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共成长——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文昌市第三小学数学组

前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概念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数学概念不仅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于2024年10月23日(周三)开展第8周数学教研活动。</p> 活动通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活动签到表。</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的认识》授课老师李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莹老师在课前和孩子们的有趣互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动形象的课堂,深深吸引着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用智慧平台的手机授课功能,实时拍照上传孩子们的成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抽象的理解,提出数学问题,在数学中回归现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合作,再展示。小组学习的模式,让课堂可以更加地有效开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的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幼小衔接阶段,利用数的分合,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认真优秀的听课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课堂结束,孩子们真的学会了、掌握了吗?让我们测一测。</p> 解读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汪美美组长为我们进行单元教材解读及课例分析。</p> 复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年级组教师结合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复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如在教学中,除了数的排列顺序与比较大小,还可以考虑加入中间数的教学环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汪美美组长的课堂笔记</p><p class="ql-block">教学亮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境导入生动有趣:授课教师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引入对“10”的认识,比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10个气球、10个手指等实例,让学生能快速融入课堂,直观地感受到数字“10”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字概念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利用小圆片演示从9到10的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了9添上1是10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组织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探索10的组成和分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课堂氛围活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练习设计巧妙且有层次:课堂练习环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梯度。从简单的数的读写、数序填空,到比较大小和10的组成应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练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比如用10的组成解决分苹果等类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可改进之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极高,但有个别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导致这部分学生可能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建议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多留意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和操作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拓展内容可适当增加: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内容略显基础。可以在10的认识基础上,适当拓展一些与10相关的简单加减法问题,或者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和是10的两个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晓明老师的课堂笔记</p><p class="ql-block">值得思考的改进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注个体差异方面:在小组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度很高,但也有个别学生略显被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到这些学生的状态,可能导致他们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更加留意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拓展知识深度方面: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强、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可能略显基础。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比如简单介绍10在十进制中的特殊地位,或者引入一些与10相关的简单加减法游戏,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荣春老师的课堂笔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李老师以创设情境为导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交流实践环节,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10的含义,使学生明确了数字10所代表的具体数量。随后,通过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新知方面,李老师巧妙地运用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10的组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注重规范学生的数字书写,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10的正确写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巩固练习环节设计合理,题目多样,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在总结收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了所学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 视频学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教师研修应用指导视频及课件。</p> 智慧平台学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用教研时间,大家学习操作智慧平台系统。</p> 教研小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加强实践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本次教研活动能够为我们优秀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p>

学生

数学

课堂

学习

教学

教师

教研

知识

概念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