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棠阅读沙龙读书会

陌上花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现当代诗人作品十人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讲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下午两点,海棠阅读沙龙读书会在清苑路第一社区活动室,举办中国现当代诗人十人讲的第三讲《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讲座》。这场讲座是郑宏洲会长曁《中国古代诗歌·诗经讲座》、《中国古代诗歌·楚辞讲座》、《中国古代诗歌·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讲座》讲座后,又开始的中国现当代诗人讲座。在《中国现当代诗歌·郭小川诗歌讲座》、《中国现当代诗歌·徐志摩诗歌讲座》后,举办的第三场《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讲座》。</p><p class="ql-block"> 诗歌朗诵作品为王。学习了解诗歌朗诵作品和诗人是诗歌朗诵的基础,通过学习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有影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朗诵作品和诗人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朗诵的水平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诗歌朗诵者通过学习诗歌朗诵作品,进一步提高诗歌朗诵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宏洲会长讲授《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诗歌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开始,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古体诗歌的过渡阶段;到了唐、宋、元、明、清,进入了近体诗的发展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诗歌进入了现代诗的发展阶段,1949年以后的中国的诗歌开始进入了当代诗歌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当代十位诗人主要是根据2006年,由25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知名专家和数万名新浪网友共同参与、经过历时一年的“世纪文学60家”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以诗人身份入选的总共有12人,他们是郭沫若、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穆旦、郭小川、余光中、北岛、舒婷、顾城。</p><p class="ql-block"> 诗者,歌也。诗言志,歌永言。</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深诗歌朗诵者对现当代诗歌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各位诗歌朗诵者的朗诵的水平。讲座选择了大家比较熟悉、经常朗诵十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讲座。他们是: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艾青、郭小川、余光中、北岛、舒婷、顾城十人的诗歌作品。</p><p class="ql-block"> 前面两次讲座我们讲了中国现当代的诗歌的郭小川和徐志摩两位诗人的作品,今天给大家讲《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讲座》。闻一多在“世纪文学60家”评选活动的12名诗人中名列第三名,说明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作品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是很高的。网上一致的看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和民主战士。下来咱们就按以上这几个方面讲一讲闻一多和他的诗歌作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闻一多的家庭背景</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是湖北黄冈市浠水县人,闻一多生于1899年,逝世于1946年,仅仅活了47岁。闻一多本名叫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几代同堂,家中办有私塾,注重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学习。闻一多的父亲‌闻廷政是清末秀才,擅长诗词曲赋,家族中有进士、举人、‌贡生等多人,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庭。闻廷政顺应历史潮流,不把儿子们拴在家中守业,而是分别送他们外出学习新的文化,较早的接受了新时代潮流的影响。闻一多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婚前无爱,婚后热恋,属于先想结婚后谈恋爱的吧。闻一多先生遇害后,爱人高孝真带着儿女,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国统区投身到解放区。她的这一义举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曾被选为河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二、闻一多的成长经历</p><p class="ql-block"> 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1910年,来到武昌,进入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1912年,13岁的闻一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那里度过了十年的学子生涯。</p><p class="ql-block"> 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p><p class="ql-block">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新诗集《红烛》,并写下《红烛》作为序诗。</p><p class="ql-block"> 1924年7月16日,乘海轮由沪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和科罗拉多学院学习西洋绘画,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p><p class="ql-block"> 1925年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是诗人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以孩子的口吻哭诉七个被割让租借,与母分离的苦楚和渴望回归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1925年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在闻一多诞辰120周年时,清华大学举办了闻一多版画展,展示了闻一多的美术作品、篆刻作品,反映了他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p><p class="ql-block">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死水》表达作者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失望、痛苦、愤怒。</p><p class="ql-block"> 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p><p class="ql-block"> 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悼念李公朴的当日下午,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评价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学者诗人闻一多和新月诗歌</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是一位通晓古今的国学大师,十数年如一日地潜心学术潜心研究楚辞、唐诗、乐府、古代神话、古文字等众多领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为学生开设了《唐诗》《名著选读》和《中国文学史》等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构成他研究古典文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他学术生涯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被郭沫若等学者高度评价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是五四运动后为新月派的重要创建人和理论的奠基人。