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奔驰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p><p class="ql-block"> 耳旁回响起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那优雅、流畅、愉快的旋律,仿佛一下子投进了浓郁而清新的大自然的怀抱中,那种“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让人顿时喜出望外,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提琴奏出温文尔雅的旋律,木管吹起清新淡雅的曲调,一阵阵优美的声音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p> <p class="ql-block"> 绿色的草地铺天盖地地占领了我的视野。</p><p class="ql-block"> 阳光劲直地洒在小草身上,小草一个抖擞,抖动了身上的露珠,大大小小的露珠滚在一起,对着阳光和小草眨巴着晶莹剔透的大眼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远处的一抹翠绿跳跃着、膨胀着,幻化成了一片茂密的树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亭亭的树杆挺着胸脯,坚实的颈伸向天空,将头上戴着的树冠顶得高高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远远望去,扎根在绿色草地上的树,形成一片一片、一垄一垄、一山一山郁郁葱葱的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 就如跌进了一个绿色的空间里。</p><p class="ql-block"> 车路就像一条在绿色空间里穿梭的金黄色的带子,弯弯曲曲地将空间分割成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蓦地,前方冒出几个红色的尖顶帽子,又冒出黄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紧接着,各种色彩、各式各样的房子相继竖立在绿色的空间之中。</p><p class="ql-block"> 像是一个露天的艺术品展览馆,一座座、一栋栋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矗立在绿色的平顶山头上、山腰上、山洼里,让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森林浓重的呼吸与大地厚实的呼吸凝聚在一起,衬托出小草的声音是那样地稚嫩,露珠的声音是那样的悦耳,长在草地上的野花绽放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树枝上飞来飞去的小鸟的声音是那样地美妙。</p> <p class="ql-block"> 各种颜色各式各样的房子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是那样地沁人心脾,孩子在母亲面前撒娇的声音是那样地温暖幸福,园子里追逐嬉戏玩耍的狗儿的叫声是那样地熟悉安宁……</p><p class="ql-block"> 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田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也许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当年就是由这个如诗的画面有感而发,创作出这个不朽的作品吧。</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感叹!奥地利西部和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区,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这么多的山地,除雪高峰外,眼见之处都被绿色覆盖,基本没有一块地方露出地脊的,生态竟然保护得这么好。</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3日,今天一早,我们告别了维也纳,从酒店出发,来到了有名的“世界醉美小镇”——哈尔施塔特。</p><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镇(Hallstatt)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阿尔卑斯山脚,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海拔高度511米。</p><p class="ql-block"> 距离维也纳300公里左右,距离哈尔茨堡9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是山脉和湖泊的国度,拥有超过25,000个静水体,其中62个大湖(面积超过50公顷)。</p><p class="ql-block"> 这些大大小小的湖坐落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的壮丽背景下,拥有欧洲最干净、最湛蓝的湖水,这两个独特的特点通常是无与伦比的。</p><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湖是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14个湖泊中最富灵性的一个,群山环绕,四周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给湖泊形成一个天然屏障,犹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躺在雪山之下的哈尔施塔特湖,清澈透明的身体,就如一个巨大的湛蓝色的磁场,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奔向它。</p><p class="ql-block"> 耳边一直萦绕着《田园交响曲》,这是第二乐章了。</p><p class="ql-block"> 稍快的行板,奏鸣曲式。</p><p class="ql-block"> 在低音弦乐潺潺流水的音型中,第一提琴奏出了优美动听的主部主题。后由单簧管和大管重复一遍,使主题和流动的音型融为一体,一幅湖光山色的画面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雪山安静地卧在清澈的湖水中。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庞大身躯有一半浸泡在水里,任由湖水用她柔软的身体在他粗糙坚硬的躯体上婀婀娜娜。</p><p class="ql-block"> 另一半傲立湖中。躯体上布满灰色的岩石,纹理结构清晰,一道道生机勃勃的肌理由上而下贯穿全身,就如一条条充满活力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水面平静如镜。