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母生养了我,赐我姓名,其中姓乃传承之脉,名乃父母所赐。然而,对于父母为我取名“养进”的寓意,我始终未能全然领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前往湖北襄阳,不经意间踏入了米芾的故居。在古朴的墙壁上,一幅《动静交相养赋》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出于对书法的浓厚兴趣,我凝神细赏,刹那间,“养”与“进”二字仿佛跃然纸上,频繁出现,令我欣喜万分。我急忙掏出手机,将这幅作品定格为永恒。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照片复原,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养”这个字便如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深入地研究它,发现它与人生之道紧密相连,如同阳光雨露之于万物生长。养身、养心、养德,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滋养生命、绽放智慧的璀璨光芒,共同铺就了一条旺己之道。</p> <p class="ql-block"> 俗语云:“锋芒毕露者难赢,克己让人者易得。”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他人主宰,而是由自己脚下的路所决定。若想运势亨通,关键在于懂得如何“养”。</p> <p class="ql-block"> <b>养身之道:健康生活的秘诀</b></p><p class="ql-block"> 养身,是生命的基石。我们如同花园中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身体便是那朵娇艳的花朵,而运动、饮食、作息便是滋养它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成就都将化为泡影。《明良记》中有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我们往往因忽视健康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坚持运动。运动不仅能让身体焕发活力,更能治愈心灵的创伤。钟南山,中国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医学界领军人物,以坚持锻炼著称。无论国内外,他每天早起定时锻炼,方式多样,包括慢跑、散步和太极拳。他认为锻炼能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身心。钟南山的故事启示我们:锻炼是保持健康、提升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需坚持不懈,它带来的收获值得付出毅力和决心。所以我坚持每日锻炼,让身体在汗水中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 <b>养心之术:平静内心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养心,是灵魂的滋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被琐事所困,心灵如同干涸的沙漠,渴望着一滴甘霖的滋润。然而,真正的滋养并非来自外界的喧嚣与繁华,而是源自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心稳则事圆,心急则事败。圣人王阳明曾说:“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要想事成,必先稳心;要想修身,必先养心。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应保持冷静与耐心,专注于自己的步伐,默默努力。慧能是禅宗六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实践。在慧能修行的过程中,他面临过无数的挑战和诱惑,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通过冥想、禅定等养心之术来平静自己的内心。有一次,慧能在山中修行时,遇到了一位前来挑战的僧人。这位僧人试图用各种言辞来激怒慧能,让他失去内心的平静。然而,慧能却始终保持冷静和从容,他运用自己深厚的养心功夫,将对方的言辞一一化解,最终使对方心悦诚服地离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心之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静内心,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挑战和诱惑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养心,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外界所左右,从而做出更为明智和正确的决策。慧能的例子只是众多养心之术实践者中的一个缩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冥想、阅读、艺术创作等方式来养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强大。当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内心平静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和困扰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如此,方能迎来成功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b>养德之基:仁爱之心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 养德,是人生的灯塔。德行如同灯塔中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他能走多远、站多高。《周易》有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缺乏德行的人,即使暂时拥有地位、财富和名誉,也终将失去一切。因此,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心存善念,待人以诚。咱们都知道的那位“至圣先师”,他可不光是个讲道理的老头儿,更是个实打实的仁爱之人。仁,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的关心和爱护,听起来是不是很温暖?在他的教导中,仁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比如,孔子常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别强加给别人。这道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却是大智慧啊!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路上碰到一个饥饿的乞丐。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个见怪不怪的场景,毕竟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人。不过,孔子可不是那种“走过场”的人。他看到乞丐后,立刻叫人把自己的午餐给了那位可怜的家伙。他的学生们有点惊讶,心想:“老师,这可是我们的饭啊!”但孔子笑着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相互关心,你们将来也要学会施舍。”这小小的举动,传递的却是巨大的仁爱啊。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有点脾气,碰到一个人不顺眼,想要发火。孔子就像个耐心的长辈,拉住子路说:“别冲动,想想他也是个有家有口的人。他的处境你未必了解。”孔子的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子路的怒火,唤醒了他心中的善念。这样的教诲,不仅让学生们明白了宽容的重要性,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孔子的仁爱无处不在。 孔子不仅在生活中实践仁爱,也把这种思想传授给学生,甚至整个社会。可以说,孔子就像是个爱心的火炬,把温暖一点点传递出去。学生们受到了他的影响,逐渐将仁爱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退休后,我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仍乐于助人。这份善良与真诚,让我赢得了亲友的尊敬与感激。</p> <p class="ql-block"> 养身、养心、养德,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旺自身的智慧之道。记住,《了凡四训》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之间,藏着我们的命运与未来。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不是凭借运气,而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求人不如求己,遇到贵人相助固然难得,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变得优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岁月的流转中静心修养、内外兼修、旺己旺家、行稳致远。</p> <p class="ql-block"> 回望在米芾故居的时光,那份对“养”“进”二字的深爱,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我内心的荒漠。使我感悟了自身名字所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更为坚定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养”是“进”的基础和前提,“进”则是“养”的延伸与成果。</p><p class="ql-block"> 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养分才能生根发芽,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需要通过“养”来积累知识、培养品德、锻炼能力。这个“养”的过程,是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我、提升内在素质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而“进”则是在“养”的基础上,不断向前迈进、取得进步的过程。它表现为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升、视野的拓宽以及人生境界的升华。没有“养”的积累,就难以有“进”的突破;而“进”的实现,又进一步验了“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因此,“养”与“进”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养”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只有先养好身心、品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成长;同时,也要勇于“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 《动静交相养赋》云:</p><p class="ql-block"> 天地有常道,万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终静,济之以动;性不可以终动,济之以静。养之则两全而交利,不养则两伤而交病。故圣人取诸震以发身,受诸复而知命。所以《庄子》曰“智养恬”,《易》曰“蒙养正”者也。吾观天文,其中有程。日明则月晦,日晦则月明。明晦交养,昼夜乃成。吾观岁功,其中有信。阳进则阴退,阳退则阴进。进退交养,寒暑乃顺。且躁者本于静也,斯则躁为民,静为君。以民养君,教化之根,则动养静之道斯存。且有者生于无也,斯则无为母,有为子。以母养子,生成之理,则静养动之理明矣。所以动之为用,在气为春,在鸟为飞。在舟为楫,在弩为机。不有动也,静将畴依?所以静之为用,在虫为蛰,在水为止。在门为键,在轮为柅。不有静也,动奚资始?则知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吾何以知交养之然哉?以此有以见人之生于世,出处相济,必有时而行,非匏瓜不可以长系;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循,必有时而屈,故尺蠖不可以长伸。嗟夫!今之人知动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时,动亦为凶;知静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静亦为贼。大矣哉!动静之际,圣人其难之。先之则过时,后之则不及时。交养之间,不容毫厘。故老氏观妙,颜氏知几。噫!非二君子,吾谁与归。</p> <p class="ql-block">文:水草原创</p><p class="ql-block">图:南雁荡山</p><p class="ql-block">曲:舒情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