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那一抹难忘的异域风情

飘扬

缅甸,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国度,2015年初的一次说走就走的行摄之旅,让我与这片土地有了不解之缘。<div><br></div><div>在缅甸看到的每一道风景,都像是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但十分可惜的是我当时拍的所有原片都找不到了,这里呈现的都是当年选出的一小部分,10年后的今天再翻看它,更显得珍贵无比。</div> <font color="#ff8a00"><b>仰光大金塔:</b></font>是缅甸行摄之旅的起点。<div><br></div><div>仰光大金塔,正式名称为瑞光大金塔。位于缅甸首都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丁固达拉山上,是仰光的最高点。大金塔不仅是缅甸的国家象征,佛教圣地,更是缅甸人民信仰的象征,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被誉为“东南亚三大古迹”。</div><div><br></div><div>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之一。</div> 仰望着那金光闪闪的塔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感。<div><br></div> 大金塔高度为99米,塔身装饰有7吨重的金块、金箔和金玲。四周有64座姿态各异的小塔环绕,塔的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div><br></div><div>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躺在仰光的心脏。<br></div> 大金塔见证了缅甸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缅甸人民的希望与梦想。 10年前,小僧就手持ipad拍照,觉得相当的超前啊。<div><br></div> 认真读经的僧侣。<div><br></div> 手捧莲花的小姑娘。<div><br></div> 大金塔前跪拜祈祷的青年。在我的镜头中变身为时尚达人。<div><br></div> 大金塔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这些佛教宝物赋予了大金塔极高的宗教地位和神秘色彩。<div><br></div> 夜幕降临,大金塔周围烛光闪闪。<div><br></div> 金碧辉煌的大金塔在夜晚尽显万丈光芒华丽无比。<div><br></div> 这位年轻的僧人,一袭红色僧衣,脸庞俊朗,表情凝重,手捧黑钵,独坐一隅。<div><br></div><div>缅甸的佛教僧人有托钵乞食制度,只乞食物不乞金钱,以此了断他们心中的傲慢与欲望,从而生起平等及感恩之心,这是僧人们每天最重要的修行法门之一。</div><div><br></div> 这个小僧看见游客还略显腼腆。 在缅甸进任何的景点不论天气如何气温多少,所有人必须脱鞋脱袜,这点令游客感觉很不适应,赶上下雨阴天,脚底下拔凉拔凉的。<div><br></div> <font color="#ff8a00"><b>柚木情人桥:</b></font>位于曼德勒市区南部约11公里,简称乌木桥,是缅甸的一张著名的名片。<div><br></div><div>乌木桥建于851年,全长1.2公里,整座桥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成,乌木质地坚硬且色泽深沉,特殊的材质赋予了乌木桥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div> 古老的乌木桥,蜿蜒横跨在塔曼尼湖上,宛如一条黑色的长龙,静静地躺在湖面上。<div><br></div> 乌木桥横跨东塔曼胡。湖水清澈宁静,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泛舟湖上,享受静谧而美好的时光。<div><br></div> 夕阳下,天空被染上了一层金黄和浅紫,与湖面的倒影相映成趣,美得令人心醉,此时的场面,是缅甸最浪漫、最有诗情画意的地方。<div><br></div> 落日熔金,太阳的余晖肆意挥洒,静谧而梦幻的乌木桥在一片橙黄红色彩的晕染衬托下,更加迷人。<div><br></div> 落日后的乌木桥上,人影如皮影般鱼贯穿梭,人们形态各异,千百年来,日复一日演绎着人来人往、鲜活且动人的场景。<div><br></div> 终于等来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剪影的轮毂和辐条都清晰可见。<div><br></div> 乌木桥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岁月的故事和变迁,走在桥上,就像是穿越历史的长河,你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曾在这里走过,有多少爱情的故事曾在这里发生,感受一种来自古老时光的浪漫召唤。<div><br></div> 乌木桥也是缅甸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穿着传统服饰的缅甸人走在上面别具风情。