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0月3日下午,我们驱车穿行太行山,来到早已闻名并久仰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b></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坐落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为水利工程类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红旗渠景区大门拍下第一张照片的时候,是午后3:26,可知从河北邯郸市到河南林州红旗渠行程3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小学;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我已经初中毕业,我们曾为此庆祝过,欢呼过,被红旗渠精神鼓舞过。今天,看到通向红旗渠纪念馆走廊路口上“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十个红底金色大字,仍然感觉心灵震撼。</p> <p class="ql-block"> 通向红旗渠纪念馆的路红旗夹道,五星闪耀,国庆75周年的喜庆盈怀,充满山岗。</p> <p class="ql-block"> 走近纪念馆,看到对面太行山通体冒绿,山下仿若地毯的山岗山坡绿草如茵,远近山树无论成片成林还是独立点缀一例葱郁茂盛,一个“绿”字,升华了红旗渠的千年之功,万代繁盛。</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走进纪念馆稍显拥挤,我们先在草地上休闲拍照,看孩子们草地游玩的快乐。想起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正是世世代代前人“栽树”,历史才会前进,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能幸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各留纪念照后,走向对面红旗渠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改变缺水旧面貌,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门前横立的红底金字“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赞扬。</span></p> <p class="ql-block"> 记载:197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红旗渠纪念亭,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2014年5月1日新馆开馆。</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入内,是一个随坡就势的山洞,展出形式与内容多样,我们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p> <p class="ql-block"> 入口处一幅红旗渠英雄群雕下的“前言”,介绍了红旗渠的建造及其伟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起步,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她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p><p class="ql-block"> 这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林州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畔拓荒创业的火热激情照亮了每段平凡的岁月,激励着这里的人们执着地守望精神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p><p class="ql-block"> 修建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让历史告诉未来: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根据自拍照文字提取,以下几段纪念馆文字均由自拍照提取。)</p> <p class="ql-block"> 紧挨前言是大领导的一段话,号召大家要学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 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一只躺倒干涸的水桶,一位跪地喊天的大男人……塑造出林州人曾经因缺水造成的极端痛苦!旁边的字标上这样叙述:“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旧民谣,勾勒出林州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早"之称。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曾发生早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口的4.3%。解放初,全县550个行政村中,远道取水的村就有307个。旱魃为虐造成的饥馑引发了对生命的摧残。//千百年来,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前,林州人民自发地修过18条引水渠,但是,一遇连年大旱,水源枯竭,渠道无水可引,仍然摆脱不了水的制约。//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屡败屡战,一代又一代林州人不甘屈服地与干渴的旧山川进行着持续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 上面纪念馆叙述中有“人相食5年”的记载。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试查百度得知“人相食”两层意思,这里是人与人互相以人肉为食之意。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林州人因饥渴民不聊生,有过5年“人相食”的悲惨生活啊!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逃荒路上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道挑水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勘察挖洞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钢钎和铁锤就是劳动的工具战斗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建没的领导力量:林县县委曾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读这文字看看这表情</p> <p class="ql-block"> 常言说“铁肩担重任。”他们的肩比铁硬比钢强!</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修建者们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只能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从山上挖土、石头,用肩扛、背驮、手推车运输,用锤子、钎子、铁锹等工具开凿隧洞、架设渡槽。他们在高山峭壁上攀爬、悬挂,冒着风雨、寒暑,不畏生死,不计报酬。他们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婚期推迟或取消,有的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有的把自己的房屋拆掉捐献给工程,有的为了工程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观之读之,真叫人感动万分,纪念馆静静的,只有拥挤人群发出轻挪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 箩筐和铁锤钢钎都是红旗渠引水工程凿石挖槽的重要工具,可是他们所做的是穿越太行山区的伟大事业啊!“太行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横亘在河南、山西两省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3000多米。太行山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崖壁陡峭,沟壑纵横。