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12号早上,离开江油,踏上回家的路。原来的行程是,从江油市走108国道过剑门关翻越巴山到汉中市。考虑到,如果这样走的话,需要一天的时间,晚上才能到达汉中市,耗时有些长。</p><p class="ql-block">后来决定先走高速公路,到了汉中市再走国道。中午到达陕西省汉中市,品赏一下汉中著名的小吃:热米皮,再到汉中市博物馆看看。下午三点走国道前往宝鸡市,看看沿途的风景。晚上到住宿地。</p> <p class="ql-block">江油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绵阳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夏热冬暖,总面积2719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江油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蜀中名胜记》记载,“江油是以江水所由之意”。作为中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大水洞遗址出土有距今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东汉建武元年(25年),于今雁门坝设置德阳县。1958年9月5日,江油县与彰明县合并设江彰县。1959年4月30日,更名为江油县。1988年2月,撤县建市。</p><p class="ql-block">江油市是诗仙李白的出生地,现存陇西院、太白祠、磨针溪等32处遗址遗迹,邓小平同志为江油亲笔题写“李白故里”,享有“中国诗歌之乡”美誉。</p> <p class="ql-block">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南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市、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全长700公里,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总落差3730米,水能蕴藏量223.2万千瓦。</p><p class="ql-block">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早流域内有唐代的折脚堰、云门堰灌溉工程。现代主要有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p> <p class="ql-block">清晨时分的江油市街道</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出发前往汉中市</p> <p class="ql-block">京昆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分界线,正在重新建设中,出了这个标志性建筑物,就进入了陕西省宁强县棋盘关隧道。</p><p class="ql-block">棋盘关位于秦蜀咽喉交界的棋盘关,原来叫七盘关,与白水关、葭萌关、剑门关一起,被称为川北四大名关,也号称“西秦第一关”。在清代诗人师范笔下是这样描述的:蜀道雄千古,严关峙七盘。霜搜红树直,山锁白云寒。“棋盘关”的得名众口不一,其中和交通有关的说法却是来自一个乌龙:上世纪90年代,修建108国道,有关部门在制作路标时,误将七盘关写成读音相似的棋盘关。从此,地图上就有了棋盘关、棋盘关隧道及棋盘关收费站等名称。</p> <p class="ql-block">下午将近两点钟到达汉中市汉台区,吃碗汉中著名的小吃:热面皮。正巧对面就是汉中市博物馆。吃饭游览两不误。</p> <p class="ql-block">汉中面皮,是陕西省汉中市的一道特色小吃;相传该菜品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做法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皮儿,趁热抹上菜籽油,切成条状,依个人口味调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p><p class="ql-block">当地多热食,称热面皮,亦可置于通风处降温后凉拌(当地称冷面皮或凉面皮)。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口感软糯,香辣。不需即时食用时还可以晾干后油炸食用。也有烩,炒等吃法。</p><p class="ql-block">汉中面皮一般采用米浆为原料,偶尔也用面粉直接调浆(当地称“面面皮”),或在米浆、面浆中混入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增强韧性,未强调“面面皮”的均为米浆制作。</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现为汉中市博物馆,位于汉台区东大街26号,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景区内有多处历史遗迹和文物展馆,如望江楼、桂荫堂、镜吾池等,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汉台遗址(中共陕南特委机关古汉台旧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是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遗址不仅是楚汉相争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还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汉台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在此驻跸,奠定了汉朝的基础,因此被称为古汉台。宋代诗人张少愚曾写下“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来描述其重要性。清末民初,古汉台经过修葺,成为高台园林,素为汉中胜景。</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汉台遗址入选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体现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院里种植了很多的桂花树,满院飘香。</p> <p class="ql-block">白玉兰</p> <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看看,这是第一部分“褒斜道石门栈道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汉中市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岭的山间大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称斜谷路,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干道路,全程249公里。</p><p class="ql-block">褒斜道在中国历史上开凿早、规模大、沿用时间长。栈道始建于战国范雎相秦时期。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此道,原来的谷道此时已开凿成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了。</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66年,范雎担任秦国宰相后,决定创修褒斜栈道,大力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此后,褒斜栈道一直是南北兵争军行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史记·货殖列传》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当时已是“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蜀汉丰富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长安三辅地区发达的文化流传蜀汉,发展了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修建石门水库,褒斜道石门石刻“石门十三品”搬迁市博物馆内陈列保护。1975年,水库大坝按设计高水位蓄水,栈道石门及将军铺、褒姒铺、《栈道平歌》摩崖(即“八个碑”)等古迹和栈道遗迹都淹于水库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衮雪二字取材于中国《汉魏十三品》书法佳作,是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p> <p class="ql-block">在汉中褒谷石门,对曹操写的“衮雪”二字中的“衮”字,流传着这样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曹操所书“衮雪”</p><p class="ql-block">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七月,曹操于阳平关(今勉县)打败张鲁兄弟之后,曾在汉中停留五个多月,为洗尘赏景,游览了褒谷的大好风光。