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两岸巡游

自然缘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自然缘</p><p class="ql-block">同行:白云下的小树</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高青县青城镇;惠民县清河镇浮桥;惠民县魏集镇魏氏庄园</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10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 国庆假期期间,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孙女去游乐场玩。老婆心烦游乐场人多嘈杂的环境,不想同去。提议去黄河边转转,放松一下心情,我欣然应许,驱车陪夫人出游。 <p class="ql-block">从高青县城沿着庆淄路进入青城镇,至文昌路口路东会看到一个仿古牌坊“通济门”,穿过牌坊百余米,便是文昌阁了。这百余米的路两侧都是仿古建筑,卖的都是生活用品,颇有人间烟火气。</p> 文昌阁又名魁星楼,是一座过街楼式建筑,四个门洞跨建在古青城县城中心的十字大街上。据《高青县志》记载,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64名文、武生员集资在青城十字街修筑”文台“;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建成文昌阁;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青城知县张维垣捐资,并联合当地乡绅集资重修。文昌阁历经300余年历史,是古青城县的八景之一“高阁晴霞”,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南可见黄山和青龙山,北望可数浩瀚黄河中离离船帆。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南面门洞上标“文台”二字;三楼高悬“文昌阁”铭牌;两侧有登上楼台的步梯。东面门洞上标“龙腾”二字,两侧对联是“高阁晴霞昭风调雨顺;青城黛瓦承国泰民安“。北面门洞上标“魁楼”二字。西面门洞上标“凤起”二字,两侧对联是“地灵人杰忠信民风正;古道热肠好客谱青城“。文昌阁为砖木结构,三重檐,塔高三层20米。基座正方形,高7米,边长10.8米;大青砖砌成;基座下为宽4米、高5.3米的十字型卷拱门洞。</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基本修缮完成,周边配套仿古建筑正在施工。楼台之上由青砖砌筑暗楼直达三层,内设登楼梯,阁楼楼梯陡峭不易攀登,尚未对游客开放。</p> 青城正在以文昌阁为中心点,打造古县城原貌,不久必将青城修葺一新,光彩引人,成为黄河南岸,鲁北平原上一道亮丽风景。让你感叹“没错,我也喜欢青城”。 文昌阁东北角的图书馆 文昌阁助力学子金榜题名牌。 文昌路从西走到东也没有看到吊炉烧饼老店,2017年第一次来青城时,就在文昌阁西北角有一家。这次来看到了几家烧饼店,都是电炉烤饼了,买了几个吃,感觉没有传统木火烤就“牛舌头”烧饼好吃了。酥脆的感觉也没有了。 这家郭氏水煎包房瘠处标注“青城名吃”,门前顾客盈门,本打算买一些尝尝,但等待人太多,只有一个大锅煎制,虽然一锅120个,但等待购买的多为30至60个购买,还有一份定制120个的,询问老板还需要等待半小时以上才能排上号。很想尝尝这美味,但难挡逛玩兴致,只好放弃,买几个烧饼充饥了。 郭氏水煎包店前的,水煎包塑像。 街边刷着铜色泥塑雕像,诉说着古城的故事。 看到这组泥塑,耳边响起风行齐鲁大地的划拳行酒令。“一心敬、哥倆好、三桃园、四喜、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发财、快喝(九)酒、全来到(十全)”,当年喝酒怎么也要划几拳,热闹热闹。现在可能要失传了。 从青城镇出来,继续沿庆淄路向北,就到了清河镇黄河承压舟浮桥了。该桥于1991年建成,桥长535.5米,为中国首座黄河浮桥,曾是国道233过黄河主要路桥,黄河大桥建成后改道;现仍为G233路备用浮桥。当年中顾委常委李德生;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为浮桥题名。 以浮桥为背景留影 现在许多大货车仍从浮桥通过。前后车距保持75米以上,最大承重80吨,一般大中型车辆都可通行。 大型油罐车通过浮桥。 