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阅读笔记(二)

czx编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为政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吴浩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二、“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九月八日,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元祐二年八月,北宋俘获了与西夏勾结的西藩首领鬼章,用囚车送到汴京,百官称贺。苏轼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他在奏议中,就北宋的边防政策提出异议,说:“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意思是:治理与西羌、夏人的外交事事务时,既要谨慎而为,不可以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以胆小怕事,要主动作为。怕事和生事都是一样的。就像没病而吃药,与有病而不吃药,都可以杀人。生事,就是无病吃药;怕事,就是有病而不吃药。都会造成一样的后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屆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这句话,说明治国理政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既不可生事,也不可怕事。在根本问题上,要有主张,有定力。正如郑板桥《竹石》诗所写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认准了的事,就要理直气壮地去做,不能因为一些人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鼠首两端,犹豫不决,朝令夕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语出自《周易.系辞下》。原文是: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亡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意思是:遭遇危险的,是安逸地当官而无忧患意识的人;灭亡的,是自认为能保安全而長久生存的人;陷入混乱的,是自以为治理得很好的人。所以君子在安定时不忘危险,存在时不忘败亡,大治时不忘动乱,这样才能安身並保国家长治久安。正如《易经》所说:“想个人和国家不灭亡,就要像保护桑树一样保护好自己的根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人常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必须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才能安身保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引用了这个典故。警示各级干部要增强忧患和风险意识,在安乐时要看到潜伏的危险因素,在胜利时要戒骄戒躁。治国理政要提高预见性,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四、“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出自北宋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晁错是西汉初期汉景帝时的政治改革家。当时因实行分封制,藩国势力强大,威胁国家安全,晁错向朝廷提出削藩的建议,遭藩国联合反对而被杀害。苏轼的《晁错论》评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和晁错被杀的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祸患,最难解决的,是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有难以预料的隐患。坐观其变而不想办法去解决,祸乱就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时如果采取强烈的措施去解决,天下人由于习惯了太平安逸,就不会相信并支持我们。真正的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必须临危不惧,勇挑大难,以求大功,这不是勉强在短期内为求名而能取得成功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段话,並多次表示很喜欢苏轼的看法。历史证明国家生存发展的主要威胁,往往是在繁荣盛世放松吏治,沉溺享乐,积累了不易察觉的隐患,到一定时候爆发出来。习总书记用苏东坡的话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见于未萌,深谋远虑,防患未然,治于未病,以防积重难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五、“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句话出自唐朝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原文是: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宮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的意思是:唐朝贞观九年,唐太宗和身边的大臣对话时说:“当年平定京师时,宮中尽是美女、珍宝,所有的院子都满了。但隋炀帝还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再加上东征西讨,不断打仗,使百姓不堪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所以我日夜孜孜不倦地修身治国,就想保持国家的清净和安定。才使徭役没有加重,五谷丰登,百姓安乐。治理国家就像栽树,根部牢固枝叶就茂盛。国君能清净,不扰乱民众,百姓怎么会不安乐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段话中,唐太宗总结了隋朝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自己並敎育臣下,要引以为戒,並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屇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硏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唐太宗与臣子对话中的这句话。敎育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廉无欲,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就像栽树一样,根固才能叶茂,百姓生活安定,民富才能国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六、“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句话出自清朝唐甄《潜书.权实》,原文是: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治理得好不好,要看你怎么做。踏踏实实地做事,就可以治好;靠发文告,做表面文章,就做不好。如果做表面文章,就好像演戏一样,穿衣戴帽,言语动作,说事讲理,都很得体,但反映的並非实际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甄是清朝初期的杰出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实践者。他在山西长子县做知县时,动员百姓种桑养蚕,不发文书通告,而是挨家挨户上门做说服工作,並且带头做出示范,结果在三个月内种了桑树80余万株。他的成功经验是“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要踏踏实实做事,如果只管发文,不问落实,结果将形如空文,诸事不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关健在于落实》一文中引用了唐甄的这句话,強调为政需要实干,注重落实,反对空谈,搞形式主义。他还引用了民间的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批评一些领导干部搞文山会海,不认真抓好落实的时弊,强调“为政贵在行”,树立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七、“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出自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原文为:穆公曰:“诚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蹇叔对曰:“未也。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鸟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的意思是:秦穆公问大臣蹇叔,怎样才能称霸天下?蹇叔说:“要称霸天下必须做到“三戒”:不贪,不忿,不急。贪婪反而会失去更多,忿怒会招致灾难,性急容易受到挫折。如果能审视大小、利弊而作出正確选择,何必要贪婪呢?如果能衡量双方的力量而正確对付,何必要气愤呢?如果能斟酌情况的缓急而正確处理,又何必要着急呢?