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在鲁镇

年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 石昌武 江敏俐</p> <p class="ql-block">鲁镇,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这个小镇,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童年记忆的一个艺术文本概括。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鲁迅在《社戏》、《风波》、《明天》、《祝福》中,也有所提到,因而存在于鲁迅心中的鲁镇而通过他的小说,鲜活的存于读者心中。 </p><p class="ql-block"> 现实鲁镇位于绍兴柯岩风景区的左侧,一进鲁镇,粉墙黛瓦青石板,小桥流水鸟篷船,枕河人家黄酒香。</p><p class="ql-block"> 那还是二0一六年四月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摄影的老伴不小心把手摔伤了我赶去照顾。利用五一节放假我们先去的鲁迅故里和鉴湖最后去的鲁镇。在鲁镇穿街走巷感觉这个古镇不古,反而与存活于我心中鲁镇有点不一样,伴随着足板在青石板路上的踢踏声,身边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晃来晃去,小巷深处飘来荡去茴香豆特别的豆香…逐渐逐渐沉浸其中慢慢的不由自主的走进了鲁迅先生的小说。</p> <p class="ql-block">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晓得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晓得春天也会有。” 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p><p class="ql-block"> 老伴拍了我与孔乙己对茴字的“研究”,抓拍了我在阿Q后边自然流露的阿Q精神。不经意之间我穿越了鲁迅小说的片场。</p> <p class="ql-block">  街头巷尾一组组形象夸张的雕塑。比如: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想起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p><p class="ql-block"> 在乌篷船吱吱呀呀的摇撸声中我恍惚间回到那个年代,回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鲁镇,是古镇离我们仍是遥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