黄河南岸糯高粱。金秋至,高粱红,淄博市高青县近4000亩高粱进入成熟期,一派丰收景象。经查阅资料,今年高青糯高粱亩产500公斤,毛利润135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纯利润300——400元,山东鲁供青苑农业服务公司与村集体按3:7分配收益。 收拾耕地准备种小麦了。 高青的糯高粱绝大部分由本县国井集团扳倒井酒企业采购,集五谷之精华而成玉液,黄河內滩有机绿色酿酒专用粮基地支持,国井集团叫响“万里黄河成就一瓶好酒”此话不虚啊。 黄河!我来了。到了黄河也不死心,跨过黄河去。游兴未尽,临时起意到黄河对面看看,查高德地图,鲁北平原有名的魏家庄园距此不远,于是乘兴而去。 驱车驶过浮桥,过桥费8元,就进入了惠民县地界。沿黄河北岸护堤林荫公路一路向东,进入魏集镇,按导航指引路线经过乡镇道路,就到了魏家庄园。魏家庄园停车场免费停车,停车场有魏家庄园导游示意图。导游图右下角可扫码购票,1.3米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人员及持有特殊证件的人免费参观,其他人门票50元。<div>魏家庄园由树德堂、徙议堂、福寿堂组成。</div> 魏氏庄园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禹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div>  魏氏庄园的城门口耸立着两根旗杆,旗杆的上半部有装米用的斗,寓意高升;斗上部留有余空,寓意高升还有空间。门口有古槐寓意招财进宝。当年建造庄园时种植了两棵槐树,新中国成立后,该庄园收归国有曾作为粮所,为方便汽车运粮,将门北边古槐伐掉了。</div><div> 魏氏庄园的地势加高,是为了防止黄河水泛滥;城墙有十米多高,有一座城门,门前有拱形银水桥,高大的拱卷门上方镌刻着苍劲有力的“树德”两个大字。为光绪庚寅(1890)仲秋惠民籍举人张会一所书。因此这一院落称为“树德堂”,是魏氏庄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景点。</div> 魏氏庄园广场莲花池边人行道。 穿过树德卷拱门,就进入了城堡庄园,南墙东角门洞直通前花园。 花园内的凉亭 花园不是很大,布置却很雅观别致。 花园南侧西侧,沿墙构建了宣传走廊,张贴着诗词、励志、花卉、家训等内容。 园内南墙下,小推车和“地主放粮”招牌引人注目,一开始以为是供游客拍照的道具,。小喇叭一吆喝,才明白是一个卖烧饼摊位。 园内西南角是一口水井,井水清澈,为了安全井口有铁丝网封口,已弃用。 这是进入住宅区的大门。 大门东侧就是魏家私塾院,这是课堂讲桌摆放的算盘,珠盘超长,十分罕见,这要算多少位的数字啊? <p class="ql-block">私塾院隔壁房间,悬挂着魏氏科贡世系图,一世至十二世。在魏集村周围拥有三千多亩良田,并在华北地区开设多家钱庄、当铺、专营盐庄,曾用“协和”“协增”为商号。</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方挂着魏氏官位品级总览图表。魏氏家族是鲁北地区著名的望族,五世至十一世为魏氏家族鼎盛时期,六代有20余人任官职,其中五品以上13人,最高官职达到二品。</p> 居住区域,房间布局紧凑雅致,充分利用空间,体现出南方建筑布局灵活之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进院是会客厅。 光绪辛巳年(1881年)武定府县发生灾荒,魏肇庆捐银600两、捐米1500石,并设粥场救济灾民。知县沈士铨为表彰其义行,亲题“好善乐施”匾额授予庄园主人。魏肇庆时年28岁,便与官府交好深厚。<div>光绪十二年(1886年)魏肇庆捐银500两,资助重修惠民县志。</div><div>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清廷军饷入不敷出,魏肇庆捐出白银1000两。</div><div>以上所列义行义举,朝廷颁布恩诏“钦赏同知衔”,官至五品。也就是有些人说的,花钱买来的官。</div> 会客厅正堂高悬“好善乐施”牌匾,这块牌匾是魏肇庆捐款、捐物的回馈,也受到朝廷嘉奖“钦赏同知衔”官至五品。成为鲁北这一带集官僚、地主、商人为一体的名门望族。为扩展自己的产业和官盐专营权铺平了道路,为资本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氏庄园的厨房 三进院就是北大厅了。是家人居住的内宅。各个房间设有通道、主人房间设有夹壁墙和暗道相连。通过石流向内宅供水,供物靠内外相通的壁洞。各房间冬季取暖采取的火坑式烟道联通北大厅各房间地暖。