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深入了解本土文化】</p><p class="ql-block">大哥来到昆明已有二周余,因为今年昆明雨水偏多,近来多日都在家休息,基本上达到了休闲静养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昨天十月七日周一,大哥说起打算十一月份要回北京,因为十一月七日就是“立冬”节气了,北京也已供暖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想,以就近就便为原则,让大哥继续静养,捎带了解一下云南的本土文化。</p> <p class="ql-block">【廉俭風華】</p><p class="ql-block">这条文化走廊,展示了云南清代中期与末期的二位杰出先贤,一位就是乾隆年间的钱澧南园先生,一位就是清末民初的云南唯一状元袁嘉毂先生。</p> <p class="ql-block">灃(钱沣)</p><p class="ql-block">节绿《荀子》(颜体)</p><p class="ql-block">見善</p><p class="ql-block">翛然必以自存也</p><p class="ql-block">見不善</p><p class="ql-block">愀然必以自省也</p><p class="ql-block">善在身</p><p class="ql-block">不然义以自好也</p><p class="ql-block">不善在身</p><p class="ql-block">菑然必以自恶也</p><p class="ql-block">故非我而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节錄《冒雨寻菊序》(颜体)</p><p class="ql-block">白帝徂秋</p><p class="ql-block">黄金胜友</p><p class="ql-block">辞塵成契</p><p class="ql-block">冒雨相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抑雅步於琴臺</p><p class="ql-block">坐闻流水</p> <p class="ql-block">【廉政文化长廊引言】:</p><p class="ql-block">金汁河状元楼社区段,河水清净明澈,沿岸绿树成荫,是周边市民和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拓东街道、状元楼社区以“廉以养德、文以化人”为主题,挖掘整理城市文脉、廉洁底蕴,将廉洁文化融入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在金汁河状元楼社区段竟“立体”打造廉洁主题景观一区“廉政文化长廊”。依托廉政文化长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京传播廉洁正能,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向全社会传递“廉洁文化建设人人有责、廉洁社会人人参与”理念,共同建设“清廉昆明”文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理念,共同建设“清廉的昆明”文明城市。</p> <p class="ql-block">这是钱沣南园先生(1740~1795)铜浮雕像。</p><p class="ql-block">钱澧句:“明月满尊开上阁,古香半榻捡藏书。”</p> <p class="ql-block">【贫不弃学 志以成才】</p><p class="ql-block">钱沣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六人,一家老少三代就靠钱沣的父亲做银匠手艺勉强糊口。钱洋的父母虽然贫穷少学,但人品道德却十分純朴善良,遇有族中人生活无着或年老孤寡,仍然尽量给予帮助。当钱沣少有文名之时,曾有人来请他去做衙门小吏或到军营中充当文书,钱洋的母亲坚决不许,她宁可忍受穷苦也不愿儿子中断学业。由于母亲的坚决反对,钱沣打消了外出谋生的想法,从此更加勤奋读书。假如没有这样一位贤良、坚持的母亲,也许钱洋的人生会截然不同,世上也就少了一位「以直声,震海内」的大清官和「学颜第一人」的书法大家。</p> <p class="ql-block">【廉吏品格】</p><p class="ql-block">钱沣自1771年得中进士人仕为官以来,始终秉持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在每一任上他都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从湖南学政到监察御史,他忠于国家、心怀社稷、刚正不阿,维护国法纲纪和公平正义,敢于与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斗争,书写了一代清官的不朽传奇,更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脊梁。</p><p class="ql-block">【不辱使命 弹劾贪腐】</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四月初、钱沣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其在呈給乾隆皇帝的题本中,汇报了山东各府县库银严重亏短的问题、他说:『(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勒索属员,遇有升调,惟视行贿多寡,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或八九万、六七万之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三册二三九六页)。乾隆皇帝看过钱洋的题本后立即召见了他。在听钱洋详细地汇报了山东省的亏空状况后乾隆皇帝委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同前往山东省,对各州县库银进行严格清查,最终查得全省共亏空一百多万两白银。乾隆皇帝大怒、令国泰、于易简两人服法自尽。钱沣大获全胜,朝野震动。</p><p class="ql-block">【叫板和珅 不畏权贵】</p><p class="ql-block">国泰倒台后,和珅对钱沣怀恨在心,处处刁难、掣肘、压制钱沣。对此、钱沣不屑一顾,坚持原则毫不退缩。乾隆五十九年,他再上一本《请复军机旧规书》,直接参劾和珅身为军机大臣不到军机处办公却偏偏坐在值班官员的休息室内办公的做法。当时除军机大臣阿桂之外,其他军机大臣都放仿和珅、各自找地方办公。乾隆皇帝接到参状后,立即任命钱沣兼任「军机处稽查」,查办这种违背常情,多有营私舞弊之嫌的做法。公元一七九五年,正值五十六岁壮年的钱洋,因过度疲劳而一病不起,九月后便驾鹤西去。他的儿子在整理其父诗稿时发现一份多达数千言的参奏和珅的草稿,详细列举和珅二十余条大罪,这些罪状无论哪一条都能够将和珅送上断头台 遗憾的是这份奏稿在钱洋生前没能送到乾隆皇帝手上,朝中不少人觉得可惜。但聊以告慰其英灵的是,他列挙的和珅诸多劣迹的罪行、恰成为后来嘉庆皇帝处死和珅的有力依据。</p> <p class="ql-block">【丹青国手】</p><p class="ql-block">钱洋书法初学滇中书坛名手虞世瑛,后因仰慕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忠义名节,便书宗颜氏书风。其楷书与行书皆从颜体《颜家庙碑》、《祭侄稿》、《争座位帖》、《枯书赋》诸帖出。晚年回乡丁忧,又专攻米海岳。李瑞清评钱沣书“「能以阳刚学颜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p><p class="ql-block">除此,钱南园还精于山水,特别是鞍马的绘画表现。他宗法唐代以画马著称于世的韩干和曹霸,以墨笔绘良马龙驹,用笔细膩,写照传神,为后世所宝藏之,其「瘦马御史』的美誉更广播海内成为艺坛佳话。</p> <p class="ql-block">正面匾额:“清風亭”(钱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面楹联:“有两袖清风足矣,無千金产业何妨。”(王光明先生撰,潘绍學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侧面楹联:“英谓霹雳一声若遇那贪官污吏管教尔粉身碎骨,须知威灵有赫果然是孝子忠臣定许他增福延龄。”