<div><br></div> <div><font color="#ff8a00"><b>蒲甘古城:</b></font>位于缅甸中部,是缅甸最重要、最大的佛教圣地。蒲甘古城始建于公元1044年,在蒲甘王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最鼎盛时期,大约有440多万座佛塔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使得蒲甘享有“万塔之城”的美誉。<br><br>蒲甘的佛塔不仅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缅甸古代建筑艺术和工艺的杰作。它们大小各异,在历经战乱、自然灾害以及岁月的侵蚀后,蒲甘现在仍保留着约2000多座佛塔和佛教遗迹。<br><br>2019年,蒲甘古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div><div><br></div>掩映在绿树、雾气、晨光中的“万塔之城”,恍如仙境。<div><br></div> 我们赶在日出前赤脚登上一座最高的佛塔,当天的云层非常厚,但无风,热气球在历经千年风雨的佛塔上面,纷纷腾空而升,眼前呈现一派神秘的气氛。<div><br></div><div>惊鸿一瞥,令人心醉。<div><br></div></div> 古塔与羊群。<div><br></div> “五指之处皆为浮屠”,数不清的佛塔犹如莲花般朵朵盛开在广袤荒寂的土地上。<div><br></div> 缅甸,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里少有精美的度假天堂,少有刻意打造的人工景观。<div><br></div><div>在蒲甘,除了欣赏佛塔的精美,我们还走进了蒲甘乡村,感受那里的人们原生、质朴的生活状态和传统习俗。<br></div><div><br></div><div>出了家门见佛塔,小猪养在古塔里。</div><div><br></div> <br><div><br></div> 在蒲甘乡村,随处可见老妇抽烟的场景。<br><br>她们抽的烟又长又粗,是一种缅甸生产的雪茄,据说味道比较的清淡。<br><br>特别有意思的是,她们抽烟时,随手握着或挂着一个自制的烟灰缸,烟灰不会到处飘落,很讲究不是!<div><br></div> 在缅甸,儿童和女人们,都在脸上涂上一层黄色的粉末,小朋友的脸上还画上可爱的图案。这粉末是用黄香揀树制成的,因缅甸常年炎热,阳光炽热,用这种粉末可防止灼伤皮肤。<div><br></div><div>这种粉末气味芬芳,有清凉、美容、防蚊虫等功效。</div><div><br></div> 孩子们清澈的大眼睛里有好多好多的为什么。<div><br></div> 一位妇女昂首挺胸挑着担子,从我的眼前走过,令我眼前一亮。<div><br></div><div>好有趣啊,担子一头是煮饭用的木材薪火,一头是她家传宗接代的香火。一头是现实,一头是希望。</div><div><br></div> <font color="#ff8a00"><b>水上村落:</b></font>是缅甸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div><br></div><div>茵莱湖为缅甸第二大湖,是缅甸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湖面海拔970多米,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三面环山,来自东、北、西三面的溪流注入湖中,向南汇入萨尔温江。</div><div><br></div><div>高原之中,盆地之下,水乡泽国的茵莱湖,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湖。当地人”逐水而居“,至今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div><div><br></div><div>我们乘坐小舟,走马观花拜访了茵莱湖上两个水上村落。小船一驶入小村,奇特的风景令我们目不暇接</div><div><br></div><div>所有的房子都是用高脚木桩将房舍建在浅水之中,整个村落犹如漂浮在水上。<br></div> 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家家户户的屋下都有一叶小舟,孩子们从小就能熟练地驾驶小舟,自由地穿行在村落里。<div><br></div> 。 除了人住,几乎家家还有养猪的阁楼,图中那种四周用席子围起来的方形阁楼一般是厕所。可见,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传统、简单的方式生活着,吃喝靠湖水,拉撒也在湖里。<div><br></div> 这个木楼外表涂着缅甸代表性的红色彩,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div><br></div> 这家男主人也许刚打渔归来,正在晾晒渔网。 这座高脚屋显得有些破旧,看上去还歪歪扭扭的,似乎很不牢固。 <div><br></div> 高脚木屋的底部将木桩打入水底,露出水面约二米多高,然后在桩上铺木板,建成水上木楼。从下面看,每座木楼的底部都是由密密麻麻的木桩支撑的。<div><br></div><div>每个水上村落里都会有几条宽约3-4米的主水道,纵横交错链接着家家户户,舟来船往,十分有序。