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丹东战友的召唤

顾培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东,虽然只是一个仅人口209万的城市,但它的知名度却因为建国之初的那一场立国之战而闻名海内外。丹东因地处中国边陲,历朝历代都是军事要塞。它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西北岸,濒临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段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自从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后建制虽多有变动,但一直都称“安东”,直到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最初听说丹东,源自我刚到海航二师宣传科报到时,和我同住一间宿舍的王文瑶老兄,他就是丹东人。那时,我对部队的情况还不怎么熟悉,他经常和我聊一些话题,时常听他说起丹东,说起小时候在鸭绿江里游泳,使得我对丹东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过,我在大连工作生活了四年多时间,却一直没有去过丹东。后来我调到青岛、直到我转业回地方,也一直没有机会去过离大连不算太远的丹东。时光荏苒,岁月流芳。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年,期间我曾两次回到大连,但都因情况特殊,依然没有能够前往丹东一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幸运的是,三年疫情期间,我通过大连部队的战友才好不容易与老战友王文瑶取得联系。2024年9月,我又有幸接到了来自丹东的王文瑶、钟玲夫妇的召唤。原来是航二师文化口俱乐部的老战友们,第一次相约一起回老部队故地重游,文瑶兄盛情邀请大家先到丹东集合,然后再一起前往大连到老部队参观。刚开始,接到文瑶兄的电话我还有点犹豫,因为我八月底九月初刚去过大连,并且已有打算和老战友陈东、唐承敏一起,准备于明年适当的时候到丹东一游。可是,许多原宣传科一直失去联系四十年的老战友聚会,我要是不去见见面就太遗憾太遗憾了。就在我正犹豫的时候,老家肥东县发生了地震,这一下把我给震明白了:一晃四十年,人生岂等闲。明天和意外,不知谁先来。正如俗话所说:“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啦!”何况这是来自丹东的召唤,是文瑶兄、钟玲姐的召唤,是梅科长、田干事和韩主任的召唤,是航二师俱乐部老兵们的召唤。于是,便有了我的来去匆匆的丹东之行,有了令我刻骨铭心的丹东之旅,有了老战友久别重逢的怡思神往、相见时的相拥呐喊、相聚碰杯的相谈甚欢,更有着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连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瑶兄作为召集联络人,提前将近两个月就开始联系各地的战友,安排行程、拟定日程、落实就餐住宿和参观游览等诸多事宜。文瑶兄告诉我,是因为见到了田丰田大姐,又联系了原文化科的梅秀峰科长,才有了这一次的文化口俱乐部老战友的丹东聚会。这是分别四十年以后的第一次聚会,所以,他们考虑的既慎重又全面,安排的既周到又细致。根据行程安排,我们10月13日到丹东集合,在丹东停留两天,10月16日早从丹东出发到大连回访老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多个战友和家属,年龄最大的桂玉玺老哥已经82岁,年龄最小的郭晓帆今年刚刚退休。战友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和江西,其中来自北京的战友最多。就在我们各自准备,即将前往丹东的时候,文瑶兄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准备前往丹东的战友拉到一个群里。因为有的战友用的是昵称,一时还没办法通过微信相认,最后还是梅科长在群里把战友的姓名和昵称一一对应,才使得我们通过微信开始互相联系。还没见面,群里就热闹起来了。熟悉的互相问候打招呼,不太熟悉的想办法先搞清是哪一位,一会儿又把保存的老照片翻拍后发到群里,以便相认。文瑶兄还把在丹东的行程和日程安排,提前预告给了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先和我取得联系的是山西阳泉的王建全,他也是为了参加丹东老战友聚会出发最早的一位。他10月9日就出发到了沈阳,在沈阳滞留几天、到著名景点打卡,连续发了好几期视频,随后他于10月13日中午抵达丹东,成为第一个抵达丹东的战友。王建全算是随团摄影师,每天跟拍照片并适时制作视频,颇受老哥哥、老姐姐们的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梅科长把昵称与姓名对应以后,我即与家在河南开封的战友韩宝生取得联系,他那时任俱乐部主任,临转业前到宣传科来办手续时,我听他说可能安置到南阳油田的勘探队任职支部书记,所以,后来我转业回地方后,到南阳油田找了他若干次都没有找到。