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疆古时称为西域,它美丽、神秘而辽阔。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有游客穿越沙漠遇难的新闻,感觉到新疆旅行还是有些风险。但新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风情,仍然令我们十分向往。</p> <p class="ql-block"> 经过2个月多的充分准备,2024年8月20日早上6点。我们一车两人从哈尔滨出发,一路欣赏着美景,开始新疆之行,这也是我们第二次远方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游览的第一站为武威。武威又称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威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乌鞘岭、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寺、雷台汉墓等享誉全国。我们将依次游览。</p> <p class="ql-block"> 8月23日,我们走连霍高速,进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穿过四个乌鞘岭隧道出收费站,再行驶5.5公里就到了乌鞘岭。</p> <p class="ql-block"> 乌鞘岭地处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古丝绸之路的天然关隘和军事要地,是北部内陆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所处位置海拔3052米,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乌鞘岭还是我国自然环境中的一条界山。汉、明长城海拔最高段在乌鞘岭相会,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唐玄奘西行取经、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西汉初期,北方的匈奴经常侵犯边境。汉武帝时,国力增强,汉武帝刘彻意图联合西域诸国共同抗击匈奴。在这个历史阶段最有名的两人是张骞和霍去病。</p> <p class="ql-block"> 张骞西汉汉中城固人。官大行,封博望侯。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p> <p class="ql-block"> 张骞经乌鞘岭,亲历大宛、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方归汉,在外共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p> <p class="ql-block">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进一步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 霍去病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十八岁时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封爵冠军侯。</p> <p class="ql-block">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1万骑兵经乌鞘岭出陇西,孤军深入长途奔袭,打败了匈奴驻河西的休屠王和浑邪王,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控制了河西地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span></p> <p class="ql-block"> 匈奴人悲哀的唱到: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这块广袤的西部狭长地带,后世称之为河西走廊,成为由华夏中心区通往西域的一条坦途。</p> <p class="ql-block"> 河西战役中,霍去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功勋卓著。汉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他前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为了开发经营河西走廊,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武威因此得名,成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在此地,霍去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天仪式,向天地宣告汉朝的伟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祭奠结束后,汉军继续长驱直入,一路追至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北无王庭”。</p> <p class="ql-block"> 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为河西四郡带来了发展和繁荣。也带来了佛教文化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完乌鞘岭行驶90公里来到天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最早有历史记载的皇家石窟。是首个由君主主持开凿的石窟。在天梯山石窟身上有两个闪耀光芒的标签:“石窟鼻祖”和“凉州模式”。</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大地震致使部分洞窟坍塌,现存18窟。1958年因兴建黄羊河水库,除第13窟外,其他窟内塑像、壁画等文物均被搬迁保护。</p> <p class="ql-block"> 1994年为参观13大佛窟之便,开凿罗汉洞, 2002年在其中置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 第13号窟为穹窿式敞口窟,窟高30米,面阔19米,进深6米。内有7尊石胎泥塑造像。释迦牟尼佛高28米两侧分别是二弟子(迦叶和阿难)、二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二天王(北方多闻和西方广目天王),两侧塑像均高21米。南北两壁为历代壁画,内容丰富,精妙绝伦,堪称古代塑像、绘画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游完天梯山石窟,我们继续西行59公里,到了武威市鸠摩罗什寺。</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北大街,虽然寺不大,但建筑都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 该鸠摩罗什寺始建于后凉,<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公元415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span>寺内伫立着东晋后凉时期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之舌舍利塔,此塔为八角十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塔,高三十三米,内置木梯可达塔顶,内供鸠摩罗什大师舌舍利与一尊鸠摩罗什塑像和一部大藏经。</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344-413),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原籍印度,生于新疆库车,幼年出家学道。</p> <p class="ql-block"> 前秦时期受符坚之请来到凉州,驻锡此地达十七年,后秦弘始三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率弟子僧肇等人翻译佛经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多卷,开创了中国佛教思想的新局面,为中国佛教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所翻译的佛经,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以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喜爱而广为流传,多为后世传诵,影响极其深远,直到今天,汉传佛教寺院中日常念诵的《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皆为鸠摩罗什译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对中国散文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还是一位宗教思想家,在佛学领域内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除了系统地全面地向中国介绍了当时盛行于印度的大乘佛教体系之外,并通过他本人的阐述宣讲和传授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佛教学者,对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 游完鸠摩罗什寺我们又来到雷台汉墓。雷台汉墓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是迄今为止河西规模最大的东汉墓葬,雷台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人工夯筑土台,台高约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因台上建有雷祖殿被称为雷台,台下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雷台汉墓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出土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高34.5cm,长45cm,重7.15kg,它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般的翘尾。出土后,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名为“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 铜奔马由于技艺双绝,曾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的代表,在1973年至1975年期间,先后前往英、美、法、日、意大利、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赞誉,为中国赢得了“天才的中国”的美誉,一时间兴起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五洲争说金缕衣”的热潮。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气势恢宏,种类齐全、做工精良,被史学界称为“地下千年雄狮”。现已将铜车马仪仗俑整体放大6倍安置在雷台汉墓园区内,供游客参观欣赏。</p> <p class="ql-block"> 武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们了解先人的历史典故和古代文明的辉煌,不虚此行,明天继续西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