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第一天

y.m.lin

<p class="ql-block">  56年前的今天,本人下乡当农民,也是42年工龄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 开始是吃住在一户新翻建了住房的农民家里,条件应该还可以,第一顿饭农民已经烧好了迎接我们(大队布置的),白米饭(记得是“老来青”新米,这个品种的米非常好吃,烧出的饭像拌了猪油),菜是粉丝烧青菜和蒸带鱼,这户人家男主人在海洋渔业大队,家里吃饭海鲜是常有的。大概住了两个月,队里盖了知青房,我们就自己开伙了。(这两个月不知道队里是否结算了费用给他们,国家下拨了知青安置费,我们也没问过。)</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饭后,我去隔壁一个大队看看一个邻居的安置情况,远远看到他们住进了一个新盖的草屋,就在海塘大堤边,海水涨潮的涛声都能听见,非常羡慕,一是单独住的新草屋,稻草芦苇,清香扑鼻,很有乡村野味,符合我的想象,二是夜夜伴着涛声入睡,多浪漫! 大海就在眼前,晨起还可看看日出。</p><p class="ql-block"> 想想那时还是一身的学生气,全然不知道日后的艰苦,<span style="font-size:18px;">住在圩内和圩外的安全性也有很大差异。感觉好</span>像还是学校安排的三秋劳动,最多几个月就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与到边疆,内地的知青相比,我们在市郊务农的知青还是幸运的,可以经常回家,气候,生活习惯容易适应,口粮,柴草也有保证,就是农活繁忙,整年难有空闲。</p> <p class="ql-block">  回到队里上午刚住进的农民新屋,同伴外出还没回来,村子里黒洞洞的,家家户户只有煤油灯的一点微弱光亮,我在我们住的西屋里也点上了煤油灯,度过了有生以来第一个没有电灯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长达六年的插队生活就此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