(都雷府雷神殿旧联 丙申秋包和镘书)</p> <p class="ql-block">【状元樓】</p><p class="ql-block">【大魁天下】</p><p class="ql-block">正门楹联:</p><p class="ql-block">“九万里搏扶摇排羽翼赞國士無雙前無古人,一百年披繡闥乘镸風看遍數風流後有來者”(纪念袁嘉毂先生 甲辰五月王獻生書)</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从聚奎楼改称状元楼</p><p class="ql-block">“聚奎楼建造缘由”</p><p class="ql-block">状元楼原名聚奎楼,位于昆明</p><p class="ql-block">拓东路与金汁河交叉处的相公堤</p><p class="ql-block">桂林桥上。 昆明学子自元代参加</p><p class="ql-block">全国科举考试以来已有600余年,</p><p class="ql-block">其间共产生了2236名举人,298</p><p class="ql-block">名进士,但无一人钦点状元。状</p><p class="ql-block">元的桂冠始终与昆明学子无缘。</p><p class="ql-block">云南的官绅士民内心深处都深藏</p><p class="ql-block">着一个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p><p class="ql-block">——都在翘首企盼云南能出状元!</p><p class="ql-block">基于这样的期望,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广西调任云南学政的张建勋(光绪十五年己丑科状元)倡议重修坐落于昆明拓东路上的“聚奎楼”。地方士绅、文人学子,乃至普通百姓,闻之振奋,纷纷解囊捐资修楼。于是,在昆明城东的通京大道较高处相公堤桂林桥上建盖了座三层楼阁,象征东方木星耸直,以补省垣风水之不足。楼成,命为聚奎楼。五华书院山长罗瑞图写了一篇记文云:“往事已矣,昔之才人文土,不能大魁天下者,以五星不聚也。斯楼成,魁星聚,则有望于此后之人"</p><p class="ql-block">“聚奎楼改称状元楼”</p><p class="ql-block">巧合的是,聚奎楼建成十年之后,1903年,经正书院学子石屏人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获“一等第一名”,独占鳌头,登顶成功。虽然“经济特科”仅排了一个名次,没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但欣喜若狂的云南士子自然将取得“一等第一名”的袁嘉谷当作状元看待,从而圆了“状元梦”。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袁嘉谷回云南登状元楼时,值电影兴起,还拍了一个纪录片为存念。聚奎楼也从此被称为“状元楼”留下了一段传奇。</p> <p class="ql-block">【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p><p class="ql-block">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石屏人。清光绪癸卯(1903年)取二甲第62名进士,同年取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经济特科共三次,因此又称之国朝第二人”。袁嘉谷取特科第一,即授翰林院编修。后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任云南留学生监督。回国后,历任学部图书编译局局长、国史馆协修长、廷氏外国学生襄校官、宪政馆咨议官、实录馆纂修官、东陵扫青官、浙江提学使、浙江布政使。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袁嘉谷急流勇退回云南,致力于著书立说,被举为国会议员。1923年云南创办东随大学(现云南大学),任国学教授,至1937年12月病卒于昆明,终年66岁。袁嘉谷从31岁科举成名,名播海内,先后做了八年清朝官吏,他居官廉能,在学部图书编译局供职期间,主持全国教科书编辑工作,开创统编教材之先声,对推行“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和宗旨起了重大作用。民国以来,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著有《卧雪堂诗集》、《卧雪堂文集》、《滇绎》,参与《清史稿》编写,主纂《石屏县志》、《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等等,在史学、文学、经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云南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政声卓著为官廉洁受人夸】</p><p class="ql-block">袁嘉谷一身肩任数职,工作繁重,在京居官八年,以清士德艺获誉。</p><p class="ql-block">宣统元年已酉(1909)农历九月二十五日,袁嘉谷奉敕出任浙江提学使,同年十二月,兼任浙江布政使。浙江任上,袁嘉谷按照提学职责,下车伊始,即调处了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发生的大风潮,史称“木瓜之役”。撤换了督学夏震武,启用了新派人物许寿裳等。他了解到全浙江十一府中,十个府都嫉妒杭州,原因在于杭州府属学校经费都由省里拨付,其余十府则由地方自筹,便决定改变旧日的拨款办法:全省学校经费都由省统一拨给,十府过去自筹款额全部退还,作为兴建基层小学的费用。此举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的教育事业发展。</p><p class="ql-block">在选拔人才方面,袁嘉谷不遗余力。宣统二年,清廷选送留美学生,给了浙江8个名额。他公正无私,严格进行考试,结果有24个学生成绩最好。他舍不得抛弃一个,坚持全额保荐到学部。通过复试,24名学生全部被录取,此举在浙江学坛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袁嘉谷在浙江时,推广教育,兴办各级各类学校四千多所;改建浙江图书馆,搜集整理浙江地方文献;为国为民振拔人才。袁嘉谷任布政使时,布政司银库中有“羡余”(财政收入中的盈余),过去皆由全署官吏分享。库吏送钱给袁嘉谷,说是奉行已久的规矩。袁嘉谷毅然拒绝,严加斥责道: "陋规,匪陋者心。吾能以其陋规陋吾心乎?”并当众宣布从此取消这种陋规,“羡余”充公。辛亥(1911)农历八月,浙江遭大水灾。袁嘉谷亲赴灾区巡抚,捐俸银八百两赈灾,德播江浙,浙人感激。同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浙江宣布独立,袁嘉谷弃官离浙江到上海。当时各省联合会邀请袁嘉谷入会,浙江会友特请袁嘉谷留下,而袁急流勇退,均谢却之。浙人赠以旅费,为袁饯行,可见袁嘉谷清德深播江浙士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滇国滇人滇文化】</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云南昆明本土文化的历史缩影。</p><p class="ql-block">在史书上,曾有过关于“滇国”的记载,但一直被人怀疑。直至李家山的考古发现了“滇王之印”,证明史上确有滇国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方“滇王之印”的金印(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云南本土青铜器“铜牛虎案”(复制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封泥印“滇国相印”。</p> <p class="ql-block">滇国在历史上相当于秦至西汉,其青铜器以鼓及贮贝器为主,与中原的青铜鼎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五牛盖的青铜贮贝罐。