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个好朋友相聚,相谈甚欢,说到了各县的风俗习惯,县与县之间的民俗传统互相打趣,其中谈到了公公背媳妇的风俗,常老弟是真背了儿媳妇进门的,好朋友们打趣开玩笑经常当故事在坊间流传,然常老弟却说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我大概翻了一下资料,发现他说的还真是有道理,公公或者家族男性长辈背新媳妇进门,源于缠足,缠足始于北宋,大兴于明朝,(女子缠足,半为残废,缠足时代的女子多以“没脚蟹”自比。脚小难行,行必扶墙,拄杖持杆,有条件者则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仅能步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负的时有所闻,倘若孤立无助,那么由此室移至相邻的彼室也难以做到。至于出门行路,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远便以气喘吁吁,时不时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若逢兵荒马乱,只有坐以待毙。)此段描述是我在网上查阅到的。 </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很多发生都不是偶然,宋朝以后中国的文化就出了很大的问题,宋明理学已经和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所创儒学学问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文人开始变得迂腐,重视繁文缛节,拖慢行政速度。开启了重文轻武的风气,导致国家国防力量羸弱,面对外来侵略不堪一击。儒家孔子所倡导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思想变得僵化,行政机关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对妇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禁锢,强化了贞洁等等葬送女人一生幸福的各种观念,让中国妇女从此陷入被压迫的深渊。也使得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的损害,使得社会财富不足,很多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早期中国,早婚早育是常态,很多家庭无力擅养女儿,被以童养媳的身份送到夫家,媳妇进门的时候丈夫也还是孩子,金莲之足又无法行走只得由长辈背进家门,</p> <p class="ql-block">流传久远的《候女婿》是一首信天游,歌词这样唱道:女婿七岁奴十八,七岁十八配成双。当时的婚姻状态可见一斑,这样,作为当时的习俗,我想每一位长辈都是背负着对整个家族未来的一种延续的祝福而背着新妇进家门的,作为普通百姓背负的也是一种无奈,好好的女儿家被搞成残废,因此,形成了中国女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精神依赖,即使走到今天,这种思维还会在许多女人的思维习惯里。</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还在延续着这样的习俗,习俗后面的故事,习俗后面的意义,习俗后面的历史却很少有人考究,最后只是沦落为粗俗的闹剧,在我的家乡,结婚闹剧经常上演不堪入目,让人嗤之以鼻。</p> <p class="ql-block">公公背媳妇可以吗?可以,但那应该是一种传达家风家教的解读,新媳妇进门,我们全家欢迎,家里的掌门人俯下身子,背负的是家族的未来,有一句话说“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世界”新进门的媳妇也要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是两种家族文化的结合,怎么融合,怎么提升是作为新媳妇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参加婚礼的人共同思考的问题。一个完美的婚礼一定是一堂完美的课程,他代表的是办喜事家庭的文化高度和认知高度。</p><p class="ql-block">公公背媳妇不是不可以,只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站起来的时候,中国女人也站起来了,用著名诗人舒婷的话说:我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么,被背着进门就免了吧!小夫妻可以一起拜天拜地拜父母,拜众亲朋好友,将婚礼变成一个感恩的仪式一辈子回味,而不要变成粗俗的喊叫斗闹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有部有名的典籍《礼记》中说: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民俗中的敝俗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将会产生蝴蝶效应,事实也是,表面看起来一个又一个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似乎无伤大雅,然而我们正在经历的 娱乐至死,享受至死的这个时代究竟带给了这个世界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时代我们当怎样面对被扭曲了的民俗,未来,我们当怎样改良身边的习俗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课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