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溥故居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由张溥的伯父、工部尚书张辅之修建,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故居原来的建筑范围很大,其布局为三条轴线。中轴线由三个天井式院落联套而成。其堂楼与后楼的左右两厢,厢厢对应,前后楼房,楼楼相通,俗称“通转走马楼”。建筑布局合理,用料考究,砖木雕刻精良。具有典型的江南古民居特色。1995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现存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深宅大院,崇脊飞檐,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张溥(1602~1641),太仓人,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张溥虽然出身官宦人家,因是婢妾所生,家族中人都看不起他。但张溥从不妄自菲薄,与同乡好友张采日夜苦读,对经典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抄录、默诵,直到能够流利背诵为止。《明史》记载的“七录七焚”就是张溥少年时学习的故事。后来,他把自己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著作题名为《七录斋集》,成为学界佳话。</p><p class="ql-block">张溥成长于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党而起。23岁时在苏州创立“应社”,团结吴中文人,以文会友,评议时政;25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浩然正气,矛头直指明王朝的宦官和贪官;27岁入太学,目击朝纲不振,奸佞当道,与北京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28岁主持召集“尹山大会”,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展厅内陈列有一篇《复社的盟约》:“毋从匪夷,毋读非圣贤书,毋速老成人,毋矜已长,毋形彼短,毋巧言乱政,毋干进辱身。嗣今以后往,犯者用谏,大则膑。既布天下,皆遵而守之。”张溥起草的《复社宗旨》是:“自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倖弋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人才日下,吏治日偷,皆由于此。溥不度德、不量力,期与四方多士共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SPAN>虎丘大会”,“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虎丘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声震朝野。当时,复社成员已发展到三千多人,几乎遍及全国,数苏州一带文人最多,其中陈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顾炎武、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都是社内中坚。他们有的在朝,有的在野,打破门户之见,结成一股政治力量,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已任,与阉党集团斗争。</p><p class="ql-block">1640年,张溥回到家中突然腹痛去世,年仅40岁。展厅中陈列有一篇明代大学问家黄道周为张溥写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但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张溥一生著述甚丰。著有《七录斋集》,其中文12卷,诗3卷;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此集是张溥为“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参考书;其他著作有《春秋三书》32卷,《历代史论二编》10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此外,张溥又为《宋史纪事本末》及《元史纪事本末》补撰论正;另著有《万宝全书》,记述了当时博奕娱乐(如象棋棋谱、中式骨牌)概况。</p><p class="ql-block">展厅中陈列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参观张溥故居后写的一首《癸亥初夏访张溥故居》:</p><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日夜流,西张旧屋几泾秋。</p><p class="ql-block">五人碑记传千古,笔下苍生岂自谋。</p> <p class="ql-block">张溥故居门楼对面,建有一座三折砖雕照壁,壁前立有一尊汉白玉雕像,但见他一身布衣,手握书卷,紧锁双眉,目视前方。基座上刻着他的名字:张溥。</p> <p class="ql-block">张溥故居临街是一道高墙,中间是石库门,门头砖雕上刻的“张溥故居”四个楷字为赵朴初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门楼的砖雕,极为精美,上部的分别是梅兰竹菊图案,下部为五蝠捧寿图样,并嵌有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的浮雕砖刻,西边为枫桥泊图,东边为封神榜插图。</p> <p class="ql-block">前厅名“孝友堂”,大厅进门位置立有一尊张溥的青铜雕像。但见张溥头戴学士冠,身着长袍,手握书卷,怒目而视,表现出对明末官场腐败的憎恨,对民族命运的担忧。雕像背后挂有一幅复制的张溥写给朋友的信,字迹雄浑刚健,苍劲有力。大厅前柱挂有一副楹联:“承弇州,启梅村,一代文章在娄水;继东林,匹几社,千秋山斗仰天如”。是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胡厥文题写的。“弇州”指王世贞,明代“后七子”领袖,“梅村”是张溥的学生吴伟业的字,吴伟业是“后七子”之一。“娄水”出太湖,穿苏州娄门而东,至太仓入长江,为太仓代称。“东林”指顾宪成、高攀龙等创办的无锡东林书院,以教书育人,议论时政吸引大批学子。后东林志士被魏忠贤阉党杀害。“匹几社”指张溥将诸多文人社团合并成立复社。“天如”是张溥的字。</p> <p class="ql-block">大厅是三开间五架梁,带前轩,有前后廊,它宽阔的开间、粗大的梁柱、齐全的斗拱,还有柱下那圆鼓的磉磴,无不体现出官宦人家的大气派。</p> <p class="ql-block">大厅正梁上高悬“孝友堂”匾额,匾额下挂有六幅字屏,内容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表达张溥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已任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 一、二进之间的横向走廊</p> <p class="ql-block">前厅与二进大厅间有高墙隔开,两边分别有“清越”和“幽深”两门。</p> <p class="ql-block">二进大厅前院也是砖雕门楼,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走过前厅就是故居的中心堂楼和后楼,两进楼房上下两层都有连廊相通,故称“走马楼”。楼上楼下分别布置有张溥生平事迹和“复社”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刻有"天启二年工部张衙"铭文的青石质井圈。</p> <p class="ql-block"> 精细的木雕门</p> <p class="ql-block"> 不用一钉的榫卯结构</p> <p class="ql-block"> 二进大厅</p> <p class="ql-block">大厅周围介绍张溥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张溥生平事迹介绍</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五人墓记”</p> <p class="ql-block"> 在大厅两侧有通往二楼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 二楼的过堂</p> <p class="ql-block">堂楼与后楼之间前后、左右、上下相通,呈 H 形,江南俗称"通转走马楼",这是堂楼上左右相通的后廊。</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二层展示的三贤雅集"蜡像</p> <p class="ql-block">太仓的历代进士,用了两面墙才写满!</p> <p class="ql-block"> 三进后楼前院门楼</p> <p class="ql-block"> 三进后楼</p> <p class="ql-block"> 后楼大院</p> <p class="ql-block">后楼大厅里是《虎丘大会》模型,复制了当年复社于苏州虎丘“千人石”举行虎丘大会盛况。</p><p class="ql-block">复社"声气遍天下",自崇祯二年至南明初,复社举行规模较大的社集达到十次。特别是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复社于虎丘"千人石"举行虎丘大会,张溥主盟,四方群贤毕至,激扬文字,指点朝政,声震朝野,盛况空前,人称"三百年来从未一有此也"。</p> <p class="ql-block">大厅两侧,介绍复社的典型事件。</p> <p class="ql-block">在后楼二楼陈列着张溥故居书房、卧室。</p><p class="ql-block">他的书房《七录斋》</p> <p class="ql-block">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复原的张溥故居全貌。</p> <p class="ql-block">张溥故居的价值主要在于它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规格较高,建筑工艺精良,布局合理,古朴简洁,其建筑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建筑遗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