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姓孔吗?

Everest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但是孔子姓啥呢,有人说,废话,孔子孔子,当然姓孔而,现在这么多姓孔的不都是孔子后裔吗。其实,孔子真的不姓孔,孔子是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是周朝宋国的第一代国君,叫子启,姓子,名启,宋氏。因此孔子姓子。当从宋微子传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时,便到了“五世亲尽,别为公族”的时期,也就是要另起新氏,所以孔子以孔为氏。孔父嘉,子姓,名嘉,字孔父。是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任大司马。古代行嫡长子继承制、五服之制,五世之后,血缘关系渐疏,故分出别为一族,另立氏号。孔父嘉不是嫡出这一支,五代之后就必须分出来另立一支,从他之后的子孙都为孔氏。所以孔子不再是宋氏而是孔氏,子姓。</p><p class="ql-block"> 姓和氏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1. 起源不同:</p><p class="ql-block">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的标志。上古时期有八大姓,都带有女旁,如姬、姚、妫、姒等,这反映了当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姓是用来区分不同的血缘关系,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的符号。</p><p class="ql-block"> - 氏:氏的起源要晚于姓,是在姓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同一母系祖先的后代散居各地,分为若干分支,每一分支需要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姬姓是黄帝的姓,后来黄帝的子孙形成了不同的支派,于是便有了管、蔡、霍、鲁、毛、耼、郜、雍、曹、滕、毕、酆、郇等氏。</p><p class="ql-block">2. 功能不同:</p><p class="ql-block"> - 姓:主要用来“别婚姻”,即同姓不婚,因为同姓之人皆是一家,同姓通婚会影响后代的健康和繁衍。姓是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通过姓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祖先来源于何处。</p><p class="ql-block"> - 氏:主要用来“别贵贱”,氏是用来区别后代子孙分支的标志。在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族有氏,平民有名无氏,氏可以用来分别贵贱。</p><p class="ql-block">3. 数量不同:</p><p class="ql-block"> - 姓: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据《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姓的数量比氏要少得多。</p><p class="ql-block"> - 氏:数量较多,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方式有多种,如以国名为氏、以封地为氏、以官职为氏、以居住地为氏、以职业为氏等。</p><p class="ql-block">4. 稳定性不同:</p><p class="ql-block"> - 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姓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标志,代表着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 氏:相对不稳定,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氏可以根据个人的功绩、地位或居住地等因素进行更改。例如,一个人如果被封到某个地方为官,他的后代就可能以封地为氏;一个人如果从事某种职业,他的后代就可能以职业为氏。</p><p class="ql-block">5. 使用范围不同:</p><p class="ql-block"> - 姓: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共同标识,所有同姓的人都属于同一个氏族或部落。</p><p class="ql-block"> - 氏:是同一姓氏下不同分支的标志,用于区分同一姓氏下的不同家族或宗族。</p><p class="ql-block">6. 姓氏混为一谈的时间是在西汉时期:</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在先秦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起源。姓主要用于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而氏则用于表示某个具体氏族中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开始逐渐合一,不再严格区分。这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都被称为姓氏。最终,在西汉时期,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将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这一变化标志着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人们开始将两者视为一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