</p> <p class="ql-block">【恐龙化石展厅】</p><p class="ql-block">恐龙的存在是一个特定的地球生物年代,恐龙的灭绝也是一个特定的地球生物年代。我们现在能见到恐龙化石已属不易,云南禄丰出土的恐龙化石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意义。</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层厅】</p><p class="ql-block">这是赫赫有名的陈纳德飞虎队的历史展厅。</p> <p class="ql-block">大哥认真地观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p> <p class="ql-block">克莱尔·李·陈纳德(1893 年 9 月 6 日 - 1958 年 7 月 27 日)是美国空军中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 </p><p class="ql-block">援华抗日:</p><p class="ql-block">1937 年,应国民党政府邀请,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后担任“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顾问,并到昆明空军军官学校任飞行教官。他建议中国组建空军基地、建设轰炸机起降机场和空袭预警系统,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p><p class="ql-block">1941 年,陈纳德受国民党政府委托返回美国招募飞行员,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即“飞虎队”),并担任总指挥、大队长。“飞虎队”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色,多次重创日军的军事设施和装备。</p><p class="ql-block">1942 年 7 月,“飞虎队”先后被改编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司令。他带领队伍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开辟了“驼峰航线”,为中国运输了大量的援华物资。</p> <p class="ql-block">美国人绘制的中国人民救治美国飞行员的组图。</p> <p class="ql-block">英俊的陈纳德将军。</p> <p class="ql-block">陈香梅女士在陈纳德将军墓前。</p> <p class="ql-block">【陈香梅女士回到昆明】</p><p class="ql-block">陈香梅(1923 年 6 月 23 日 - 2018 年 3 月 30 日),美籍华裔,是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也是二战时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遗孀。</p><p class="ql-block">1944 年,陈香梅成为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记者。同年,她对“飞虎将军”陈纳德进行专访,两人因此结识并产生感情。1947 年 12 月 21 日,陈香梅与陈纳德在上海举行婚礼。</p><p class="ql-block">婚后,陈香梅为陈纳德生育了两个女儿。1958 年,陈纳德因患癌逝世,陈香梅安排其安葬在华盛顿的阿灵顿军人公墓。</p><p class="ql-block"> 【对中美关系的贡献】</p><p class="ql-block">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之称,频繁来往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促进中美友好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 年底,她作为里根的特使访问北京,拜会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其他贡献】</p><p class="ql-block"> 陈香梅关心中国大陆的教育事业,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表彰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p><p class="ql-block">她还曾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等称号,2015 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经幢】</p><p class="ql-block">这是昆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宋代的经幢,材质为砂岩。</p> <p class="ql-block">【经幢上的文字说明】</p><p class="ql-block">经幢基座之上界石顺时针依次刻有汉文铭文4篇,分别是《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弘誓愿》,共179列,1679字。经幢一层天王之间、四棱间顺时针方向自上而下旋转阴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咒2000余言。</p><p class="ql-block">其中《造幢记》共六百多字,主要宣扬大理国鄯阐侯高明生的功德,以及布燮袁豆光效忠高氏,辅佐幼主的勋绩。盛称高氏 "文列武列,万国口实而宣威;神风神气,千将若摧而留世。"袁豆光辅佐高氏,在困难时刻"求救术于宋王蛮王,果成功于务本得本。"宋王、蛮王所指至今仍不清楚,但不失为了解大理国对外交流的实物证据之一。</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 虽说经幢幢体上并未书造幢之年月,史籍史料亦无载,但是可以通过对经幢上的袁豆光、段进全、高明生等人生平的考据与梳理,对照《姚郡世守高氏源流总派图》和《大理国渊公塔之碑铭》等金石文献,再结合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推断出经幢应是为高智升四世孙高明生所建。根据《南诏野史》等史籍对高智升、其子高升祥、其孙高祥明等记载,再与石钟山石窟明王堂须弥座等风格相观照,可推测经幢也大体在十二世纪中期或稍后时期建造。</p> <p class="ql-block">【昆明瀑布公园】</p><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四日,天晴。我们今天乘坐地铁公交,去了北市区的“瀑布公园”。</p><p class="ql-block">1. 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云南昆明北部山水新区,处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入滇水口,是牛栏江饮水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p><p class="ql-block">建设时间:2013 年开工建设,2015 年 12 月 31 日完工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投资规模:总投资约 11 亿元,占地面积达 484.4 亩,其中绿地面积 155.77 亩,绿化率 75%,水面面积 192.5 亩,主游路 2350 米。</p><p class="ql-block">2. 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人工瀑布:充分利用牛栏江引水地势自然落差,建造了高约 12.5 米、宽约 400 米的人工瀑布,这是国内幅宽最大、流量最大、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第一大人工瀑布公园”。