</p><p class="ql-block">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气爽,野花飘香。曹操带领文官武将,侍从三十多名,经花村(现河东店),沿峡谷,乘舟溯河而上,直奔石门。在这里,人们尽情的观赏了如锦似画的山水。上游,滔滔褒水一泻而下,巨浪如一头凶恶的雄狮,向河中阻挡它前进的巨石撞来,顿时银花四溅,水星翻飞,雨雾空蒙,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那溅入空中的水珠,又如雪花轻摇漫舞的飘然而落。</p><p class="ql-block">魏王完全被这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不由得心荡神怡,豪情满怀,心想,难怪当年的张良、郑子真都在这里隐居,真乃天堂也。这时心胸宽阔,才华四溢的大诗人曹操,触景生情,顿时诗兴大发。停立船头,激奋昂扬,气势磅礴,索来文房四宝,奋笔疾书“衮雪”二字以比喻之。</p><p class="ql-block">魏王题诗,文武争看。大家虽然早巳看出了“衮”字少了三点水,各自内心思虑,面面相觑,默默无语。这时一侍从挤到前边,不知高低的问道:</p><p class="ql-block">“丞相大人,字写的苍劲有力,别具一格,但……。”</p><p class="ql-block">“说下去。”</p><p class="ql-block">“但……但是‘衮’字缺……”</p><p class="ql-block">“缺什么?缺三点水是不是?”曹操用手一指滚滚激流, “这不是水吗?”</p><p class="ql-block">在场的文官武将,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从这起,后人就把这一故事编成顺口溜: “狂涛巨浪流石边, ‘衮’字旁边不用点”。这“衮”字的写法从此一代传一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衮雪”二字的原石,在石门水库大坝下方的河中一块巨石上,为曹孟德所书。在石门口栈道旁的一块是后人根据河中的原字摹写重刻而成,意在保护这个绝代书品。石门水库修建之初,汉中博物馆特地派石匠将河中巨石上的“衮雪”二字完整凿下来,运到汉中博物馆保存。当时河中另一块巨石上有“玉盆”二字,也被完整凿下,运到汉博,连同石门前的“石门颂”、石门铭、大开通等摩崖石刻,全部取下,以免水淹。这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p> <p class="ql-block">在今陕西汉中褒谷中的褒河山崖,原有“衮雪”石刻。建安二十四年夏,曹操西征汉中,经过此地时,看到褒河水流湍急,冲击河内乱石,喷沫飞溅如雪团之状,便题写了“衮雪”二字,“衮雪”本为“滚雪”之意,曹操曰:“衮在水边,何以缺水?”</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字近篆而非,属隶又违,行笔纵放不羁,确有波涛澎湃之势,表现出曹操的风采神韵与魏武精神。“衮”,气势磅礴,充满刚毅,好似一个象形字,上边三点一口似水花,下边,一撇一捺一竖钩,三钩均朝上翘起,像湍急的水流,给人以张扬、不羁、活拨、沸腾、激荡、舞动的阳刚之气。“雪”字平和、内秀、收敛、平静、朴实、飘飘洒洒,柔情万种,合二为一,阳刚而不失柔美。</p><p class="ql-block">该摩崖原刻在汉中石门南约半里的褒河水中的一巨石上,右行横书,字径四十五厘米。据说这是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1967年因修路建水坝,而今,“滚雪”景象可再也看不到了,惟有“衮雪”刻石仍藏在汉中博物馆。曹操诗文华盖天下,而他的书法却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清人罗秀书见此字后叹道:“昔人比魏武为狮子,言其性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p><p class="ql-block">后人又有诗赞“衮雪”曰:</p><p class="ql-block">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p><p class="ql-block">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顷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中博物馆院里有许多知名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开创大汉帝国</p> <p class="ql-block">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大汉四百年。</p> <p class="ql-block">石门栈道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褒河,也是褒斜古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离开汉中市不久就进入了秦岭,现在走的是244国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宝汉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马道镇地处留坝县南部,东接城固县双溪镇,南与青桥驿镇为邻,西连勉县同沟寺镇,北与武关驿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2公里,总面积239.5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从汉中市沿着G244北上,过了石门栈道遗址,来到马道镇,这里曾是古代的驿站,称为“马道驿',今改名为留坝县马道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寒溪夜涨”的典故更是将这个寂寂小镇载入史册。</p><p class="ql-block">相传楚汉时期,韩信弃楚投汉,三次不遇,没有被重用,一气之下,单骑北上,行至马道。</p><p class="ql-block">正是夜晚时候,明月当空,但是寒溪暴涨,韩信过不了河,在萧何得知韩信走了后,连夜追赶至此,力劝韩信回到汉中。</p><p class="ql-block">夜涨的寒溪阻滞了韩信北上的步伐,也使得萧何就此追上韩信。月夜下寒溪南岸的萧何与韩信究竟说了些什么,也许只有马道的秋风和明月知晓。</p><p class="ql-block">总之,那个寒溪夜涨的月夜,无疑彻底改变了韩信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天下大势。</p><p class="ql-block">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灭楚兴汉,终成帝业,古人有说: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p><p class="ql-block">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惜才用才,为今人茶余饭后谈资。今天,马道镇内还留存有“萧何追韩信处”的石碑,吸引着前来探访和纪念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不仅因为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深厚友情和生死交情,更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p><p class="ql-block">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遥想两千多年前的褒斜古道上,萧何月夜骑马追韩信的场景,至今还是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马道村,曾是褒斜栈道上的历史重镇,因古时设马道驿而得名。夏商属梁州,周属雍州。</p> <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萧何就是追到此处,这里的一条河涨水了,韩信无奈走不了,萧何才见到韩信,也才有了大汉帝国四百年的江山。</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的那条河水</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褒斜古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游览后继续沿着224国道和316国道(并线)往宝鸡市。</p> <p class="ql-block">244国道和316国道在这里分道扬镳了。</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高速公路就是宝汉高速</p> <p class="ql-block">褒斜古道第一镇:王家堎</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也就意味着我们离开秦岭,进入了渭河平原。</p> <p class="ql-block">秋色已经显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宝鸡市区</p> <p class="ql-block">油泼辣子火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