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weiqiang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聂泰路,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2007年洛阳市启动建设新馆,2009年3月竣工,2011年4月16日新馆正式开馆。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的馆藏丰富,拥有20315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馆内设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六大专题陈列,包括“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展览面积达1.7万平方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包括金丝楠木塔、石辟邪、乳钉纹铜爵、三彩黑釉马和白玉杯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洛阳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文明的发展脉络,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还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清数字屏幕和互动体验区,让历史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此外,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洛阳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建立友好关系,共同举办展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殿堂,更是一个教育和交流的平台,致力于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找到感动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作为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其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水平。以下是洛阳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的简介:‌</p><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铜方鼎‌:这件铜方鼎高36厘米,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具有庄重威严的兽面纹饰,展示了西周早期的文化繁荣和精湛的铸造工艺。</p><p class="ql-block">‌曹魏白玉杯‌:这件白玉杯由优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造型简洁流畅,没有任何多余的雕刻与纹饰,体现了三国时期高级的艺术观和审美。</p><p class="ql-block">‌唐三彩黑釉马‌:这匹黑釉马通体施黑釉,造型雄健有力,是唐三彩中的罕见珍品,展示了唐代高超的陶瓷烧制技艺。</p><p class="ql-block">‌东汉石辟邪‌:这件石辟邪用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气势威武,是东汉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了雄浑大气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方格纹铜鼎‌: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标志着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叔牝方彝‌:这件方彝是西周时期的盛酒器,以其繁密的纹样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展示了西周青铜礼器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金丝楠木塔‌:这座佛塔高约6米,使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结构复杂,雕刻精美,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p><p class="ql-block">‌乳钉纹青铜爵‌:这件青铜爵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爵之一,展示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p><p class="ql-block">‌北魏泥塑佛面像‌:这件佛面像面部丰腴,嘴角上扬,穿越1600多年仍保持神秘微笑,代表了佛教艺术在中原地区的杰出成就。</p><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铜牌饰‌:这件铜牌饰以绿松石镶嵌出精美图案,反映了夏代高超的镶嵌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p><p class="ql-block">这些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王绣因画洛阳牡丹而名扬天下,洛阳牡丹因王绣的画而远涉重洋,为宣传古都洛阳宣传洛阳牡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因为王绣一个人而改变并改善了整个洛阳文化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牡丹花因其花朵硕大、色彩瑰丽、花姿雍容,被誉为国色天香,历朝历代都被视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神州大地无论南北,大到朝廷庙堂,小到乡野民居,亭脊廊檐,户牖之间随处可见以牡丹花为装饰的木雕砖刻。清朝时更被看作是国花,官服头饰均多见牡丹影子。 牡丹,更因其摄人心魄的美,让得睹其芳容者莫不惊叹造物的神奇;也正因为其美,使得历代文人墨客、士子游人留恋沉迷,吟诵咏叹之余,更多“欲要留春住”的画师们,各展其能,描绘牡丹形态,于是也就有了众多以牡丹为表现对象的画家。一种事物如果美到了极致的话,人们往往就会觉得她失去了气质,但这气质又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视线和印象中,人们很难把握到其最主要的特征,很难把它准确的描绘到让各层面的观赏者都满意和认同,故很多绘画大家都尽力避开这个题材,所以,历史上吟诵洛阳牡丹的诗篇数以万计,但精于牡丹绘画的屈指可数。又因,牡丹本身被赋予的美好象征,民间倒是众多的画师绘之以装点厅堂。于是,也就有了“雅士咏牡丹,民间画牡丹”之说,牡丹题材画,也因而被认为是“艳俗”,名家大家多不屑为之,尽力避免。</p> <p class="ql-block">“眼前有景道不得”,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来说,洛阳的画家们又更多的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洛阳人惯见奇葩”,因为太熟悉、见得太多,牡丹的风姿已融入数代洛阳人的血液,所以,很难刻画出能被普通百姓和文士阶层全都认可的牡丹绘画作品,而王绣突破了这个“瓶颈”。</p><p class="ql-block">1985年,王绣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牡丹画专题展”,,画展取得空前的成功,国内外游客观者如潮,好评亦如潮,很多观看画展的画界同仁释然了困扰多年的问题,原来牡丹可以这样画?原来牡丹应该这样画!随着洛阳作为一个新兴的古老旅游城市地位的崛起,牡丹花会的越来越成功,牡丹花/牡丹画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越来越被海内外游人所认可,而王绣“洛阳牡丹王”的称号也就不胫而走,遐迩闻名。</p>