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杂谈诗词诗歌(158)成语句型的巧合?</p><p class="ql-block">文/韩鲁珩</p><p class="ql-block">偶然发现我写的现代诗,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诗使用了成语句型,也就是四字为一句的语句形式。在我的写作过程中从来没有有意考虑句型的事情,都是根据自己的直感和内容自然而然而写,这种无意的过程却是出现了一种规律的现象,原因是什么?</p><p class="ql-block">1, 首先是语言文化意识</p><p class="ql-block">尽管我的大半人生是在西方社会度过,英语更是这大半人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用语,但我从小到成年接受的教育都是来自汉语,汉语文化,汉语是融在骨髓里的母语。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思想的手段,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汉语和汉文化是我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也必须强调,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任何使用汉语的人,无论其人有任何自我标榜的独立性,在本质上也是无法摆脱汉语的文化框架,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p><p class="ql-block">2,汉语四字句型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汉语成语是四字格组成,也就是四字的句型。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流传,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和智慧等特征。为什么成语是四字格? 1)四字是构成完整语义的基本单位。2)四字契合汉语的发音特征,具有明确的节奏感。3)四字结构有着巨大的弹性和张力(伸缩性,发散性),可以在四字的基础上拆分,插入,换序,前后添加等等。4)四字符合汉文化的审美意识,以偶为佳,对称整齐。</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诗经是汉语诗的源头,诗经普遍是四字为一句,展示了汉语的简练,节奏感和美感,能够包含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能够言简意赅表达作品的内容。诗经奠定了汉语诗的发展基础,至今也是汉语语言基本特征的体现。</p><p class="ql-block">3,我个人对诗的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引入西方现代诗之前的时代,中国人对诗的概念从来清晰明确,在古代文献中,诗通常被视为一种以韵律和音乐感为基础的文学形式,节奏和韵律,分行的格式,言志,叙事和抒情的内容的综合体就是诗!在引入西方诗文化之后的今天,诗的基本概念在中国有了极大的混淆,其中用西方社会的文化,英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形式来定义汉语诗就是混淆的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我个人对今天汉语现代诗诗的混淆概念完全不认同。1)用汉语写诗就要尊重汉语,遵守汉语的语言发声和文字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汉语诗的美感。2)诗和散文是完全不同的文学体裁,不能混为一谈。3)言简意赅,节奏和韵律是诗的基本特征,要坚持,不能忽略。</p><p class="ql-block">小结:无意中发现自己写作的句型习惯,貌似偶然但其实包含很多必然的因素。文如其人,我们从字里行间总会看到一个人的文化影响,文明意识,世界观和理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今天我们应该注重在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意识,让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再现春秋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采;我们不能盲目模仿西方的文化模式和语言形式,在其中嵌入愚昧的农耕,封建,酱缸的落后文明意识。</p><p class="ql-block">简单而言,今天我们学西方是学人家的文化皮毛,而不是文明内涵,比如我们大量引进麦当劳,可口可乐,肯德基等等。而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等等快餐文化,我们真正缺少的是类似西方和日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文明意识。把西方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用于我们的中餐,让我们熟悉和适应的,自己的美味食品也卫生和安全,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文学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化孕育了文明,文明反过来影响和推动了文化。尽管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本质上是社会一体的两面,文化多感性,文明是理性的集合。很多时候我们把文化和文明混淆,因为两者具备共同的社会性,彼此关联和影响。只要在具体思考中清晰辨别感性和理性的本质,我们是可以捋清头绪,辨别是非。</p> <p class="ql-block">2024,10,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