</p><p class="ql-block">功能分区:公园内形成了以人工瀑布为核心的七大景观功能区,包括时尚滨水休闲区、瀑布景观区、入口滨水娱乐区、背景山林漫步区、疏林草地休闲区、滨水配套区、城市休闲广场区。</p><p class="ql-block">3. 价值意义:</p><p class="ql-block">生态价值:利用出水口和盘龙江的高差,通过相关建设对牛栏江来水进行曝气、增氧、削减污染、沉淀泥沙,能改善和稳定牛栏江来水水质。项目建成后,在昆明市出现干旱缺水等极端枯水年,可每天向城市应急供水 30 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4.景观价值:为昆明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欣赏美景的好去处,成为昆明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为城市景观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昆明瀑布公园(视频)</p> <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五日周五,天气晴朗。</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三人(大哥、刘云和我),上午去参观了就在我们对马路的《真庆观》。</p><p class="ql-block">过去,我们对寺庙可能看得多一些,那是佛教。今天我们看的是道教,也算略有所見,文化不浅。</p><p class="ql-block">【重修功德碑(序)】</p><p class="ql-block">盖闻,道化群品”三界仰学链电:神游洪恩,十方无不成沾。是以立庙宇。泰神家,行数化,度众生,能道德,李世风,此力华互民族之宗风也。昆明真庆观,滇中之道教名胜也,灵应今古,否火绵延,神思浩荡,福被万民。秦文章期间,惨遭拔毁,殿宇倾圮。神象荡然,遂使山门游迹信众怅然。幸遇当今盛世,主持,我至党。当家,互试德发展,十方信众发心,亲腋成袭,同德共举,良因善来,万善同归,方才得以重修殿字,增塑神尊该列成仪,造开含,渐庙宇还其祖焕然一为铭记十方信,大德善举营,兹将来捐受使任元上功制德款者芳新携刻,后额古善之名。助以善公于后零以贰便人岁传王,千仲流,芳吉之主当德元式高立石造年,次辰年秋大良辰日持袁至兑,家复诚暨领周观道大德。</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真庆观》观门,大观也!</p> <p class="ql-block">大哥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每一座大殿,仔细欣赏了大殿的匾额和楹联。</p> <p class="ql-block">《匾额》虚怀若谷</p><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慈善和谐世界</p><p class="ql-block">道义构築大同</p> <p class="ql-block">【紫微殿】</p><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处处存真古观门迊黄道日</p><p class="ql-block">人人有庆春城华映紫微星”</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p><p class="ql-block">建于永乐十七年,后多次重修,占地32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琉璃饰顶。正脊置宝顶,两端置鸱吻,飞椽置走兽。面阔五间,基地高置,辅以石阶,饰以石栏望柱,庄严肃穆。殿上供奉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五千言。《道德经》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翻译最多的中国古代巨著。</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匾额》</p><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p><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楹联》</p><p class="ql-block">“青牛出塞雄文论道五千言清都无为尊始祖</p><p class="ql-block">白鹤遨天圣者御风三万里自然玄要仰先贤”(孙太初书)</p> <p class="ql-block">【真庆斋】</p><p class="ql-block">这是道教的素食馆。</p> <p class="ql-block">【世侄来访】</p><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五日周五,下午三时许,有大哥的好友李大昌的二儿子来拜访。</p><p class="ql-block">李大昌的父亲与我们的二舅,解放前曾都在南京政府下属的有关医院部门二作。1937年抗战事起,南京政府决定西迁内地,这样便开始了许多人的逃难经历。大哥说,我们曾得到过李院长的许多照顾与帮助,经武汉到宜昌最后到达重庆。我们在重庆,还住过一个大院,还一同上学考试,也算是世交了。</p> <p class="ql-block">大哥继续讲述着他的上学经历,在重庆由小学考中学,由中学考大学,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p><p class="ql-block">大哥还讲述了他中大毕业后,参加共产党在上海招办的上海人民革命大学(简称“革大”)。</p><p class="ql-block">大哥还讲述了他参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安东(丹东)为苏联空军提供俄文翻译,并到平让参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最后,李其光先生讲述了他爸爸李大昌股骨颈骨折后的治疗过程(当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还不够成熟)及其后来的痛苦。</p><p class="ql-block">上世八十年代,李大昌(兄长)乘出差上海的机会,专程到朱家角来拜访我们的父亲母亲,我妈妈还大声称呼他为“大昌”,多么亲切,真是老朋友相見了。</p> <p class="ql-block">【贵客来访】</p><p class="ql-block">今天有贵客,来自曲靖,是刘云的哥哥的儿子和儿媳。</p><p class="ql-block">他们因为平时要领孙孙,所以只有星期天来,也是不远千里,一片诚心啊!谢谢!谢谢!</p> <p class="ql-block">侄刘成、姪媳段丽萍与我大哥合影,说是沾点老人的福气和寿气!</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段丽萍、俞经武、俞经农、刘云、刘新、刘成。</p> <p class="ql-block">【滇池海埂公园】</p><p class="ql-block">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为清朝的孙髯翁。全联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联:</p><p class="ql-block">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p><p class="ql-block">下联:</p><p class="ql-block">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p><p class="ql-block">其上联主要描写滇池的景色与周边风光,下联则回顾云南的历史变迁。这副长联气势磅礴、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p> <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九日,今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据说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已有先头部队来到昆明,所以今天我们有幸看到飞舞在滇池上的海鸥,十分高兴。