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光辉不朽身

陈俊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新社沈阳11月28日电 题:冬阳拨云英魂归——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终回故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 李纯 李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搭载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降落在中国沈阳桃仙机场时,郎庆霞老人期盼哥哥回家的夙愿变得更加强烈:“我希望这些烈士里边能有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月28日,中国再迎回4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天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举行装殓仪式,中方在仁川国际机场停机坪举行悼念仪式。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第十一次进行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的交接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43位英烈的忠魂登上中国空军运-20专机,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踏上这段迟到了70余年的归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次是中国空军连续第五年派出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接忠魂回家。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歼-20战机前来,为英烈归乡保驾护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时间12时07分,运-20专机降落在桃仙机场跑道。机长与塔台通话:“感谢塔台指挥保障护航。长空铸剑,山河同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专机“过水门”的同时,歼-20战机在机场上空通场,向志愿军先烈致以崇高敬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机舱门缓缓打开,解放军礼兵列队进出,捧着43具棺椁来到仪式区域,棺椁中沉睡着一个个为人类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忠骨英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礼兵武继洋是第四次参加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任务。这位队列的排头兵表示,能够为烈士抬棺,他深感荣幸。志愿军先烈们牺牲时的年纪与自己相仿,引领“老班长们”回到祖国大地,犹如一场跨越70多年的“同龄人”之间的对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场寂静,专机降落前有零星雪花从天空飘落,但当所有烈士棺椁移至指定区域时,一束阳光穿破冬日的云层,洒在覆盖棺椁的五星红旗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2时50分许,迎回仪式正式开始,现场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迎接人员向志愿军烈士遗骸三鞠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悉,随着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将按照工作安排,尽快提取烈士遗骸DNA信息并纳入数据库,稳妥开展烈士亲属摸排及DNA信息采集等工作,争取为更多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是郎庆霞未了的心愿。她告诉记者,哥哥郎德富当年在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中。虽然迎回的英烈中可能没有哥哥,但他们都是哥哥的战友,也就都是她的亲人。“我就想早一点把他们都接回来,回到祖国的怀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思念曲》的乐声中,烈士遗骸棺椁登上6辆军用卡车,由交警铁骑开道,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忠魂不泯,浩气长存”“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卡车两侧的字幅,表达了对英烈的哀思与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整座城市也在期待英雄回家。近期寒潮来袭,沈阳市内白天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仍有不少民众聚在巷口街边,望着一辆辆驶向烈士陵园的卡车,迎接英雄回家。多处户外大屏打出缅怀英雄的醒目标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安宁是他们用青春、热血换来的。”沈阳市民曾妍的父亲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当天,她同父亲一起迎接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叶落归根。“他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连续十一年,中国共迎回981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据悉,此次回家的43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安葬仪式,将于11月29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律•魂归祖国英雄回家——写给第十一批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左禄顺(忠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九宇彩云集,恭迎忠烈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悲歌融战地,热血报春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魂共千峰碧,情凝一帜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山河如您愿,家国正巍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4.11.2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入朝作战74周年纪念日。自从那一天起,共和国里就有了许多名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娃娃,双胞胎、龙凤胎用它命名更是时尚潮流。岁月如梭,如今74年过去了,那时哇哇待哺的婴儿已经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妪、老叟,长津湖,上甘岭战役中那些个鲜活的生命大都离开了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说过:朝鲜战争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布雷德利不同意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并非他对中国心存善意,恰恰相反,当时的中国他还有点“看不上”。当时美国眼中唯一的对手是苏联,因此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一时间判断这是苏联的扩张行为,因而产生了过激反应。然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仅仅两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美国完全没有预料到,志愿军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强胜战斗意志和英勇牺牲精神,更是远远超出了美军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我们而言,美国后不后悔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摸了一下美军的底,知道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拳打得开免得百拳来”,志愿军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赢得长久的和平与尊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是位于沈阳北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地势居高临下。