将雪山一分为二,似乎雪山是自镜面向两个方面生长一般,一半高傲地仰望着天空,另一半义无反顾地直插到水里。</p> <p class="ql-block"> 这时,大提琴空灵含畜的声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一只白天鹅从雪山脚下游过来。它划开碧绿色的湖水,从漂亮的水中云朵身边穿过,洁白无瑕的身体浮在碧波上。</p><p class="ql-block"> 昂着柔软美丽的长颈,顶着红色的嘴巴,优雅高傲地向我游来。</p> <p class="ql-block"> 一只小木船悠悠地驰向远方,留下一条细细的划痕。</p><p class="ql-block"> 尖尖的船头一闪一闪,船身一荡一荡,浆声一汩一汩。</p><p class="ql-block">一叶扁舟清波去</p><p class="ql-block">人生忧愁至此无</p> <p class="ql-block"> 一阵欢快的旋律闪烁跳跃在湖面上,第三乐章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地铺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一群白天鹅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它们相互追逐、打闹,掀起一条又一条白色的涟漪,在碧绿的湖面上开出晶莹剔透的“水性杨花”。</p> <p class="ql-block"> 突然间,小提琴以渐强方式引开主题,定音鼓、小号怒吼起来。之后乐曲出现频繁转调,使音乐的气氛尤为紧张。短笛的加入更是给予了一种犀利的感觉。低音弦乐器造成雷声般的轰鸣,风声则在短笛的高音区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 第四乐章狂风骤雨般咆哮而至。</p> <p class="ql-block">我似乎看见</p><p class="ql-block"> 数亿年前,这里本是一片广阔的海洋,随着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频繁的运动,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壳隆起,形成了庞大的褶皱山系。</p><p class="ql-block"> 这些山脉经历了无数次冰河作用、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阿尔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山势雄伟高峻,冰川地貌发育分布广泛。</p><p class="ql-block"> 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顺谷向下游移动过程中,常挟带大量碎屑物,磨蚀、刨蚀、掘蚀地表,形成凹地或改变已有的凹地成为湖盆。之后由于冰消雪融和雨水充斥后形成湖。</p> <p class="ql-block">听</p><p class="ql-block"> 那不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声音吗?</p><p class="ql-block"> 那不是冰川运动相互撞击撕裂刨蚀地表的声音吗?</p><p class="ql-block"> 那不是冰雪融化冰水流淌雨水滂沱的声音吗?</p><p class="ql-block">这</p><p class="ql-block"> 就是生命在湧动的标志,是生命永不停息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湧动着的,无疑就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或奔波,或流离,或欢喜,或哀伤,这就是所谓世间众生的存在,涌动着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此时,音乐的音色变得清澈明净起来。先是小快板,回旋的奏鸣曲式。紧接着,单簧管和圆号奏出牧歌的引子,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雨后复斜阳,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第五乐章呈现出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并且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p> <p class="ql-block"> 《田园交响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与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作于同时,但内容却大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被誉为“生命乐章的伟大漫步”。</p><p class="ql-block"> 我能够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作曲家对于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纯朴的民风、对于美妙无比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用大交响的方式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使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从而回归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span>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p><p class="ql-block"> 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好高骛远,脾气暴躁。</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p> <p class="ql-block"> 1792年,22岁的贝多芬结识维也纳著名音乐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并在海顿等人的帮助下,到维也纳深造,曾拜海顿为师,艺术上进步飞快。</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的《英雄》,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span></p><p class="ql-block"> 这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p><p class="ql-block"> 但孤寂的生活和病痛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一直没有回过波恩,直到1827年去世,葬在维也纳,终年57岁。</p><p class="ql-block"> 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维也纳写成。