直到我们通话以后才知道,他转业后并没有去南阳油田,而是安置在开封市任职,因为此次丹东聚会我们才取得了联系。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个取得联系的是我到宣传科以后,一直像真正的老大姐一样对我关照多多的田丰田姐。我当时是任理论干事,但我和文瑶兄、田姐相处挺好,工作中互相配合也挺到位,尤其是文化口组织的几次比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我都有参与。不过,直到这次文瑶兄和我说起来才知道,原来他和田姐都是文化科干事,文化科撤编后,他们便到了宣传科,我那时刚从飞行学院毕业到部队时间不长,对这些情况都不了解,四十年后的丹东之行才给我补上了这一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位和我特别有缘分的是天津的战友郭晓帆,他退伍刚开始安置在天津飞鸽自行车厂成为厂办秘书,我和文瑶兄出差到河北褡裢返回时,还专门到天津看望过郭晓帆。当文瑶兄与他联系的时候,他正在法国、意大利旅游,当得知战友丹东聚会后当即表示赶回来参加。我是9月中下旬就从网上把票买好了,可是,郭晓帆10月12日晚才飞回天津,当天晚上才买的第二天的票,我在车上文瑶兄把晓帆的手机号给了我,我们立即互加微信,一问车次居然是同一趟车、同一节车厢,且座位仅相隔三排,这岂不就是“缘分天注定!”车上我们聊起过往,他竟和我飞行的同学陈东、杨陵光都很熟,于是,我立即沟通帮他们取得了联系,这应该算是丹东聚会的额外收获了!晓帆是个既热情又细心的人,我从丹东返回时,也是他打车送我到车站的,看我早上来不及吃早餐,还提前给我买好了早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丹东下车时,文瑶兄和王建全老弟已经早早地在出站口等着我们了,远远地就开始招手,到了跟前一番久久地热情拥抱,这一抱可是相别了四十年啊,当年分别时正是芳华正茂的年龄,如今却已是鬓角染霜、年过花甲了,战友啊兄弟,见一次面真的太难了......到了饭店后,前面先到的战友还在等着我们,一一打了招呼后发现,唯桂玉玺、唐寿云、孙立邦三位老哥我在大连时似乎没有过交集,土城子俱乐部的毛海滨老哥、莱阳俱乐部的吴仁忠老哥,虽然接触不多,但都有过交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位军嫂都没有见过,只有文瑶兄的夫人、钟玲钟大姐是我最熟悉的了,那个时候她刚调到土城子卫生队,我们科里几个单身汉经常到他们家噌吃噌喝打牙祭,每次钟大姐都是给我们做好饭菜让我们吃好喝好,她却从不上桌,始终保持着北方人的传统习惯,她在家里特别贤惠,在外待人接物也总是笑容满面、没有一点脾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较特殊的要数老岳,我一见到他就感觉很面熟,却叫不出他的名字,聊了两句总算是想起来了。老岳叫岳卓乐,是土城子场站鱼雷队的,后来调到海司机关,转业到北京在自己的公司担任董事长。他当时是和文瑶兄一起被抽调出来担任干部文化补习班的文化教员,我到宣传科后,他还经常来找文瑶兄,给我留下了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应该是梅秀峰科长,我的印象中,他是1986年下半年从北航机关派到航二师担任秘书科长,我则于1987年初调到北航宣传处的,我们在航二师时,有过短暂的交集,但接触不多。重点是听他介绍转业回地方的经历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还是一个系统的,他在中石化总部办公厅当领导,我则在中石化所属的江苏油田二级单位任职,因为离开部队后失去联系,故而我们互相并不知道,老战友相聚才在回顾交流中得知彼此的情况,这算是此次丹东之行最大的意外收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丹东下雨了,文瑶兄把最初的日程安排作了调整。用完早餐,我们乘车去了“中华万姓宗祠”,到了山门前刚下车,就有一位导游姐姐热情地过来给我们介绍。中华万姓宗祠有一个主殿,七个偏殿,主殿供奉着三皇五帝、女娲盘古,起雕像很大蔚为壮观,四周墙面写满了各种姓氏,导游姐姐边介绍边告诉大家如何通过手机查找自己的姓氏。真是不来不知道,传承多奇妙。此处展示的中华姓氏竟然多达28313个,是宋代整理的《百家姓》难望其项背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中华万姓宗祠不足百米便是颇具特色的“双灵寺”,双灵寺原址是明代修建的三官庙,但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双灵寺是于2005年兴建,2009年9月9日竣工。该寺周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因其破土之初,在本来多为黄土的七米之下,竟然出现两块巨石,一块其状似龟,一块其形如蝙蝠,呈福寿双吉之相。而寺院的子午线恰好从正中穿过,于偶然之中得此祥兆。因此,经时任丹东市政协副主席李振声提议,面命名为“双灵寺”。据导游姐姐介绍,和内地的寺庙既要门票又要香火的情况不同,双灵寺是目前国内唯一不要香火供奉的寺庙。