要在这样的地形上修建引水渠道,就要克服高差、距离、地质等困难。”这是多么多么地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于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竣工。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灌区渠道总长4013.6公里,中小型水库和塘堰396座,库容6000余立方米,形成为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开阐放水时刻,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历史的林州人民,纷纷拥向解决了67万人们基本用水的“生命渠”“幸福渠”,翘首以望哗哗流淌的生命之水,幸福之水……</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修建是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人间画卷,是一首激昂澎湃的时代赞歌。它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精典的赞语,更有林州老人们写在嘴角眉梢发自内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开工于我国“三年困难”起始年,历经十个春秋,但是它的“建设者们没有等待外来的援助和支持,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许多奇迹和佳话。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时代新型人格的光辉范例,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墙上周恩来总理的话“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光闪闪,金光闪闪,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的光辉,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建没奇迹层出,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纪念馆周围渠水倒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景区矗立的红旗渠十大工程简介牌:1.红旗渠源2.桃源渡槽3.曙光渡槽4.夺丰渡槽5.南谷洞渡槽6.红英汇流7.空心坝8.分水闸9.青年洞10.曙光洞</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红旗渠纪念碑,背面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旗渠分水闸留影</p> <p class="ql-block"> 分水闸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分水枢纽工程,它的功能和重要性:“将红旗渠总干渠的水分配到三条干渠:一干渠长39.7公里,流向西南方向;二干渠长47.6公里,流向东南方向;三干渠长10.9公里,流向东北方向,然后再分成支渠、斗渠、农渠,流向田间地头。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典礼在此举行,标志着红旗渠工程的重大进展。”</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水闸俯瞰,党旗高挂,夺目耀眼,是景区一道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敬意,分水闸前装扮一新的建设者真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水苑一景:上面是林州人民“引漳(河)入林(州)”的喜庆大屏,下面是分水洞中间四个大字“征服自然”。简洁明快的画面,深刻反映出林州人战天斗地的胜利成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铭记于心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分水闸边的长墙上有著名画家罗奇先生创作的《红旗渠全貌图》,右侧标题下端放的镜框里有全貌图介绍。下列介绍从自拍照中原文提取:</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全景图》是画家罗奇先生为纪念红旗渠通水50周年而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人工开凿出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基本完工,历时十年。其中红旗渠十大著名工程,贯穿全线,成为红旗渠上重要的坐标符号。</p><p class="ql-block"> 一、渠首拦河坝。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p><p class="ql-block"> 二、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洞长623米,高5米,宽6.2米。1960年2月动工,1961年7月15日凿通。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修建,故名"青年洞"。</p><p class="ql-block"> 三、空心坝。坝长166米,底宽20.3米。该工程设计洪水从坝顶跨过,渠水从坝中穿流,是正确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典范。1960年2月动工,1964年4月5日竣工。</p><p class="ql-block"> 四、南谷洞渡槽。单跨9米,共10孔,故称"十孔渡槽"。始建于1960年2月,1961年8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五、总干渠分水闸。位于分水岭,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1965年3月修建,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p><p class="ql-block"> 六、桃园渡桥。横跨桃园河,桥下排洪水,桥中通渠水,桥上通汽车,合理解决了渠水与洪水交叉和通水通车的矛盾。</p><p class="ql-block"> 七、红英汇流。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1966年红旗渠一干渠竣工通水,红英汇流至油村改称红英干渠。</p><p class="ql-block"> 八、夺丰渡槽。全长413米,宽4米,最高14米,单孔跨5米,共50孔。1965年12月1日动工,1966年4月5日竣工。渡槽整个工程都用"寸三道"(一市寸宽锻三道纹)"五面净"的大青石砌筑,坚固壮观。</p><p class="ql-block"> 九、曙光洞。全长3898米,宽2米,高2米,1964年11月17日动工,1966年4月5日竣工。</p><p class="ql-block"> 十、曙光渡槽。全长550米◇最高16米,共20孔,石拱结构。1969年4月3日动工,6月25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旗渠全貌图介绍》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水闸后的分流渠道</p> <p class="ql-block"> 单看这一个又一个石砌拱形洞口,可知修渠之何等艰难!</p> <p class="ql-block"> 挂在墙上的16字《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我儿子在认真阅读、拍照。还有很多人流连注目。</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里张挂的那段话的首句“红旗渠就是纪念碑”,既是红旗渠的碑名,也是碑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尊崇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纪念碑背面文字:红旗区精神永在</p> <p class="ql-block"> 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知识,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可见,教科书上选取的内容都是世间精华。孩子们,认真读书吧!</p><p class="ql-block"> 注:返回时游人少了,儿子拍下这一完整景观。</p> <p class="ql-block"> 走出景区的通道左侧有数尊雕塑,饱含历代中国人治水为民的雄心和业绩。