</p> <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以其深刻的音乐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就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璀璨明星。他的音乐作品跨足了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多个领域,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 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p><p class="ql-block">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p> <p class="ql-block">木屋小镇</p><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湖清澈透底,在高山峡谷之中,像一条宽阔的绿色绸带。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鳞次栉比的木屋依山傍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掩藏在山腰的绿色植物之中,俯视湛蓝色的湖以及傲立在湖上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这些木屋与中国江南民居非常相似,但墙壁、窗户、阳台等都采用木头做材料。</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镇只有不到2000人的居民,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每户还会在屋形、色彩上表现自己的风格,竟然没有两座房子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 但有一个共同之处——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质朴的木材,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像是回归到大自然之中,真正回到家之中,那样地踏实。一段美好时光,一段美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木屋的窗台上,放置着盆景,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p><p class="ql-block"> 高高低低的绿色植物生长在小园里,从窗子里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它们身上开出来的漂亮花朵。</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艺术家。不但设计建盖出让人各式各样建筑,而且几乎每户人家的木门全打开着,里面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当然,最多也是最吸引人的要数木雕艺术品了,有可爱的动物卡通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p> <p class="ql-block"> 走在狭长的小镇上,还能时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木头路标。</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路口,一块木牌上刻有三个箭头,上面写着路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一家旅馆在附近的墙上挂着一个男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木牌作为路标;</p><p class="ql-block"> 一家饭店索性在外墙装饰着木头做的鱼头,告诉游人千万别错过美味;</p><p class="ql-block"> 而学校、公司等也都有各种木头标牌。</p><p class="ql-block"> 小镇居民爱木头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家每户门口还堆着劈好的木条,码头、车站也都用木头建造,教堂选用木雕装饰,还有各种木工学校。</p> <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人喜欢木头是有缘由的。据传,几千年前, 哈尔施塔特人就在此开采山盐。盐矿工人每天要从山脚爬上几百米高的山峰,再下滑到深深的盐矿底部去工作。</p><p class="ql-block"> 而保护他们安全的就是“木滑道”,似乎告诉游客有关木头和盐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哈尔施塔特的“Hall”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是盐矿的开掘使得哈尔施塔特开始有人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老的凯尔特人在此开采生活的白金——山盐,</span>这一地区因盐而致富。</p><p class="ql-block"> 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p> <p class="ql-block"> 小镇后身的半山腰有一盐洞,距今已有近900的历史,现在仍在正常运作并成为对游人开放的采矿世界。</p> <p class="ql-block"> 登上半山腰,俯瞰雪山脚下波光粼粼的湖泊以及矗立在小广场上的钟塔。</p><p class="ql-block"> 钟塔高耸入云,修长的身体上没有过多繁覆的装饰,一身灰白色的长袍子紧紧裹住身体,头上戴着一顶褐色的尖顶帽,典雅高贵,气宇轩昂。</p><p class="ql-block"> 这时,似乎从钟塔内传出来一阵清脆悦耳的美声女高音,仿佛天籁之音,宛转悠扬,洋洋盈耳。</p><p class="ql-block"> 接着,从雪山顶上飞来一阵高亢嘹亮的男高音,划破长空,气势雄浑磅礴。</p><p class="ql-block"> 再接着,又一个从深不见底的湖水中传来一阵浑厚低沉的男低音,如巨兽荡漾,魔法般触动心灵的潮汐。</p> <p class="ql-block"> 这不就是海顿的清唱剧《四季》吗?</p><p class="ql-block"> 从春天唱到夏天,再由夏天唱到秋天,又由秋唱到冬天!</p><p class="ql-block">你听</p><p class="ql-block"> 男低音:看吧,严峻的冬天怎么逃遁,它游移到遥远的波兰了,狂野呼啸的风暴也跟着吼声随去。</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看吧,积雪从陡峭山崖融化,涌入浑浊的大河。</p><p class="ql-block"> 女高音:看吧,春的使者从南方而来,温柔的和风轻盈地掠过。