沈阳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取名昭陵,后经康熙、乾隆等帝的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是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清昭陵位于沈阳(盛京)正北,俗称北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毗邻北陵东部,地势居高临下,颇有五福临门的气势。进入陵园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1962年9月题字 “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郭沫若于1962年夏题词:“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123 位志愿军烈士遗体和938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其中,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 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已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名录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这197653名烈士中,也包括牺牲在三八线以南的志愿军官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大型画廊和烈士纪念馆。画廊展出国家领导人陪同国际友人来园扫墓以及各界群众和烈士亲属来园祭扫的大幅照片。烈士纪念馆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着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批烈士,共安葬了特级、一级战斗英雄123位,解放军烈士43位。陵园于1986年被定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整整50周年。5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13.3万优秀中华儿女,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长眠着123位志愿军英烈。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里,伫立在烈士墓碑前,思绪倒流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1年初,原东北政府决定,在丹东、沈阳等地修建4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由原东北军区政治部修建。1951年8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落成。同年12月10日,移交给沈阳市民政局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建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坐东朝西、面阔五间的砖砌平房。灵堂内,悬挂着抗美援朝英雄五烈士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的遗像;左右两侧的柜橱里,陈列着烈士们的革命遗物,有副军长蔡正国烈士带有血迹、弹孔的军装,勋章等等。烈士墓地里,共有100余座烈士墓,墓形圆而尖,前置石碑,上刻烈士英名及生前光荣事迹。1963年9月30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共安葬着123位抗美援朝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纪念馆中陈列的烈士遗物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的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送到沈阳的。1951年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的同时,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翻开烈士陵园的原始“志愿军烈士入园登记表”,123位烈士的自然情况历历在目;每个登记表上,都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的大印,留有组织部部长谭开云等领导的亲笔签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位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16年出生,四川省达县石岗岭人,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位来到烈士陵园的烈士,是1994年安葬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何渠若。何渠若烈士1920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入党。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烈士牺牲在谈判斗争岗位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烈士们牺牲后,都直接掩埋在战场附近。运送遗体前,东北军区派出人员寻找烈士坟墓、起出烈士遗体,先运送到丹东部队留守处,用棺材装殓,然后用火车运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的烈士遗体在丹东来不及装殓,用帆布包裹着运送到沈阳,然后在沈阳入棺装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江陵堡村耿式全老人,当年在15军44师供给处当通讯员。1953年2月18日,师政治部高干事对他说,上级指示,牺牲的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遗体,都要运送回祖国安葬。命令他参加寻找烈士遗体、护送烈士遗体回国任务。2月21日夜,耿式全和29师张干事冒着敌机、大炮的封锁,重返中线阵地,寻找邱少云烈士的墓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邱少云烈士是29师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时,在潜伏过程中牺牲。当时,战斗打响后,卫生员上前把邱少云抱了起来。此刻,邱少云已经被烈火烧焦,身体只有小孩大小。邱少云烈士牺牲后,团里给他报了二等功。层层上报到志愿军总政治部后,首长决定为邱少云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立二等功的烈士与牺牲的战士一样,都集中在一起安葬,邱少云当时报二等功,与牺牲战士埋葬在一起,十分难找。当晚10时许,他们来到埋葬邱少云烈士的墓地,打开手电,一排排、一行行地查看烈士墓的砖记。费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邱少云烈士的墓葬。当时正值隆冬,冻土一尺多厚,他们挖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邱少云烈士遗体挖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邱少云烈士牺牲不到半年,遗体保存完好,身上穿了一件新棉衣,棉衣口袋里的急救包还是崭新的。翌日,他们又找到了刘光义烈士的遗体,与寻找黄继光、孙占元等烈士遗体的队伍会合。1953年2月22日下午4时许,耿式全他们乘坐5辆货车,将29位烈士遗体运送到丹东七道沟15军留守处操场上。留守处已经准备好29口红漆棺材,将烈士遗体一一装殓入棺。简短的悼念仪式后,根据职务、立功级别,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刘光义四位烈士遗体,当即送往沈阳;其余25位烈士遗体,被安葬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1年10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同意了《沈阳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灵柩安葬暂行规定》;1951年12月3日,市长朱其文、副市长焦若愚签署《通告》,颁布《规定》。