</p> <p class="ql-block">这是耸立在海埂大坝上的聂耳塑像,他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者,也是云南昆明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远处有白帆,中景是海鸥在飞翔,近处有除藻泵在工作。</p> <p class="ql-block">【西山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是一个景色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大型森林公园,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1. 地理位置: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处,西迤长坡,东濒滇池。</p><p class="ql-block">2. 山体概况:绵延40多公里,海拔约2500米。其山形独特,远眺西山群峰,宛若一位仰卧于滇池之滨的“睡美人”,她的脸、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都历历在目,轮廓分明,因此也有睡美人山之称。古时有凤凰停歇于此,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曾称碧鸡山。</p><p class="ql-block">3. 植被资源:森林植被茂密,松柏叠翠,常年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公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树木,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珙桐、桫椤等珍稀植物。</p><p class="ql-block">4. 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华亭寺:始建于元代,1961年被公布为昆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汉地佛寺名单。寺内钟声悠扬、梵音袅袅,环境清幽。</p><p class="ql-block">太华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艺术的宝库。</p><p class="ql-block">三清阁:道教文化圣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信徒与游客前来朝拜祈福。</p><p class="ql-block">龙门:位于山巅之上,是一处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其地势险峻,石刻艺术精美,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聂耳墓:人民音乐家聂耳墓修建于此,其音乐才华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红墙之内就是著名的《华亭寺》,我们绕了一圈,参观了大殿,也看到了有200~300年树龄的几株古梅。还在古寺旁的素食馆吃了顿午餐,很是自在。</p><p class="ql-block">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于1980年前后来昆明访问时,来过华亭寺参观。</p> <p class="ql-block">西山森林公园起始于髙峣,这里已经开发成《茶马花街》街,是一条长达1公里的旅游美食街。我们下山后,还在这里小憩一会,喝了二杯咖啡,真舒服。</p> <p class="ql-block">【滇南建水之行】</p><p class="ql-block">11月1周五,俞斌夫婦开车专程为我们滇南之行创造条件。主要是看看建水的本土建筑和本土文化。</p><p class="ql-block">建水古称临安,可不是杭州的那个临安。</p><p class="ql-block">云南建水古称临安,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发展历程,以下是其简史:</p><p class="ql-block">1. 元明清时期的繁荣:</p><p class="ql-block">元朝:元时设临安路治建水州。这一时期建水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成为地区的行政中心之一,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十五年,临安路改临安府,由路治改为府治,迁至建水州。洪武二十年创建城池官署,拓地改建砖城,建水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使得建水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云南科举考试中成绩斐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也不多见,因此建水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清朝:清初沿明制,于此置临安府和临元镇总兵官,建水州属临安府。这一时期建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其在滇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2. 近现代的变迁:</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民国二年,撤销临安府,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后又经历了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p><p class="ql-block">3.新中国成立后:建水成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建水有许多民宿,我们就住在临安镇东林路鸿榆新天地C4幢璞筑民宿。</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民宿区,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有桥或有亭,河边植树有陰,很是休闲去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建水(临安)的地标“小天安门”。</p><p class="ql-block">其大名称“朝陽楼”,</p><p class="ql-block">又名称“迎晖门”,</p><p class="ql-block">其上方有“雄镇东南”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p><p class="ql-block">云南建水朱家花园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以下是其简史:</p><p class="ql-block">1. 建造背景及过程:</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系清代建水人朱朝瑛弟兄所建的集家族祠堂、住宅和私家园林为一体的宅院。朱氏家族祖上迁居云南,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经商,到同治年间,朱家成为建水乃至滇南地区的大家族。</p><p class="ql-block">从清光绪年始建至宣统年落成,前后历经三十年。其原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余平方米,除家宅、宗祠两大主体部分还有大量园田附属,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2. 