新月派是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而成立一个艺术流派。闻一多是“新月派诗歌”的创始人,和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奠基人。闻一多在他的《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p><p class="ql-block"> 新月诗注重的是灵魂的表达、美的诠释,认为真正的诗歌是来自灵魂,诗歌就是用灵魂说话去感动灵魂。除此之外新月诗社更注重诗歌的群众化,希望诗歌能够接近每一位热爱生活的朋友。新月诗社遵循“和谐、共进、新月求新”的交流宗旨并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追求——以诗歌之名演绎平凡人的诗意人生。这也是新月派诗歌影响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影响很大,在群众性的朗诵活动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口口相传。</p><p class="ql-block"> 新月派第二个代表诗人‌闻一多,代表作品包括《红烛》、《死水》、《七子之歌》,他的诗歌特色鲜明,想象奇特,结构完整,音节和谐,情感热烈,形式精美,并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p><p class="ql-block"> 新月派第三个有影响的人是卞之琳,以一首《鱼目集》诗长中的四句起名《断章》而一举成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颇有苏轼。卞之琳的《断章》颇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四、闻一多诗歌作品鉴赏</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一生写了180多首白话诗歌和一部分文言诗歌。《红烛》、《死水》、《七子之歌》,他继承了格律诗的特点,是白话诗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 1`下首先给大家讲一下闻一多的《红烛》</p><p class="ql-block"> 《红 烛》</p><p class="ql-block"> 作者:闻一多</p><p class="ql-block">“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这样红的烛!</p><p class="ql-block">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p><p class="ql-block">可是一般颜色?</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p><p class="ql-block">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p><p class="ql-block">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p><p class="ql-block">一误再误;矛盾!冲突!</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不误,不误!</p><p class="ql-block">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p><p class="ql-block">这正是自然的方法。</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既制了,便烧着!</p><p class="ql-block">烧罢!烧罢!</p><p class="ql-block">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p><p class="ql-block">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你心火发光之期,</p><p class="ql-block">正是泪流开始之日。</p><p class="ql-block">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p><p class="ql-block">又何苦伤心流泪?</p><p class="ql-block">哦!我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流罢!你怎能不流呢?</p><p class="ql-block">请将你的脂膏,</p><p class="ql-block">不息地流向人间,</p><p class="ql-block">培出慰藉jiè的花儿,结jiē成快乐的果子!</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p><p class="ql-block">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p><p class="ql-block">红烛啊!</p><p class="ql-block">“莫问收获,但问耕耘。”</p><p class="ql-block"> 1923年9月7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云福朗读《红烛》</p> <p class="ql-block">  闻一多的《红烛》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和呈现。</p><p class="ql-block"> 一、作品背景理解,创作背景:《红烛》写于1923年,是闻一多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分诗集时,回顾自己数年来理解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所作,这首诗被用作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奉献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红烛》主题思想:通过红烛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同时也反应了诗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结构特点:全诗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引子,主题部分围绕“灰”与“泪”展开抒情,分为多个层次逐步深入。</p> <p class="ql-block">  2、下来给大家讲一下闻一多的诗歌《死水》</p><p class="ql-block"> 《死水》</p><p class="ql-block"> 作者:闻一多</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p><p class="ql-block">《死水》写于1922年赴美留学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他满怀爱国之情和殷切期望提前回国,然而面对的却是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黑暗现实,这使他深感失望与愤怒。《死水》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p> <p class="ql-block">宋立伟朗读《死水》</p> <p class="ql-block"> 《死水》</p><p class="ql-block"> 作者:闻一多</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p><p class="ql-block">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p><p class="ql-block">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p><p class="ql-block">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p><p class="ql-block">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p><p class="ql-block">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p><p class="ql-block">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p><p class="ql-block">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p><p class="ql-block">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p><p class="ql-block">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p><p class="ql-block">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p><p class="ql-block">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p><p class="ql-block">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p><p class="ql-block">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p><p class="ql-block">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p><p class="ql-block">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p><p class="ql-block">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最后给大家讲一下闻一多的诗歌《七子之歌·澳门》</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诵读</p><p class="ql-block">《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现代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以《澳门》为例,提供其原文及带拼音的朗读版本。