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赏秋游之7河口鸭绿江游船

晓晓

源自长白山的鸭绿江水奔腾不息,沿着中朝两岸滚滚而逝。江面平阔,江水清澈,历经百年沧桑的鸭绿江断桥横亘江面,巨大的缺口犹如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无声无息向世人展示着那场友谊与侵略的胶着之战。 丹东是一座英雄之城。当年,新中国无数热血男儿横跨鸭绿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鸭绿江大桥承担了抗美援朝战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重任,亲眼目睹了一队队整装行进的志愿兵战士踏过坚实的桥体奔赴朝鲜战场。在丹东、临江、集安,长达380公⾥的江面上,志愿军战士通过9座江桥和⼗⼏座临时搭建的浮桥渡过鸭绿江。 河口位于鸭绿江与浑江的交叉口,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以万亩桃园闻名,是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取景地,鸭绿江畔最美乡村之一,对面就是神秘的朝鲜国界。 河口断桥作为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是志愿军三大渡江地之一,记载着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毛岸英等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当时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身边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梁奔赴朝鲜战场,同时过桥的还有毛岸英。 为了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缅怀志愿军的丰功伟绩,让子孙后代永远纪念长眠在鸭绿江彼岸的18余万英雄儿女,丹东市有关部门修建了毛岸英雕像,丹东鸭绿江旅游集团修缮了河口断桥。 河口断桥是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虽不如市区鸭绿江断桥那般高耸,却以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着人们,是时光的见证,承载着丰富悠久的故事,将游客带回历史的长河。 河口断桥,原来叫清城桥,全长709.12米,桥面宽6米,22座桥墩,21孔,始建于194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傀儡和朝鲜当局建造的。1951年3月29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动各类战机30余架次,轮番轰炸,清城桥北拦腰炸断,形成了今日的河口断桥。 在河口,我们乘坐鸭绿江游船进行游览,这趟船程不仅是畅游江水的旅程,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体验。游船经过河口断桥,桥梁静静地屹立在鸭绿江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诉说着战火的无情,诉说着卫国的坚定,和平的向往,历史的警醒…… 沿途的风景如画,江水碧绿,山色青翠欲滴,仿佛置身天然的水墨画中。游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迎着江风,看对岸朝鲜的山水、城乡,听导游讲朝鲜的民俗文化,直观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家,两岸比较下,真正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昌盛。 鸭绿江两岸的风景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让人陷入深深唏嘘中。丹东这边繁华昌盛,高楼大厦、游船穿梭,呈现出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对岸建筑稀少,一副封存的画面,依然属于原始状态,仿佛时光凝固了。 游船继续前行,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朝鲜的风光。隔江相望,对岸是朝鲜新义州,能看到一些化工厂和平房;还有朝鲜的看守塔,上面有放哨的士兵;泥土路上,有骑自行车的朝鲜平民。 如果用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那边行走着的人群、玩耍的儿童。也许在电视上看到这些并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离得太远;但站在此处,眼前的一切还是上个世纪的光景……这么近,那么远。 几处陈旧的村居零星散布在绿林掩映之下,色泽阴沉;一辆小型车在路上行驶,速度不快,车尾却卷起滚滚沙尘;每隔一段距离,便可见到山腰处搭建的小哨所,有的还算好,有的简陋不堪。 游船朝着对岸驶去,最近的时候大约也就十多米,看到沿河岸骑车的妇女、岸边攀谈的老人、水边嬉戏的孩子。那边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与我们所在时空完全不同的地方;是极度美好的大同世界,也是千篇一律的无趣天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只是旁观者,远观、敬畏、不打扰,就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