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月三十一日,行程的第十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我们从扎什伦布寺出来,时近中午。从这天起,我们的小团队加上从西宁追赶而来的老阿夫妇,又成了七人,所以午饭时气氛更加热闹。饭毕,按行程计划,在日喀则的第二站是经过白浪县到江孜县的宗山古堡,然后一路南下经康马县到日喀则最南的亚东县去,全程300余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宗山古堡,坐落在日喀则市江孜县城,距日喀则市有90多公里路程,去这里先要经过白浪县。日喀则地区的大片土地作为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年初河冲积出来的平原,是西藏自治区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因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被称为西藏的“粮仓”。我们经过的白浪县,地处年初楚河河谷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日喀则市有名的“果蔬之乡”。车行驶上白郎县境内的公路,车窗外的田园就渐渐辽阔丰富起来,茂盛的白杨树,一排排把这里的地切割成块状,时至夏末,地里泛着碧波的青稞和正值花期的油菜花交织着自由奔放的田园风光,若不是公路两边藏式风格的村庄,还以为行走在内地北方农村的公路上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日亚(S204)公路继续向南,到了江孜县境内,风景依旧,年初河谷两岸的江孜自古就是一块富庶之地,这里仍然一幅只在西藏特有的高原农村风光,离江孜县城不远处,我们就一眼看到了依山而立在宗山上的古堡,车行至进县城的叉路准备左拐去江孜县城时,公路边一个“帕拉庄园”的旅游标志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这个庄园在公路边右侧一个名叫班觉伦布的村庄内,因无仿我们后面的行程,就决定顺道进去参观游览,看看能否从中窥视一番旧西藏贵族的生活轨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班觉伦布村的外貌看,这个村都是一色藏式风格的二三层建筑,看起来都是近几年新建的那种,街巷干净整洁。据资料介绍,班觉伦布村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为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帕拉庄园在这个村庄与现在的村舍相比,规模并不是太大,其外表也不豪华。车停在它旁边的停车场,如看不到有“帕拉庄园”横匾的大门,陌生人从这里擦肩而过恐怕也不会在意,因为它的外表与现在的班觉伦布村的建筑没有多太区别。借着这里几位工作人员午饭的空档,我们同门旁摆摊的年青小商贩聊了起来,原来他对这个庄园的情况了解的也不太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帕拉家族的族先是藏堆王(1618年)从年初河上游的强旺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康拉寺的喇嘛,后来成为一个部落的酋长。再后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拉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帕拉庄园原建于江孜的江嘎村,1904年英国侵略军烧毁了原在江嘎村的帕拉主庄园,1937年抗英战争结来后,帕拉庄园重建于江孜县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侧,即目前距江孜县城4公里的班觉公布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庄园是国家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帕拉庄园家族的最后一代庄园主扎西旺久,1959年跟随十四世达赖集团参与西藏叛乱失败后逃往了国外,西藏民主改革后,帕拉庄园被收归国有,当时的江攻分工委考虑到帕拉庄园系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具有特殊意义,对其进行了妥善保护和维修,由此怕拉庄园成为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其建筑及财物基本保持着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庄园主体为三层楼院落式建筑,我们进入大门后从侧面的一个楼梯直接上二三楼去参观的。从外部看很普通的帕拉庄院,到了里面就变得相当奢华了,房间格局独具藏式风格,雕梁画栋的房间内,陈设十分考究,家族史厅、经堂、会客厅、日光室、夫人卧室、管家卧室等展厅,以及保存完好的佛龛和经书,金银玉器、高档服饰、洋酒、餐具、具有二三百年的藏式卡垫、雪豹、金钱豹皮张挂件及鹿皮制品等都陈列在各房间,清淅地再现着怕拉贵族当年的奢侈生活。我们没去对面的郎生(奴隶)院参观,据介绍13间郎生院低矮、拥挤、阴暗,形同牢笼的房间内曾生活着14户60多名奴隶,在楼道内还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这些不用眼看,一听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刑具,就是用于管理奴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阶层生活的写照,是旧西藏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旧西藏只占人口比例的5%的三大领主(即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却占有西藏全部的耕地、牧场、森林、山川以及绝大部分的牲畜。他们通过依附于三大领主的农奴进行劳动,控制着整个旧西藏整个社会的经济命脉。据说怕拉庄园鼎盛时期在江孜、白浪县以及拉萨等地有37座庄园,3000多奴隶,15000多亩土地,14000多头牲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在帕拉庄园参观时间虽然不长,看着眼前的情景,我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农奴》中的场面,似乎从帕拉庄园看到了农奴强巴新旧西藏不同生活的影子。