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整体布局:建筑坐南朝北,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装饰细节:大门的垂花门楼是瓦屋顶,三叠水式楹,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优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别雕镂出富有寓意的图案,如“鱼跃龙门”“四喜临门”等;大门前有一对刻着龙凤图案的石鼓。</p><p class="ql-block">3. 家族兴衰与花园命运:</p><p class="ql-block">辉煌时期:清朝末年,朱家人参与辛亥革命、领导建水起义,朱朝瑛获中将衔,朱家花园挂有“中将第”匾。当时朱家家族庞大,人丁兴旺,生活富足,家族地位较高。</p><p class="ql-block">挫折时期:后来朱朝瑛投向袁世凯,但随着袁世凯的失败,以及朱氏家产后来被国民政府查抄没收,朱家迅速落败。</p><p class="ql-block">4. 现代保护与发展:</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对朱家花园进行重新修缮,历经沧桑的朱家花园又焕发了勃勃生机。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p> <p class="ql-block">此朱家花园之后花园,有湖水、有曲桥、有假山、有亭榭、有回廊,不愧为大户人家之休闲赏花之地。</p> <p class="ql-block">大哥在“朱家花园”里影。</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与《朱子家训》】</p><p class="ql-block">云南建水朱家花园的《朱子家训》刻在朱氏宗祠的墙壁上。</p><p class="ql-block">《朱柏庐治家格言》:</p><p class="ql-block">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p><p class="ql-block">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p class="ql-block">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p><p class="ql-block">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p><p class="ql-block">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p><p class="ql-block">勿营华屋,勿谋良田。</p><p class="ql-block">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p><p class="ql-block">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p><p class="ql-block">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p><p class="ql-block">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p><p class="ql-block">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p><p class="ql-block">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p><p class="ql-block">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p><p class="ql-block">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p><p class="ql-block">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p><p class="ql-block">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p><p class="ql-block">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p><p class="ql-block">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p><p class="ql-block">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p><p class="ql-block">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p><p class="ql-block">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p><p class="ql-block">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p><p class="ql-block">施惠勿念,受恩莫忘。</p><p class="ql-block">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p><p class="ql-block">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p><p class="ql-block">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p><p class="ql-block">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p><p class="ql-block">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p><p class="ql-block">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p><p class="ql-block">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p> <p class="ql-block">视频“朱家花园”(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简史】</p><p class="ql-block">云南建水小火车有着丰富的历史,以下是其简史:</p><p class="ql-block">1. 起源与建设背景:</p><p class="ql-block">在法国人筹划修建滇越铁路时,云南有识之士痛感主权丧失,积极寻求出路。1912 年,云南人李光翰等联名要求修建个(旧)蒙(自)临(安,今建水)(石)屏铁路,得到云南当地支持。</p><p class="ql-block">1914 年,陈鹤亭被任命为个碧石铁路总理,将公司改为民营商办,成为中国民营铁路之首创。为扼制法国人觊觎云南矿产资源,决定实施轨距为 600 毫米的寸轨。不过在修建鸡街到临安段时,个碧铁路总工程师萨福均建议按米轨建设,但先铺寸轨,待国家强盛时可改为米轨与滇越铁路相联通。</p><p class="ql-block">2. 建设与通车:</p><p class="ql-block">1915 年 5 月 1 日,个碧石铁路开工。经过 21 年的修筑,1936 年个碧石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当时第一条主权最为完整的民营铁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该铁路将云南较早的商埠城镇蒙自、“锡都”个旧、文化古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连接起来,为滇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3. 