在此编入几例供亲人、读者共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冰凿离堆传奇</p><p class="ql-block"> 李冰凿离堆的故事是关于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一段传奇。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叙述:</p><p class="ql-block"> 在战国时期,蜀郡(今四川一带)经常遭受水患的困扰。江水在玉垒山处受阻,无法顺利流向东方,导致东旱西涝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昭襄王派遣李冰到蜀郡担任郡守。李冰上任后,积极了解水情民情,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并亲自勘察地形,研究治理岷江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李冰决定凿开玉垒山,把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以解决东旱西涝的问题。他组织了上万民工,开始了艰苦的开山工程。然而,由于山石坚硬,工程进度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冰听取了民工的建议,采用火烧水泼的方法,使岩石裂开缝隙,然后再用铁钎凿向微微开裂的岩石,从而加快了开凿速度。</p><p class="ql-block"> 在凿山的过程中,李冰的儿子二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听从父亲的指示,前往煤山寻找铁匠,打造了一把神奇的三尖两刃刀。这把刀能大能小,能短能长,威力无比。在二郎的带领下,煤山七怪也加入了治水的行列。他们同心协力,共同为治水事业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经过艰苦的努力,李冰和民工们终于凿开了玉垒山,形成了一个20多米的口子,这就是著名的“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后人称它为“离堆”。江水从宝瓶口流入新河,灌溉着成都平原的沃土,从而解决了蜀郡的水患问题,为成都平原带来了繁荣与富饶。</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凿开离堆后,李冰还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来完善水利工程。他修建了分水堰(后被称为“分水鱼嘴”),将江水分为两支,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另一支则流向其他地方。为了保证夏天水涨的时候内江的水量不致过大,李冰又带领大家在分水鱼嘴和离堆之间修了一条“飞沙堰”。这样内江水太大的时候就会自动从堰顶上漫过,流到外江里去,从而避免了水灾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李冰凿离堆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治水历史,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体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灾害,人类不应束手无策,而应发挥智慧和勇气,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查自百度,其下诸塑均可查知原委,在此不再录入所查文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门豹治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鱼鳞大石塘</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这里走出景区的。出来不大的标示牌上,写着大大的教导与号召。前一段是在纪念馆看到,后一段在此看到,一样具有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红旗渠水利风景区(标牌全文)</b></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水利风景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2004年被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经多年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调研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的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p><p class="ql-block">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子抓拍:老头指示——前面有景。</p> <p class="ql-block"> 儿子设计并且拍下了这张“拥抱夕阳”纪念照,在红旗渠,在太行山……</p> <p class="ql-block"> 老头指示的风景就是这块“红旗渠景区”巨石碑,我们在这里拍照留念:2024年10月3日,我们从这里共同走过,感动过——在太行山,在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通向住宿处的山路大道上车流不息,桥梁上方标有“红旗渠第一干渠”字样。</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住在距离红旗渠景区不远的太行半山腰的一个农户旅店,犹如别墅又像世外桃源,住有空调,饮有矿泉,食有青蔬。第二天清早起来,只见二层小楼屋后太行圆宝山矗立,院子里红石榴挂果,山楂果满枝;仰望蓝天白云,俯视层峦叠嶂……我拍下这些风景的时候,一位楼门出来的女子,和我搭讪说话,还摘了一把山楂果,按在我的手心……纯天然无污染的食品,纯天然无污染的人情!</p> <p class="ql-block"> 旅游归来,正是达拉特诗协10月作业完成时,我写下【中吕•山坡羊】《游红旗渠有感》,并为红旗渠之行作结:</p><p class="ql-block"> 劈山引水,挥锤创最,神渠洗净千年泪。志雄魁,业峨巍,血流肉绽终无悔,水笑河欢泽后辈。碑,千载垂,情,万代沸。</p> <p class="ql-block"> 从10月4日早上8:20于红旗渠山区旅店拍下最后一张红石榴,到9:40多拍下<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太行五指山</b>第一张服务大厅,我们又一次穿行在太行山区的柏油路上。</p> <p class="ql-block"> 这里路右有一块停车的空地,路左山下一大片村庄,绿树掩映白色的民居彰显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村前平畴阔野、畦整垄齐说明山区人民在勤劳致富……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我也下车,给拍摄美景的儿子抓拍了一张太行纪念照,也让儿子为她的老妈拍下喜滋滋乐呵呵的喜山乐水古稀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路蓝天白云,山峦起伏。</p> <p class="ql-block"> 太行五指山到了!它“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涉县境内,距涉县城区仅5公里。太行五指山主峰海拔1283米,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因五座奇峰形似如来佛祖五个手指而得名五指山。相传孙悟空就是被压在五指山下参禅悟道的。”今天我们来了,但是悟道是在山头峰顶上。😊✊</p> <p class="ql-block"> 坐区间车到达标有“太行五指山”山门时,正赶上景区情景剧今日首场演出。演的是悟空出山准备和唐僧等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的喜庆场面。其中众神仙欢迎悟空出山的漫舞轻音,孙悟空居中挥舞旋转金箍棒的灵动活跃,令人欢欣鼓舞。</p> <p class="ql-block"> 看过演出,乘缆车上山。坐缆车的好处不仅是省时省力,而且随着缆车的升降起落,能看到远近高低的无限风光:那一刻,五指山被周围群山环抱、山势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葱葱,就这么被我们看到了。我们不费气力地攀高行低欣赏着太行五指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风光,心中升腾着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孙悟空当年被压五行山下修禅练功的地方,洞室窄小,仅容一人有余。