你如果能做到这“三戒”,离称霸就很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一文中引用了这几句话,敎育各级干部:在深化改革中,面临种种险阻和挑战,要沉着应对,审时度势,分清事情的大小和轻重缓急,衡量得失利弊,做到“蹄疾而步稳”,不要急于求成,做到施治有序,稳步推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八、“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句话出自[春秋]《老子.第六十四章》,原文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稳定,事变没有先兆时容易谋划;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事要在问题尚未发生前处理,祸乱要在发生前预防治理。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一小堆泥土,千里的远行,都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治国理政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敎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老子这段话中“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句话,強调各级干部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超前应对,防患于未然。避免把问题由小拖大,要把祸乱消灭在萌芽状态。老子的这段话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已成为成语,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踏实地走好第一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句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原文为: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意思是:子产(春秋时政治家)说:“为政要像农民种地一样用心,日夜操心。开始时就认真思虑,最后取得成功。从早到晚去办理,按照自己的思考认真去做,像农作一样有次序地一步步去做,过失就会很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敎育国家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像农民种田一样用心,殚精竭虑,日夜思之,朝夕行之,一步步认真踏实地工作,善始善终,造福人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王制》,原文为: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主,就是善于把百姓组织起来並使他们聚集在自己周围的群体领袖。如果领导群众的方法得当,那么万物就都可安排合宜,六畜都可繁衍生长,一切生物也就都能安享寿命。所以,饲养牲畜适时,六畜就生育兴旺;砍伐种植适时,草木就生长繁荣;政令颁布适时,百姓就会统一团结,贤能的人才会心悅诚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荀子认为,处理社会关系,也像耕种养殖一样,必须顺时而为。治国理政,也要按照客观规律,适应“天时”,正確地利用“地利”,达到“人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屆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硏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这句话,敎育各级干部治国理政要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顺时和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国家才能团结和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一、“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话引自[春秋]管子的《管子.九守.主明》,原文为“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智也。辐凑并进,则民不塞矣。”意思是: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头脑贵在思维聪明。君主能站在天下人的角度观察,就没有看不见的;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倾听,就没有听不到的;站在天下人的角度思考,就没有不理解的。就像车辐(车轮中连接轮圈和车轴的条状物)集中于车毂(车轮中心插车轴的孔)一样,集中了众人的智慧,就能聪明而不闭塞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段话,说明治国理政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谋,站在民众的高度,倾听民众的呼声,集中民众的智慧,把民众团结在一起,就无所不知,无往不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二、“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明朝政治家、内阁首辅张居正写给宣大巡抚吴环洲信中的一句话。宣大巡抚是管理北部边疆地区宣府、大同两地防御的官员,张居正告诫他对北方边防,凡事要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再付诸行动,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张居正在《陈六事疏》中也说:“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意思是:国家大事的处理,考虑时要周详,贯彻执行时要全力以赴。”在《答中丞孙槐溪书》中还说:“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意思是:凡事急于开局之时,必须考虑如何做到有个好的结果;而要事情做到完美成功,则也必须谋划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这些话都说明:凡事要深思熟虑,做到善始善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屆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教育领导干部治政要用心用力,审时度势,恪尽职守,既要慎重行事,有个良好的开始,又要尽力而为,取得良好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三、“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句出自北宋苏轼24岁时应试考卷《策略四》:“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和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皇帝代拟的圣旨《陈侗知陕州制》:“士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者,鲜矣。”意思是:为官者遇到大事时,要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保持常态,不惊慌失措。其父苏洵在《权书.心术》一文中也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意思是:担任将领,应该先养成一个好的心态。看到泰山在面前突然崩倒,也脸不变色,麋鹿突然出现在眼前,眼晴也不刹一下,这样才能在敌人面前,沉着应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敎育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定力”,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遇到大事和急事,要沉着冷静,从容自若,不要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乱了阵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语出自春秋时孔子《论语.为政》。意思是:治国理政应实行德治。就如北极星一样,安居其所,其他的星辰都围绕着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国春秋时期列国混战,孔子认为是“礼乐崩坏,天下无道”,因而他周游列国,提倡德治,反对苛政。他认为“德”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之一,当政者只有施行“德政”,百姓才能像众星拱北极星一样遵从君主,天下就归于太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引用了这句话,指出: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广大干部要读书修德,改造思想,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並知行合一,以德施政,以自身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感化百姓,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