</p><p class="ql-block"> 合唱:来吧,明媚的阳春,来吧,上苍的礼物,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p> <p class="ql-block">男低音:肥壮的水牛抖擞地又回到熟悉的厮棚</p><p class="ql-block">男高音:鹌鹑又开始呼唤伙伴们。</p><p class="ql-block">女高音:蟋蟀在草丛里欢快鸣叫。</p><p class="ql-block">男低音:青蛙在沼泽地跳来蹦去。</p><p class="ql-block">女高音:山间田野像用珍珠装扮得闪闪亮亮。</p><p class="ql-block">男高音:那是忙着栽种的农夫。</p> <p class="ql-block"> 女高音:那由春天的花季先前预示的,那由夏天的热情寓意成熟的,秋天就把收获展现给愉快的农夫。</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他把丰富的贮物装满车,田庄收获的物产,他家的谷仓几乎装不下</p><p class="ql-block"> 男低音:明亮的眼睛四处打量,测量堆积如山的恩泽,快乐在胸中激荡。</p><p class="ql-block"> 合唱:大自然就这么酬劳勤勉,呼唤它、笑望它,展现希望鼓励它,竭尽全力支持它。</p> <p class="ql-block"> 合唱: 灰色季节降临了,水汽冰冷地沉落,阴暗的雾气环绕山脉,最终压向田野,以至于正午时分虚弱的阳光若隐若无。</p><p class="ql-block"> 合唱:昏暗狂暴的冬天,从拉普兰岛洞穴呼啸而来,大自然面对它的步伐,僵化在惶惑不安的沉寂中。</p><p class="ql-block">(下图拍于1320年建立的耶稣教堂)</p> <p class="ql-block"> 海顿的清唱剧《四季》创作于1801年,并于1802年正式出版。这部作品是海顿在70高龄时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四季》没有壮阔的情节,音乐也少了激情,更多了田园逸趣,用朴素的音乐语言,更好地诠释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是在用音乐描绘神迹,更不如说是讴歌世人共享的安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p><p class="ql-block"> 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p> <p class="ql-block">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创作有100多首交响曲、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p> <p class="ql-block"> 其作品具有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了交响乐的形式中。</p><p class="ql-block"> 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p><p class="ql-block"> 海顿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和他本人乐观坦然的性格、豁达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总体观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位于小镇中心公园,公元748年建立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骸骨教堂,因为哈尔施塔特空间有限,所有逝去的人,骸骨在埋葬十年后将被移出坟墓,放到山上洞穴中的骸骨馆。头骨先贴上标签,再艺术性地绘上几笔装饰纹样,这种做法从1600年就已开始了。如今这两处墓地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并称为“骸骨教堂”。</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最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当属萨尔茨卡默古特,这里山峦叠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不但有哈尔施塔特,圣沃夫冈就是其中一个湖区小镇,位于萨尔茨卡默古特东部的沃夫冈湖畔,背靠沙夫山。</p><p class="ql-block"> 告别了哈尔施塔特小镇,我们于下午4点左右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这个千年历史的古朴小镇,纯朴的自然风光及屋舍都获得良好的保护,自中世纪以来,这里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宫贵族们最喜爱的度假胜地和狩猎地,茜茜公主也曾多次来此避暑。</p><p class="ql-block"> 置身其间,可以充分感受到阿尔卑斯山区悠然自得的田园风情。</p> <p class="ql-block"> 圣沃夫冈的美和哈尔施塔特的美是不一样的,哈尔施塔特的美是主要在于因山势而建造的紧凑的村落,圣沃尔夫冈的美更加宽广和大气,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小镇中心这栋房子是一栋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上面的彩绘形式叫做“刮画”,这种彩绘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画一层后待到要干未干之时再涂一层,如此往复几十次,最终呈现出我们肉眼可见的立体感,并且色彩经久不褪。</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沃夫冈著名地标之一的圣沃夫冈教堂。</p><p class="ql-block"> 公元972年圣诞节,一位名叫沃夫冈的圣人来到此地修行时听到神谕说:“用手掷斧,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建一座教堂。”他便依据神谕在掷斧落下之处,也就是小镇的中心建立了圣沃夫冈教堂,又称“朝圣教堂”,是小镇居民的信仰和生活中心。</p><p class="ql-block"> 因为沃夫冈坚贞的信仰,在他圆寂之后这里屡屡发生神迹,故被封为圣徒,这个小镇也以他为名。</p><p class="ql-block"> 此后小镇成为了信徒们的朝圣之地,一时间这里名声大噪,最后旁边的湖也索性取名为沃夫冈湖。</p><p class="ql-block"> 如今,圣沃夫冈小镇仍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各地信徒和游客。</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至今仍坚信,只要虔诚在教堂里对圣人参拜,心中的愿望就可实现。