日久年深,随风雨剥蚀、生死荣枯,洞口周围已没有了荒草杂藤,但经六字真言覆盖,山体生根合缝的痕迹还依稀可辨。一千五百多年前,孙悟空就是在这里被如来佛祖座下第二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看管,以佛教净土宗最有名的《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为主,每日口诵佛号,参禅打坐,养心静性,加之对世事轮回的戡(kan)破,而逐渐脱离俗念,走向佛家境地的。</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五百年的苦修,五百年的定力,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五百年后,孙悟空经菩萨点化、保护唐僧一路西天取经,最终得道成佛,与他的苦苦修练是分不开的。我认可这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如今孙悟空身穿素锦,肩搭红披,头顶蓝天,脚踏莲花,臂扛金箍棒,双手作揖,眼睛向下,以一个得道成佛的神话人物形象,昂然毅立于太行五指山雄伟壮丽的峰顶之上,让其降魔除妖的神功和忠于职守的赤诚,更显得神奇伟大而令人永恒赞叹敬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悟空雕塑侧面照,似飞天之姿……</p> <p class="ql-block"> 在太行五指山观景平台上环视远山近壑:背后的远山像卧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太行五指山”命名石与观景平台间,发现一家综合性餐厅,各家各户主人各守一方,饭菜颇有色香味的选择。我们三人三选,11点许就吃过午餐下山向<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娲皇宫</b>进发。</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旅游区,“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北十多公里处的凤凰山上,因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的女娲炼石补天于此而得名,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旅游照片是记录表也是记时钟,我给老头拍下第一张“娲皇宫”门前纪念照时是午后1:46。</span></p> <p class="ql-block"> 等儿子停车过来,我们一起乘40元单程缆车上山。下了缆车,在起伏登高的石阶路上走了很久,才到了山上第一个景点“女娲补天台”。台是人造的,山是自然的:山峰昂首,半腰的山石像层层叠叠的烙饼,猜想像补天的补丁。台上有俩个男女小青年分头拍照,见我上台来,让我给他们拍合影,我问:“这就是补天的地方?”后生举手向天划了一圈,慷慨笑答:“是的,就在这儿天塌了,女娲给补好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女娲补天是一个传说不一的神话故事,从网络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转发至此,留下印象,知道个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不料有一年,天地忽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p><p class="ql-block"> 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拣 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海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再不敢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炉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p><p class="ql-block"> 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着她伟大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 从山上起停点到补天台,再到娲皇宫大殿,虽然都是少起多伏的下山路,但是因为路长石阶多,走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可是这天我的双腿给力,没觉得太累。</p><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内有四层,上面三层木楼梯只能一人挤挤擦擦抓着楼梯上下,两边一上一下的游人川流不息上来下去,我们也攀登而上。</p><p class="ql-block"> 对呀,大老远就是奔此景而来的,怎能不上去一赏究竟呢?</p> <p class="ql-block"> 四层宫殿都供奉着女娲神像,每尊像下都写着“娲皇王”,每一像身或身边都携带着她功绩的不同标志物。这是最高层供奉的一尊,手上挂着牵红线,代表女娲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了婚姻制度,对联“抟土引用一漳水,补天炼就五色石”,更是对其主要功绩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 没上学和上学不多的人不知道女娲何许人。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女娲的历史地位</b></p><p class="ql-block">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p><p class="ql-block"> 先秦文献古籍《史籀篇》《楚辞》《山海经》和秦汉以来的《礼记》《汉书》《淮南子》《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史记》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出了娲皇宫,我们父母儿子三人不紧不慢步行下山。拍下这张娲皇雕塑照片的时间是傍晚6:17,回望山上娲皇宫已是一片灯火辉煌,可知我们在娲皇宫所在的凤凰山上游览行走了5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这是此行最难走最远程的游览,但是在儿子瞻前顾后的关照下,我们顺利走过,而且表达了我们的酷爱,考验了我们的体质,感受了真真亲情,留下美好深刻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10月4日晚上,我们住宿涉县县城,5日,酒店自助早餐后,8点,我们启程直奔<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西柏坡</b>。</p> <p class="ql-block"> 通向西柏坡的柏油大道,崭新宽敞,依然铺就在望不断拍不够的800里太行山区。</p> <p class="ql-block"> 途经河北沧州时抓拍到神医扁鹊雕塑,可见这里是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切脉诊断的创始人扁鹊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穿过西柏坡隧道,景区将到。</p> <p class="ql-block"> 临近景区的大道上空,一道接一道红底金字的横标,彰显浓郁的政治氛围,耳熟能详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入眼入心。</p> <p class="ql-block">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篇章”可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人民的雄心壮志。</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宣示牌的出现是中午11点多,说明我们今天行程三个半小时后的目的地——西柏坡革命圣地到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柏坡村的</span>中共中央旧址。这里主要包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同志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军委作战室旧址、九月会议会址等,建筑为砖木结构平顶房,共有房屋154间、防空洞232米。