《规定》的第一条:“凡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军及其他直接在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之团(或相当团)以上干部,或由军(或相当于军)之领导机关批准的特等英模牺牲病故者,得依本条例之规定入园安葬之。”可见能够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烈士,级别之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2月26日,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的遗体,运送到沈阳,灵柩停放到二纬路与三纬路之间的空场上(即八一公园院内)。沈阳市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举行了规模宏大、庄严隆重的公祭活动。据《沈阳日报》1953年3月4日一版报道,从3月3日起,全市各界公祭三烈士三天。公祭三烈士的第一天,各界代表4000余人前去追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祭三天后的清晨,由沈阳市领导、群众代表在前引灵,三烈士的棺椁装在一辆货车上,缓缓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发。人们步行从八一公园起程,经过市府广场、惠工广场、到北陵公园门前,再折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天上午11时许,三烈士灵柩运送到烈士陵园;下午1时许,三烈士灵柩下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5月15日下午1时15分,杨连弟烈士遗体入园,5月16日11时15分下葬;1953年7月4日,杨根思烈士遗体来到烈士陵园,7月5日下葬。二位烈士下葬前,都在烈士陵园举行了追悼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革命英烈在沈阳这块热土上,大多已经安息了70多年,成为后人敬仰、激励革命斗志的精神支柱。当沈阳人民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发扬革命先烈大无畏、爱祖国、爱人民的革命精神,把家乡沈阳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的今天,革命先烈们定会笑慰九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位于园区最北侧,呈不封闭的圆形,寓意回归、团圆,象征和平、胜利。纪念广场直径53米,寓意着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年份。纪念广场中间山形主题雕塑高5.3米,造型取自于喜马拉雅山,寓意英雄如山;顶端镶嵌着的浮雕和平鸽,象征着志愿军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背面以影雕工艺展示了烈士回归和战争纪念性场景。纪念广场北侧草坡下是地宫,安放着2014年以来从韩国迎回的93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烈士英名墙墙高3米,由138块黑金沙花岗岩组成,墙面上镌刻着174407位志愿军烈士的英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回归中国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韩方自2014年起每年向中方移交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从2013年至2023年,中韩双方已连续10年共同实施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中方已将938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11月23日,中韩双方举行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2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335件遗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有一面高3米、近200米长、由138块黑色花岗岩构成的烈士英名墙,上面镌刻着174407个烈士名字。抗美援朝烈士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等,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口复发牺牲的人员,共计197653位,其中23246位重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中有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五大烈士,也有其他久负盛名的战斗英雄,比如倪祥明,一级战斗英雄,他跟杨根思都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齐进虎,一级人民英雄,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立下大功的木盆渡江的侦查员原型;孙生禄,一级战斗英雄,入朝作战期间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孟琎,在开国大典时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赵吉祥,是解放战争期间“钢八连”的连长;张学智有“拼刺英雄”称号,车元璐被称为“钢铁勇士”,毛杏表是一级人民英雄……;还有更多的是未曾听闻过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迎回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之际,沈阳发布客户端将陆续刊发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墙”,以如天敬意,致敬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位于园区西侧,建筑面积6716平方米,展陈面积4035平方米,共分六个展厅,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和抗美援朝烈士的珍贵遗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74年来,由安葬123名团职以上志愿军干部和战斗英雄,到安放938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到镌刻174407名(含23246位重名)志愿军烈士名字的英名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志愿军烈属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祭台,也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将成为全国青少年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的部分志愿军烈士肖像(拼版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华社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毛岸英烈士将永远留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毛岸英同志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陵园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和烈士纪念馆组成,198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陵园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123位志愿军烈士。作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为烈士扫墓的单位、机关、企事业团体和人民群众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自建园以来,扫墓群众累计超过2800万人次。</b></p> 不灭光辉不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