轨距改造:</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70 年 1 月,蒙(自)宝(石屏宝秀镇)铁路轨距由 600 毫米扩建为 1000 毫米工程开工,10 月 1 日通车。从那时起,曾经的个碧石铁路变为蒙宝铁路,鸡街到个旧仍保留寸轨。</p><p class="ql-block">4. 停运与重新启用:</p><p class="ql-block">2003 年,该铁路的客运停运;2010 年,货运也全面停运。</p><p class="ql-block">2015 年,在个碧石铁路开建 100 周年之际,云南米轨铁路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性项目——建水古城小火车,在个碧石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间线路改造后的米轨铁路上开行。建水古城小火车先期开通有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四个站点,全程 12.82 公里。</p><p class="ql-block">如今,建水小火车已成为建水县一张靓丽的名片,深受游客的欢迎。人们乘坐小火车可以欣赏到沿途的古桥古村、荷田水塘等美景,感受淡淡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这是曾经在上个世纪初建成并运行的米轨小火車实物(展示)。</p> <p class="ql-block">大哥在“临安→团山”小火车车厢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哥和我在现在日常运行的旅游小火车车头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哥在小火车沿途的十七孔桥湖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终点站“团山”老民居古宅之张家花园内景。</p> <p class="ql-block">视频“沿途风光”(自拍)</p><p class="ql-block">小火车刚离开站台不久就拍到的建水临安的花红叶绿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视频《建水米轨小火车》(资料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孔庙之大成殿》</p><p class="ql-block">至圣先师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封"褒成宣尼公",唐代尊为先圣"</p><p class="ql-block">"文宣王",宋代尊为"至圣文宣王",元代加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清时期尊为"至圣先师"。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长河里一直被尊为圣人,是世界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先圣《孔庙》之大成殿之“万代师表”。此殿悬掛有七块清七位皇帝的御题匾额。</p> <p class="ql-block">今天11月3日,多云。</p><p class="ql-block">我们早上九点,在西门进早餐后,专门去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大水井”。</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水井一年四季有人打水而水位不会下降,我们目测此井直径有3米之宽,真大水井也。</p> <p class="ql-block">【昆明俞氏大聚会】</p><p class="ql-block">因为北京大伯俞经武的到来,昆明俞氏二家,即俞经难家和俞经农家欣喜万分。</p><p class="ql-block">今天,由侄子俞丹作东,请来了昆明俞氏的所有成员,在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昆明世博园”集合小聚。因为是难得的机会,所以大家非常期待。</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晴朗暖和,上午十一时许,各家分别来到集合地点(世博园自2022年10月起已免费开放),俞丹还叫了个电瓶车,陪同我们四位老人(大哥俞经武、二嫂范正荣、我俞经农和刘云)乘车游览了一圈,司机师傅还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有关景点的过去与现在,大家非常开心,特记录今天的聚会以誌纪念!</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云、范正荣、俞经武、俞传昆,在世博园内路边休息区小憩并聊天。</p> <p class="ql-block">俞传昆的太太陈颖,抱着她心爰的宠物小狗。</p> <p class="ql-block">俞丹陪同我们老人乘车游览。</p> <p class="ql-block">世博园“奇石园”中的大蛋石。</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位老人在世博国吉祥物“灵灵”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宽敞明亮的宴席大桌,有些气派。</p> <p class="ql-block">左起:俞经农、刘云、俞经武、范正荣。</p> <p class="ql-block">聚会上,二嫂站起来向大哥敬酒,祝大哥长命百岁!</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俞世杰(俞丹的儿子)、俞世昌(俞传昆的儿子)、曹蔚(俞传昆的儿媳)、小李(俞斌的儿子俞世祥(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女朋友)。</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p><p class="ql-block">姚翔(俞经农的女婿)、俞丹(俞经难的三儿子)、杨红(俞经难的三儿媳)、俞世杰(俞丹的儿子)、俞世昌(俞传昆的儿子)、曹蔚(俞传昆的儿媳)、俞传昆(俞经难的大儿子)、陈颖(俞经难的大儿媳)、俞传菲(俞经农的女儿)、俞斌(俞经难的二儿子)、小李(俞斌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的女朋友)、张静(俞经难的二儿媳。</p><p class="ql-block">留有小小遗憾的是,有二位未能出席,一位是俞世祥(俞斌之子,在澳大利亚工作),一位是姚世宁(俞传菲之子,在香港求学大一)。</p> <p class="ql-block">昆明俞氏三代16人聚会世博园。</p><p class="ql-block">依次为:(始)姚翔、俞丹、俞世昌、曹蔚、俞世杰、杨红、陈颖、俞传菲、张静、小李、俞斌、范正荣、刘云、俞经农、俞经武、俞传昆、姚翔、俞丹、俞世昌、曹蔚、俞世杰、杨红、陈颖(终)。</p><p class="ql-block">缺席的是:俞世祥、姚世宁。</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聚会】</p><p class="ql-block">11月5日星期二,俞传菲姚翔作东,邀请昆明俞氏各家再次聚会,地点是云天花苑酒店(紫薇厅)。</p><p class="ql-block">本来,我拍摄了二段录像,但本《美篇》限制了视频添加,视频添加失败,转而用视频截图的图片作为此次聚会的记录。</p><p class="ql-block">一共也是十六位,只是张静、小李、俞世杰三位因事未能参加,增加了刘新、刘晋云、刘绍渊三位(刘云的弟弟、弟媳、侄子)。</p><p class="ql-block">聚会主要为大伯告别送行,也借此机会向昆昆、斌斌、丹丹三家表示感谢,感谢三家对大伯的关心、陪同、照顾!再次感谢!!!</p><p class="ql-block">期待大哥(大伯)身体安康!