</div><div><br></div><div>村落之间也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条水道和陆地上一样,有自己的名称,进村的水道口还有标牌标示村落名称及公里数。<br></div><div><br></div> 老妇微笑着向我们打着招呼。<div><br></div> 家家依水而居,户户隔水相望,村村水道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村民可以相互呼喊传递信息,也可以驾着小舟,走村串户,有些门前屋后还养着很多花草,一派名副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div><br></div> 呆萌可爱的小女孩倚在窗前。<div><br></div> 孩子们在有限的场地里玩耍。<div><br></div> 茵莱湖的水上人家还发展出了独特的水上农业,即浮田。用湖中的水草、淤泥和竹竿等材料,构建出一片片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田地,在浮田上种植各种蔬菜。<div><br></div> 老妇驾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小舟奔向水上市场。<div><br></div> 在水上村落巡游期间,我突然发现远处高脚屋的平台上,有个男子正在洗脸。十分有趣,赶紧用长焦拍了下来。 湖面为镜,先是满脸打满肥皂,认真地搓洗...... 然后用湖水清洗...... 这脸洗的那叫一个痛快...... 湖水清澈,微波涟漪,高脚木楼,倒影婆娑,流光溢彩,小舟穿梭,男女老少,轻松自在,这如梦如幻、活色生香的生活画卷不断在眼前轻柔滑过,宁静、自然、和谐,仿佛令人置身于世外桃源。<div><br></div><div>居民们吃喝拉撒都离不开湖水,可就我们的眼观而言,茵莱湖无论是在湖心,还是在村里,湖水极为清澈,水上村落的水道也都十分干净,看不到任何生活垃圾等漂浮物,空气中没有任何异味,对于一个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这点真令人佩服、称赞。<br></div><div><br></div><div>茵莱湖的水上村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与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茵莱湖水之所以能保持清澈干净的状态,得益于几个因素:</div><div><br></div><div>一是,高海拔的位置和溪流带来远远不到的清洁水源;</div><div>二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div><div>三是,居民在利用水资源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如不过度捕捞);</div><div>四是,较少的工业污染和商业开发;<br></div><div>五是,湖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可进行自然的光合作用和物质循环。</div><div><br></div><div>以上的因素,再加上居民们多以打渔为主,辅以蔬菜种植、纺织、打铁等传统手工业,勤劳朴实,生活安定、知足知乐,远离现代文明,不追求物质生活,才造就了这片美丽富饶的水上鱼米之乡! <br></div> <font color="#ff8a00"><b>独脚划船:</b></font>这是茵莱湖当地人民劳动生活的艺术体现,是美轮美奂的渔歌舞蹈,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捕鱼方式,是缅甸的又一道独特的风景。<div><br></div><div>茵莱湖的渔民不是以手划桨,划船人一只脚立于扁舟之上,另一只脚则缠绕船桨,击水划船,姿势很独特。</div><div><br></div><div>从远处看,轻盈的划水姿势更像是一舞者立于湖面,这种与众不同的捕鱼方式,被世人称为“独脚渔夫”。<br><div><br></div></div> 当我们乘船第一次行进在茵莱湖宽阔的水面时,远处几位”独脚渔夫“似乎早已等候多时,纷纷向我们靠拢。他们熟练地摆着各种造型,初见此景,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猎奇心理,咔嚓咔嚓紧按快门。<div><br></div> 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捕鱼者了,而是为了满足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湖面上表演的模特。但游客们千里迢迢,都只为一睹独角捕鱼的风采,无所谓真假了。<div><br></div> 渔夫模特是为游客服务的,身着黄色衣裤,衣裳整洁,手提脚勾罩鱼笼,单脚立于船头,以脚划桨,姿态优雅娴熟,镜头下也确实美如画卷。<div><br></div> 一天傍晚,导游又专门请了几位“独脚渔夫”,让我们尽情地拍摄。渔夫们不断变化着各种动作,直到大家拍到满意为止。<br><div><br></div> 茵莱湖渔民除了“独脚划船”的功夫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捕鱼工具——罩鱼笼也十分特别,令画面很出彩。<div><br></div><div>罩鱼笼身长约一米七八, 呈上窄下宽的圆锥形,笼子由竹子编制而成,内面缠绕着渔网,形成一个巨大且结实的捕鱼利器。