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一位友友的提醒,才发现自己已经有2个月没有敲击键盘了。再次静下心来,坐在桌前对着屏幕输出,略显生疏。打字尚且如此,何况作文?</p><p class="ql-block">其实我有想过要放弃,当下可能已经是我的极限。在我看来,即便我读再多的书,我写的能力也不会有太多或是太大的提升,就如同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一旦超过了某一数字,再往上难如登天,即便付出多倍的努力。但读书这件事我会一直继续。而且很多写作家也不是因为读的书多才写得很好。有些时候的有些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p><p class="ql-block">关于这次写我并无太多想法,或者说,我并未想过要写点什么,我只是答应我的友友这周会写,至于要写什么,怎么写,全无头绪,但我知道我决不能食言,这是我为人的信条。就在我不知该如何践行之时,我想到了史铁生,他曾是我励志的榜样,进而又想到了他的一本书——《病隙碎笔》。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在他卧床期间利用闲暇时间写的书。里面讲述了他与死神一次次的较量,也讲述了他对人生及生命的一次次思量。借着他的书我也想到了这次文章的名——岁隙笔记。至于为什么不是“碎笔”,是因为我有完整的时间在做“写”这件事,而他没有。</p><p class="ql-block">借用他的书完成我这一次的写,或许也是冥冥中本该发生的事。我之前一直都觉得他这个“隙”字用的不好,很容易读错,而且还拗口,直到这个字被我所用时才发现是我肤浅了。隙的一种释义是“墙上的裂缝。这让我联想到了大多数人庸碌的一生,墙上的裂缝就如同是活着的自我——少之又少。这也就解释了史铁生为什么能在病痛的不断侵扰之下还能乐观的面对自己多舛的一生——病痛之余皆是自我。而这也是他万般无奈之下的一种反击。</p><p class="ql-block">人固有一腔热血,如若没才气的加持,便是一介莽夫。鲁迅弃医从文并非只凭一腔热血,而是他有过人的才气。如若没有后者的加持,他和当时中国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无异——终究只会如流星那般划过人间,只留下一瞬的美。</p><p class="ql-block">艾比赫泰德说:我们登上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他的这一言让我对“活着”的理解又多了一个方向。我从未想过我是在替他人活着,也从未想过我是在替他人受过,但要结合上生物学,那便明了了。生物学上讲,每一个“人”的形成,都是万里挑一的存在,成千上万的精子们只有几颗有机会成为“人”的胚胎。所以说,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个体都是在为曾经一起并肩同行的“兄弟们”受过。所以,艾比赫泰德说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p><p class="ql-block">所以,当你我觉得生活无望之时可以用艾比赫泰德的话适当地安慰一下自己,毕竟自己曾也是万里挑一的人选。所以,我们每个人从成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是平凡之辈,只是说我们拿到的并非我们想要演出的剧本,登上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登上的舞台,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人间这一遭来之悔矣,不来亦悔之。在未可知的时间内,所有的选择都是未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选择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前行,即便最后的结果是错的,但我们的过程是对的,足矣。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