西藏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宗教文化等等,现在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如果把现在的西藏是比作人间净土的话,那么和平解放前的旧西藏就是人间地狱。在帕拉庄园既能看到用镶有银边的喇嘛头骨做成的盛圣水的容器,也能看到用少女腿骨做成的法号。这些物品不仅展示了贵族们的残忍和无情,也揭示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社会制度的黑暗。帕拉庄园是西藏民主改革前历史记忆的一个封存地,通过参观,从一个庄园,可以穿过历史的岁月,从中能了解到旧西藏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沦陷。也从现在的班觉伦布村可以看到1959年西藏民改革后,农奴制度的废除给西藏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的班觉伦布村生活的村民也许多数是怕拉庄园奴隶们的后代,单从他们现在的居住条件看,就能体现新中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拉庄园是我们途中巧遇的一个景点,参观的时间不算很长,在没有提前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导游讲解的情况下,走马观花式的参观,除对这里曾经的贵族生活奢侈程度和农奴的悲残生活发出感叹外,对这座庄园就不能有深层次的了解。为此,我从西藏回来后翻开手机观看了一遍央视曾经播出的纪录片《废奴》及其它资料,通过影视资料的介绍与实景地的比照,可以说参观帕拉庄园是我们此行中震撼人心的一次经历,走进历史的字里行间,一个贵族庄园曾经的繁华和辉煌,不知建立在了多少奴隶的辛酸痛苦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帕拉庄园,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江孜宗山古堡。关于宗山古堡,《航拍中国》的旁白词这样描述“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宗山上的这座古堡,曾担任过许多角色,宫殿、寺庙、旧宗政府,最让它出名的是1904年西藏军民据此古堡,抗击英军侵略者,他们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我知道这座古堡还是始于一部电影《红河谷》,因为这里是《红河谷》外景的主要拍摄地,带着对电影场景拍摄地的探奇心理和在江孜的旅游体验,2016年和亲友第一次到西藏旅游时从山南经浪卡子县到日喀则,宗山古堡是来这里的第一站。未曾想到的是时隔八年,岁月的馈赠又有了旧地重游的机会。如果说我第一次到宗山古堡受电影《红河谷》影响,抱有“到此一游”的想法而来,而这次是为了那些电影背后的故事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资料介绍,江孜的宗山古堡历史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末代(公元967年)赞普郎达玛之孙贝考赞修建的宫殿。后来,江孜法王怕巴贡桑布在旧址上修建了江孜城堡,成为了一座具有寺院与政府功能的宫堡式建筑。宗山古堡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一座叫宗山的悬崖峭壁上,“宗”在西藏的过去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在民主改革之前,西藏政教合一,所以宗山古堡不仅是一座旧西藏相当于现在县级的官府所在地,更是一座寺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00多年来,江孜宗山古堡无论作为宫殿、寺院、还是旧宗政府所在地,它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在我国取得了大量特权,而且为为进一步掠夺资源和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于1888年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一次武装入侵,从1903年开始又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二次武装入侵,到1904年英晕向江孜推进。这个时候的宗山古堡又成了防御英军进攻的屏障和工事,江孜军民以托宗山古堡用土枪土炮,甚至用牧牛羊的抛石器与敌人进行殊死博斗,展现了江孜军民英勇不掘的抵抗精神,最终,仅剩的60余名英雄宁死不掘,壮烈跳崖牺牲,而宗山古堡也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这场战争最后虽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江孜古城也就有了“英雄城”的荣誉称号,而后人对当年的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最好纪念,就是高高耸立在宗山广场的那座“宗山英雄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部电影还原了发生在江孜的一段历史事件,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去回顾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瞬间,去感受我们曾经受过的屈辱和英勇不掘的民族精神,从电影场面不仅能领略到西藏的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看到那场江孜保卫战的悲壮场面。如今的江孜宗山古堡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辉煌城堡,变成了一座伤痕累累的历史遗址,历经岁月的风霜雪雨,静立在宗山之顶,看着已翻了身的农奴,在这片富饶的古老大地幸福地生活,用历经岁月沧桑和受战争创伤的身影在向每位前来参观的游客诉说着它的过去与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0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