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时的记忆里,总有一幕温馨的画面在心头回荡。那时,夏日的傍晚,村头的桑叶树下,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小板凳或竹椅上,我们一群孩子围坐在他们脚边,仰望着他们的脸,听他们讲述那些久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某日,一位老人缓缓开口,讲述了一件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的事。那时,乡间贫富差距明显,有的人家田地广阔,有的人家却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没有土地的人,只能向土地的地主租借田地耕种,每年需上交五成至六成的收成作为租金。有一年,天灾降临,大地干涸,稻谷歉收,收成仅有往年的一半。租地的佃户因收成不足,难以支付高额的地租,便找到了地主,希望能够减免部分租金。</p> <p class="ql-block"> 佃户心存敬意,将地主请至家中,尽管家中并不宽裕,仍尽力准备了一顿简单的饭菜——一盘豆腐、一碗青菜,地主走进茅舍时看到一只公鸡在篱笆下悠闲地觅食,心里便有了些想法。吃饭时,佃户诚恳地提出了减免租金的请求,地主当时满口答应:“好,好,好!” </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间一晃而过,地主的承诺却迟迟未能兑现。无奈之下,佃户只得忍痛宰杀那只准备过年才用的公鸡,再次宴请地主,希望他能信守诺言。地主再次走进佃户的茅舍,闻到鸡肉的香气,心情大好,遂改口道:“上次是‘无稽(鸡)之谈’,今日便减你三成租金,交两成就行。”</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代社会我也曾亲身经历了“无鸡之谈”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十余年前,为了改善家乡的道路照明条件,我找商会和朋友捐赠了四十盏路灯,当路灯运抵家乡后,通过县领导的引荐,我找到了能源办的主任,希望他能派遣人员作技术指导协助安装。主任当时也是满口答应:“好,好,好!” 然而,由于此事对他而言并无半分实际利益,直到路灯安装完毕也没见他派出人手。几年后,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主任,因种种原因失去了职位,重新吃上了“国家粮”,不需要亲自下厨,也不需要妻子操劳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岁月轮回,上天有好生之德,无奈人类一个贪字了得,总见大浪淘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