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征程四十五载光与荣 艰苦奋斗八千里路云和月

张宇

<h3> 今天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建立45周年的日子。<br> 1979年10月26日,一枝新型的远程教育之花在古城悄然绽放——就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现改称西安开放大学)。<br> 45年前,不是一个躺平的时代,而是刚刚从10年的噩梦中惊醒的时代;是感慨于世界发展之迅猛,我们落后之巨大的时代;是国人奋起追赶,意愿尽快实现现代化的时代。<br>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成立,为无数在十年浩劫中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们圆梦高等教育。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毕业生日后成为了中央、省市以及各部门的领导、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书写辉煌。随便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毕业生:<br> 朱松山——企业管理毕业生,二炮工程学院教授、少将,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军事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br> 张难——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残奥会射击亚军。她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攻读完了汉语言专科专业。<br> 陈向钧——音乐专业毕业生,公安部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手,曾经在央视青歌大赛中获奖。<br> 补偿教育的重任完成之后,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形成了与普通高校不同的高等教育模式,在远程教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br> 45年后的今天,我们深深怀念两代人为之付出的艰辛,他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新一代的电大人也在赓续前行,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br>  请记住这一切:在中国远程高等教育鲜红的旗帜上,也点染着他们的心血。<br>  本人作为他们的一员,也为此奋斗了30余年。我自豪于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在此谨向他们,包括已经故去的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r>  人之老矣,忘性也大。突然想起今天的日子,于是便将自己以往拍摄的照片挑出一些,让大家回味。<br> 张宇 2024年10月26日<br>  </h3> <h3>80年代初的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这是南边的银行大楼上照的。当时银行大楼还没有完工,正在建设地下金库,所以人家不让上,好说歹说才让上去。</h3> <h3>1982年12月,中央电大副校长方铁(左1)到西安为电大首届毕业生颁发证书。</h3> <h3>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第一届领导茹立功。他在1979年10月的一天,拉了一个架子车,从此开启了西安电大的征途。</h3> <h3>规范办学,绝不走过场——80年代初,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的答辩现场</h3> <h3>临别纪念——这里面的毕业生有的已成为中央和省级的领导干部。这张照片的提供者是站在中间的陈林川老师。</h3> <h3>考纪严格——这是电大的一次考试,同学们都认真对待。</h3> <h3>难得的相聚——1999年10月,在庆祝电大成立20年的时候,曾经的领导和现任的领导在一起合影。左起张宁、李明、茹立功、周振乾、陈怀孝、刘世基、李尚俭、陈福祥、杨富学、何绪生</h3> <h3>欢乐的课余生活——八、九十年代,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每年都要举行文艺汇演,活跃学习生活。这是1987年10月,文艺汇演结束后,学校领导向获奖者颁发奖品和奖状。</h3> <h3>展示才艺——1987年西安电大的文艺汇演。</h3> <h3>同行联谊——1988年的夏日,苏州电大、柳州电大的同学与西安电大同学在古城的兴庆公园联欢。赵丽玲校长(右)那时刚刚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在文法部担任教师,学校领导非常信任她,让她主持这次活动。联欢结束后,苏州电大的同学当场泼墨挥毫,将这幅作品赠与西安电大。</h3> <h3>翩翩起舞——1988年的夏日,柳州电大的同学在古城兴庆公园与西安电大的同学联欢。这次联欢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连公园的工作人员都说,你们电大可出尽了风头。</h3> <h3>新的起点——2000年7月,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迁入新址,电大终于有了自己的家。</h3> <h3>我们走在大路上——2004年前后,学校新校区装修完毕,几位校领导意气风发,迈步新征程。</h3> <h3>全新气象——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建成的第一座演播室</h3> <h3>实现梦想——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同学也有了学士学位。张宁校长(左)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同学颁发证书。</h3> <h3>开辟新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进军社区教育。何绪生校长(右1)在社区培训基地揭幕式上讲话。</h3> <h3>我们毕业了——2004年西安广播电视大学首届本科学生毕业</h3> <h3>真才实学——西安广播电视大学非常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这是护理专业的实操考核。学校聘请西安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光辉(右1)担任考核专家。</h3> <h3>建设优质课程——学校聘请著名的西北大学张岂之教授(中)担任授课教师,制作高质量的课程。</h3> <h3>指点迷津——大南门工作站聘请西安美院张之武教授(右)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h3> <h3>敢说英语——要聘请外教老师上英语课,让不敢说英语的学生敢于同外国人对话。</h3> <h3>重视实践——学校的两位女辅导员亲自到工地探望工民建专业学员。</h3> <h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邀请国外的远程教育专家到学校交流教学工作。</h3> <h3>学术交流——美国教育代表团成员、加州大学查尔斯教授来校访问</h3> <h3>全新探索——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实现了远程网络答辩。</h3> <h3>真心服务——在考场上,监考老师热情地为孕妇考生提供服务。</h3> <h3>探索干部教育崭新道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利用网络优势,开辟了干部教育的一条新路,被外地的同志们亲切地称为“西安模式”。</h3> <h3>锤炼学员——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的普专生正在进行军训</h3> <h3>文艺表演荟萃1</h3> <h3>文艺表演荟萃2</h3> <h3>文艺表演荟萃3</h3> <h3>文艺表演荟萃4</h3> <h3>文艺表演荟萃5</h3> <h3>喜迎奥运,我来健身——西安广播电视大学举办迎奥运教职工运动会</h3> <h3>协调一致——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运动会</h3> <h3>歌唱祖国——全体教职工大合唱</h3> <h3>扶贫救困——学校领导和同志们到蓝田山区慰问电大学生李小棚(左1)。李小棚坚持在贫困山区教学和拾金不昧的精神,被西安的广大群众称赞。他的事迹还登上了凤凰卫视的节目。很可惜,他在后来的一次车祸中去世。他在电大专科毕业后又上了本科,但是一直没能毕业,因为英语总是不及格。同学们好心劝他说,趁监考不注意的时候抄一下。他不肯,只是默默地独自答题。他的生命最后被定格为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汉语本科专业的在读学生。</h3> <h3>毕业生风采——朱松山,西安广播电视大学86届工企管毕业生。其实他早在1965年就从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导弹专业毕业。后来因为改行,他下定决心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当他坐在比自己小十几岁,比自己职务低很多的同学旁边时,内心是非常平静的。后来他把军事专业的知识与经济相结合,与他人一道,开创了中国军事经济学。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被二炮工程学院评为教授,授予少将军衔。</h3> <h3>毕业生风采——张难,西安广播电视大学88年汉语专业毕业生。她身残志坚,用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她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获得射击亚军。中央电视台在报道的时候,特地说了一句:她是西安电大的毕业生。</h3> <h3>毕业生风采——李晓东(左),98年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他凭自己的才华入职中央电视台,成为主持人,受到公众的好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