期颐百岁在朱家角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杨红(俞经难之三媳)</p><p class="ql-block">俞传菲(俞经农之女)</p><p class="ql-block">姚翔(俞经农之女婿)</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俞丹(俞经难之三儿子)</p><p class="ql-block">俞斌(俞经难之二儿子)</p><p class="ql-block">范正荣(二嫂)</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俞经武(大哥)</p><p class="ql-block">刘云(我老伴)</p><p class="ql-block">俞经农(我本人)</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刘新(刘云的弟弟)</p><p class="ql-block">刘晋云(刘云的弟媳)</p><p class="ql-block">刘绍渊(刘新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左起:</p><p class="ql-block">俞传昆(俞经难之大儿子)</p><p class="ql-block">陈颖(俞经难之大儿媳)</p><p class="ql-block">俞世昌(俞传昆之儿子)</p><p class="ql-block">曹蔚(俞传昆之儿媳)</p> <p class="ql-block">【大哥的休闲】</p><p class="ql-block">大哥的休闲,有多种形式。静坐、闭目养神、散步、聊天、参观、旅游等等。其中,学习式休闲具有某种特殊性,值得关注。</p> <p class="ql-block">大哥的学习式休闲之一,是在手机上上网课,继续北京的老年大学课程。大哥一共报了三个班:书法颜体班、书法行草班、泼墨山水班。</p> <p class="ql-block">大哥的学习式休闲之二,是读帖读画。读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读画也是一样的原理。</p><p class="ql-block">大哥在我这里,读了好几册历代名画册(精美印刷品),如《五代北宋画集》、《南宋四家画集》、《元四家画集》、《明四家画集》、《清.四僧画集》、《清.扬州八家画集》、《海上西任精品》、《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等。</p> <p class="ql-block">【髙兴回家】</p><p class="ql-block">大哥此次出来旅游历时已一个半月,今天正是立冬,该回家了。我护送大哥乘机返回北京,三个小时准时降落大兴机场,直接打车到万寿路西街大哥家中。大哥很髙兴,我也完成了任务。平安胜过一切!</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哥已就座南航CZ3998航班38BC座位,是办理登机牌的工作人员特别照顾我们进出方便的座位(经济舱第一排)。</p> <p class="ql-block">【北京国家植物园】</p><p class="ql-block">11月8日,多云,北京三姪女云云(俞传云)陪同我打车去了北京植物园(回来乘地铁),很是见识一回。还去到了卧佛寺和曹雪芹故居参观一番。</p><p class="ql-block">北京国家植物园是国家级植物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街道,香山公园脚下,于2022年4月18日正式揭牌。</p><p class="ql-block">北京国家植物园的植物展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紫薇园、绚秋苑、丁香园、宿根花卉园、集秀园(竹园)、牡丹园、芍药园、桃花园、梅园、海棠园、月季园等。树木园由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麻栎区和泡桐白蜡区组成。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也称万生苑,是北京市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愿我们的晚年如霜叶一般红于二月花!!🙂🙂</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植物园里看到的主要是槭树,它的树叶已经变黄,可能天气还不够霜冷,因此未能看到红叶。</p> <p class="ql-block">这才是北京香山的红叶,可能时间还要晚一点才有吧!(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与大哥、大嫂合影于北京家中。</p><p class="ql-block">祝大哥、大嫂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祝大哥、大嫂颐年百岁!</p><p class="ql-block">明年再来拜访!再见!</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此次甲辰年京沪昆休闲旅游记,从九月二十五日始至十一月七日止共六周四十四天。</p><p class="ql-block">我陪同大哥从北京转道上海又转道昆明,最后安全护送大哥返回北京,也算是我的任务完成了。因为在此期间,除了参加公益社会活动外,一路休闲,一路拜亲访友,一路拜谒已故亲人,一路参观,一路游揽,一路美食,一路安睡,一路平安。我们不仅休养好了身体,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见识了许多云南本土文化,所以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暮年之旅。</p><p class="ql-block">大哥今年九十又七,比我长一十又五。能如此清健,真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长寿基因外(父亲寿八三、母亲寿九五),童年的苦难和青年的奋斗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本。大哥的童年是在抗战八年中度过,那时他随父母逃难到重庆,由于日军的轰炸,上学的地点只能迁至郊外的庙宇之中,上完小学上中学,上完中学考大学,直至抗战胜利才返回江苏南京。1949年,大哥中央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共产党开办的“华东革命军事大学”(计入解放前革命历史,所以办了“离休”待遇),至1951年11月由“革大”调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所以得了个“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些宝贵的经历或许有助于他的康寿。</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大哥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式退休后,还因聘干了二十余年,直至83岁才'放下工作,开始学习书法、绘画、篆刻,还学习电脑和手机。这恐怕也是一个促进心身健康的好办法、好经验。</p><p class="ql-block">我们期望大哥,继续保持良好心态,继续保持学习与运动的好习惯,在安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期颐”可待,我们将在老家(上海青浦朱家角)为大哥庆百年大寿!届时,将邀请朱里俞氏亲属各家再聚首,分享大哥的“福寿”!“喜悦”!“安康”!</p><p class="ql-block">是为后记。</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赏!</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p><p class="ql-block">(全篇三集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自撰(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制作者:俞经农</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4.1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