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北通塞外,东接幽燕,南临中原,西望长安,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与草原游牧文明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了各种力量、各种政权角逐聚合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各民族碰撞、交往与融合的中心舞台。山西也成为了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在这个展厅中,可以发现,这里展出的各种文物,由于融合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体现在文物上的各种风格的有机融合,成就了各种展品的精妙绝伦。</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将中原王朝以外地域的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北方为“北狄”,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春秋战国之后,日本和朝鲜也被纳入到东夷的概念范围内;东面的称为“东夷”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南面的则称为“南蛮”,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楚国南部;西面的则为“西戎”,是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这些称谓随着中原王朝版图的不断扩大,其具体称呼的指向也在不断的外移。</p> <p class="ql-block"> 胡人吃饼骑驼俑。 </p><p class="ql-block"> 胡商(人)手里的饼子,当地称为“馕”,是一种可以存放很久的食物。 </p><p class="ql-block">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的北方部族通称为胡人。在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北狄,而秦汉以后则称为“胡人”。古代胡人所包含的民族众多,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部落,后来也泛指外国人。</p> <p class="ql-block"> 雁鱼铜灯。</p><p class="ql-block"> 铜灯构思巧妙,整体造型为一只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鱼腹下方接两块弧形屏板和带曲的灯盘,可自由转动调节灯光亮度及方向,也可以防御来风。灯光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可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雁鱼铜灯制作精美,代表了汉代青铜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胡傅铜酒樽。</p><p class="ql-block"> 高34.7厘米,口径65.5厘米。汉代的金属器,器身彩绘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 口沿刻铭文“勮(jù)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勮阳和阴城均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勮阳位于今应县北,阴城位于今朔州东南。</p><p class="ql-block"> 胡傅,据推测,是匈奴的一位部落首领。</p> <p class="ql-block"> 胡傅温酒樽。</p><p class="ql-block"> 胡傅温酒樽,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四周有三个凤形钮,熊形三足。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是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 四神染炉。</p><p class="ql-block"> 通高24厘米。饮食器,由炉体、耳杯、承盘组成。</p> <p class="ql-block"> 鸭形薰炉。</p><p class="ql-block"> 高15.8厘米,长18.6厘米。</p> <p class="ql-block"> 铜镇。</p> <p class="ql-block"> 嵌贝铜龟镇(西汉)。</p><p class="ql-block"> 镇是用来压席子边角的实用器物。在魏晋之前人们席地而坐。为了避免由于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遂于其四隅压上镇。西汉的镇席在古代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也是中国室内陈设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高奴庙钫。</p><p class="ql-block"> 钫,酒器,即方壶。战国末年改称钫。</p> <p class="ql-block">北宗·淳化元宝。</p> <p class="ql-block">金箔饰片。</p> <p class="ql-block">各种金属饰片。</p> <p class="ql-block"> 北魏,鸡冠帽武士俑。</p> <p class="ql-block"> 北魏,石雕柱础。</p> <p class="ql-block"> 石雕人物动物砚。</p> <p class="ql-block"> 漆画屏风板。 </p><p class="ql-block"> 漆画屏风板这是北魏时期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司马金龙墓。上面的漆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该文物为镇院之宝,属于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北魏,棺板画。</p> <p class="ql-block">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 北齐,按盾武士俑。</p> <p class="ql-block">彩绘石雕墓门。</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水瓶。</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三足器。</p> <p class="ql-block">玛脑狮形雕饰。</p> <p class="ql-block">红陶牛。</p> <p class="ql-block"> 北魏镇墓兽,人面兽身。</p> <p class="ql-block"> 虞弘墓石椁。</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来自隋代的石椁,通体由汉白玉制成,造型精美,外壁布满浮雕装饰,描绘了神秘的画面,墓主人是外国人,墓志揭示了他的身份和经历,石椁展现了波斯袄教文化内涵,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虞弘墓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座经科学发掘、又有准确纪年的反映中亚、西亚文化色彩的胡人墓葬。</p><p class="ql-block"> 虞弘墓石椁被誉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虞弘:据墓志,墓主虞弘字莫潘,原为鱼国尉纥驎城人。祖父曾任北魏领民酋长(领民酋长是北魏为北方附属游牧民族设的官职),父亲改仕茹茹国(柔然国),任莫贺去汾达官。虞弘也成为柔然国贵族子弟,十三岁后,奉柔然国王之命,出使西域,访问过波斯、吐谷浑诸国。北齐时,虞弘作为使节来到中原。由于当时柔然和北齐政权关系破裂, 虞弘被扣留。柔然王朝灭亡后,北齐政权启用虞弘,随后他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朝为官。北周时曾职掌祆寺和外交事务,临终前为隋朝的正五品仪同三司。隋开皇十二年(592年),59岁的虞弘殁于并州晋阳府第。</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能屹立于世界5000年而依然光辉灿烂,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保持开放,兼容并蓄,注意不断吸收各民族的文化精华而提升自我,中华文明的伟大就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 照片摄于2024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