</div><div><br></div> “独脚划船”的技艺和巨大的锥形罩鱼笼交相呼应,在夕阳下形成独特而又唯美的画面。<div><br></div> 捕鱼也好,摆拍也罢,这些渔夫也都是为了生计、为了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努力赚钱,他们用娴熟的姿势迎合着游客们的镜头,他们配合默契,也并非一日之功啊。我们人人在世间,谁又不是为生存而奔波忙碌呢!<div><br></div> 残阳西下,落日余晖,茵莱湖面宛如铺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光辉,波光粼粼间,“独脚渔夫”收获着劳作成果,游客们也满意而归。 我们小船返回途中,还真遇到了一位真正的渔民。远处青山如黛,眼前微波荡漾,光影潺潺,一叶扁舟,少年独在船头,这情景令我们如醉如痴。 转瞬间,天色暗下来,湖水染成一片金黄,少年和小船的剪影更加迷人。 <font color="#ff8a00"><b>水上市场:</b></font>是茵莱湖地区的商业中心。在市场开放的日子里,湖面上挤满了各种船只,卖水果、蔬菜、手工艺品等等,琳琅满目,色彩鲜艳。<div><br></div><div>岸上也摆满了各式小摊,热闹非凡。<br><div><br></div><div>水上市场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场所,从婚丧嫁娶到捕鱼收获,在这里人们交流着各种最新消息。</div><div><br></div></div> 茵莱湖畔的藕丝纺织工艺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采用藕丝中的丝线织成布,可用来制作衣服和围巾。<div><br></div> 我一个人在一片居民木楼中闲逛,走到一家木楼下,上面传出阵阵欢歌笑语,我十分好奇,登上阶梯,探头一望,一屋子的男女老少,席地而坐,相谈甚欢。<div><br></div><div>我赶紧连比划带说,告诉他们我从中国来,能进来给他们拍几张照片吗?</div><div><br></div><div>也不知道他们听懂了没有,但我看到他们都对我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一位男士还要给我倒茶,心里立马轻松了,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向他们表示感谢,满意而别。</div><div><br></div> 美丽的面庞好养眼。 <font color="#ff8a00"><b>长颈族女人:</b></font>在缅甸有个少数民族克伦的一支巴东族,至今还保持着脖子上套铜环的习俗。<div><br></div><div>在茵莱湖上居住者一群长颈族女人。长颈族女性从五岁开始在颈部套上铜环,随着年龄的增长,铜环数量越来越多,直至25岁停止。这种习俗最初是为了保护女性免受野生动物的攻击,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美丽和身份的象征。</div><div><br></div><div>长颈族的女性一生中只有三个特定的时刻才能取下铜环,即结婚、生子和去世时。</div><div><br></div> 现在的长颈族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和旅游业紧密相连,因为她们独特的外表和文化,长颈族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也成为了长颈族的主要收入来源。<div><br></div><div>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套铜环习俗。在普通世人的眼里,这个习俗确实有点奇葩和残酷。</div><div><br></div> <font color="#ff8a00"><b>小沙弥:</b></font>这是对年幼出家男孩的称呼。<div><br></div><div>在缅甸,经常可以看到小沙弥。在寺院外,他们和普通孩子没啥区别,也会顽皮打闹,一旦进了寺院,就变得安静,一脸严肃与虔诚的表情。<div><br></div></div> 小沙弥严肃的表情中也是充满着对世间的好奇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div><br></div> <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weight: bold;">火车上的孩子们:</font><font color="#333333">我们走进了仰光火车站,车站和火车与我国70年的代差不多。一列即将出发的火车,几个男孩好奇的扒着车窗看着我们,一双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里全是问号,“你们是谁?从哪里来?”</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 老妇的眼神让我有点不安...... 缅甸,那一抹难忘的异域风情,让我对这个国度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回看这些珍贵的画面,令我感慨万分,非常感谢我能有这样一段行摄经历,更要感谢缅甸带给我的美好记忆!<br>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