其他部分可根据相同格式自行整理。</p><p class="ql-block">《七子之歌·澳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闻一多</p><p class="ql-block">你可知“澳门”不是我真名姓</p><p class="ql-block">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p><p class="ql-block">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p><p class="ql-block">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p><p class="ql-block">请叫儿的乳名,</p><p class="ql-block">叫我一声--澳门!</p><p class="ql-block">母亲!母亲!</p><p class="ql-block">我要回来,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母亲!</p><p class="ql-block">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门》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这七首诗歌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首诗以深情而悲怆的笔触,表达了澳门这一被割让土地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和渴望回归的情感。他亲身体验到了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歧视与欺凌,这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门》以拟人的手法,将澳门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一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诉被迫离开母亲怀抱、受尽异族欺凌的遭遇,同时表达了渴望早日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p><p class="ql-block">澳门回归前,《七子之歌一澳门》由李海鹰作曲,容韵琳演唱的歌曲,被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这首歌又成为迎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演唱的歌曲。2019年6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振岺朗读《七子之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子之歌·澳门》</p><p class="ql-block"> 作者:闻一多</p><p class="ql-block">你 可 知 “ 澳 门 ” 不 是 我 真 名 姓 ,</p><p class="ql-block">我 离 开 你 太 久 了 , 母 亲 !</p><p class="ql-block">但 是 他 们 掳 去 的 是 我 的 肉 体 ,</p><p class="ql-block">你 依 然 保 管 我 内 心 的 灵 魂 .</p><p class="ql-block">三 百 年 来 梦 寐 不 忘 的 生 母 啊 ,</p><p class="ql-block">请 叫 儿 的 乳 名 ,</p><p class="ql-block">叫 我 一 声 -- 澳 门 !</p><p class="ql-block">母 亲 ! 母 亲 !</p><p class="ql-block">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p><p class="ql-block">母 亲 ! 母 亲 !</p><p class="ql-block">祝 祖 国 更 加 繁 荣 昌 盛 !</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民主战士闻一多</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作为一名诗人和战士,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闻一多走出书房,投身于爱国运动,并为之献身,是中国现代诗人中最悲壮的一位民主战士。</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同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9日,他在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p><p class="ql-block"> 7月15日,他主持《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画笔下的黔道景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闻一多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色彩艺术</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注意色彩的运用,强调色彩生动、丰富,诗画暖热。这与他在美国学习绘画有关。他的诗歌为表达思想情感,在《红烛》中,闻一多用的主打色是红色,如“红烛”“红豆”“太阳”“火”等,这与这部诗集想要传达的主旨——信仰和意志,斗争与牺牲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2、均齐艺术</p><p class="ql-block">闻一多诗歌的造型,是一种“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这是中国传统格律诗美学的传承与发展。他的诗集,大部分诗歌的间隔每一节句子数量是相同的,相应的每一句的字数也是相同的,节与节、句与句完全对称。这种美的指向和和谐产生快感,能诱发读者在视觉上的审美享受。显然,闻一多是在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出更为多元的形式美和艺术美。</p><p class="ql-block"> 3、抒情艺术</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诗歌中的情感抒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把自己的感情用知性的力量隐藏在诗句之中,让自己的情感在每一个精心挑选的文字中自由流淌,又被禁锢在雕塑般的诗体形式之内,情感被完全调动而得不到迸发。</p><p class="ql-block"> 4、幻象艺术</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的“幻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幻”,一个是“象”。“幻”,就是想象,幻想,诗人运用特有的想象力将掌握的意象进行整合建构,从而为自己所用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把这些意象和情感进行二次加工,赋予它们独特的审美展现。</p><p class="ql-block"> 由于闻一多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国家设立闻一多诗歌奖,每年评选一届,因对作品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和10万元的高额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诗歌奖”中最高的奖金,中国当代诗坛极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p><p class="ql-block"> 最后讲一讲对闻一多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1、毛泽东评价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2、郭沫若: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p><p class="ql-block"> 3、散文家朱自清: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p><p class="ql-block"> 4、瑞典汉学家马悦然: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p><p class="ql-block"> 总之,闻一多是现代诗歌中一位伟大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