一路听着导游姐姐热情洋溢、能量满满的介绍,老战友们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听到文瑶兄的一席话,我们才知道导游姐姐就是文瑶兄的嫡亲大姐,是文瑶兄给予我们的最高规格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后,我们来到双灵寺的茶舍,这是文瑶兄特意选址此处以供我们大家互相交流分别四十年的各自经历,进一步加深战友情谊。茶舍的一面墙上摆放着文瑶兄的数幅油画作品,也算是他向战友们的汇报展示。午饭后,我们的行程是乘船游览鸭绿江。有意思的是,由于鸭绿江江面宽窄不一,不便划界,故而中朝两国的国界线是以江水为界,两方人员都可以互相靠近岸边,只要不上岸,便不算越界。不过,因为一直下着雨,我们乘坐游船在鸭绿江上兜了一圈,看对岸的朝鲜也是烟雨蒙蒙,不是十分清晰,等到上岸后我们就直接回酒店休息,养精蓄锐,准备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参加隆重的欢迎晚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欢迎晚宴是在丹东最好的酒店举行,也是文瑶兄的大姐亲自为我们安排的,最大的包厢、最大的圆桌,可以坐下30人,服务员是清一色的朝鲜族打工妹。欢迎晚宴在隆重的气氛中开始,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在欢快的节奏中推向高潮。虽然鬓已染霜、甚至头发斑白,但也情难自禁,喧笑不断;几番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几番来回交流、叙述过往,几番连连碰杯、各抒胸臆;先是吃着喝着说着,接着是唱着跳着笑着,不愧是文化口俱乐部的战友,个个都有才艺,歌唱的专业、舞跳的专业、还有朗诵的用情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就连80多岁的桂老哥也禁不住清唱起京剧片段。每个人都焕发了青春,似乎回到了40年前;每个人又都忍不住好像要把分别40年的话讲完、歌唱完、酒喝完。只有战友会如此,只有战友能如此,只有战友才如此,这就是战友啊,真正的老战友!最后,还是田大姐果断、干脆,把酒瓶一收不许再喝了!大家这才收场往回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到了鸭绿江最窄的地方,叫作“一步跨”,意思是一步就能跨过江去;沿途欣赏到被称为“睡美人山”的虎山,随后登上虎山长城游览,这里是明朝修建的长城最东端。整个上午都是阴天刮着大风,等到吃午饭时已经是雨过天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们先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并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进馆里参观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那段举国参与、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随后去参观鸭绿江新桥(因特殊原因,我方把桥建好后至今尚未能启用)、丹东号护卫舰,最后登上了鸭绿江断桥。不过,说起鸭绿江断桥应该有两段历史,最初名为“鸭绿江端桥”,是日本人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于1911年修建的;1950年该桥被美军轰炸而断裂,成为抗美援朝的象征。后来,因迟浩田将军题写“鸭绿江断桥”而延续。和鸭绿江断桥相隔几十米,边上还有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日本人于1942年修建的,如今上面题写着“中朝友谊桥”,成为中朝两国的重要交通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抵达鸭绿江断桥景区时,正是临近日落时分,但见晴空万里、夕阳西下,数只海鸥、翻飞翱翔,江面因斜阳夕照而渐成蓝色,再看江对面的朝鲜新义州,仿佛就在眼前,非常的清晰、一目了然。看着眼前的美景,想到明天大家就要奔赴大连,我却因为家里有事只能回返,响应丹东的召唤,却又留下几分遗憾,不能和大家一起去大连。长亭十里终有别,人生时时有聚散。只要战友情谊在,定然还能再相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战友聚会的后半段没能参与,却始终都在关注大连。当我随后在群里看到王建全适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看到大连的战友欢聚,感概万端。没去大连的几位战友也不时在群里感言,互致问候。直到10月22日,田姐最后一个返回上海,梅科长在群里宣布:“田姐辛苦!做好收尾工作,最后一个到家,此次聚会圆满结束!”一梦四十年,丹东终圆满。战友常联系,开心续前缘。祝愿各位老战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安乐!好运连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