</p> <p class="ql-block"> 沃夫冈“Wolfgang”从字面解释有“狼的步道”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传说当沃夫冈准备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建教堂的时候,魔鬼出现想要阻止他建教堂,沃夫冈与魔鬼商议达成协定:“教堂建好之后,第一个踏入教堂的灵魂归魔鬼所有”,结果教堂建好之后第一个进入教堂的是一只狼。</p><p class="ql-block"> 传说也印证了圣沃夫冈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居民与狼共舞。</p> <p class="ql-block">圣沃尔夫冈小镇另一著名地标“白马饭店”,这是一座五星级的酒店,红色的墙壁上立着白马。</p><p class="ql-block">1896年,2个德国年轻人共同创作了一部浪漫爱情歌剧《在白马亭》,1930年,该歌剧在柏林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从此,这座白马酒店渐渐成了奥地利名声显赫的“罗曼蒂克酒店”,吸引力欧洲各地的明星、名人以及众多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旅游度假。</p> <p class="ql-block"> 身为圣沃夫冈的地标,浪漫的白马酒店紧邻沃夫冈湖畔,依偎着沉静巍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山脉,祖传数百年至今不曾易主,超过500年来都是款待奥地利贵客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白马的造型已成为圣沃夫冈的代言,想要入住于此,至少要提前一年预定才可能会有房间。</p> <p class="ql-block"> 小镇不大,慢慢在小镇内徒步游览是最佳选择,镇中的房子风格统一但又各具特点,用色彩、壁画、饰品和鲜花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红酒庄</p> <p class="ql-block"> 此地是美国著名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拍摄地。</p><p class="ql-block"> 该电影由罗伯特·怀斯执导,于1965年上映,并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乐等五项大奖。</p><p class="ql-block"> 电影《音乐之声》改编自奥地利人玛利亚·冯·特拉普的自传体小说《特拉普家庭演唱团》。</p><p class="ql-block"> 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电影中,玛利亚修女因活泼好动、喜欢唱歌,但常常惹麻烦,于是被派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与上校的七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赢得了上校的心。</p><p class="ql-block"> 影片以其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美国音乐片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哆”是一头雌性的鹿</p><p class="ql-block">“来”是一线金色阳光</p><p class="ql-block">“咪”是我对自己的称呼</p><p class="ql-block">“发”是一段漫漫长路</p><p class="ql-block">“索”是用针拉着线</p><p class="ql-block">“啦”是“索”后面的音</p><p class="ql-block">“西”是配果酱面包的饮品</p><p class="ql-block"> 记忆犹新的电影插曲《哆来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另一首插曲《雪绒花》也是广为人知,令人陶醉的旋律和其间蕴含的力量与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让人过耳不忘,只要听一遍就会哼唱。</p> <p class="ql-block"> 清楚地记得在电影中,当玛利亚和上校的七个孩子外出度蜜月回到萨尔茨堡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一向痛恨纳粹党的上校决定带全家人离开奥地利。</p><p class="ql-block"> 他们被迫参加了德国军官举办的音乐节晚会,当他们演唱的《雪绒花》在剧场回荡时,台下的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来。</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们翻山越岭前往瑞士,离开了亲爱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雪绒花》通过对奥地利国花火绒草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特别的场所,他们演唱了这首歌曲,其目地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观众自然而然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对祖国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不仅将花赋予了歌唱者的爱国之情,更在危难之际展现了奥地利人民的铮铮傲骨。</p><p class="ql-block"> 《雪绒花》不仅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经典插曲,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感动了无数观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就在《雪绒花》悠扬的歌声中结束本集游记吧!</p><p class="ql-block">雪绒花,雪绒花</p><p class="ql-block">清晨迎接我开放</p><p class="ql-block">小而白</p><p class="ql-block">洁而亮</p><p class="ql-block">向我快乐地摇晃</p><p class="ql-block">白雪般的花儿愿你芬芳</p><p class="ql-block">永远开花生长</p><p class="ql-block">雪绒花,雪绒花</p><p class="ql-block">永远祝福我家乡</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这次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的行程图。</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系列游记《东欧+巴尔干19天之旅(上部)》所包含的地点,箭头标注的是游记已写过的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