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故居小院占地面积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平方米。分前后两个小院。前院设有警卫室、水房,后院西房南边一间,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保姆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也是主席一家人吃饭的地方;北边一间是主席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寝室。从后门出去便是防空洞。</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第10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同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来到西柏坡,在这所院子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10个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主持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数十篇。</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革命旧址出入口前的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宣示牌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柏坡纪念馆大厅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纪念馆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国家一级博物馆。1978年5月26日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截至2014年3月,西柏坡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其中一级品8类15件。纪念馆辅助陈列,通过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系统反映了中共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可知端详,这里不赘述。</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纪念馆有“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景区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迎宾路,位于太行山东麓,背靠京津,距省会石家庄市90公里,景区总面积39万平方米。“始建于唐代,后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截至2024年9月,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已达500万人次。今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青铜铸像并排伫立于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中央的青松翠柏中,均高2.5米,再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伟大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于热爱: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党旗下,总想举起拳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头和儿子还在纪念馆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子抓拍:注目展示与心不在焉。哈!</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纪念碑位于西柏坡景区停车场南侧、纪念馆后山顶上,修建于1993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由河北省国防科工委捐资兴建,后几经改建,扩成现高大的碑体,总高度20.5米,碑名“西柏坡”为邓小平亲手提写,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1991年江泽民题词。</p> <p class="ql-block"> 领袖风范雕塑园: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中间。该园于2011年9月27号新落成开园,占地约700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苍翠,鲜花盛开。这些雕塑由著名雕塑艺术家程允贤先生创作,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如“毛主席教农民插稻秧”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总理、邓颖超和烈士后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德与康克清是夫妻是战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雕塑园中父子休闲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型石刻: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 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园位于陈列展览馆西侧,与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相望,于2001年5月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园内卵石铺路,花草、雕塑相间,还有伟人寄语青少年的名言警句,使<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革命传统和时代文明浑然一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明园南头不知名的湖。</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是我们此行最后一站。10月5日下午返程到石家庄正定机场酒店住宿。6日我们提前20分钟,于中午11:20左右落地呼和浩特白塔机场,顺利归来。我说:这个时间安排得好,中午不误吃饭,明天不误休整,后天不误上班……</p><p class="ql-block"> 感受本次旅游:收获,美篇里;心情,笑容中;幸福,路途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谢谢一路同行和一贯来访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亲朋好友与热心读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祝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世顺心.一生幸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注:《国庆之行》文中所有历史性资料介绍均来自百度搜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姓名:李香桃,网络笔名:漠上明月。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学学历,高级讲师,中共党员。内蒙古鄂尔多斯诗词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出版著作《一路小曲儿》。2016年入籍“美篇”已达7年之久,创作发表配图诗文800余篇,出版美篇书《桃李溢彩.师恩流芳》、《诗意生活》、《12岁,在爱的怀抱中成长》、《2020,我们这样走过》等多本图文并茂书籍。部分诗文均在当地书籍报刋发表。2022年双11期间出版美篇书《神州游踪》六集,“境外旅游”一集。2024年初出版美篇书《这两年我们生活的主色调》、《2023生活.情怀.感悟集萃》、《她在丛中笑》。现在,作者仍然游历不止,笔耕不辍,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晚年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