扬雄评价他适合书写军报和檄文。 ②司马淹迟:典出《西京杂记》。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写文章很慢但文辞非常美妙,扬雄评价他适合写朝廷的重要文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祖莹称圣①,潘岳诚奇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祖莹称圣:典出《魏书·祖莹传》。祖莹八岁时便通晓《诗经》《尚书》,被称为“圣小儿”。 ②潘岳诚奇:曲出《晋书·潘岳传》。潘岳少年聪慧,被称为“奇童”。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紫芝眉宇①,思曼风姿②。</span></p><p class="ql-block"> 【注释】 ①紫芝眉宇:典出《新唐书·卓行传》。宰相房琯在看到隐士元德秀(字紫芝)的容貌后,感慨自己连争名夺利的心都没有了。 ②思曼风姿:典出《南史·张绪传》。齐武帝观赏柳树时,总喜欢将柳树比喻成年轻时的张绪,足见其在齐武帝眼中的可爱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