此外,内宅北大厅东西两端设有吊桥,连接城墙顶部,紧急时可以放下吊桥撤离居所。 东厢房是魏肇庆小儿子魏杰的新房,魏杰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 东西厢房后的连廊,布局非常紧凑,空间利用合理。 这房间位于北大厅东侧,李鹏总理曾在此居住。1947年初,李鹏跟随雁门大队,从延安到大连,组建一个联络处,负责采购军事和医疗用品,徒步行军经过惠民时,就居住在这个房间。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北大厅西侧为小女布置的闺房。据传说魏肇庆小女儿面容娇美(现代说法是白富美)多才多艺,生性孤傲,择偶要求高,没有寻得合适佳婿,深居闺房未嫁,38岁郁郁而终。</p> 庄园西侧房间连廊外,可以搭设戏台。 <p class="ql-block">与东侧私塾院对称的西侧,是魏家裁缝房。</p> 前院的西侧靠城墙构筑的是护院人员的起居室。现在设为民俗体验区了。 在前院西南角安设了石碾和石磨各一座,可把粮食压碎磨细。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魏氏庄园全貌。住宅将具有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城堡式建筑群。魏氏庄园以其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主体建筑为城堡式住宅,共3进9座院落,256间房屋,由中路院落和东、西跨院组成,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列。 连接北大厅主人居所的吊桥。 城垣,是魏氏庄园的主体建筑之一。魏氏庄园的城垣建设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传统的基本模式和特点,城垣的建筑平面为矩形,南北长84米,东西长46米。墙体高10米,墙基厚度为3.8米,顶部宽为1.5米。墙体结构采用明清城墙的传统结构形式,内为灰砂三合土构筑,外表色砌青砖。墙体还用三层条石连接,结构坚固。 城门体从外形上看为台形体,上面设有城楼。在城垣的东南与西北角各设一突出墙体的碉堡,碉堡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设石质传话孔,便于传递信息。地墙的顶部,内设女儿墙,外砌槽口,中间为地道。城垣内壁四周兵设有12个拱券形壁龛,龛内有两层射击孔,可供武装人员对外射击。 <p class="ql-block">树德堂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完工,为宫廷匠师设计。魏氏庄园整个建筑群由树德堂、福寿堂、徒义堂三组院落组成,其中树德堂最具特色。树德堂建成后,前期完工的福寿堂、徙义堂成了陪衬。</p> <p class="ql-block">徙议堂是魏氏庄园的三堂之一,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与树德堂同期建造。原为南、北协增院,现仅存北协增;主人为魏肇祥,徙议堂原有五进十个院落,现仅存一进两院。大门居中,门匾“朝议第”,门前设有上、下马石。徙义堂建造更具鲁北民居的特色。</p> 徙议堂东院 徙议堂西院 魏肇祥从医,房间内张贴着李时珍、扁鹊、华佗、孙思邈的画像。 切碎中药材的滚子 魏集镇刘村、宋村的踩鼓制作闻名全国。 河南张泥塑是惠民泥塑艺术的代表,获得国际级非遗传承保护。 惠民清河镇剪纸、木版年画获得省级非遗传承保护。 惠民县淄角镇虎头鞋制作也很有名气。另外还有魏集镇张大官村手札灯笼、魏集镇圈椅子、石庙镇柳编工艺、周家村的抒和综(织布工具)等等县级非遗传承保护。在徙议堂都有展示。 泥塑民俗“幼儿抓周”。 徙议堂外当地百姓的地摊,笤箸、盖点子等农村手工制品,拿出来换点零钱。 这个小胡同往里就是福寿堂 窄窄的胡同,预示着福寿堂更具民间烟火气。 <p class="ql-block">坐落于魏集村西北隅的福寿堂,由魏振菖建于同治乙丑年(1865年)仲夏,具有典型的晋中地区建筑风格。占地2700平米,有房屋四座,房屋20多间。</p> 福寿堂的堂屋,现存仅有四合院模式。 在福寿堂留影,沾沾福气,客不压主,侍立一待。 红木雕刻的寿桃和寿星 临摹的康熙、乾隆御笔的第一福、寿中堂。 泥塑重现当年婚礼迎亲习俗的壮观场面。 查族谱可知,魏肇庆、魏肇祥有同一个太爷爷魏毓柄,是没出五福的堂兄弟。魏振菖是他们的五叔爷。魏氏庄园的树德堂、徙议堂、福寿堂均出自七世祖魏毓柄的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